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32500000013

第13章 往事(5)

然而好景不长。这场看起来弥足珍贵的跨国恋爱刚把郭沫若从生命的荒漠中救出来,马上又把他抛人人生的泥潭中。一年后,随着新生儿的降临,后果开始显露。原来,郭沫若出国之前,已按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结婚,是个有妇之夫,现在瞒着父母在异国另立家室,实属大逆不道的行为,为此受到了父母严厉的责备,并且一度断绝关系。而佐藤富子因违抗父命,擅自离家出走,与中国留学生恋爱同居,最后受到破门处分。与之同时,“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人生咒语也毫不留情地应验,在郭沫若的眼睛里,安娜眉宇间的那轮不可思议的洁光,不知什么时候消失了,勃谿吵架成了家常便饭。此外,这个中日跨国家庭还受到另一种严峻的考验,一九一八年五月为抗议北洋政府与日本当局签署“中日军事协约”,留日学生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罢课运动,还成立一个诛汉奸会,凡是有日本老婆的留学生都被视为汉奸,勒令离婚,否则就以武力惩罚,郭沫若家处偏远的冈山,虽然躲过了这一劫,然而被视为“汉奸”却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郭沫若当时的狼狈处境和绝望的心情,在《夜哭》、《春寒》两诗里有充分体现,《夜哭》中这样写道:有国等于零,日见于戈扰。有家归未得,亲病年已老。有爱早摧残,已成无巢鸟。有子才一龄,鞠育伤怀抱。有生不足乐,常望早死好,万恨摧肺肝,泪流达宵晓。悠悠我心忧,万死终难了。《春寒》具体地描绘了一幅惨不忍睹的生活景像:凄凄春日寒,中情惨不欢。隐忧难可名,对儿强破颜。儿病依怀抱,咿咿未能谈。妻容如败草,浣衣井之阑。蕴泪望长空,愁云正漫漫。欲飞无羽翼,欲死身如瘫。我误汝等耳,心如万箭穿。如此惨淡的情景,与两年前献给安娜的那首英文情诗,已有天壤之别,不免令人惊异:爱情的力量竟是如此的有限。

与此形成互动的,是耳疾对郭沫若的折磨。郭沫若到日本不久考入第一高等学校,受长兄的意志和时代潮流的左右,逆着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医学。等到升人九洲帝国大学医学部,正经八百学医时,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郭沫若小时候患过一次严重的伤寒症,高烧损害了耳膜,落下重听耳鸣的毛病,这种病对于一个学医的人很是致命,试想,一个连听诊都有困难的人,怎么给人断病治病?从事这个行当又能有多大前途?意识到这一点,郭沫若就想改习文科,却遭到老婆的激烈反对。志向远大、才富八斗的郭沫若,此时将及而立之年,却一事无成,这叫人如何忍受?正如在给胞弟信中写下的那样:“如兄之不肖,已入壮年,隔居异域,窅然索处,所志所业,尚未萌芽,日暮途遥,瞻前恐后。回首故乡,不觉怆然丧神耳。”

由此可见,当时郭沫若内心积压的郁闷已达到井喷的程度,对于郭沫若这样的诗人,在这种状态下,发而为诗,当然是泪浪滔滔了,套用一句古诗:何以解忧,唯有眼泪!

既然眼泪已经成为一根救命稻草,对它生出崇拜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诗剧《湘累》中,郭沫若自比屈原,对眼泪竭尽赞美之能事,听见水中妖精的歌声,这样咏叹:“哦,好悲切的歌词!唱得我也流起泪来了。流吧!流吧!我生命的泉水呀!,你一流出来,好像把我全身底烈火都烧息了的一样。我感觉着我少年时分,炎天烈日之中,在长江里面游泳着一样的快活。你这不可思议的内在的灵泉,你又把我苏活转来了!”诗人进而这样发挥:“能够流眼泪的人,总是好人。能够使人流眼泪的诗,总是好诗。”在短诗《雨后》中,郭沫若将雨后的宇宙,形容为“好像泪洗过的良心”那样寂然幽静,此时眼泪已被赋于一种道德价值,不仅超越了生理、心理的层面,也超越了修辞象征的范围。然而客观地看,眼泪本身并不具有绝对的伦理价值或者美学价值,也就是说,会流泪的人不见得一定是好人,坏人同样也会流泪;能让人流泪的诗也不见得一定就是好诗,有些艺术性不高的诗照样可以催人泪下。在诗剧《棠棣之花》(1920年)中,郭沫若甚至赋泪水以阶级属性,聂政的姐姐这样劝说胞弟:“二弟,我也不悲抑了,你也别流泪吧!我们的眼泪切莫洒向此时,你明朝途中如遇着些灾民流黎、骷髅骴骨,你请替我多多洒些雪吧!我们贫民没有金钱、粮食去救济同胞,有的只是生命和眼泪……”

然而对于郭沫若,眼泪的价值还不止于此,在一九二〇年三月三十日致宗白华的一封信中,郭沫若录了一首读《浮士德》

感想的诗,题目就叫《泪之祈祷》,此时眼泪升级到了“涅盘”的境界,具有向死而生的神奇功能,其中这样写道——狱中的葛泪卿!

