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8100000087

第87章 乾隆皇帝无锡游(1)

倪季良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即位改元乾隆,在位60年间,常效皇祖康熙南巡,无锡留存着他的不少踪迹。

“每值南巡春仲月,轻舟必先溯梁溪。无锡一展石渠卷,陡忆群瞻跸路蹊。”乾隆五十四年(1789),帝年79岁,心中仍系念着南巡时的情景。在养心殿三希堂,他从《石渠宝芨》中取出了张宗苍所画的《惠山迎驾图》作卧游,题写了这首诗。诗注:“六次南巡,必探惠山、寄畅园诸胜。”乾隆幸游苏州虎丘山,见有“吴中第一名山”匾额,认为名不副实;惠山景色幽雅、闲静,远胜虎丘。因此,命内侍摘取下来。两江总督黄廷桂伴驾幸游江苏各地,知帝所好,后书“江南第一山”额,置于惠山寺门楼后(今由李可染重书)。

乾隆十四年冬,帝旨谕两江总督黄廷桂、闽浙总督喀尔喜善,定于十六年春,奉皇太后巡幸江南,饬所经各府、州、县及幸游各地作供奉准备,并派向导官督办。特谕无锡县令王镐,令拨官银一千两修葺无锡惠山寄畅园。园主不敢收纳,推富户秦瑞熙出银三万两承修。王镐为作好供奉,特在城中三皇街武圣庙(即关帝殿)设“大差局”督办;在黄埠墩、放生池(北塘旺盛里)、惠山龙头下及南码头(南水仙庙)等处修缮御码头;辟建御道两条:一从北塘放生池起,经北塘大街、城中二下塘、南长街至南码头。一从惠山寺起,经五里长街、西大街及东大街有二下塘衔接。路面用新青砖铺砌成“人”字形,称“万人之上”御道。御道两侧的店铺、民宅门口,都挂灯结彩。时惠山寺已多年未修,由各乡绅出资承修。新建“古华山寺”山门,天下第二泉的漪澜堂拆除重建成敞轩。向导官为供皇上在竹炉山房品泉茗,搬走了弥陀佛像,中设御座。

乾隆十六年二月十九日,乾隆乘“安福舻”大龙舟驶抵黄埠墩,登临翠环楼,见惠山九峰环列,芙蓉湖(今已淤没)上风帆片片,山色湖光目不胜览,即兴作《黄埠墩》诗:

“两水回环抱一洲,不通车马只通舟……惠山翠色迎眉睫,慢虑沾衣作胜游。”

乾隆夜宿于“安福舻”大龙舟中,龙舟四圈设“幔城”。所谓“幔城”,是用毛竹间隔插入湖中,竹间张网,网上系铃,外用黄布遮围,幔城外由侍卫分乘小舟通宵巡弋。

二月二十日晨,乾隆与皇太后分乘亭式小友舟,经寺塘经(惠山浜)抵惠山龙头下,帝登御码头乘四人肩舆到寄畅园,园主秦氏家族迎驾。寄畅园,位于惠山东麓,初名“凤谷行窝”,历为秦氏家园,故又名秦园。明正德年问,秦金始建,他是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万历间,秦耀构筑了鹤步滩、凌虚阁、悬淙涧、邻梵阁及含贞斋等二十景,以书圣王羲之“寄畅山水阴”取名。清康熙初,秦德漂又请名师张涟设计叠八音涧、九狮台等景观,以明借惠山峰峦,锡山塔影添景,暗引二泉伏流入锦汇漪,使园景更臻完美。康熙六次南巡都到此园驻跸,赐园额“山色溪光”御书。

乾隆六次南巡,吟作了不少诗文。名句有“轻棹沿寻曲小湾,秦园寄畅暂偷闲。”“松篁深处小逍遥,闲闲塔影见高标。”“清泉白石自仙境,玉竹冰梅总化工。”

