登陆注册
9408100000090

第90章 太湖流域历史发展的特点(2)

在封建社会里,经济的发展导致的后果是社会的失衡和分配的失均,从而催发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着农产品的商品化,也刺激着官僚、地主加紧掠夺与兼并土地,造成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太湖流域土地肥沃,土地集中的现象非常明显。苏州王永康有田3000多亩,这算是少的。松江华亭人大官僚徐阶有田24万亩,董其昌有田100多万亩,江阴梧塍徐霞客的祖上曾有田10万亩。封建农业社会土地集中化的结果,必然导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上农累资巨万,次农自足产业,下农无寸土一椽,全仰给于人。”顾炎武说:“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佃作者十九。”一边是土地集中,另一边是租税特重。如,苏州一府担负着全国田赋的十分之一,比一般田赋高8倍。太湖流域的私租也在每亩一石左右。许多农民穷到今日完租明日乞贷的地步,致使农民卖儿鬻女,弃地逃亡。明英宗时,松江府荒田已达4700余顷。太湖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引发了社会矛盾的激化。明代许多带政治斗争性质的运动,不是发生在其他地区,而发生在太湖地区,不是偶然的。如,东林党运动、苏州市民反税使斗争、太湖佃农的抗租斗争等,就是这些矛盾积淀的结果。

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王朝。在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中,太湖流域的社会经济在二百多年间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历史的顿挫。明清转迭的民族矛盾导致清初社会经济的残破,繁华的江南处于“人民多遭惨杀,田土尽成丘墟”的惨境。为了复苏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清统治者也不得不采取某些缓和政策和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如减免赋税,移北流民充实江南等。在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的情况下,逐步松弛了清初的海禁。国外的玉米、甘薯、马铃薯先后传人太湖地区,丰富了江南地区原以稻米为主的饮食结构,充分利用了旱地、高亢地和山丘坡地等土地资源。在江南纺织业发展的趋势下,康熙五十一年(1712)废除了对机房织机数目的限制(原定每个纺房织机不得超过百张),并减轻了税额。太湖的基础农业在这个大背景下因一系列农业政策的实施而有了较大的发展。吴江、昆山、无锡的粮亩产量在14世纪中叶的明代为3~3.15石,清代迅速上升到4.5~6石。农业产品丰富导致农产品的商品化,又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清政府允许漕运船携带商人、货物,这对沟通南北物资交流起了积极作用。康熙二十四年(1685)正式开放海禁,允许沿海港口对外贸易,有力地促进了商业农业及其他各业的发展。

自鸦片战争以后,太湖流域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急骤加速了这一过程。屈辱的《马关条约》除强迫中国割地赔款外,还强制将苏州、杭州立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从上海驰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日本人还可以在中国口岸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装运机器进口,并享受各种优惠条件。以太湖流域为主的长江三角洲成为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全面侵略中国的核心地带,相应地也带来了这一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化。由于上海成为列强侵华的据点,带动了苏、锡等地工商业的发展。清末民初,无锡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摇篮,有“小上海”之称。无锡荣家代表的近代工业的发展及其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是一个典型。解放后,太湖地区的社会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工农业生产飞速发展。太湖地区不仅成为我国农业的精华所在,也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它以不到全国土地面积的0.4%,人口的3%,上缴的税利则占全国的1/3,在全国的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这其间也有曲折和教训,急功近利,贪大求快,以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冲撞客观规律,导致“大跃进”的失策,紧接着又是“文革”带来的灾难,都曾给太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失。党和政府总结了历史的教训,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太湖流域经济重新腾飞。集体的智慧和雄厚的实力,使太湖地区的人民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苏南模式”: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乡镇工业,促进了中国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社会经济体制巨大而深刻的变革,找到了一条农民致富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正确道路。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有正必有反。由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人们眼光的短浅,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等负面效应,这是可持续发展中必须重视并予以解决的问题。

