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32600000013

第13章 往事(2)

这一年全校毕业生总共一千余人,公开被定为反动学生的只有我一个(听说仅中文系每班还有内定反动学生2名,全系共8人)。平常在学校里默默无闻,这一次真是臭名远扬了。建国后的前三十年中全国的政治运动有五六十次之多(有兴趣的可参见我的《说运动》一文,连载于《社会学茶座》2007年1-5期),许多运动有时也烧到学生、特别是大学生。但专门以大学生为清理目标的只有从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五年的清理反动学生运动。被清理出来之后,不算合格毕业生,不能毕业,分四等处理。一、劳动教养三年;二、劳动教养二年;三、劳动考察三年;四、劳动考察二年。我是劳动考察三年,由北京市高教局组织到农场劳动。因为“文革”拖到一九六九年初才又回到学校,一九七一年分配到房山。

第三次最为严重,发生在一九七五年初。一九七二到一九七三年,“文革”虽未结束,但政治环境稍显宽松。因为自一九七一年九月林彪出事以后,除了极少数人外,大多数人感觉到没有从流行的革命中得到什么好处,反而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往常的激烈的信仰,日益流失,人们平静下来后,更加感到往日的荒唐。虽然,每个人到了单位依旧是粉墨登场,各自演好自己的角色,但私下里,却敢于悄悄地说些真话了,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我们这些普通人一天二十四小时、无论对谁、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说瞎话,心理上是承受不了的。真是“一个人说点假话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说假话,不说真话,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也许只有大人物才能做到像邵燕祥先生所说的“口吐铅字”,永无真情实感,而普通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大约到了一九七二年、一九七三年,人们心理承受度已经达到极限,又没有正当的发泄渠道,于是以前的腹诽变成了现实的言语,有流言、有非议、有小道消息、也有谩骂诽谤(正是这种情绪酝酿了后来的“四五”)。即使最胆小的人,有时忍不住也要骂一下社会上的极端表现(当时视为革命行动),只不过最后还要加上一句“这些极‘左’的都是林彪那些人搞的”。

好像这就安全了。当然,我也不免俗例外,因为都是普通人,就难免会做一些面上毫无表情、私下里叽叽喳喳——不合君子规范的俗事。我最反感的是“批林批孔”,连震撼千古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都能改成“小丑一去兮不复还”,夫复何言!更可笑的是,当时批判什么都能挂在孔子的账上。如批“走后门”就联系“子见南子”;批“男尊女卑”联系“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批“英雄史观”联系“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批“复辟倒退”联系“觚不觚,觚哉觚哉”,可笑之至,可耻之至!

一九七四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指出“批林,批判林彪路线的极右实质,就是批判修正主义”。当一九七三年除夕夜听到这篇社论的广播时,便预感到风向要变,要更加极端了。果然不久就是“批林批孔,评法批儒”。但这次的极端,很少有下面的群众响应了。从上面的极端主义的言语作风看(例如要搞“全面专政”等),好像有点像要重新点燃群众的革命激情,回到一九六六年去。然而一九七二年以来,民间的不满、各种议论和传播小道消息却渐渐形成一种惯性,不能停止。上面视为这是资产阶级全面进攻,不断地增加打击力度,并时时以“要注意阶级斗争新动向、路线斗争新动向”告诫下层领导。

而且各部门、各地区也在不断地以各种方式打击各式各样的阶级敌人,当然北京也不例外。一个纯属偶然机会,我被牵连出来了。这次事故最大,被列为打击对象,没有经过群众运动,一步便到了专政机关。先是被房山县公安局传讯,再是被北京市公安局拘留。一九七六年“四五事件”之后,在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的运动覆盖中国大地之时,五月十日我再次被升级,被逮捕,由北京市“中法”提审。于七月二十六日,被判有期徒刑十三年。平反后,听我弟弟说,你的案子拿出来交群众讨论了,他的一个朋友在友谊宾馆工作的看到过。那时凡是“交给群众讨论”的案子,都有几分凶多吉少。我的案子经过这讨论,应该是众所周知了。不过除了原先就认识我的人,光凭“讨论材料”

