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36300000016

第16章 两宋——元朝 广纳·博取·成熟(1)

进入鄱阳文化的成熟期

我以前曾经说过,宋元两个朝代是鄱阳文化的成熟期。我为什么这样说,根据是什么?如果我们从大历史看,也就是说把历史的视角放大,看看长江流域的文化状况,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个历史时期,长江流域经济水平高于北方,文教事业空前发达,加上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重心,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南移,长江流域文化,才开始走进文化的成熟期。鄱阳地处长江中游地带,又与两宋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的长江下游紧密相连,在这种大文化背景下,尽管有着得天独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但绝不可能高于或先于这个文化带,她同样只能同时或同步进入这个阶段。

我们知道,北宋政权是在公元960年太祖建隆元年正式建立的。这个王朝,是开国皇帝赵匡胤,用政变手段,从后周手上夺取的。赵匡胤原是后周柴荣的部将,他在将士的拥戴下,黄袍加身,当上了皇帝,演绎了历史上“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可是,北宋建立政权之后,并没有结朿割据分争的局面,直到公元979年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中原地区和南方才基本上统一。不过,这种统一是有限的。从全国范围看,北有契丹族的辽政权,西北有党项族的西夏王朝。此外,还有云南的大理、西藏的吐蕃等不在宋朝的版图中。可就是在这种畸形格局下,形成了统治危机来自北方,物资供应基本上依赖江南的局面。这就使得江南地区,在人民加重负担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实际上就是文化水平提升的充分表现,所以说这也是鄱阳文化的成熟期。那么,鄱阳又有哪些具体的事情可以表明,她在这段时期的文化成熟呢?

我认为有至少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鄱阳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远的不说,以鄱阳州学为例,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的学徒,也就是生员达一千多人,居江西各地第一,由此可见当时鄱阳的办学规模。至于鄱阳乃至饶州地区,对求学的重视程度,鄱阳人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饶州风俗》中说:“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为什么会有这种风俗?我认为这是儒家教育观,渗透进人们思想的结果。“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成了人们的追求。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教育的地位大大提高。两宋期间,江西有进士5442人,其中北宋1745人,南宋3697人。当时,江西有68个县,按平均数每个县应该是80个人,鄱阳占了多少呢?北宋56人,南宋59人,共计115人,按80个人的平均水平,鄱阳多出35个人。这时的鄱阳,不但有州学、县学、书院,还有私塾。这种教育结构,有如现在办学模式,不但有公办学校,还有民办学校。书院、私塾,就是民间开办的教育场所。可以说在两宋期间,鄱阳的教育触角,已经伸进了农村。南宋末,有位叫张采的人,他就是迄今有记载的,鄱阳开办私塾的先行者。

第二、教育催生了人才的迅速成长。在唐朝,鄱阳仅有吉中孚进士及第。两宋不同,不但有那么多的进士,而且还出了状元。这还不算,担任尚书、节度使的有5位,侍郎、刺史的3位,也就是说省部级的共8位;知府、郎中这些地级官员有10位;县级官员占进士比例的五分之四。更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是,在两宋朝廷任宰相、副宰相的25位江西人中,鄱阳又有两位。这些政治家们,不仅成为了两宋南重北轻文化结构的核心,更为加快鄱阳文化的成熟步伐,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以刻书和藏书为例,此前在典籍上,很难找到鄱阳刻书的记录,到了南宋不但始有官刻,而且还有私刻。官刻如:1165——1173年南宋孝宗乾道年间,俞诩饶州鄱阳郡斋刻本,范仲淹撰《范文正公集》20卷、《别集》4卷、《尺牍》2卷;1167年南宋孝宗乾道三年,有饶州刻本,范纯仁着《范忠宣集》;1186年孝宗淳熙十三年饶州刻本,陈襄着《古灵先生文集》;1208——1223年南宋宁宗年间,饶州鄱阳郡署刻本,史定之纂修《饶州志》两卷;有饶州刻本,赵士輵、耿延年编《皇朝考科录题名》;1223年南宋宁宗嘉定十六年,饶州鄱阳郡斋刻本,洪迈选编《万首唐人绝句》。私刻有李传叙刻本《晦庵续录》。这些刻本,不只体现了鄱阳印刷业的发达,同时折射出鄱阳刊刻技艺的很不一般。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就受到皇帝称赞。此外,从另一个视角看,书籍的大量刻印,对文化的发展作用极大。在藏书方面,据南宋着名词人、笔记体作家周密的《齐东野语》说:“宋承平时,如南都戚氏、历阳沈氏、庐山李氏、九江陈氏、番阳吴氏……皆号藏书之富”。近代学者张金吾先生说:“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从这种文化现象中,我们可以窥视当年鄱阳的读书风气。