狱中的玛尔瓜泪达

要你才知道我心中的凄怆,

要你才知道我心中的悔痛。

你从前流过的眼泪儿……

流罢!……流罢!……

温泉一样的眼泪呀!…

你快如庐山底瀑布一样倾泻着罢!

你快如黄河扬子江一样奔流着罢!

你快如洪水一样,海洋一样,泛滥着罢!

泪呀!……泪呀!……

玛瑙一样的……红葡萄酒一样的……泪呀!

你快把我有生以来的污秽洗净了吧!……

你快把我心坎中贯穿着的利剑荡去了,巴!…

你快把我全身中焚烧着的烈火浇熄了罢!

泪呀!……泪呀!……

请你把我溺死了罢……溺死了罢这令人想起郭沫若的《凤凰涅盘》这首大名鼎鼎代表作,两者都表达了一种“想把一切束缚都摆脱干净”,通过死亡获得永生的强烈愿望,不同的只是一个以火,一个以水,眼泪在这里成了“涅盘”的媒介与通道,意义之大自不待言。类似的意思,在郭沫若一九二二年七月十日致成仿吾的信中也有表达:“仿吾,我读你的诗时总要流眼泪,我想你读我这两节诗,定也会要流眼泪的了。我们的眼泪异地同流,纵使世界恶浊到万分,我们同是住在‘泪的天国’里,我也不觉得寂寞……”至此,眼泪已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这恐怕是人类诗歌史上对眼泪最夸张的礼赞了。

难怪后来徐志摩不知底里,对郭沫若的《重过旧居》一诗提出质疑,并对其中的“泪浪滔滔”大加嘲讽,说“诗人的眼泪就和女人的眼泪一样不值钱”,大大地激怒了郭沫若,由此引发一场激烈的笔墨官司,徐志摩与创造社短暂的同盟关系从此宣告结束。

当眼泪的价值被无限地夸大,其虚幻性也就暴露无遗。公平地看,在审美的世界中,“催人泪下”属于低端的层次,一览无遗的号泣更是一种忌讳,在它成为发泄排毒、自我扩张的道具时,粗鄙空洞是无法避免的。这也就是郭沫若的“眼泪文学”尽管汹涌澎湃,却不能征服人的真正原因。艾青也有一句写眼泪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郭沫若众多的眼泪诗似乎比不上这一句更有力量,理由很简单:艾青笔下的眼泪,经过艺术理性的过滤变得含蓄、深沉,简洁的句子中凝聚着千钧之力,耐人寻味的是,郭沫若很快就超越了这个阶段,契机当然是接触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了革命的世界观与阶级立场。转向后的郭沫若文学作品中眼泪急剧减少,伤感的激情被革命的理性收编,小资的泪水被无产阶级的革命烈焰吸收,到创作历史剧《屈原》的时候,俨然已是一位刀枪不入的左翼文化英雄,与《女神》时代已经判若两人。《屈原》与《湘累》

描写的是同一历史人物,两者的差异却是一目了然。《湘累》中屈原怀才不遇的自怜自恋,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在《屈原》里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嫉恶如仇、刚正不屈的精神斗士形象;一个由泪水构成的冤海恨湖,变成了风雷电激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战场,正如屈原向风雷电呼吁的那样: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呵?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

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这时,泪水已被诗人彻底摒弃,洞庭湖、长江、东海这些在郭沫若早期诗篇中象征着眼泪的自然物,与眼泪完全脱离了干系,而成为革命、抗争、怒吼、奋起的象征物。

面对这一百八十度的大变化,令人想起一句熟悉的民间谚语:旱的时候太早,涝的时候太涝,都是天时失序的表现。流泪作为一种正常的人情表现,先是被夸张到泛滥成灾的地步,后来又被压缩到滴水不漏的程度,同是心理失序的表现。郭沫若从极端的小资纵情主义,一下子跳到极端的革命理想主义,表面上看风马牛不相及,内里却有一条相连的纽带,那就是对艺术本体的漠视。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上没有太高的成就,除却其它各种原因,与他冲动的性格、缺乏深邃的理性有很大的关系。