中的所着录的“恶毒攻击无产阶级司令部,污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和批林批孔运动”,谁也不会因为这些空洞的罪行记住王某的。因为在大批判中、在“清队”中、在“一打三反”中,乃至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听惯了这种指责,没有什么人会认真对待的。我工作所在的房山也惊讶出了一个判处十三年的“现行反革命”,从我判刑的七月二十六日起就准备召开全县批斗大会,不过这个会,命运多舛。

先是七月二十八日大地震,大家抗震,顺序后延。后定在九月十日召开,不料,九月九日毛主席逝世,紧跟着“四人帮”倒台,于是,批斗我的全县大会也就不了了之了。

记得汪曾祺先生说过一句话:“幸亏划了右派,要不,我本来就平淡的一生就更加平淡啦。”汪先生生在高邮,经过抗日、辗转大西南,跑过日本空袭警报,进入了“西南联大”,受过一些前辈大师的亲炙,跟着沈从文先生学写小说,后来又写样板戏《沙家浜》,至今传唱不衰,小说更是别具一格。他尚如此说,至于像我这类一九六○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受的是驯服工具论的教育,又欣逢不许读书的年代,用李泽厚先生一九七九年在《鲁迅思想分期》一文中的话说是属于“长期在外力和内心压力下,知识少而忏悔多”的一代,与汪曾祺等前辈相比只能更加平庸,更没有谈谈过往资本。“幸亏”有了这三次挨整,见过了许多世面,听到了许多闻所未闻之事,也见到了一些难得一见之人,也就是“怪人”①。这还是同辈人中经历中不多见的,有时说起来,如同“进了几回城”的阿Q、可以夸示于未庄的小D、王胡一样,也不免堕入“津津乐道的恶趣”。然而,我有一点是真诚的,就是希望后辈别再有这样的经历,中国再别发生这一类的故事。

我的第一个“监狱”

这个题目中的“监狱”只是一般用法,是指政府关人的地方,并非是法律文书中的监狱。一般外人(指没有进过监狱的、又非公安人员)把政府关人的地方都称之为“监狱”,而在法律文书中,其间区别很大。通常的就有收容站(据说现在已经取消)、拘留所、看守所、监狱,包括监狱工厂、监狱农场。监狱农场老百姓一般称之为“劳改场”。

收容站是收容盲流的(改革开放前,人口不准私自流动,凡私自流动者就称之为“盲流”,警察见到就要送往收容站),包括许多上访人员和无业游民,有时候也关一些找不到理由关他、但又非关不可的人。那时从理论上说这些人大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北京的收容站设在德胜门外的功德林,人们简称为“功德林”。这里因为是临时关押、流动性大、经费少、收容量大(特别在节庆或有重要外宾来访期间),伙食特别差。一九七○年代中,北京看守所、监狱的伙食费已经是每月十二元五角,功德林才六元,就这样有的到北京上访的也愿意去。我遇到过一个从功德林转来犯人,他说,有天晚上,快熄灯了,有个三四十岁胖女人,听说是通州上访的。抱着一个孩子,拖着两个孩子,非要进来,看守拦住、并轰她走:“去去去,你怎么又来了,这没有你的地方了,又跑到这里吃白饭了!”女人边闯边理直气壮地说:

“谁稀罕你们那两个破窝头,这么晚了,我到哪儿睡去?不到你们这里,到哪去?”说着就拖着孩子往里走,看守也无可奈何。

因为被关的人从道理上讲是“人民内部矛盾”,所以功德林不上锁,只是把门从外面插上。据说功德林是模仿八卦盖的,关押在这里,开着门也很难跑出去。

拘留所在一九七○年代属于北京公安局治安管理处管,它关押的大多是违反治安条例的。行政拘留的处罚,也在这里执行。那时行政拘留最长是十五天,这些人进了拘留所,大多是几天十几天也就放了。少数被公安局“判”(书面语言是“送”)“强劳”(强制劳动,比劳教轻)或“劳教”。一些案情复杂、一时弄不清的嫌犯,那时也采取拘留处理,有以拘代押,以拘代审的。如果被逮捕了(签署了逮捕证)就要升级到看守所了。北京市拘留所在东城炮局胡同,简称炮局。拘留所的人员流动仅次于收容站,这里伙食也不行,一些常常出入北京市公安局系统的小青年们有顺口溜有云:“富宣武(宣武公安分局监押机构的伙食较好),穷朝阳,炮局窝头眼(儿)朝上。”

