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14600000066

第66章 一个人民电影编剧的创作历程与心灵图景——林蓝电影剧本创作初探(1)

秦方奇/河南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孟伟伟/河南平顶山学院文学院讲师

1980年,一部完成于1955年的儿童题材电影《祖国的花朵》,被授予第二届(1954-1979)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时至今日,这部电影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依然广为传唱,家喻户晓。这部电影的编剧林蓝是当代著名的作家、电影编剧。

林蓝作为出身于延安时期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的文艺工作者,在小说创作方面卓有建树,与先生周立波一起,以中国当时广阔的土地革命和农民解放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小说。新中国成立后,林蓝进入文化部剧本创作所、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编剧,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作了《祖国的花朵》(1953年)、《赵小龙的故事》(1958年),六十年代创作了《暴风骤雨》(1960年)、《宝衣》(1961年)、《红军桥》(1964年),八十年代创作了《神奇的谷种》(1980年),《童年泪》(1984年)。

林蓝的小说创作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和突出的个人风格,较多地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而林蓝的电影剧本创作,由于多种原因,较少有人提及。如前所述,林蓝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专注于电影剧本的创作,在五六十年代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她是新中国电影,特别是“十七年”电影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对于林蓝电影剧本创作进行研究。既可管窥新中国电影的时代风貌,也能让我们认识看到这位出色的人民电影编剧独特的精神特质与创作风格。

一、乡土与农村:难以离弃的创作题材

研究林蓝的文学创作,要从周立波说起,这不仅是因为林蓝与周立波革命伉俪的身份关系,更是因为二人在文学创作上有诸多相通之处。周立波文学创作所凸显的农村情结和革命意义在林蓝的作品中也多有体现。1960年,林蓝将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改编成同名电影剧本。出于凸显矛盾冲突的电影创作考虑,剧本对原作进行了情节上的变动,将原作中赵玉林与韩老六、郭全海与杜善人的两组人物冲突做了集中,但是就影片的整体风格来说,是对周立波原著的忠实还原。

林蓝的剧本创作除了《暴风骤雨》是小说改编以外,主要以儿童电影和农村题材电影为主。林蓝最为人熟知的剧本是《祖国的花朵》,这是一部展现新中国城市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电影,这部作品是林蓝的第一部电影剧本,也是林蓝结束在东北清算反霸斗争和土地改革的工作,定居北京进行剧本创作的开始。在林蓝的所有作品中,只有这一部是以城市为题材的,她的多数作品主要以农村题材为主。六十年代,林蓝根据自己参加东北土改运动,创作了以反抗压迫为主要故事内容的的《宝衣》和《红军桥》、八十年代的《神奇的谷种》和《童年泪》,都是以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村作为故事发生的主要时空环境。

受时代需要和政治环境的影响,林蓝农村题材的剧本主要以土地改革、反霸反特、农民解放作为主题。但是,由于林蓝长期在农村生活、与农民打成一片,并对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她的作品突破了纯粹的政治斗争表现,把政治斗争和主要人物放在真实且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生活中展示,找到了创作风格和时代主题的最佳结合点。

我们现在读林蓝的电影剧本,政治的主题随着特定时代的远去而变得不再具有吸引力,但是,洋溢在作品中的生动且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叙事特征,使她的作品具有了超越时代的魅力,具有了某种乡土文学的文本之美。这种美集中体现在民间语言的生动运用。在林蓝的剧本中,她能够灵活且贴切地运用湖南、东北和河南方言。林蓝的作品中,美术片剧本《宝衣》、《红军桥》和《神奇的谷种》的人物多用湖南方言:

“毛委员讲,”红军干部拍拍腰间的盒子枪,向村人们说,“有了枪杆子,才能有印把子,有了枪杆子和印把子,地主老财就得怕我们黑脚杆子!”

村人一片喧嚷,议论起来:“是这个理呀!”

“冯财主就依仗他崽是保安队长呀!”

“眼看着黑狗子把我们的谷挑走,不就怕的是他那杆枪吗?”

穿抹心子的后生和细妹子分开人群,来到红军干部面前,那后生子热切地向红军干部道:“红军同志,我们冯家冲的作田人要也有枪,能让他冯财主把家家抢个米坛子朝天么?”[林蓝著:《神奇的谷种》,《林蓝作品选集》,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46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林蓝创作了《童年泪》,这是一部反映林蓝家乡——河南省汝州市的农民饱受压迫、逐渐觉醒的故事。故事以李鸟一家人在地主周大堂的压迫下的家庭悲剧为主线,是林蓝晚年的代表作。林蓝在《童年泪》中唯一一次有意识地使用自己的方言——河南汝州地区的方言,将那个时代的农民的生活描摹得细致生动:

“二杆子,”喂猪的老张头笑着说:“你不要不知足,咱扛长工的本是早上汤,晌午糠,晚上对碗照月亮呀!”

