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8100000066

第66章 “江南”初析

应岳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这首词作早已脍炙人口。江南风景优美,物产富饶,有如人间天堂,多少文人骚客挥毫咏叹,留下了绚丽的篇章。迄今,“江南”仍被广泛运用,然而,溯源历史,江南作为地理概念的出现与演变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传统“江南”概念及江东、江左

所谓传统的“江南”概念,是指人们观念中的约定俗成所指的某一地理区域概念,它与历史上作为行政区划的“江南”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不存在严格的地理分界线,并且,其所指区域范围又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

根据现有史料分析,传统的“江南”概念出现在春秋战国。《左传》云:“昭公三年(公元前539年)……十月,郑伯如楚,子产相楚,子享之赋,即享,子产乃具田,备王以田江南之梦。”“四年(公元前538年)春,王许男如楚,楚子止之,遂止。郑伯复田江南,许男与焉。”这二则史料均提到郑伯田江南之事。《左传》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的名著。旧传春秋时代左丘明所撰,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据各诸侯国史料编写而成,多用事实解释《春秋》,所书史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公元前464年),因此,江南概念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形成,并专指当时楚国的长江以南地区。

汉代,人们更为广泛地使用江南概念。《尔雅》成书于汉初,是人们缀辑周代、汉初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我国第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其在《释地》篇中日:“两河间冀州,河南日豫州,河西日邕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日扬州,济河问兖州,济东日徐州,燕日幽州,齐日营州。”宋代郑樵对“江南日扬州”注解说:“江,大江也,自江以南是其境。”《释山》篇中又云:“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这里当指长江以南包括今湖南与湖北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从汉代开始,江南概念所含的地理区域已明显东移,并与近代江南区域接近。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五十年(公元前222年)……王翦遂定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又东汉赵晔撰《吴越春秋》载:“禹济江南,省水理,黄龙负舟,舟中人惊骇。”“句践已灭吴,乃以兵北渡江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告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

在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主·江水》中则有更多处谈到江南:“袁松山言,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里重,高者千仞,多奇形异势。”这是郦道元所录晋人对江南山川形胜富有诗意的描绘。在谈到上明城时,道元说:“晋太元中,苻坚之冠荆州也,刺史桓冲徙渡江南,使刘波筑之,移州治此城。”论及江安县时,郦道元云:“杜预克定江南,罢华容置之。”

但是,在三国至南北朝的360多年问,大部分时间是南北分裂,割据政权各占一方,并不断更替,随着这种变化,“江南”一称的使用减少,代之而起的是“江东”、“江左”。江东一称与长江的走向有关。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隋唐以前这一古航道是南来北往的主要渡口所在,习惯上人们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较早谈到江东的是汉代班固的《汉书》,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广陵人召见“矫陈王,今拜梁(即项羽之叔父项梁)为楚上柱国,日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三国时,江东是孙吴的根据地,故当时人们称孙吴统治下的全部地区为江东。孙吴政权也以江东自称。时至唐、宋,江东之称仍被沿用,与前代不同的是江东已与行政区划相联系,被用作道、路的名称。唐开元年问,将江南道分为江南东道与江南西道。前者就是简称为江东道。宋设有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其中江南东路亦称江东路。

历史上,江东亦称江左,这主要是因为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魏禧在《日录杂说》中分析说:“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人们的研究发现,东晋及南朝宋、齐、梁之书都称江东为江左,这与东晋及南朝各政权的根据地均在江南地区有关。因此,人们称这些政权为江左,南朝人还以“江左”代称东晋。

隋统一全国后,尤其是唐、宋以后,人们又更多地恢复使用“江南”传统概念,而江东、江左之称则日益鲜见。

时值今日,现代江南,其范围比历史时期要小,多指狭义的江南,其地理区域一般局限在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的江浙沪地区,尤其是太湖流域。

二.江南行政区划的演变

唐代,“江南”在人们的观念中发生变化,开始与全国政区结合,有了较为固定的区域。一般认为,江南作为政区的名称始于唐朝。

实际上,江南作为政区的历史可上溯于汉代。《史记·货殖列传》云:“衡山、九江、江南、长沙是南楚也。”唐张守节对此作了分析,认为这里所指的江南是汉代的丹阳郡治,今安徽宣城一带。西汉末年也有过以江南命名的地区,那就是汉武帝设置的夷道县(今湖北宜都)。“夷道县,汉武帝伐西南夷,路由此出,故日夷道矣”,至王莽时更夷道之名为江南县,三国刘备又更为宜都县。