“看守所”本来应该关押逮捕以后待审人员,但“文革”期间以拘代押,以拘代审的人大多也是关在这里。它在普通百姓中是个陌生的词,我曾听一个初次犯罪的中年农民说:“我从看守所门口过,见有当兵的拿枪站岗,以为是看守国家财宝的地方呢!这回才知道是关犯人的监狱。”

大多数人称看守所为监狱,这是不确切的,它也只是个临时看押机构。到看守所来的犯人,大多是被逮捕起诉了,在这里等待正式审判和判决。正常的法治社会,看守所一般关押的是被起诉的、但有可能逃逸、串供、继续犯罪、或对证人有威胁的嫌疑犯罪人员(如目前陈水扁就是因为有可能“对证人构成威胁”,才被收拘的,否则,在特侦组调查完毕、起诉后就可以在家中静候法院传票了)。如果嫌犯没有这些可能,一般是在家中静候法院审判。被法院判有罪,则进监狱。

一九七○年代我们是公开说不搞“法治”的,不用说被起诉的人员了,只要一被怀疑有罪就有可能被关押。为什么三十年前,平反了那么多的冤假错案,甚至可以说是“囹圄为之一空”,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套健全的法律制度,一切都是政策和领导人说了算,不仅打击面过宽,而且株连了许多无辜的人,甚至可以说是“冤狱遍于国中”。

上面说的仅仅是北京市一级的情况,市以下的八区九县,各个区县都有公安分局,每个分局都有监押机构,但不可能像北京市分得这么清楚了。

一九七五年三月四日,我在县文教局被隔离三四天后,被送入了房山县公安局,说是“传讯”。传讯按说比拘留还轻着一级,现在简单传讯,大约都是在派出所问一问,更客气一点叫到饭馆(真是应了“革命从不是请客吃饭,到革命就是请客吃饭”这句民谚)、茶馆、咖啡馆,聊一聊,警告一下,俗称“请喝茶”或“请喝咖啡”;时间长的,关到宾馆等。这是政府有钱的表征。那时,正经为公家出差还没有宾馆住呢!

我被传讯时,房山县公安分局的拘留所、看守所合为一体。这两所与县公安局在一个院里,它们被有电网设施的高墙圈出,四个犄角有炮楼似建筑,上有当兵的守卫。候讯室是在它之外盖了两间平房,表示此处与拘留、逮捕有别。这两间房子不上锁(从外面反插着),里面还有火炉(因为是进去时是3月15日之前,按照北京的取暖规定,此时还有火),用以表示这里是收容和候讯,不同于拘留、看守和监狱,然而,它比前三者更糟。

因为是收容,里面关有一些生活不能自理者,如流浪的精神病患者、痴呆者等。又因为在这里的多是短暂关押,没有人为之清理、清洁。我一进入这间屋子,第一感觉是一股难以形容的恶味,是臭?

是腥?是臊?说不清楚,外面闻不到的气味交织在一起,我只感到要呕吐。我一进屋,对面几个小鬼似的人吃惊地从炕上(实际就是半尺高的光板炕箱)爬起来望着我。这就是我进的第一个“监狱”,在此之前虽然也倒过许多霉,但监狱还没来过,这次又添了新的阅历。它给我留的印象极深。

最引人瞩目的是个坐在室内中心地上的大头、细脖、消瘦、眼大无神、头发齐肩、穿着肮脏的青年人。这人对外界反应很小,我一坐定,马上有些人把他推开,“疯子,你一边去!”争着围在我这个新进来的人身边。“你什么事?”这几乎是千古不变的老问题,新入监的犯人一进入号子,就会遇到这类的提问。