第三、两宋中重要的政治家在鄱阳的任职,给鄱阳文化的提升,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鄱阳人在叙述自己的历史时,总喜欢用“颜范遗风”来总结。何谓“颜范遗风”,不说大家也都知道,颜指颜真卿,范为范仲淹,两位古代有名的人物,他们都在鄱阳任过职,又都给鄱阳人留下了浩然正气。不过,历史对于颜真卿的评价,只是“唐大臣、书法家”这么个定语。而对于范仲淹则以“政治家、文学家”称呼。事实上,范仲淹对于鄱阳的影响,远远大于颜真卿。范仲淹的在州之北办学,20年后定出状元的预言,造就了彭汝砺的状元及第。当然,又正是颜真卿、范仲淹的政治品性,才给“苏武第二”的爱国者洪皓,以巨大的人格影响。尤其是范仲淹和及后在鄱阳任过职的王安石,他们的从政风格和民本思想,都给后来任过宰相的洪遵、洪适很大启示和教育。甚至可以这样说,从两宋起,鄱阳从政的人渐渐多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两宋时期鄱阳的文化,已经突破了隋、唐和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盲区。并为后来鄱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文化广纳和博取

对于将宋元定为鄱阳文化的成熟期,之中还有一个要的因素,那就是进入宋代以后,鄱阳行政建置和隶属关系的变化,以及南宋朝廷南迁的影响。又正是这些因素,才使我们有机会,广泛接纳和博取先进地区的文化,丰富我们自身的文明与进步。

我为什么强调这个因素呢?因为我们的先辈和后来的乡贤,每谈到我们的文化,都习惯以“吴风楚俗”来概括。那么,吴风到底从什从时间,真正成为鄱阳文化的内涵?我想,两宋应该是重要时期。此前,我曾简单追溯了一下鄱阳从先秦到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的历史,从当时的历史进程看,除隋唐之外,鄱阳一直处在吴楚交融和吴头楚尾的环境中。其实,从先秦到汉朝的鄱阳,这块地方就是楚的属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设立36个郡,鄱阳属庐江郡,其时江西大部分地区属这个郡。不过,郡治所在地就在鄱阳,可以这样说,秦朝时鄱阳是江西的首府。进入西汉,刘邦废庐江设豫章郡,郡治由鄱阳移至南昌。豫章郡所辖范围,包括湖南长沙等大片地区,到三国东吴统治时,基本还是这些地方。唐初立十道,后为十五道,鄱阳属江南西道。五代十国杨吴和南唐时期,其统治的范围,差不多和三国孙吴相似。所以说在两宋之前,鄱阳一直归属楚文化带。我们知道,楚族源于中原,楚文明源于中原文明,鄱阳文化的基础,还是华夏文化。

公元997年北宋至道三年,太宗改道为路。公元1018年宋真宗天禧二年,江州(今天的九江)、饶州、信州(今天的上饶)、南康军(今天的星子、都昌)属江南东路,与长江南岸的江宁府(今天的南京市)、宣州、歙州、池州、太平州、广德军(均为今天的安徽所辖),共同为一个大行政区。这种状况差不多维持了350年,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政权才结朿。

公元1127年北宋钦宗靖康二年,宋徽宗第九个儿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天的河南商丘正式登位,改号建炎,这就是南宋的高宗皇帝。南宋偏安王朝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是种耻辱,但在鄱阳文化史上,还是留下了一份灿烂。在这个历史时期,我们至少接纳了两个方面的文化,一个是中原文化,另一个是吴越文化。这里应该说明的是,这时候的中原文化较之先秦的中原文化,己经大相径庭。中原文化经过汉、魏、西晋、北朝、隋、唐等朝代,在数百年间的苦心经营,早己进入了成熟期。恰恰相反,长江流域的绝大部分地区,文化仍在发展阶段,而这个时候,广纳和博取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北宋到南宋,从文化需求看,这正好是长江以南的中下游地区,更大的补充与输入期。