唐政权建立后,在全国推行道制。“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公元627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可见唐太宗贞观元年设置十道是根据山脉、河流走向等自然地理条件划定的,这是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变革。唐初十道分别是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江南作为一级行政大区的名称从此开始。唐代宰相李吉甫所撰《元和郡县志》,是一部唐代的地理总志,记载了那时的府、州、县、户及山川、道里、贡赋等。从这一部著作中,可分析出唐代江南道的历史沿革及其他地理区域。唐初江南道有57个州、270个县,相当于今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及江苏、安徽的淮河以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的大部或一部。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对唐初设置的十道作了调整:分关内道置京几道,分河南道置都几道,分山南道为山南东、西道,分江南道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外加原有各道,是为十五道。各道设置了采访处置使,并有了固定治所,作为地理区划名称。唐代十道与十五道一直沿用到五代。江南东道治所在今江苏苏州,辖区相当于江苏长江以南地区、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江南西道治所在洪州(今江西南昌),管辖地区相当于今安徽与湖北的长江以南地区,江西全省、湖南省洞庭湖、资水流域一线以东地区、沅江流域以西则没黔中道治理。

宋代实行路制,各路设监司,掌财政、刑狱并督察地方官吏。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设京东、京西、淮南、江南等十五路。江南路治所在江宁(今江苏南京),其范围相当于今江西全省,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大茅山、长荡湖一线以西和安徽长江以南地区,湖北省阳新、通山等县。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江南路分为江南东路与江南西路。前者仍治江宁,辖“府一:江宁,州七:宣、徽、江、池、饶、信、太平,军二:南康、广德,县四十三。”相当于今安徽、江苏的镇江、大茅山、长荡湖一线以西、长江以南及江西鄱阳湖以东地区。后者治所在洪州(今江西南昌)。管辖着相当于今江西鄱阳湖、鹰厦铁路线以西地区及湖北阳新、通山等县。而平江、镇江两府及杭、越、湖、婺、明、常、温、台、处、衡、严、秀十二州的七十九县(约相当于今镇江、大茅山、长荡湖一线以东的江苏长江以东地区,浙江全省,上海市),则为两浙路治理。

元代政区推行行中书省制,从至治后到至正前,设有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征东等十一行中书省,即十一行省,江南地区属江浙行省。江浙行省乃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由江淮行省改置,治杭州路(今浙江杭州),辖宋江南东路、两浙路之地,相当于今浙江、上海、福建及江西省鄱阳湖以东、江苏与安徽的长江以南地区。江浙行省下设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辖杭州路(治今浙江杭州)、湖北路(治今浙江吴兴)、常州路(治今江苏常州)、镇江路(治今江苏镇江)、建德路(治今浙江建德)、松江府(治今上海松江)、江阴州(治今江苏江阴);江南诸道行御史台,辖集庆路(治今江苏南京)、太平路(治今安徽当涂)、池州路(治今安徽贵池)、信州路(治今江西上饶)、广德路(治今安徽广德)、铅山州(治今江西铅山东南)。此外还有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江东健康道肃政廉访司、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而原宋代江南西路则分别划入江西行省、湖广行省管辖。

明朝初年沿袭元制,在全国设行中书省。早在1356年,朱元璋就在今南京一带建立了江南行中书省,“明太祖丙申年七月置江南行中书省”治今江苏南京。根据有关史料分析,明代江南行中书省当包有南京及浙江布政使司。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政权,建都南京,这才撤销了江南行中书省。

清初沿用明代旧制,将明朝长城以南的故土分为十五省。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改明之南直隶——南京为江南省,治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置两江总督及江宁巡抚;十八年(公元1661年)分江南布政使司为江南左布政使与江南右布政使。康熙六年(1667年),清政府改江南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司;改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司,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移治安庆府(今安徽安庆)。前者辖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准安、扬州、徐州八府及太仓、海州、通州三州,后者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颍州八大府及六安、泗、和、滁、广德五州。

至此,现代江苏、安徽二省的格局基本形成,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名称的“江南”退出了历史舞台。尽管如此,后人习惯上仍合称这二省为江南。

(载《江南论坛》1998年第8期)

同类推荐
  • 重生武大郎

    重生武大郎

    穿越了!没有成为王侯,没有成为神仙妖怪,悲催的成了武大郎!幸好是少年,于是侏儒式的武大郎经由现代菜鸟调教,长成了八尺大汉!上梁山,战土豪,斗官僚!现代人在战火纷飞的乱世能否成就一番霸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公元一六五八年,明代最后一个小皇帝,南明小朝廷由广西贵州退入云南,在吴三桂,卓布泰的围追下,逃往滇西边境,晋王李定国在贡山伏兵,不料大理寺卿卢桂生告密,李定国大败,高文贵等四将战死。永历帝退入缅甸,后被缅方执拿,送给吴三桂。公元一六六二年四月被吴三桂杀于昆明。时晋王李定国,巩昌郡王白文选仍率部转战滇西,闻永历死讯,李定国病故,白文选降清。李定国部将杨容将蜀王刘文秀所献的十六万两黄金藏在道人山,欲图东山再起。多年后吴三桂反清,杨容下山投吴三桂......寻朱明后人。南明王朝始建于广东,流转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直在马背上流亡,至永历帝死,前后近二十余年,史称“马背王朝。”
  •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