“要不是俺有个瞎眼的娘,”二杆子忿忿道,“俺早奔八路去了!”

“可不敢瞎咧咧,”老崔头担心地望一眼屋门:“看叫王没牙听见!”[林蓝著:《童年泪》,《林蓝作品选集》,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118页。]

林蓝在使用方言时,能够跟人物性格和身份自然地结合起来。剧中的方言多数是出自农民之口,方言的使用,使这些农民身上有了某种由语言所体现出来的原始的民间的生命活力,也使林蓝的剧本呈现出新的审美意蕴,而这种审美意蕴,超越了政治主题的时代性,使其作品至今仍具有独特的民间审美的空间。

二、时代与自我:创作主题的双重解读

林蓝电影剧本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十七年”(1949-1966)电影时期。与其他产业一样,在经历了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后,电影企业作为新兴艺术生产力的载体,也被纳入国营体制之中,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这一时期,早在延安时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已确立的文化艺术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概念、逻辑和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成为社会主义人民电影的基本方向。林蓝的创作,在新中国伊始,就体现出与这一方向的高度统一。

林蓝1920年生于河南省临汝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1937年,她千里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工作。她的创作思想,在延安时期就得到洗礼和考验,实现了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倡导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高度统一,并在她创作中自觉履行。她1945-1949年在东北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和反霸斗争的工作经历,又为她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新中国建立,作为久经考验的文艺革命战士,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且正确的政治倾向,以及熟练且极富个人特色的创作类型、话语逻辑和创作手法,成为十七年时期电影的典范。

“十七年”电影时期,林蓝的电影紧扣时代主题,时刻与党的文艺方针保持高度的统一,《祖国的花朵》就是典范之作。1950年,文化部电影局召开第二届行政扩大会议,首次提出拍摄儿童片的任务,但是,最初的创作并不顺利。在1950-1953年期间,只有《表》、《三毛流浪记》和《为孩子们祝福》三部儿童题材影片,这三部影片表现出新旧时代交替的印记,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但是,这些影片由于未能真实地、艺术地表现出新时代儿童的新思想、新品质,也广受批评。1952年,林蓝接受了儿童电影创作的任务,她以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方式,和一种近似记录的真实电影风格,使这部电影成为新中国十七年儿童电影的典范之作。本片以少先队队长梁惠明帮助不爱学习的江林和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杨永丽进步为故事主线,“开拓了新中国校园题材的表现领域,塑造了新时代的儿童形象,还因为它构建的校园题材的叙事话语和书写格式:‘好孩子帮助有缺点的孩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以及‘个人服从集体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引领与契合了那个时代的精神、理想和生活现实”[张震钦著:《<祖国的花朵>:校园叙事话语的构建及其影响》,《当代电影》2005年第6期。]。

《祖国的花朵》之后,随着政治对文艺的强烈干预,评价电影的政治指标压倒了一切,林蓝的创作,也在1958年的《赵小龙的故事》之后,转入了以政治斗争和农民解放为主,《暴风骤雨》、《宝衣》、《红军桥》就是这一转变的集中体现。这些作品都以湖南农村的阶级斗争作为主要故事情节,坚持以表现阶级斗争、歌颂党和无产阶级为主题诉求。

同类推荐
  • 丝路要冲:嘉峪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冲:嘉峪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战争的历史话题;这里,流传着无数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故事……
  • 文化传播人员职业素养

    文化传播人员职业素养

    文化传播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辉煌前景的朝阳产业。近年来我国、我省的文化传播产业按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大力推动文化传播阵地建设,文化传播良性发展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文化传播产品日益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为促进文化传播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士子名流(兰州历史文化)

    士子名流(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河南人的生存之道

    河南人的生存之道

    本书本书从近现代历史上的湖南现象剖析湖南人的性格,介绍了河南人的过去和现在,一方面为河南人正名的同时,理性、全面地分析了河南人的生存、发展哲学。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百家姓·三字经)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百家姓·三字经)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你就是宇宙