先说两宋时中原文化的传播,我想有三个方面给鄱阳带来了提升:第一、语言。我们的语言,在两宋时得到很大规范,不但在语音上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在语词上同样保留了很多的习惯用词。先说语音,成为乡戏的饶河调,至今的道白还是保留着中州音。中州音又称汴音,汴是指汴梁,北宋的首都,今天的河南开封。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当时的开封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汴音尤如今天的普通话,是全国的通用语言,所以为全国各地接收。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语言较为复杂。洪迈在其《容斋随笔·南北语音不同》一文中说:“南北语音之异,至于不能相通,故器物花木之属,虽人所常用,固有不识者……”可见语言障碍给人们带来的诸多不便。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我们逐渐接受汴音的呢?当然不是像现在推行普通话那样,实行语言规范化。移民,移民是汴音渗入鄱阳方言的重要管道。元代虞伯生说:“故宋南渡,阻江以为国。鄱之余在江之东、西之间,重湖之表,郡完地博,土沃而民安,去临安近而无险,是以贵臣大家而居之。”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到,以前朝代的移民身份,那时多是一般的平民百姓,这次不同,“贵臣大家”,有钱有势的,这对文化改变的力度,应该有明显不同。所以我们有很多的习惯用语,至今与两宋“话本”的用字相同。比方说“官”字,有“老官”、“小官”“新郎官”,它们的词源,都来源于评话的“官人”;称姑毋为“姑娘”,脚跟不着地谓之“跕脚”,说他和指去为“渠(音且)”,说疟疾为“打脾寒”,带头为“牵头”,以及农村保留的习惯用语“日下”等等。第二、风俗习尚。先说饮食,面食在宋室南渡前,鄱阳并不流行,南渡后成为仅次于稻米的主食;春不老煮黄伢头鱼,这也与南渡后兴起的时尚菜有关。不过,当时的鱼不只限于黄伢头,菜也不是春不老,但毕竟源于菜齑煮鱼;再说节日,如寒食、鞭春、端午、七夕、重阳、腊八等,追根寻源,都与南渡有关。还有不少用具,我举一个例子,卖鱼的木盆,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见过,45岁以上的人会有印象,以前卖鲜活鱼,用木盆盛水养着卖,不像现在用塑料盆。最早记载木盆的是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这里的东京指的就是汴梁。他在《鱼行》”一文中说:“卖生鱼则用浅抱桶,以柳叶间串清水中浸,或循街叫卖”。这不和50多年前,鄱阳鱼贩子卖鱼同出一辙吗!所谓“浅抱桶”,实际上就是木盆。以前我们很多的家俱,都是用木料经过竹篾箍匝而成的,这种箍匝,犹如抱状,所以古人称作为抱桶。第三、宗教,永福寺塔的建造和延祥观之名。虽然,鄱阳有塔,最早始见于唐朝,但远远没有北宋时的永福寺塔;仙坛观在宋时称作“延祥观”,庙名与汴京的延祥观同名,总不能说它是沿用了我们的观名。

上面浅谈的是中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吴越文化呢?我认为这个时期,是我们接收吸纳吴越文化的重要时期。别的不说,我们有兴趣去研究下,洪适的“盘洲”和洪迈的蠙洲“野处”的相关资料,我想里面一定有不少这类的东西。在这里,我顺便谈点我对吴越文化的理解。

我们知道,吴地的先民是勾吴族,算是古百越族的一个分支。吴地开发较早,接收华夏文明的浸润较深,加上身处太湖流域平原,经济富足,生活安定,以至养成求稳怕乱的守成心态。越人的情况不同,他们处在山区与海岛的“地狭民贫”的环境中,这就迫使他们致力以奋斗求生存,冒险和开拓进取精神比较强。鄱阳纳入江南东道之后,因为行政隶属关系,与吴地交往无形中多了起来,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在两宋时期,吴越有两个代表人物在鄱阳任过地方官。一个是苏州吴县人范仲淹,一个是温州乐清人王十朋,加上我们的洪氏父子四人,长期在江浙任官,在潜移默化中,吴越之习能不渗透进鄱阳的文化之中。

