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8100000041

第41章 薛福成的涉外财政思想

蒋伟新

薛福成作为清廷的重要使臣,多年从事外交事务,因而他关于财政问题的论述,较多涉及对外关系,较多地从讨论对外的约章、对外谈判,以及处理对外事务的角度提出问题,加以阐发。这构成他财政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

清朝末年清政府与列强在财政关系方面的重要交涉之一,就是加税裁厘谈判。这项谈判起始于1869年的中英修约谈判。各国为了扩大对华商品输出,要求裁辙厘金,而清政府鉴于海关实际税收大大低于1858年中英通商善后条约民所规定的值百抽五的税率,提出要相应提高关税税率。这一谈判在国内朝野引起强烈反应,一时众说纷纭。在这一问题上,薛福成的观点是前后有所变化的。1869年以前,他主张裁辙厘金,在《上曾侯相书》中他指出:“昔之创为此法,不过济变一时而已。若军事稍纾,循是不革,非所以厚民生而培元气也。”因为各地任意增设卡局,提高抽征比例,加之官吏侵囊其中,“法久弊生,此法即为徒设。”但他认为要逐渐裁撤,“可先减天下厘金十分之六”,以后“渐减渐少,以至于尽裁”,并且建议以兵勇屯垦的办法来替代厘金减少后的经费支出,屯垦所需经费,先移用一年或两年厘金。这样,“用厘金以兴屯政,数年之后屯田毕理,兵饷大减,而厘金固可尽裁也。”显然,薛福成的主张明确,且较为具体可行,不同于一般空谈无实的清议。1869年以后,他的观点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从对内减轻商本,便利转输出发,他主张“整顿厘金”,“经纾商力”。所谓整顿并非骤撤,而是“或酌减捐数,或归并厘卡,以为异日尽裁之渐”,最终目标还是要“普除厘捐,大慰民望”。其二是从对外交涉出发,薛福成反对废止接受外人意图而立即裁撤厘金。他认为,“中国整饬厘金之弊,严杜中饱,俾商民乐业”,这是中国内政,不应由外人干预。“俟中国财用充足,徐图裁减”,这当然可以,但“外人挠我自主之权不可也”,“予洋人以垄断之柄不可也”。裁厘加税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在讨论对外交涉时,薛福成曾针对裁厘后是否加税、洋货能否单独免厘、能否加重洋药(鸦片)之税以补偿裁厘所失等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利弊,一一提出预案。

综上所述,在厘金问题上,薛福成的基本观点是加以整顿,逐步裁撤,但裁撤之权应不受制于洋人,并态度鲜明地对外国侵略者趁机攘夺我国权利加以抵制。这无论从用意还是立论论据、方法来看,都并不错。以往一些研究者笼统地认为薛福成的思想保守、倒退,对厘金的弊害缺乏认识。或者简单地断言他是从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需要来考虑厘金问题,显然是没有把薛福成的理论放到清末关于免厘加税对外谈判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也没有能真正把握他思想的精神实质。当然,薛福成对裁厘问题的认识也有其暧昧之处,这主要是他出身于曾、李幕府,不可能完全超越作为北洋僚属的局限。

