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32900000002

第2章 清园飞鸿

赵朴初、朱光潜、吕叔湘致王元化书简

编者的话

王元化先生在他的名为“清园”的书斋中,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来自海内外的信件,已交上海档案馆保存的,就有两千余封。这些信件大都是在“文革”后友人写给元化先生的。其中有先生在学术界的故旧新交,有结识时间不久的后辈学子,也有历经数十年风霜雨雪情谊不改的亲朋好友。每封信在当时都有它的背景,透露一些令元化先生迄今难忘的往事和深深的眷念。其中不少写信者已离开这个世间了。但信中流泻的友情和关爱,令元化先生萦绕心头难以忘怀。而历经岁月桑依然生动如昔的名人手迹,今天读来更是弥足珍贵。

征得元化先生的同意,我们特辟“清园飞鸿”专栏,陆续选刊,信后附有简略介绍,以飨读者。

赵朴初先生来信(三封)

元化同志:

得大函,欣同晤对。遵示题基金会名,不知合用否。如不合式就请放进字纸篓为荷。年来耳聋愈甚,有完全失聪之可能。他日相见恐只能作笔谈耳。

敬颂

俪安

朴初

七月十三日

元化同志:

惠赐大着,昨晚收到,一口气把它读完了。非常佩服您博学深思。杜亚泉其人,名字我都不知,何况其学识?真应当谢谢您,开了我的一点茅塞。

我最近确实较忙,自上月从日本归来后,一直忙于开会,应付纷繁的人事。邓颖超大姐逝世前曾嘱我“注意劳逸结合,把重点放在‘逸’字上”,无奈做不到。幸顽躯尚适,只是耳聋更甚耳。

匆此敬颂

撰安

朴初

十一月十日

张可同志均此奉候

邦织附笔问讯

元化同志:

接奉大函,敬悉一是。我曾听说上海很热,初未料到竟是百年未见之奇热,幸诸亲友俱无恙,可为之庆幸。北京凉爽得多,我因受凉感冒,入住医:几致肺炎。现感冒已痊可,但医师怀疑有其它病症,留住检查,可能还须小住一星期。

前接大函嘱书会名,立即书就,交秘书寄发,后家人接到电话,始查悉,被压置多日未办,当即快邮寄出,时弟已住医:年轻人做事太不认真,致劳久候,至以为歉。近来发现不认真工作已是普遍现象,深堪忧虑。我自己教育工作也未作好。

您寄赠的书,我至今未看到。邦织问了秘书,正在查,尚无消息。我已是八十多岁的人,如果是十几年前,定会拍桌子。

叼在老友,揭自己的疮疤给你看,于此可见一斑。

多保重,敬祝您和张可同志安好。

朴初、邦织上

七月三十一日

今后来信,信封上请写陈邦织的名字。以免人拆看。

此信未发,夏衍同志的女儿送来您和夏老惠赠鲜花,病室寂寥,顿增春色,盛意至感。写到此,家人又送来手翰,高情重叠,弥可珍爱。尊嘱以顾问见委,谨当附骥,惟学识空疏徒增渐汗耳。

弟又及

七月三十一日午饭时

编者按:

元化先生与赵朴初先生的通信远不止这几封。这里选辑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元化先生请赵朴初先生为一个基金会题写会名一事,朴初先生给元化先生的三封信。

回忆与赵朴初先生的友情,元化先生有些动容。他说,记得那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陷时期。朴初先生在上海居住,住处就在北京西路原上海第六人民医:旁的觉园。初次见面是由朴初先生的朋友梅大雷介绍的。当时元化先生约二十出头一点的年纪。朴初先生也不过三十岁光景,他眉清目秀,身穿一件绸质长衫,风度翩翩一美少年,才气横溢。朴初先生是位佛教居士,宗教信仰甚笃,终身茹素,那次请吃饭,吃的也是素斋。

那年头,朴初先生在佛教协会任职,办了一个难民事务所。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国民党军队从上海撤退,上海成了“孤岛”。之后,人们纷纷离开“孤岛”。难民事务所收容有各色人等,这些人向哪里转移?距离最近的就是苏南的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朴初先生去新四军驻沪办事处,想找潘汉年帮助解决,但未遇见,接待他的是张爱萍(当时他并不认识),由张爱萍写了便条介绍他与新四军接上了关系,顺利转移了难民。

粉碎“四人帮”后曾任中宣部出版局局长的钟沛璋办了一份杂志,他来上海,要元化先生介绍去看望朴初先生,元化先生陪同前往,还拍了一张照片。

——编者

朱光潜先生来信(一封)

元化同志:

近得来信知已回上海,并对拙文所提政法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分别和关系的看法表示同意。这其实就是政治与学术的分别和关系问题。看到一些“商榷”,准备到一定阶段再作答复。我对《文心雕龙》虽读过,但未认真研究,有意待抽得出闲空时再据范注和尊注仔细读一读,如有所得,当再奉告请教。

兹有文革前北大哲学系同学曹天宇同志研究黑格尔和马克思早年着作颇有心得,后受“四人帮”残酷迫害,劳动改造多年,最近才得平反,惟尚未安排工作,特介绍他造访您一谈,此是有用之才,请斟酌大百科全书编纂处是否可以安插。我写此信,是为国家事业和培养人才着想,并不是要循私情,想不见怪。专颂春节佳快,

并询嫂夫人安好!