两宋时的社会经济状况

首先,我们从两宋时鄱阳的人口情况,看看当时的社会状况。宋代由于赋役政策造成的不良后果,《宋史》中的户口数,给后人带来了很大疑团,即人口的增长,户与口不能成正比。当时,鄱阳有户一万,人十三万口。然而,宋代在人口统计过程中,采用了主户、客户登记法。也就是说,凡是有土地的人称作为主户,不占土地的称之为客户。客户中大多数是佃农,一部分是贫民,而且主客户都在发生变化。太宗太平兴国时期,鄱阳的客户,约占人口总数的39·4%,到神宗元丰年间,减少了9个百分点。这种下降说明,丘陵山地得到开垦。但是,贫富差距还是很大,“贫者无立锥之地,而富者田连阡陌”。比方说,我们鄱阳有位叫甘绍的人,就“积财钷万”,结果遭到“群盗所掠”。尽管如此,农业生产还是比较兴旺。作物品种增多,耕作技术提高,仅水稻品种接近10个。那时候,鄱阳各地普遍栽培早稻和晚稻,不过是一季稻不是双季稻。除水稻之外,还开始种麦和五谷杂粮。因为粮食多,南宋高宗绍兴中期,知州程迈奏请朝廷:“蠲舟车征算,增米价以来远商”。这项免征车船税的建议,使得我们鄱阳一下子收到大米60余万斛。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鄱阳的粮食生产,己经非同一般了。否则,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是无法收到这些大米的。

茶叶在两宋时一度是鄱阳农业的主要产品,据《宋会要辑稿》,食货二十九之二至三《中兴会要》所录,“户部左曹具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诸路州军县所产茶数:饶州鄱阳、浮梁、德兴十三万五千五百五十五斤三两”,这里不但特别标出了鄱阳,而且三个县的总量,已居江西各县之首。

同类推荐
  • 目击天安门(一)

    目击天安门(一)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
  • 汉朝这些人③(刘彻卷)

    汉朝这些人③(刘彻卷)

    历史应该是活的,历史应该是精彩的。读史这么多年,深知那些学究性的史料多么让人倒胃口,那些“专业”的术语和故作高深的文字将大多数人挡在历史的门外,与这些精彩的人物和事件无缘,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遗憾和撰史者的悲哀!历史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鲜活记忆,我们要将历史上的功过是非铭记在心,我们不该忘记历史,不该忘记那些为我们今天生活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墨香满楼,开创现代历史的先河,写历史、写人物、写人心。
  • 烽流

    烽流

    古语有云:善不可失、恶不可长!系统提示:大奸大恶,亦可大慈大悲!谁料到,一个从异时空而来的走私巨头坑蒙拐骗害人无数,最后得到的评价居然是“万家生佛”?天道何在?罗诚轻摇羽扇,大言不惭道:烽烟流荡,天道在我!
  • 贞观之热血宅男

    贞观之热血宅男

    关志义最大的爱好就是看小说,时光匆匆,转眼已到而立之年。他发觉什么东西都知道一点,却什么都不精,难怪生活这么不得意。浑浑噩噩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穿越的一天,而且穿到了盛极一时的大唐。一只半解的他如何在这个等级森严的时代生存下去?《贞观之热血大唐》向你展示一个另类的贞观年代,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唐。
  • 次元之中华崛起

    次元之中华崛起

    一个国家的军队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呢?抵御外来入侵!维持国内和平!促使国家政治有一个良好的循环!这一些都不是最终目的!抵御入侵不如打击入侵!维持和平不如去斗争!促使政治良好循环不如让政治分别开花!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科技?创新?掠夺?不!这一切都不是根本,根本在于人民!有人民才有国家,有人民才有科技才有创新,才有后来的发展!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无人敢于轻视,无人敢与入侵,依靠什么呢?武器?科技?原子弹?不!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依靠的就是人民!人民的团结,人民的创新精神!它不存在于历史,却根源于历史,只是因为某些因素它进入了次元空间!且看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穿越来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节点!
热门推荐
  • 烽火连城,督军夫人下堂妻