    你就是宇宙

    思考,是一种力量,可以洞察人心。我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也是世界的整体,我是你,你也是我,你看清了自己,也就看清了我。生命来了又走,不断的在延续着,死亡不是生的对立面,也许是为了更好的延续。在思想的世界里,你便是宇宙,相信我。我写的是校园,却包含了世间百态。
  • 囚爱记

    囚爱记

    慕瀚宇和姐姐订婚了,但叶可欣却一点也不高兴。因为她知道慕瀚宇其实是一个坏人,他对姐姐并不是真心的,而且这个男人竟然威胁她,若不答应慕瀚宇,那么他就不会让姐姐幸福,这事叶可欣很难接受的。邪恶的男人时刻折磨着她,等到姐姐因病去世后,叶可欣终于知道背后的秘密,只是这时候的她却有了孩子……
  • 瑶倚人生

    瑶倚人生

    我们今生有缘相遇相识,却无缘相知相守,愿来世相守一生,你可愿?
  • 骠骑大将军

    骠骑大将军

    谁说古代就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时代?谁说古人就是淳朴厚道的代表?谁说古人的智慧和眼光没有我们远大?苏任来到大汉,被大汉朝坑了!刘彻坑他他忍了,卫子夫坑他他也忍了,卫青、霍去病一起坑他他还忍了!匈奴凭什么坑我?高句丽凭什么坑我?长条岛上的野人都想坑我?那就忍无可忍了!
  •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影响你一生的100个成长故事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影响你一生的100个成长故事

    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故事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这些著名故事,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青少年只要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故事,便非常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便有利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并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
  • 青春本来就是一场误会第一季

    青春本来就是一场误会第一季

    序章:时间流水一溪间,美梦成就弹指间。曾不知流过了个多少个春夏秋冬,睡过了多少次多少次课桌板?而又多少次被叫起!看阅了多少次时间美景!又多少次与周公梦中相会呢!呵呵,那些曾让我相信的永远,都随着时间慢慢淡忘了!我怕时间过得太久太久,我会忘了曾经的青春。曾经的欢声笑语,随着时间的遗去,我已记不太清了!哈哈!时间永远不会停下脚步,属于我的那一刻的青春时光,已经被时间老人封印在那个空间里了,而我也渐渐忘了许多!时间老人带走了我的很多记忆,而我现在脑子也仅存剩下一点点的记忆了!都说人不能沉浸于过去,但是我不想忘记曾经的美好,所以我用仅存的一点点记忆,强行打开被时空老人封印的空间,让我重新回去那个地方!
  • 诱黑之紫蛇

    诱黑之紫蛇

    本心不变,一如初衷,换来的却是黑暗笼罩,一点点被侵蚀。既然你们诚心逼我,说我邪,说我恶,说我会毁天灭地,那我就毁给你们看。什么情为何物,生死相许,青玄偏不许以生死,死人何以问情,生死相许又有何用?从此天地间再也不会有相信之人。
  • 庄子选读

    庄子选读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凡是能够以文字的形式留存到当代,都是经过几千年无数先贤圣哲们精挑细选并通过实践证明的,是对人的生存、行为规范、社会构造、民族发展、国家兴旺具有重大影响和积极意义的经典。这些经典,在今天看来,就是浸透在我们的遗传基因中的文化因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枝繁叶茂的文化之根。传承民族文化,播扬人文精神,最好的方式和途径,莫过于阅读经典、学习经典。诵读这些经典,就是在和古圣先贤对话,就是在获取文化的精髓,就是在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就是在擦拭我们的心灵之尘,就是在接近我们的自然之性,就是在回归我们的宁静 致远的祥和之境。
  • 魅女记:良家奸商

    魅女记:良家奸商

    元芊秦严重觉得自己有病。自己好死不死的,惹什么清风会。惹清风会就算了,怎么还惹了这个大神。本来是打算来坑一坑这个富得流油的门派,却被人家坑得哭爹喊娘连人都被坑去了。“你去哪啊?”“那个,多谢款待,我要走了。”“呵呵,钱还没还完呢。”“我,我就是去赚钱,等我闯荡一番攒够了钱再还你吧!”“好,一起。”“.......”
  • 妖孽殿下:魅惑冷情阁主

    妖孽殿下:魅惑冷情阁主

    九州大陆上曾有一个传说,有缘之人可以见到倾城的店主,她会帮你实现一切愿望。这传说染上了瑰丽和梦幻的色彩,经久不息……时隔几百年,凤离城惊现于传说中极其相似的店,神秘的阁主与身份显贵的伙计,一起见证世间百态,看遍爱恨嗔痴。世间种种不过是因为一个执念,念由心生,悔时已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