与厘金紧密相联的是关税问题。薛福成在反对洋货免厘的同时,还提议对洋货加税,发挥关税保护本国产业的作用。他引征国外关税征缴的实际情况,指出“中国关税之轻,向为地球各国所未有”,“彼洋商运洋货,以子口半税抵内地厘捐,其获利过于货商远矣。”因而他主张,如果不得不免去洋货之厘,应争取将关税“增至什二,以昭中外之一体,以补厘税之不足。”他的论据是:“夫西洋诸国,往往重税外来之货,而减免本国货税,以畅其销路。”薛福成对于关税税率的差别和变动对商品进出口加以调节,还缺乏认识,但他主张利用关税以“保华民生计”、“保中国利权”,则可谓旗帜鲜明。不过,当时中国的关税主权已落于外人之手,正如薛福成所说,“抽厘则利权在我,加税则利权在彼。”为了防止洋人为减免厘金而答应加税,事后“彼乘我之无备,又议减洋税”。他又建议,在与各国订立约章时必须载明,中国进口税“于地球各国税额尚属最轻”,今后“每逢修约之期,但许中国议加,不准洋商求减”,必要时中国还可“就洋货酌量抽捐”。薛福成之议不免有天真之处,但也敢于挺身而出,坚持有理有节地抵制列强的欺凌、侵略,维护国家权益,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与关税有关的,还有对外贸易逆差以及国际收支平衡问题。薛福成曾以光绪十八年(1892年)海关进出口商品总额及主要分类、国别,与光绪初年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窃查光绪元二年间,出人口货约略足以相抵。今以出货与入货相比较,中国亏银至三千二百五十余万两之多。”与此同时,他还看到,“今以各国商船论,其于中国每岁进出口货价银在二万万两上下,约计洋商所赢之利,当不下三千万。以十年计之,则三万万,此皆中国之利有往而无来者也。”前者指的是贸易逆差,后者则是指贸易中洋商的盈利。他惊呼,如不制止这两项财富外流,“以中国生财之极富,不数十年而渐输海外,中国日贫且弱,西人日富且强,再阅一二十年,中国将何以为国乎?”在这一问题上,他驳斥某些“论时务者”声称关税收入和洋商雇佣买办的佣金足以抵消洋商获利的谬论,强调制止利权外溢乃“牧民之政”,“保邻之本”,“不能不亟为之计者”。为此,薛福成积极主张发展对外贸易,从分析出口商品大项着眼,他认为要“随事讲求,随时整理”,扩大丝茶等土货出口;从分析进出商品大项着眼,他主张“设厂招工,广购机器,自纺洋纱、洋线,渐推而至于织”,从而遏止洋货输入。为了鼓励招股办厂和运货出口,国家可以“酌情税额”,以使“产之者日益丰,而其价日益廉,即出口之货日益多”,最终达到国库充裕的目的。薛福成虽然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对外贸易对本国国民收入生产和分配的影响,但他重视外贸逆差和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并以计量分析的方法把问题尖锐地提到人们面前,从发展生产和扩大贸易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不能不说是颇有见地的。在这方面还有一值得注意之处,就是他恰当地指出侨汇在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中的作用。他说:“夫中国贸易与各国相衡,亏短甚巨。然尚有可周转者,以货民出洋所获之利足资补直也。”正因为此,在出使途中和任期内,他注意考察侨民情形,大力呼吁在侨民聚居地设领事以加保护,并促进清廷革除旧禁,允许华侨“往来自便”,鼓励他们归国“治生置业”。可以说,清末海外华侨为祖国建设和国际收支平衡所作出的贡献,也包含了薛福成的一番心血。

清朝末年清政府与列强财政关系的另一重大问题,是外债问题。尽管薛福成在世的时候,中国外债的成债笔数不多,债务也远非甲午战争后情形可比,但以外债弥补财政短缺,不可避免地会与传统体制发生冲撞,并引起朝野人士的种种议论。在这个问题上,薛福成抱极为审慎的态度。首先,他不倾于借债纾困。他举土耳其、西班牙、日本等国为例,认为其困匮颠危“皆为国债所累”,由于大量举债,“馨岁人之款,不足以供息银,于是苛敛横征,而内变迭作。”中国为筹西征之饷而借外债,洋人将“借息加重于一分二厘”,倘若朝廷无力还本付息“而辗转加借”,必致“积累益巨,利不胜害。”所以他认为借洋款“不可不慎也。”其次,他认为不得已而借外债,其借款应用之于生产建设,而不以用于耗费。他对刘铭传以筑铁路而借洋债给予肯定,“顾借债以兴大利,与借债以济军饷不同。铁路既开,则本息有所取偿,而国家所获之利又在久远也。”再次,他认为借外债不仅要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现实经济利益,而且必须充分考虑偿还能力。他对李鸿章借债兴建铁路不以为然,因为“承办之人未能事事核实,难免侵蚀亏之虞”,还有人“籍借债之名,骗款累累以供私用”,结果是路未获利而债息需偿。所以一旦借债,必须“期于本利不致亏短”。此外,他主张借外债时必须预先考虑对洋人有所制约,一方面,通过谈判压低利息,以“不受盘剥于外人”;另一方面,坚持所办事业和国家财政自主,避免主权为外人所侵,导致“利未形而害已随之”。具体到铁路贷款谈判,薛福成坚持应拒绝洋人的附加条件:(一)不准洋人附股;(二)不得将铁路作抵押;(三)不得指定以关税作偿。由此保证“经理铁路事宜由我自主”。薛福成的这一系列主张,体现了他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的严正立场,也反映出他在外交事务上的缜密细致和财政问题上的高瞻远瞩。他的见解对清朝末年大量举借外债敲响了警钟。