今寄畅园六角亭中有乾隆绘画题诗的“介如峰”御碑,背面刻有《雨中游惠山寄畅园》御诗:“春雨雨人意,惠山山色佳”句。

乾隆到惠山寺,主持率众僧与无锡、金匮两邑士民在山门口焚香跪接圣驾。主持导帝人大同殿,焚香点烛,帝向佛像行一跪三拜礼。帝入竹炉山房御座,内侍用竹炉煮二泉供上品茗。这只竹炉,是明洪武初年惠山寺诗僧普真请湖州竹工制作,外用竹篾编成,高一尺,上圆下方,结构精巧;时画家王绂寄寓寺中画了《竹炉煮茶图》;学士王达为之记序作诗,成为珍贵的《竹炉图卷》。乾隆在游扬州时,曾命快骑来锡取图卷鉴赏,并在画上题诗。乾隆四十四年冬,无锡县令邱涟将《竹炉图卷》携回县署装裱,不慎失火焚毁,帝下谕查究罚俸二百两,同时仿王绂笔意默画了《竹炉煮茶图》,并把内府所藏的王绂《溪山渔隐图》赐竹沪…房。

乾隆乘肩舆登临锡山,幸游龙光寺、龙光塔,在望湖亭眺望梁溪、五里湖及太湖的湖光山色。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太湖图画,令他心旷神怡,赞叹不绝。下山又临漪澜堂御案吟作《锡山诗》:“惠东特出一峰青,有锡名山无锡宁。烟水平吞太湖秀,林峦近接九龙灵。”

南宋四大家杨万里有“惠山分明龙样活”句,乾隆把锡山喻为龙珠,惠山与锡山构成了“游龙戏珠”的自然图景,真是活龙活现。

乾隆十一年,帝得晋王羲之、王献之及王珣墨迹,亲自主持摹勒《三希堂法帖》,但缺魏钟繇墨迹。无锡向导官向帝奏报:元末无锡诗人华幼武在荡口建真尝斋珍藏钟繇《荐季直表》墨迹,故帝特意安排幸游华孝子祠。时举人候补知县华希闵率华氏家族迎驾,帝赐“孺慕终身”、“帝锡德育”两祠匾,索钟繇墨迹鉴赏。希闵奉旨携钟繇书卷赶到苏州灵岩山行宫贡献于皇上。帝回銮驻跸寄畅园召见华希闵,赐知县升衔,后以年老任安徽经县教谕,支从六品官俸。乾隆十九年,《三希堂法帖》刻石完成,于琼华岛(北京北海公园)之西麓,筑延楼列置(钟繇《荐季直表》列于首篇),名“阅古楼”,成为现存最完整的古代书法艺术宝库。

乾隆幸游无锡,到梅里泰伯庙、鸿山泰伯墓拜谒。今泰伯墓享堂留存御题“三让高纵”匾额。

乾隆四十九年帝第六次南巡,时年74岁,幸游惠山时,命大学士梁国治将他历次所作诗卷装帧成册。无锡县令选其代表作十二首,摹勒御碑六块:大同殿前御碑亭一块,镌诗四首;竹炉山房门楼外二块,镌诗四首;门楼内三块,镌诗四首,是全国罕见的乾隆文物。

乾隆在南巡后,于北京万寿山东麓仿寄畅园构筑了“惠山园”(嘉庆重修后,改称“凿趣园”);在昆明湖龙王庙南湖中仿黄埠墩构筑“会波楼”(通光间拆除);在玉泉山静明园,仿建了竹炉山园。

乾隆在京构筑的仿锡三景,是他幸游无锡的延续。

(载《江南论坛》1995年第2期)