    “天地闭,贤人隐,王者不作而乱贼盈天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铤而走险,虽夷虏犹尊亲也;急则生变,虽骨肉犹仇敌也。”魂飞千年,生逢乱世,后周太祖郭威是爷爷,世宗柴荣是大伯,身后还有赵氏两兄弟,看郭屹如何一步一步荣登九五,问鼎天下,誓要华夏再无靖康之耻、崖山之殇……
  • 重生大清之嘉庆大帝

    重生大清之嘉庆大帝

    为了救学生,他惨遭爆心·····意外重生,他当上了嘉庆皇帝·····规矩不懂,生活习性不同,极尽搞笑逗比!斗和珅,诳乾隆,收忠臣,平天下,施改革,且看一介屌丝如何摸爬滚打成为一代大帝!
  • 蜀汉忠义侯

    蜀汉忠义侯

    唐止穿越到三国时期。结果,他悲哀的发现,此时正是关羽败亡之前面对生与死的的抉择他不屈历史,向天挣扎他能否逆转乾坤造就蜀汉另一种传奇???
热门推荐
  • 离婚女的外挂修真

    离婚女的外挂修真

    觉醒上古之神的血脉,踏上现代修真之路,宴青平凡的生活从此如脱肛的野马一去不复返!小三插足、净身出户——没关系,她有随身空间。没有根基、天资也一般——没关系,她本是女娲转世。洪荒级妖孽横生,危险异常——没关系,抓来当灵兽骑骑。寻法器,炼丹药,骑神兽,打怪升级……宴青依靠原身这个强大外挂信手拈来,过的好不风生水起。
  • 爱上灰姑娘

    爱上灰姑娘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存于内心的那最初的信仰从未改变。苏晓曼与徐箫帆的纯美故事将会成为时下社会无数人向往和追求的爱恋,小说寄托了80后年轻一代在社会竞争中渴望休憩追逐的生活。
  • 青春不再之残缺

    青春不再之残缺

    大学宿舍里,四个性格完全不同极具个性的女生,她们的爱恨情仇,她们的奋斗拼搏,挥洒了青春与泪水,写下了一页页的青春篇章。不管曾经是多么地年少多么地花样年华,几十年过后也都只会是成为自己当初最不想成为的角色。不管曾经是多么地刻骨铭心,如今看来也只不过是人生电影中的一章。友情地久天长,爱情海枯石烂,这般的诺言,现在听来,有的不是可笑而是淡然,毕竟我们年轻过,而这些,就是我们年轻时发生的故事。
  • 万古帝尊

    万古帝尊

    天地之间,灵者为帝,体者为尊。灵之极者,可破九天,体之极者,可碎十地。九天十地,唯我帝尊!三界之内,唯我独尊!
  • 嫡妃略毒

    嫡妃略毒

    世人皆欺我良善懦弱,死而复生,她是绝色杀手,睁开凌厉眼眸,她不在是她,褪去懦弱,风华尽现。他是病秧子王爷,深不可测,可在她面前却无能为力。终有一天把持不住了,拦腰而上,“女人,我等了你这么多年,你一辈子都是属于我的,只能是我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乾坤灭

    乾坤灭

    众神出,天帝陨,神话破,未终结,一朝起,神魔灭!
  • 伊人如依

    伊人如依

    她抓住上天赐予的机会,努力成为一名设计师,为此,她学习编织、缝纫、刺绣……但,貌似还缺一个模特?面对某人的自告奋勇,她摇头鄙视:“我不要脱衣男!”——谢谢为文文做过封面滴N多童鞋,及馒头屋の桃子的手绘,摸摸。
  • 异世剑武

    异世剑武

    千年前,武圣十方无敌舍弃自身,封印魔族,留下十大绝学黯然而去,从此天元大陆有了十种武功,但剑法却因十方无敌九大弟子争夺十种绝学,破碎消失,从此玄武大陆剑法衰落,地球人曹鲁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带着众多武侠小说中全部剑法穿越而来,看他以贱贱的样子构造一个剑的世界。
  • 君灵天下

    君灵天下

    一个灵修的世界,一代妖孽的崛起,一篇史诗的神话,混沌息壤,君灵天下,破灭永恒。
  • 雷霆独尊

    雷霆独尊

    谁说不能修炼就是废物?谁说起步慢就要跟在强者身后?我偏偏要逆天而行!不能炼化灵力,我便以肉身代替!修为太慢,我便以魂力辅助!“人皆有灵魂,魂乃先天之本,灵为后天修行。你先天魂超乎常人,得天独厚,是一个成为灵媒的好苗子。”在遇到那自称要让他成为救世主,却被封印着的不着调的神棍后,林绝走上了一条逆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