(载《江南论坛》2001年第6期)

同类推荐
  • 老梁论成败

    老梁论成败

    老梁论成败,以人生成败、事业成败为主线,以作者梁宏达的历史类电视节目内容为基础,借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颠覆了旧观念意义上的成功与失败。老梁借历史上广为人知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如北宋为何灭亡,岳飞的人生悲剧,汉奸的嘴脸及下场,一代枭雄曹操在军事、政治及文学上的成功,刘备高超的“演技”,曾国藩的多面人生,等等,将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大环境中,客观、准确地分析、阐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及真相,发掘出有益于当下的极具建设性的意义,既能帮助读者拓展历史视野,又能给读者最具操作性的人生建议。
  • 如果这是宋史3:官宦王朝(南宋卷·大结局)

    如果这是宋史3:官宦王朝(南宋卷·大结局)

    赵昚退位成为太上皇后赵惇即位,妒后李凤娘喜欢搬弄是非,为皇太子妃时就已令宋高宗等对她反感,却为何能够把持朝政,赵昚和赵惇父子关系被其离间,甚至赵惇行动都被其约束?宋宁宗赵扩由赵汝愚和韩侂胄拥立为帝。赵汝愚出身皇族,韩侂胄是外戚。赵汝愚为相,韩侂胄与赵汝愚不和,图谋排斥赵汝愚。赵汝愚罢相,理学被打压,韩侂胄当政,这其中有多少阴谋诡计和政治博弈?南宋最终是如何走上灭亡的?
  • 明相

    明相

    徐寿辰徐阿继,现代人李云不慎回到大明万历年间,寄托在这个乡野少年的身上。但命运却不让他过上平静的生活。为了争夺入继权必须考中秀才。为了家产不被吞并必须高中举人。为了不被党争的巨轮碾碎必须金榜题名。命运的捉弄,逼着他步步深陷,大明朝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官场之中。这是万历的官场,这是不问青红皂白都要反对的官场,这是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官场,这是表面歌舞升平却内忧外患的官场,这还是东林、楚、浙、齐、宣、阉党殊死争夺的官场。阿继如履薄冰,步步惊心,但他必须在重重迷雾中,闯出一片朗朗乾坤。
  • 战匈奴

    战匈奴

    本书是一部讲述大汉与匈奴征战百年的纪实之作。两千多年前,当冒顿单于统一了自猿人时代就一直动乱分裂的蒙古高原,建立了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的时候,中原即再一次陷入战乱与分裂。随着西汉帝王的东征西讨,至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疆域空前扩大,一个对匈奴进行呈C型包围的战略浮出水面。经历了数不清的波折与胜利后,汉朝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作者以麻辣诙谐的文笔、严谨审慎的态度,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于废墟间建立的汉帝国与匈奴帝国间的巅峰对决。
  • 悍秦

    悍秦

    菜刀开了本新书——《苍罗震天》,异界玄幻,下面有直通车。
热门推荐
  • 包拯

    包拯

    本书介绍了清官包拯的事迹,内容涉及:十年奉亲行孝、千里远赴端州、筑堤排沥屯田、治瘴开凿七井、端砚只征贡数、清心堂上题诗等。
  • 冥渊之战

    冥渊之战

    一个种族,背负一段曲折的历史。在异界侵袭大陆之后才得以崛起,并率领联盟军队抵御外敌。这是一个全新的故事一个全新的模式,一定会让你在本书中寻找到全新的想象空间和体会,还有不一样的乐趣与情感。
  • 卡神