第3太湖流域历史发展的轨迹

《中国太湖史》编委会

在祖国东部锦绣江南的原野上,镶嵌着一颗巨大而晶莹的明珠,这就是位于长江三角洲西南边缘的太湖。太湖古称震泽,又名具区,它是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堰塞古海湾而形成的巨大的淡水湖泊,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古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面积约2427平方公里。太湖承纳发源于浙江天目山的苕溪(分东西苕溪)和发源于苏南茅山的荆溪的来水,下游主要经太浦河、吴淞江、黄浦江、胥江、望虞河、京杭大运河等河道流入长江,向东归人大海,构成长江三角洲上一个独立的水系——太湖水系。以太湖为中心的太湖流域,面积为36500平方公里,其位置处于北纬30°5′~32°8′,东经119°8′~121°55′之间亚热带温润地带,分属苏、浙、沪两省一市,包括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等7座大中城市,31个县(含县级市),是我国长江三角洲组成部分之一。大自然赋予的独特的优越条件,加上生活在这个地区的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的辛勤耕耘,使太湖流域成为我国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无锡鼋头渚摩崖石刻“包孕吴越”四个大字,非常恰当地概括了太湖对这一地区文明发展的深刻含义。太湖流域的面积虽然只占全国土地总面积0.37%,但它在中国经济文化中有形无形的社会效应和价值量,远远超过它占据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太湖地区开发的历史悠久,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民不断利用又不断开发着这里优越的自然环境,使之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造就了影响全国的雄厚的经济基础。经济的发展,促使太湖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裕,文化素质较高,物质财富丰厚,历史上长期是我国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地之一。近代经济的发展,又使腹地深广的太湖流域成为近代工商业发展和我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灵通的市场信息、较强的科技力量和具有较高文化水准的劳动力的资源以发达的农业、工业和商业为依据,使太湖流域不仅在国内经济文化内循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在自19世纪中叶开始的从被动转向主动的国际经济大循环和文化交流中起着显著的作用。天时地利人和,使中国的太湖流域越来越有条件成为太平洋经济文化圈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研究太湖流域历史发展的轨迹、特点和规律,对这个地区未来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是什么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太湖流域在中国东部的经济区域中占据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古希腊哲学家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利斯曾经说过:“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于水。”中国秦时代的哲学家管仲也说过:“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宝也。”“万物皆出于水,复归于水,即水之本质常住为一。”水是生命的起源。水是植物的养料。动物生殖的种子离不开水。一切生命是与水有缘的。太湖流域自然构成的基本元素主要是水。太湖流域除西部和西南部有山丘绵亘,北部和东北部环湖地区有少数低山孤丘点缀以外,其余都是以太湖为中心的河湖平原,既有星罗棋布的湖泊荡漾,又有纵横交错的河港泾浜汇流,水陆相问,平洼错杂,江河湖海通流。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有鱼稻之丰饶,从远古时代,就养育了这里的先民。

人类社会是从由渔猎社会的采集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轨,开始其文明社会的发展轨迹的。考古发掘的材料证明,这在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在太湖流域的广阔土地上,用各种方式逐步改造着太湖地区的自然面貌,把沮洳泽国改造为沃土良田,促进着经济的发展,孕育着比较先进的文化。太湖地区虽然有许多有利的自然条件,但也,存在多种不利的条件,如排泄不畅、海潮侵袭等。水可以为利,也可以为害。要化害为利,就必须加上人的作用,那就是进行合乎科学规律的水利建设。可以说,几千年来太湖流域文明史的发展,就是在利用有利条件,改造不利条件,不断解决人与自然(具体说是人和水)关系的矛盾过程中波浪式地逐步演进的。当这种矛盾的处理和相应的对策符合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则时,社会的发展就比较稳定;当处理矛盾的方式和对策违背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则时,社会的发展就会发生波折,人类就会受到自然法则的惩罚。大禹父子治水的古代传说,实际上就是中国上古时代天人关系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的反映。太湖流域五千年的文明史启示人类的主要就是如何尽可能正确地顺应“天人之际”的客观规律。妥善地解决人与水的矛盾,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可以说,太湖流域的文明史是同太湖流域的水利史分不开的。这可以算是太湖流域历史发展的第一个特点。

自古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先民,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在太湖地区的原野上进行了极为艰苦的水土斗争。从茅山脚下到东海之滨,从长江南岸到太湖周围,都有先民进行水土斗争的文化遗址。他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学会从沼泽中开辟水田,种植水稻;创制独木舟,航行于天然河道;在湖荡和草木丛生的原野上,进行狩猎活动。通过人与大自然的艰难斗争,逐步改造着太湖地区原有的自然面貌,创造着太湖地区的早期文明。

同类推荐
  • 殖民无间道

    殖民无间道

    一个现代的普通人(张海)重生到1861年的英国伦敦,附生于一个十四岁的英国少年身上!从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本书内容不会很YY,但看起来绝对轻松,绝对爽!如果你什么时候觉得有些累了,那么点击一下看一下本书吧!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丝小小的快乐和放松!你们快乐,我也快乐!本书一般一天一更,如有不到之处,请多多谅解!谢谢!
  • 共和中的帝制

    共和中的帝制

    本书以1917年张勋复辟前后的中国社会为主要关注点,以严谨的态度,探讨了此一时期政坛的现状,包括是否对德宣战,如何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张勋复辟前后军人集团、文人集团的反应等等史事,读来既有趣味性又兼具学术性。在此基础上,张鸣老师在行文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在制度不健全的条件下,推进社会的进步?执政者在面对不完善的游戏规则时,尽力弥补制度的漏洞还是采取厚黑的手段,哪一种更能实现其执政理念?
  • 小小巡按