朱光潜

1980年1月24日

编者按:

这封信写于一九八0年一月二十四日,而元化先生收到时已是一九八七年九月,朱先生已谢世一年多了。

信的开头朱先生虽提到“政法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分别和关系的看法,其实就是政治与学术的分别和关系问题”,但并未展开。信的主要内容是向元化先生介绍朱先生的学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曹天宇“是否可以在大百科全书编纂处安排工作”一事。信是让曹天宇面呈元化先生的。而后因曹天宇未来上海,信就一直没有机会交给元化先生。一九八六年朱先生仙逝,时在美国的曹天宇觉得有责任将朱先生信交给元化先生,于是从美国寄来了信的复印件,请人转给了元化先生。谈起朱光潜先生,元化先生说,早在青少年时代就读过朱先生的美学论着,诸如《谈美的十二封信》等,对朱先生崇敬有加。当时还是抗日战争时期,一直没有机会与朱先生见面。其中既有工作原因,因为元化先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不便与朱先生联系曰也有地域原因,即与朱先生不在一个城市。

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粉碎“四人帮”后,约在一九七八、一九七九年间,元化先生在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才与朱先生结识。这封信辗转收到已在朱先生谢世之后,所以无法回信。

——编者

吕叔湘先生来信(一封)

元化同志:

收到惠赠大作,谨当从容拜读,先此申谢。

承询“为意识流争专利权”有无语病,我觉这跟“意大利队(和巴西队)为世界杯争决赛权”也差不多,如果后者能过关,前者应该也能过关。前一句可以有另一种说法:“……为……争意识流的专利权”曰后一句也可以有另一种说法:“罗西为意大利队争世界杯的决赛权”。批评者认定“为”字只有“给、替”的意思,忘了“为”字还可以表示行为的目的或目的物。(《现代汉语词典》分别列为两个义项,见1187页。)鄙见如此,写供参考。

率复,顺颂

暑祺。

吕叔湘

元化先生认识吕叔湘先生是他一九八一年被聘为国务: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员在北京开会时,是年元化先生六十一岁,吕叔湘先生长元化先生十六岁。

吕先生写给元化先生这封信的缘起,是元化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表的一篇文章《和新形式探索者对话》,文中有一句“为意识流争专利权”,引来王蒙先生的批评,认为这句话不通。元化先生就这句话写信请教吕叔湘先生。吕先生来信说,“为”字还可以表示行为的目的,或目的物。换句话说:“为意识流争专利权”这句话是可以的,不存在不通的问题。元化先生给王蒙先生回信表示:“您指出的文法问题我将不搀杂任何感情成分在内地完全被动式地辩明几句。将来您读到,我想可以证明我的态度。”

——编者

同类推荐
  • 媒介形象

    媒介形象

    事物的形象往往比事物本身还要重要。媒介形象就是一种延续历史、承载当下,更指向未来的力量。全书首次提出了媒介形象系统的设想,分析了媒介形象的内涵和认知规律,探讨了媒介形象的结构和功能,打通了“媒介的形象”和“在媒介上再现的形象”。给读者提供了媒介形象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可以帮助一些读者深刻理解媒介及媒介再现问题。
  •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本书从新媒体的视域考察国际传播具有的新特征,国际传播应采取的策略以及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重点阐述了在以博客、微博、网络电视、IPTV、手机短信、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手段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的环境下,国际传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交互性、参与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国际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同时对国内外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成功及失败的案例予以剖析,对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传播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文学科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文学科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史学现代化的学术著作。作者将中国史学放在世界现代化运动的背景中加以考察,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史学现代化的“四段进程”与“三大流派”,论述了史学与经学的关系,东西文化交融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以及文化经世致用、抑制主义、民族史学的形成与发展等重大问题。全书论点鲜明、脉络清楚,视野独特,集中了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与历史系多位著名教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不愧为“211工程”国家级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
  •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大道至简。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并不复杂,复杂的是缠绕在规律周围的、种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一旦把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及由此产生的干扰、误解逐一消除,规律也就水落石出了。电视品牌决非有些同志想象的那么繁复,电视品牌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一、核心价值的精确定位;二、普通观众对核心价值准确的认知;三、核心价值得以持之以恒的坚持。这是电视品牌对立战略的核心任务。
热门推荐
  • 咸鱼拯救世界