我感到为难,怎么说呢?“……就几句话,大约是政治问题罢?”“嘻……”周围的老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笑了。“这屋子还没来过这样的人呢!”大家又笑了。“你们倒高兴?”我有些生气了。有个青年工人把脸伸向我说:“师傅(那时的官称),您看看我眼睛还红着哩,有什么高兴的?大家是看着您新奇。”我说:“这有什么新奇的,现在这类事挺多的。你什么事呢?”青工马上一脸愁苦说:“我是琉璃河水泥厂的电工(这在当时是很体面的工作),新结婚,到“东炼”(东方红炼油厂的简称,即现在的燕山石油化工厂)来换两身军服,被“东炼”保卫处扣了,说我有意诈骗(那时青年人以军装为时尚服装,换来换去的很多),我有个本家哥哥就在房山分局。”他大约没有说谎,整个候讯室就他有床被子,是局里借的。一般传讯是不借给被子的。

我环顾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四壁黢黑,大约是烟熏的,因为每天都在室内生火。墙上屋角挂满了蛛丝和尘灰,地下一个犄角堆着二尺高的麦秸,这是给睡在地下的人准备的。新进来的人,由老号看一下他是否有资格睡在木头炕箱上(主要是脏不脏),没资格就让他垫着麦秸睡在地上。即使监狱也是有等级的。那个疯子就睡在地上。

一会就和这些老号混熟了。他们主动向我诉说他们的案情,让我帮他们拿拿主意。睡在我旁边的一个姓谭的,对我说,他是三六○八厂的,一天他去房山县城买东西,在大街上碰到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抓住他说,某天谭在大石河搂抱她、亲嘴。谭说那天我正在上班,不可能去大石河。这应该是很容易弄清的问题,不知为什么,这个谭某被关了二十多天了。我对他说,这很容易证明的,让你们单位的领导或同事出具一份那天你在上班的证明就可以了。

另外,有两三个河北老乡,他们有的是到房山收购破铜烂铁,有的是联系买煤(房山许多公社出煤),都被以投机倒把罪抓进来了。其中有一个四十来岁程姓农民一副要哭的样子,对我说:“您看看,不就因为在房山有个亲戚,联系点煤。我们那里是有吃的,没烧的,这里是有烧的,没吃的。我给联系联系,换一下,挣点辛苦的跑脚钱,这就叫投机倒把?腊月二十七那天,被抓进来的,一关二十多天了,媳妇包好了饺子等着我过年,孩子也等我赚俩钱买炮仗呢!”说着眼泪就流下来了。旁边一个三十来岁有点监狱油子样子的人厌烦地说:“别说了,怪讨厌的。身子掉到井里了,耳朵还挂得住!先想想你怎么应付预审员罢。”

这个油子样的人实际上才二十四岁。他十八岁那年被判过一次。这屋里就他不发愁,该吃就吃,没事就睡。还受到一些室内“玩闹”(文革中后期,一些胡同串子,小打小闹,小偷小摸的小角色称之为“玩闹”)的崇拜。当有的“玩闹”对他不够尊敬时,他会横起眼来训斥他们:“你们算个屁。见过什么?五处(北京公安局劳改处又称“五处”)你去过吗?大镣你趟过吗?万人批斗大会你撅过吗?”于是小“玩闹”们只得低头服软。

我问,因为什么那么年轻就被判刑。

同类推荐
  • 鸿雁高飞传忠诚

    鸿雁高飞传忠诚

    我是普通城民糊涂三毛,谨以工作之余拙作《鸿雁高飞传忠诚》(网络名《高端建议》),开启向党中央、国务院及部门高层真实反应当前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现象并拙诚可行性建议,力为国家和谐社会建设推波助澜、锦上添花。充分反映自我实事求是、客观民意、公正建言的诚实秉性,又不乏正直坦率、直言不讳、好管闲事的好汉作风,并着力充当社会热点、难点、焦点现象的优秀自由评论员而尽心尽责。
  • 信仰告白