    卡神

    在神威之地神卡就是武器凌云是被老怪物联手调教出来的小怪物。你是高手?你有极品卡?我拿一堆极品卡砸得你跪下唱征服!双手制卡很牛吗?我双脚都成!你是药剂大师?我是药剂宗师他师傅别在我面前玩技术,那都是我玩剩下的……
  • 仲艾青青

    仲艾青青

    他无意的善举,救了小妖一命。千年之后再次相逢,以何为报?一句以身相许的玩笑话,竟让那只小妖倾尽所有。沉寂的爱意,粗神经的恩人,再见已是物是人非。如何让你知道我爱你。。。。。。。(基友端梓作品,作者本人授权代管)
  • 都市情缘之缘来如此

    都市情缘之缘来如此

    你一声不响的离开我,不就是嫌弃我没钱吗?如今我有钱了你不去打扰我,是因为别有苦衷吗?我以为我当初的离开能换来你的幸福,可是你不但不幸福还彻底的忘了我,六年的等待,六年的思念只是寄托在带有你影子的小小可人儿身上,那是你留给我活下去的唯一信念,我不曾放弃,只是不敢去面对你。
  • 仙界纵横

    仙界纵横

    修炼能力低下的李敬仙,被称为千年难得一遇的废材,但是却有着令人咋舌的顶级炼宝天赋。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的他,爆发的惊人的潜力!吸气入体,炼气成力,炼筋炼骨,换髓换血!通玄境,法身境,天罡境!不断地进步!疯狂地升级!潜心修炼仙法,习得法术神通,终于纵横仙界,统领神魔!成就一段传奇!
  • 寂予情深

    寂予情深

    在南州塞外有一个小城名曰嘉江,嘉江城里有一座青楼,来来往往的都是寻乐子的人。寂尘以前是个官家少爷,后来老爹惹怒了皇帝,一道圣旨下来,一家人死的死离的离,他竟就成了这里的小倌,虽说要身段有身段要样子有样子,但从未有人点过他,……按妈妈的话说:这孩纸实在是……太欠揍了。俗话说每一个欠揍的人身边都有一个随时拿着小皮鞭的暴虐狂。寂尘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惹到这个冤家的,自从认识了他,就没一天省心的!宋鸠本是个来嘉江游玩的路人,在城主家里第一次见到寂尘的时候他就确信了自己以后的日子绝对不会无聊,于是打听了他,调查了他,而后便日日去青馆,欺负他!甚至留宿青馆。也只是为了方便欺负他!!!
  • 传说千年情

    传说千年情

    仙剑一出群魔颤,屠戮妖魔千百万。天下苍生谁相伴,六界人间蜀山捍。...传说在这片大陆有一个地方极为神秘,名为蜀山。里面有仙人的存在,其可以御剑飞行、移山填海、无所不能。若逢人间大难或有妖魔作乱绝不轻易出山。也曾有很多人试图寻找这座仙山,但最后都是不了了之无从所获。久而久之蜀山的存在很多人都不在相信了。直到一千年前的一场大难......
  • 喾儿

    喾儿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是命中注定还是命运作弄,喾儿一直懵懂于对江源的感情,直到揭开一切隐秘,喾儿才知道,原来这缘分早就注定。。。。。且看上古大神错乱阴阳,爱恨纠结的情动之旅。
  • 一代枭后:落魄公主惑世间

    一代枭后:落魄公主惑世间

    新文《盛世惊凰:冥帝毒宠倾城妃》更加精彩哒~『暹罗猫、Club』原作者名【雲霂】她是21世纪的顶级特工梦陨,一朝穿越,大陆风云起,格局变。回眸粲然一笑,倾绝世间,说她是傻子,那个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梦尊者又是何人?说她是废物,夺得宗门大会魁首的又是谁家鬼才?说她是丑女,你见过可以夺暗夜修罗心的丑女?却不想风云涌动之际,她却惹上了那个同她一般,扮猪吃老虎的妖孽,二人携手,终是亮瞎一群人的钛合金狗眼。灵羽汐:“这一生,只愿与君共看云卷云舒,踏尽一世繁华。”萧璟煌:“许卿一场盛世烟花,十里红妆,携手俯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