    咸鱼拯救世界

    人生的最后一刻,往事如走马灯般呈现在谢贤余的眼前。今生,前世,前世的前世……整整七世,谢贤余有六世都是以鱼的身份度过的,不仅如此,他还每一世都是被晒干致死。好不容易做一回人,结果也只是人中咸鱼,想要翻身,却不料最后也是一个人渴死在沙漠之中。“下辈子,千万不要再让我做一只咸鱼了!”说出这最后一句话,谢贤余卒……与此同时,另一个不为人知的新世界里,一个普通渔民的家中,传出一声婴儿的啼哭。此生,不再做咸鱼,而是……捕鱼的?出生依旧平凡,而他的心却已不甘平凡了。
  • 只留旧梦守空城

    只留旧梦守空城

    母亲因产后抑郁症而跳楼身亡,少女陈梦打小便是心理压抑。初中时期曾一度厌学,堕落,抑郁症缠身,人生最低谷时遇见苍白却勇敢的少年曲城,在他的帮助下一点点寻找到自身力量,两人约定长相厮守。
  • 台游日记

    台游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少总裁的精灵魅惑小妖女

    少总裁的精灵魅惑小妖女

    灵附人体后的结合物是什么?是妖!这样的妖却没有真正妖族之妖所具有的高深法力和蓬勃野心,有的却是魅惑天下苍生的致命妩媚和绝色清纯。迷人的芳香甜蜜,迷人的性感妖媚,迷人的清澈纯洁,是天下所有男子致命的毒药。身兼重任而生的小妖女迷儿,为了寻找命定的妖王而在人世间经历百转千回,只为那一个和平之约,却不知心早已深深沦陷。阴差阳错的爱恋,看似曲折让人揪心,却早已是命中注定顺理成章。权利斗争和爱情较量,是小说永远不变的中心。世上最强劲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贪欲,权利佳人,皆要为我所有,只是,冥冥之中皆有定数,精灵小妖女早已开启了她与妖王前世今生的宿命之门。
  • 校草的初恋

    校草的初恋

    “喂,你撞到人了。”“然后呢?”“不用道歉吗?呀,竟然走了。”从今以后我蓝雪菲跟你势不两立。她,因为他不小心撞到一个女生,然后饭菜不偏不倚地浇在她身上了,导致她全身被饭菜浇到。她,知道他是圣菲贵族学院的第一校草也就是四大王子的老大,外号冰山王子。她,开始计划怎样整他,可他竟然是腹黑男。却发现两人竟是有着扯不清的缘分。
  • 坏女人守则

    坏女人守则

    凌乱的大床,魅惑的声音,对于她来说,这只是一场游戏。纤白玉指,炙热气息,他想要不仅仅是这些。她,罂粟一般的女人,注定了蛊惑众生。他,温良如玉的男子,注定斩她一世桃花。这场男女间的爱情战争,究竟谁输谁赢?
  • 小红帽新传

    小红帽新传

    小红帽,传说被大灰狼吃掉了,不行,我要逆反,怎么可以不长命百岁呢?这么可爱的小小人,可爱小红帽重出江湖,绝对霹雳无敌。看,我的可爱神功,欧巴,看过来吧,欧巴,快来和我做个好朋友。不行,你已经是灰大狼的了。嗯,谁说我是灰大狼的人呢?那红太郎该怎么办呢?看来红太狼只好跟锅铲子结婚了!
  • 多留一点爱

    多留一点爱

    在一个不为人所熟知的村子里,存在着这样一个大家庭,这是什么样的家庭呢?在这个家庭里,有老人,也有小孩,他们和睦相处,互帮互爱。偶尔也会吵架,但事情过后就会和好如初,就跟从没有发生过一样。不管家庭中的哪个人出远门,也许一个月,大半年,甚至过年也在异乡漂泊,作为家庭中的一份子,都会想着对方,默默地祝福着对方平安,好运。之所以作此一书,因为现实家庭中都不止一个孩子,两个甚至三个,目的主要是不管你在何处工作,都应该回家看看,父母在不远行,应该多待在父母身边时间多一些,陪父母说说话,多孝敬一下他们,父母对你的付出实在太多了,陪他们说上几句话的工夫还是有的吧。
  • 捉鬼大时代

    捉鬼大时代

    外表光鲜亮丽的美女,黑暗里可能只是一副狰狞的骷髅!举止阳光灿烂的帅男,在人后可能只是一具腐烂的行尸!夜色里可能有一双死亡的眼睛注视着你!房间里可能飘荡着无主的孤魂吹着阴风!……这是个人类最繁华的时代,也是妖魔鬼怪最泛滥的时代,你不知道身边的同类是不是真正的活人,也不知道何时会把你拖进死亡的深渊!人的时代,鬼的时代,捉鬼大时代!
  • 美女总裁的贴身兵王

    美女总裁的贴身兵王

    他是曾经的铁血兵王,他是不败的战士“银狐”。退役后,他是美女总裁的贴身护卫,他叫秦枫。一身是胆真如铁,逍遥花都真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