    烽火连城,督军夫人下堂妻

    他们是最亲密的青梅竹马,也是将彼此恨入骨髓的名义姐弟。他们是烽火中相互扶持的亲人,也是乱世里无可奈何的恋人。深闺娇女,她原父亲宠爱的掌上明珠。深宅巨变,她开始了步步为营的生涯。烽烟乱世,他是继承父志的割据军阀,金戈铁马,他在动荡中守着家国天下。局中局,棋中棋,纠葛原是人为的天意。人说,孟家小姐,死于那场灭门大火。再相遇,她是一夜间崭露头角的伪名媛,也是风靡十里洋场的交际花。谜样的面孔之下,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徐国春秋

    徐国春秋

    嬴宝宗,徐国世子。国破家亡,兄弟羁旅,亡国之君又会有怎样的际遇……
  • 双胞胎姐妹玩转EXO

    双胞胎姐妹玩转EXO

    她们是A市的公主同样是特种部队的宝贝少校,在一次执行任务是在韩国首尔的机场遇到他们看她们(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龙妻

    龙妻

    书生柳月水是个妻管严,因为婚后无子,四处求神拜佛。这日进入龙女庙祭拜,不想破解开龙女神的姻缘线,与此产生感情纠缠。二人杀妖怪,救孕妇,通鬼魂,斗恶敌,发生一段段精彩的故事。
  • TFBOYS之我的野蛮女友

    TFBOYS之我的野蛮女友

    当tfboys队长王俊凯遇到刁蛮女易梦曦。两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老婆大人,求你纯一点

    老婆大人,求你纯一点

    她是男人心中的尤物,女人眼中的恐龙,其实她只是一只狐狸精!只想千方百计地收拾掉那个老实人,可谁知道,原来老实人反攻起来,就算是狐狸精也招架不住!“老公,人家尾巴露出来了!”“哼!你可自找的!”
  • 总裁大人,别放肆

    总裁大人,别放肆

    陆沁知道,霍氏家族作为本市最高贵冷艳的家族,父亲想和他家联姻促进经济发展,这完全可以理解,可是为嘛人家挑中了大小姐,却要让她这个从小不受待见的二小姐亲身上阵?这下好了,她一惹就惹到了霍家的两个男人,霍启廷:“想嫁给霍钧,还是嫁给我,嗯?”拜托这位大哥,您身为我未婚夫的舅舅,这道选择题没毛病?而霍钧:“舅舅,陆家给我换了老婆,你说我怎么办……”可不可以凉拌!陆沁内心在咆哮:我可是你舅舅的女人,想动我?没门!深夜,陆沁的窗户被撬开,某女懵逼。霍启廷俊颜在侧,十分养眼:“没门?我走窗户,可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冷清霜

    冷清霜

    戾气横生天地动九州学艺为纵横未料风云多变幻万古姻缘一笑中
  • 落英

    落英

    都市女孩郭夏夏一直暗恋公司老板叶吟风,并在叶吟风遭受意外打击时给予宽慰,却误解叶吟风对她也有好感。叶吟风的堂兄因生意失败而自杀,堂嫂邱文萱带着女儿前来投奔,叶吟风对美貌温柔的邱文萱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情难自禁的叶吟风与邱文萱走到了一起,不但气走了郭夏夏,也遭到了叶家父母的强烈反对,不得已之下,叶吟风和邱文萱分手,却在她即将离开自己时冲动地向她求婚。郭夏夏离开叶吟风后加入群新公司,并邂逅叶吟风的老对手田宁,田宁对她有成见,屡次刁难,两人在唇枪舌剑的工作过程中逐渐生出情愫。叶吟风和邱文萱最终走向了婚姻的店堂,由于家内不和,两人过得并不幸福,而一通敲诈电话更是让叶吟风对邱文萱的身世产生了怀疑,他秘密雇人对邱文萱展开调查,一个令他震惊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逐渐从叶吟风的阴霾里走出来的郭夏夏终于接受了田宁,自以为从此能过得轻松幸福,殊不知危险正悄悄向她靠近……
  • 仙道巫途

    仙道巫途

    鸿钧不出,天道不改。万法皆为道,妖本是道,佛本是道,巫本是道,以道化道。周凡莫名其妙的穿越,却肩负起了天道的命格。一不小心却发现了世人被愚弄万世的秘密。走上仙道,却踏上巫途,大巫临世。收妖族,灭道统,纵横人间……乱瑶池,闹龙宫,捣碎地仙……炼金丹,修阵法,直上三十三天外……重订封神,又该如何跳出万世之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