    小小巡按

    法,国之根本!犯法者,虽远必治!这是以法惩凶的故事,告诉大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管你是朝廷高官,还是皇亲国戚,我只告诉你,国法无情,我是小小,为法代言!——无读书无评论,希望各位认真看完再做评论,本书坑深,慎入!看书前,请高抬贵手,加入书架、收藏起来,投上手中的推荐票,再点击阅读,你的支持便是作者码字的无限动力。
  • 大宋小郎中

    大宋小郎中

    太医院藏书阁一介小书童,神医华陀失传医典《青囊经》。乱世之末,大宋之初。水酒萝卜麦麸饭,桂枝陈皮麻沸散。毛驴铜铃行医路,斗笠蓑衣走江山。无意朝堂为良相,心系疾苦做良医。
  • 华夏武魂之名将绝代

    华夏武魂之名将绝代

    想要领略那些古之名将,金戈铁马,纵横天下吗?想要领略绝世名将的谋略才干,过人风采吗?想要领略兵法谋略,快意恩仇吗?那请读此书,有我带领你去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去探讨,去领略那些绝世之才的英雄事迹!千载之下,仍有后人缅怀崇敬!
热门推荐
  • 顾若有爱

    顾若有爱

    五岁那年,沈绊遇见八岁的顾若。二十岁那年,他毁了她全家,他却说因她父亲所起。她远走高飞,消失五年,直到五年后,她回来,却听到他和别人订婚的消息。五年前的栽赃陷害,五年后的报复,迎接两人的将会是什么结局?
  • 证治准绳·幼科

    证治准绳·幼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让生活重新来过

    让生活重新来过

    耳边还隐隐约约传来丈夫的咆哮声,头部的剧痛却令神志越来越飘浮,海岸笑了。“终于要解脱了吗?”...
  • 跌进情网的女人

    跌进情网的女人

    本书是从作家叶雪松先生已发表的各类小说题材作品中精心筛选出来的,这7篇小说,有数几万字左右的中篇,有数千字的短篇,有侠义柔肠,有抵御外侮,有两情依依,读之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或掩卷深思,或催人泪下,无疑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精食大餐。
  • 校花们的贴身男友

    校花们的贴身男友

    他,身具多项异能,他,纵横都市,建立庞大的势力,他,上演了一幕英雄本色!
  • 穿越之颠龙倒凤

    穿越之颠龙倒凤

    当她变成了他,天下风云突变之际,他该选择贴身守候的他?还是霸道示爱的他?天真烂漫的他?亦或是温柔如水的她?还是生死相随的她?亦或是前世追随而来的他?
  • 霸控宇内:极品地仙显神通

    霸控宇内:极品地仙显神通

    叶孤舟,一个不幸的少年,从小就是一个孤儿。叶孤舟,一个幸运的少年,得到了神灵的传承,成为了地球上最后一个土地爷!作为土地爷,叶孤舟不在是那么的平凡,神通在手,钞票我有!作为土地爷,叶孤舟不在是那么的孤单,神通在手,姻缘自找我!作为土地爷,叶孤舟不再是孤家寡人了,神通在手,地盘小弟通通有!且看一代土地爷,都市纵横生活录!
  • 战回三国

    战回三国

    关于三国的游戏也是数不胜数,我从中选了一款比较独特的游戏来诠释一段新的热血三国,内容可能会有些科幻,但是我尽量贴近正史来写,也增加一些野史的内容。我认为自己是属于亲刘派的,至少我在第一次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就一般比较关注刘营的变化,这可能也与作者将蜀国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有关。到后面多次看三国的时候,这种感情就慢慢消失了。但是我还是愿意将本书以亲刘的方向写,一来这样内容会比较充实,二来也是想回忆一下那段热血的三国历史。希望你们能在本书之间感受到一点热血的感觉吧。
  • 浴血重生:倾城妖后乱天下

    浴血重生:倾城妖后乱天下

    一场宫宴,一道圣旨,害她命丧黄泉。一朝重生,却是北辽康王宠妃,睁开眼,看到的便是血流成河,无尽屠杀。不为复仇,不为恨,却被逼步步为营。新仇旧恨点点累积,她以倾城之容卷入那个是非纷乱之地,夺回属于她的,以狠辣闻名,练就一代妖后。
  • 风殇似霓

    风殇似霓

    红鸾笑,暮笙消醉笑红尘,血泪似画终究陌路弦未断,曲未终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