同类推荐
  • 底线

    底线

    本书作者回顾了这桩报业史上极富争议的并购案,讲出在默多克手下出任主编的种种内情,真实呈现了巨变时刻的媒介业态。审查限制、劳资纠纷、技术换代带来了外部压力;更深远的问题,正埋藏在新闻观念本身的嬗变当中。
  • 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发现能力

    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发现能力

    学校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广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目的是使广大青年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具备健康人格的现代人。或者说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从这个角度而言,教育决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应当是一种综合人文素养,是一种大智慧。有了大智慧,即使孩子是班上成绩最差的。他依然可以有辉煌的将来;没有大智慧,即便孩子在校的成绩再优秀,将来也可能泯然于众。因此。所有的父母和教师都应当重新来学习儿童教育这门专业的功课。
  • 公开时刻

    公开时刻

    本书从传播者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与效果分析,传播环境与传播控制分析等几大方面把汶川地震作为重大传播案例,阐释汶川地震的传播学遗产。对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在危机公关方面做出正面评价。
  • 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包括《生物的特征》说课稿、《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说课稿、《生态系统》说课稿、《练习使用显微镜》说课稿、《观察植物细胞》说课稿、《观察动物细胞》说课稿、《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说课稿、《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说课稿、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说课稿、二、《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说课稿、《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说课稿、《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说课稿、《种子的萌发》说课稿、《开花和结果》说课稿、《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说课稿、《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说课稿和《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说课稿。
热门推荐
  • 龙骑士之争霸天下

    龙骑士之争霸天下

    苏定重生后虽没有金手指,但气运不错,巧遇连连他年纪轻轻就实力超群,本来想平平安安,稳稳当当的做个万年宅,可惜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所以很不幸的卷入了波澜壮阔的世界中
  • 独特的浩然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学

    独特的浩然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学

    浩然作为跨越十七年、“文化大革命”、新时期的见证作家,他在每个生命阶段的创作都预示着当代文学的转折性意义,他在文学意义上的重要性不言自...
  • 女帝之男儿心计

    女帝之男儿心计

    本土女尊,大女子主义严重,冷血、嚣张、霸道。一夕宫主,一夕为奴,这是他,不甘的他,挣扎不止,她既然不珍惜他,又凭何让他心甘情愿依附于她?万年追随,满心满意,这是他,顺从的他,天姿国色,玉貌花容,这是他,恐慌的他,医术超群,仙界一尊,这是他,退缩的他,不想再看见她了,她又不喜欢他,可是她一个命令,他还是乖乖会到,因为那是他的主子,那是她。还有他,他,他他他……他们都是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被命运将一生系在了她身上的男人。这不单是女主的故事,这还是属于一堆男人的故事。
  • The Conquest of Canaan

    The Conquest of Cana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级仙人掌进化

    超级仙人掌进化

    植物没有生命?人类和植物无法融合?看一个流浪儿如何与一株仙人掌共同进化!
  • 我的邻家女神

    我的邻家女神

    一个女神养成史。一段屌丝逆袭记。在这个拼爹拼娘拼族谱的操蛋社会,林逍只是万千屌丝大军中的一员,不过这个穷富分明的大时代,同样充斥着各种假冒伪劣产品,连娘都能伪,还有什么是不能伪的?如果说没有一对好爹妈就是屌丝的话,那么林逍只是一个伪屌丝,因为他有其他的一切。一本伪屌丝逆袭的故事。这一切,就从大明湖畔的那一次包养开始……——————————————写小说,玩游戏,交朋友,本人擅于LOL和街头篮球,LOL钢铁烈阳区白金2,街头篮球一区大小号都有,各种职业都凑合,群号发在书评置顶了,想和风霜交朋友的请加,风霜静候各位。
  • 万年屠尸录

    万年屠尸录

    诸神之战,兄弟背叛,江山移位。三千世界,万千繁华,只为你一笑。
  • 异世吞天

    异世吞天

    万花同窟。百美一怀。废物天才。灭寂归来。凤凰涅槃。在战巅峰。新书等级:灵肉、奥义、天人、神变、仙灵、无极、圣灵。每境十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仙侠,这是我的仙侠。
  • 无为道君

    无为道君

    神秘的灾星降临大陆,一场谋划许久的阴谋也就此展开,被诸多势力玩弄于鼓掌间,君无情誓要逆天改命。
  • 眉上砂

    眉上砂

    事隔经年,郁凉州仍会想起,那个踏着漫天黄沙而来的女子。他欲为她负了皇命、解甲归田,伴她终老一生,却终究还是没能动摇内心的坚守。浮生浮世,旁人皆为过眼云烟,他只清晰记得当年,她欢天喜地地扑进他的怀中,软糯的声音自胸膛处传来:小女子云岫,芳龄十六,尚未嫁娶,不知将军可否婚配……他本是无心无爱之人,却被她一把拽入万丈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