同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直接关联的,是太湖地区人口与劳动力发展的状况和特点,它直接影响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人口与密度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人口有两重性,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并非完全“人多是好事”。太湖地区人口增长与集聚的过程,以事实印证了这些道理。太湖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90年代初人口密度已超过每平方公里1000人。太湖地区人口的增长过程,是同我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迁移,同江南地区的开发与经济重心南移,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兴起密切联系的。建国以后,由于1956年前社会发展较稳定,加上认为“人多是好事”的片面认识和对马寅初控制人口的建议的错误批判,造成这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的高峰,人口出生率高达30%~50%。现在虽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人口密集的太湖地区人口还将进一步增加,仍处在快速的集聚过程之中。(估计)2000年本地区人口将达到3600万至3800万,即每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4000人至15800人,这还不包括因改革开放带来的潜在人口移动增长即大量外来劳动力的流入。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大问题,也是涉及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对人口密度超值的太湖地区来说,要求我们必须一面严格控制人口,一面还要不断加强智力开发,提高劳动力素质,使农业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业部分转移。同时大力发展有助于人与自然平衡的生态农业,不断向经济的深度与广度进军,使有限的土地容纳较多的劳动力,以解决太湖地区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是一个长期的必须持之以恒才能解决的问题。

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大问题,是土地问题。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在古代,“有土始有财”;在现代,土地是农业和各项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资源。太湖流域所以能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就是因为这里肥沃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淡水资源构成了黄金组合,人类才因此有了以劳动创造财富、发展经济的基础。“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就是以土地为依托,农业才得以稳定发展。几千年来太湖流域的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开发水利,开垦土地而造就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太湖地区的土地开发,是在向水争地和让地于水的矛盾过程中不断进行的。有时为了多得到粮食之利而围湖造田,有时又因为旱涝灾害造成的“得不偿失而不得不让地于水”。太湖流域是富饶的,但耕地面积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6%,而人口又占全国人口的4%左右,本来人多地少的矛盾就十分突出。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土地的主要功能是耕种。而近现代工商业的发展则导致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工厂、交通、旅游设施(如无锡的三国城、唐城、水浒城、欧洲城等)都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历史上的太湖地区,就是在占田和让田的不断起伏中解决人与地、人与水的矛盾的。近现代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而导致的耕地面积的减少,实际是人对自己生存资源的自我破坏。不要说房地产的开发和各种基建的占地,即使毁田取土、卖土烧砖,都是对人类生存之本的毁灭性的蚕食。这将直接影响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后果,而且还将贻害子孙后代。据专家预测,1984~2000年,太湖地区还可以扩大耕地面积约10万亩,但同期减少耕地可能达到275~310万亩,地球是不会长大的。太湖流域的土地资源是个定数。历史上太湖地区的土地问题主要是农业问题,现代的土地问题的因素则变得多元复杂了。因此,强化土地管理,严格控制用地指标,切实保护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的母体——土地是刻不容缓的。现代农业文明是必然要以科技为推动力而发展的。但至少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不能忘记,没有以土地为物质基础的农业文明,也就没有现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追溯太湖流域发展的历史轨迹时,现代人不应忘记先人走过的路。

(载《江南论坛》1998年第5期)

同类推荐
  • 药草

    药草

    由唐代盛传的长生术,与一千多年后现代智慧火花的猛烈碰撞。
  •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皇后,用智慧改写着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也改写着封建王朝的命运。如果说,《甄嬛传》是一个女人的一场精彩,那么,这里就是一堆女人的一堆精彩!皇后作为寄生于封建统治权力的顶峰——皇帝周围的一个群体,她们对封建政治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不了解皇后,也就不大可能全面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
  • 仇犹国史通考

    仇犹国史通考

    本书将自元代以来的碑文石刻、传说以及相关摄影和各类文章等一览无余地呈现给世人,内容上分为游记、文论、诗词、楹联和碑碣五篇。
  • 好运司令

    好运司令

    民国初年,风云变幻,浪荡公子杨化成因差阳错、莫名地被推上历史舞台,成就一代将军。小说情节跌宕,主人公命运多变,令人扼腕叹息,其中既有兄弟情,又有佳人泪,还有英雄血。
  • 创曼

    创曼

    “创曼”是一个地方,简单的说就是书中主角的家乡。故乡在每个人心中是深刻的;是独特的;是难以忘怀的。她是我们出生长大的地方,也是多年后我们心灵的归属。主角在18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创曼”这个地方,经历了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后,在他即将离开“创曼”时明白了这里不仅仅是养育他的地方,更给予了他希望和理想。“创曼”在他心中已是一种精神,一种坚强不息,向着未来奋斗的家乡精神。
热门推荐
  • 破道为仙