    信仰告白

    信仰是当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是社会信仰状况的一种折射和反映。这100余篇文章选自大学生课堂习作,真实地记录了当代大学生对信仰困惑、思考、探索,无论简短还是略长,无论朴素还是高调,无论稚嫩还是充满禅意,都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标记。
  • 播音主持艺术10

    播音主持艺术10

    本书不仅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也是全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编者虽对来稿有所选择,但书中论文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或编委会的看法。我们将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全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来稿,对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也欢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稿,就播音主持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 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本专著主要内容为:性和谐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凸现的一个社会问题。从文革的极端禁欲主义文化中走出的中国人,正在以一种更加反叛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性价值观。传统的性伦理和性规范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一些过去不可想象,不可接受的性越轨现象被接受了。这种反叛是人类婚姻制度所固有的本性与德性、人性与理性的矛盾的表现。在这样一场追求性规范“合理性”的运动中,哲学工作者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揭示性存在领域固有的、隐藏在现象内部的规律性,对传统性价值观和伦理观念做出客观的评价,分析这些观念形成、发展的原因,同时回答好这个问题:在当代中国,什么是性和谐,我们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现性和谐。
  •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通过对“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直播连线报道”、“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主播掌控能力”,及“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驾驭能力”等内容的分析,使得与国际接轨的对外英语节目主持呈现方式与解释、掌控原则与理解、表现度与规范化几个方面,都兼具对外广播跨文化传播的特质。尤其是通过对以节目主持人掌控广播电视声像传播产品方式的分析,来探索达成有效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为有志于从事或研究这一职业角色所涉及的理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分析。
热门推荐
  • 嫡女乱世:傲娇王爷哪里跑

    嫡女乱世:傲娇王爷哪里跑

    高中生染凝安,一朝穿越,变身大小姐,打渣男,斗庶妹什么的都不在话下,但是谁来告诉她,为啥偏偏遇到这样的王爷呢?!!!!他,高高在上的璟王,传说中他骁勇善战,却性格暴戾,天生面丑,天天带着个面具。她,堂堂相府嫡女,集千万宠爱于一身,身带怪病,有些乖戾,因此无人敢娶。一见惊艳“帅哥!!!你叫什么呀!?家住哪里?成亲了啵?”二见惊魂“哎呀吗!!!!半夜趴在我家房顶干嘛!!!!?”三见……狗腿“嘤嘤嘤王爷你要关爱我们这种小老百姓啊!我以前真不是故意的啊!”“嗯……行”关爱就关爱吧,喂喂喂怎么关爱到床上来了。某女怒:“九王爷!你把我带到床上来干嘛?”“当然是关爱关爱啊”某男厚颜无耻
  • 吟游诗人的弟子

    吟游诗人的弟子

    如果历史没有隐瞒,正义没有龌蹉。真相就只是真相,那么这个世间,应不怕传播者!吟游诗人是传奇的歌颂者,当歌颂者达到了巅峰,本身也是传奇。当黑暗和光明对峙的时候,吟游诗人在这个世间传播着反抗的故事。当半兽人退却北方,战事弭平之后,“曾在神之乐园唱过歌”的传奇吟游诗人再也没有出现。直到有一天,神恩大陆上出现一位黑色头发,黑色瞳孔的少年。
  • 异临

    异临

    挣扎着在省会城市生存的大学毕业生周鸣,在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之后,经历了一场恐怖而不可名状的遭遇。从那以后,他拥有了常人所没有的能力,而拥有了异于常人的能力的周鸣,发现他很快就要面临着抉择——你是要成为超级英雄,还是无法被约束的强大恶棍?更让人骇然的是,拥有着异于常人的能力的,并不仅仅只是他一个人。未知和开始变化的生活,能力的隐藏与被知晓,世界的态度,古怪的小丑与谜样的少女,周鸣所要面对的,已经在改变的生活和世界。
  • 森林领主

