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来宾,与会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经过一天的热烈讨论,“犹太难民在上海”国际学术研讨会已接近尾声。在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们围绕着为什么上海会成为犹太难民的避难地,上海犹太难民的生活状况以及犹太难民和上海人民的关系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特别是不远万里而来的几位当年的犹太难民以亲身经历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布卢门撒尔先生做了非常精彩而感人的主题发言,很好地概括了这一问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总之,今天的研讨会是非常成功的!
在国务院新闻办前主任赵启正先生的积极推动下,我本人近年来一直关注着“犹太人在中国”这个课题,并且参与了《犹太人在中国》画册的策划和出版工作。画册出版后,受到普遍的欢迎和好评。以中友好协会会长考夫曼赞扬画册为增进中犹两个民族和中以两个国家的友谊作出了巨大贡献。以色列副总理奥尔默特看到画册中他父亲的照片非常激动,表示要十分珍惜中犹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博士看到画册后表示:“犹太人在中国的开封等地和平居住了数百年,中国也是世界上为数较少的不存在对犹太人迫害的国家之一,并为寻求庇护的犹太难民提供无私的人道援助。”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专门就此书邀请我驻纽约总领馆工作人员交谈,表示祝贺和感谢。WTO的美国谈判代表巴尔舍夫斯基表示:“这本书使我们全家深受感动,我们要作为传家书来保存。”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安迪格鲁夫说:“《犹太人在中国》中的故事和照片很有启发性和震撼力。”一位美国犹太老人专门致信我驻纽约总领馆说:“我简直无法表达我有多么喜欢《犹太人在中国》这本书。1939年,我和父母乘坐战争爆发前的最后一班船离开了德国柏林,去到上海居住。那时我11岁,在虹口区的卡朵里学校读书。然后与我的丈夫在瓦德路上的寺庙结婚。所以,可以想象这本书对我来说意味着多少回忆。”
今天,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修订再版了这本画册,又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使我对这个课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上海市新闻办、上海市外办、虹口区政府和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为这次研讨会的顺利举行做了大量而细致的筹备工作,会务组的工作人员和同声传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这里,我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的宗旨是不忘历史、以史为鉴。我相信研讨会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犹太人在上海”及“犹太人在中国”的研究,而且也会为进一步促进中国人民和犹太人民的传统友谊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再次祝贺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会议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在“犹太难民在上海”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