    破道为仙

    仙,据说有破轮回,寿不尽之命,故成为无数人终生追寻的目标。但自古以来,求仙者无数,成仙者却未曾听闻。以至于令得世人质疑——仙,到底存不存在?人道茫茫,仙道渺渺。世人皆言仙者长寿无尽,潇洒天地之间。然万载岁月,孤寂惆怅,万物流转,唯有苍天与之恒在。悠悠白云,习习清风。山巅之上,素衣飘动,华发散舞,俯视足下群山,清澈的眼眸中不由露出一丝黯然。随后,一声声包含沧桑的沉吟响彻天地。“人生如梦,俱尝欢愁。破轮回,梦将醒。回首无尽岁月,不及往昔一时。”
  • 得天独厚

    得天独厚

    什么是好人,就是被坏人欺负的人;什么是坏人,就是可以经常欺负好人的人。为什么好人要做坏事呢?因为坏人从来就不做好事儿。既然做坏人有如此多的好处,那索性做个坏人也不错。
  • 异界功法推广大师

    异界功法推广大师

    本来本书已经设置成完结状态,是无法继续更新的。可能是改版后的原因,导致出现了可以继续发布章节的这个错误。现在错误已经修复,后台无法发布新章节……这样导致我解释不了,所以只能改在简介上面了。我很想写完……但或许是天意,千言万语只能说声抱歉。新书九月初活着中旬的样子发布……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想想就很激动!
  • 倾念

    倾念

    当风云尽褪,尘埃落定时,顾念卿曾感慨:当我来到这人世,睁开眼看到的第一个,是哥哥,从小与我相依为命的,是哥哥,我学会说的第一句话,是哥哥,除了哥哥,我什么都没有。十三岁,我认识了帝云宸,哥哥说他是天域圣君,是个英才俊年,可所有人在我眼中,都比不过哥哥,也都没有哥哥对我那般的好,即使,我爱上了那个人,却也终究在跳下悬崖的那一刻,爱,灰飞烟灭。我做了个很长很长的梦,醒来后,我有父亲,有母亲,有从小陪伴的忆雪,还有,深不可测的他,我以为,断情涯那刻以后,我再也不会爱上任何人,可事无绝对,我终究是沉沦了,或许,当年断情涯上的惊鸿一瞥,便早已注定这一切。但是,我不曾后悔,因为,我很幸福。
  • 思想独舞

    思想独舞

    这是作者出版的第二部新闻事件评论性杂文集。作者以普通老百姓关注的视点,对近两年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事件进行分析评述,呈现杂文的文学性与思想性,被读者称赞为“一本可做教材的杂文集”。
  • 宦妾

    宦妾

    在世人眼里————她是京城艳名远播的美人,艳俗之貌,从没好下场。他是大殷第一佞臣宦官,势力滔天,且还风华无双。当美人勾上宦官:谋害忠良、陷害妃嫔,铲除异己……信手拈来,步步皆是鲜血铺就。但谁人知,从来,他弃她如衣。只说,“你名是我的,你命也是我的,召则来,弃了,旁人也碰不得!”可是他心头净土,向来只有她人。她笑,“上邪,我愿与君绝!”从生到死,从死到生,仰头望那云端之上的男子,她终做了俗世俗人市井小妇人。岂料一朝动乱,触不及防的众叛亲离,跌为罪人,心再无算计之时,意才渐明。回首笑看繁华虚度处,却只有那人且行且远的背影。以及那句,“公子,奴家对你无爱亦无恨。”
  • 中医实用特色技能:痹症应用篇

    中医实用特色技能:痹症应用篇

    本书以“识病真谛、特色技能、痹症论治”三方面为主题,汇集了作者的科研成果、国家专利、师承秘诀等特色技能,以“巧而妙,妙而精,精而准”的口诀编撰方式全面而细致的解读难点、疑点及要领,使习者易懂、易记、易用、易传承。
  • 战隼风云

    战隼风云

    2032年,一个效力于意大利克诺塔家族军工企业的特工情报组织,为了守护家族的产业,保护自己所在国家的安全,不屈服于强大的敌对势力,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展开斗智斗勇的对抗。特此申明:本书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 明月倾

    明月倾

    明月倾城;情缠三生,若有选择,这辈子我仍愿陪你走下去。——云凝月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离。我愿用我三生寂寥换你一世欢颜。——墨君白
  • 沧浪神君

    沧浪神君

    当无法适应这个世界的时候,大多数人选择改变自己,但卜凡却选择了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