    森林领主

    浮空岛,漂浮大陆,巨兽以及秩序与混乱的交锋,将会慢慢呈现给您。那么,欢迎来到彼岸的幻想世界!一个比较欢乐的妹控的故事。ps:想看快一点节奏的直接看第二卷吧,影响应该不大。ps2:序的话,大家可以先看看那个。ps3:仔细想一想的话,似乎彼岸写的好像是轻小说那一类的东东啊。其实我就是在和你们分享一个我感觉有趣的故事啊。
  • 易烊千玺师生恋

    易烊千玺师生恋

    年少时的相遇,已经注定了结局。生命中有你刚刚好,五年后,你,是否还爱我?这辈子,我也只对你一个人犯贱。
  • 那年的爱情

    那年的爱情

    那枚戒指上刻着她和他的中文名字首字母,他是真的想要把这枚戒指给她的,他是真的想要跟她共度一生的。郑菲弓着身子,双手一直紧紧地攥着那枚戒指,她真的很想知道顾羽给她这枚戒指是干什么的?是觉得冷落了她所以想给她一颗定心丸吗?结果,她却连给他送出戒指的机会都剥夺了。
  • 最强城管

    最强城管

    少女见了此人惊叫,少妇见了此人哀嚎。贪官见了此人头疼,流氓见了此人肝颤。妖孽城管,彪悍来袭。当整个世界都站在他的对立面,唐小东脚下踩着敌人的尸骨贱笑:我是城管我怕谁?
  • 重生亿万宠妻

    重生亿万宠妻

    爹不疼娘不爱的颜子涵重生了,她重生的目的只有一个——虐!虐渣!!虐尽白莲花!!!她蓄谋设计,就为一双小包子。房间里,她推开他妖娆一笑:“你帮我救人,我献了我身,我们从此两清。”手指滑过她的小腹,他勾唇一笑:“清得了吗?”她的订婚礼,他从天而降,无视满场宾客,看着她冷然出声:“死和走,二选一!”她走上甲板,跨过护栏,回头笑得依旧妖娆:“我选——死!”一年后,他抱着一双小包子,看着她笑得一脸宠溺:“宝贝儿,从今天起,你只负责貌美如花,我来负责赚钱养家。”
  • 江湖上的幻听与视觉

    江湖上的幻听与视觉

    这是一个慢热的故事,是用整整的全部故事来勾勒一个人,有成功有失败,不如意多些,江湖里心总比身体累些。看爽文的可以略过,因为他适合去像茶一样的“品”,没人看也无所谓,因为这是写给我自己的,可能处理的不好,文笔欠缺,但对于我总归是好的,毕竟我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本书没卖点,没太多臆想的空间,只是简单的江湖的江湖事,只是简单的江湖人。如果有人喜欢,并且还会看下去,那请指出不足,不胜感激,最后一点,无论它怎样悲惨,我也不会切掉,可能会很慢但它也会有个我认为完满的完结。
  • 天阙录,仙师妙徒

    天阙录,仙师妙徒

    昆仑太乙宫,圣尊亓琞。神秘,尊贵,天下苍生奉若神明,却独对她宠得没有底线。西陵将军女儿祝一夕,追随西陵太子到昆仑拜师学艺,意外跌落深谷丧命。生死之际与封印在谷底的剑灵结契换来十年性命,除非修成仙身,否则小命难保。因着他是半仙之身,灵血有助她与剑灵提升修为,她千方百计赖在了他的身边,只为时不时偷他一点灵血祭剑。昆仑之巅,十年师徒,他倾囊相授,助她修仙求道。十年之后,她终于修成正果,一心想摆脱剑灵之咒与他携手遨游天地。到头来,却是被他送入焚仙炉,烧得灰飞烟灭将她仙元炼成一半龙珠,助他前世所爱的西海三公主重归神位。然而,一切尘埃落定,他夜夜梦见的却是那梨涡浅笑的容颜……百年后,轮回塔倒,魔族倾巢进犯天界,南天门上狭路相逢。他是重归神界的无极圣尊,身旁自有那高贵无双的龙三公主。她是幽都统战诸魔的四方魔主,身后站着睥睨三界的魔尊帝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