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14600000053

第53章 熔民族形式与个人风格为一炉——周立波的短篇小说创作(1)

段崇轩/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文学浪潮中的潜心探索在五、六十年代文学中,周立波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在长期的革命生涯和创作历程中,集战士、学者、作家为一身。他涉足的文学领域十分宽阔,既有文学翻译、研究,也有文学教学、评论,既有报告文学、散文写作,亦有长篇、短篇小说创作。他最重要的文学成果是两部长篇小说和一批短篇小说。描写1946年东北松花江畔农村土改斗争的《暴风骤雨》、表现1955年湖南乡村合作化运动的《山乡巨变》,已成为红色经典载入文学史册。由于这两部作品耀目的光辉,或多或少遮蔽了他的短篇小说。对这批短篇作品,个别篇什的评论尚有一些,但整体研究却很少看到。这批短篇小说,在周立波的整个创作历程中具有什么意义,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怎样的位置,对“茶子花派”文学有哪些贡献?这些课题还有待深入展开。

青年学者邹理指出:“周立波作为中国乡土小说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以故乡生活为题材的一批短篇小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故乡的一种原生态之美,深情地描绘了益阳——洞庭湖滨的风俗风情美,刻画了生活在其间的人物群像的思想性格。其作品读起来如见故人,如归故土,竹叶茶花,沁人心脾。”[邹理:《回归乡土的原生态之美》,《百年周立波》,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78-81页。]这里着重谈的是作家故乡题材作品。周立波的创作以短篇小说始,又以短篇小说终,从1941年到1978年,长达37年历史。《周立波文集》第二卷收有35篇短篇小说,大体是他短篇创作的全部。他以反映故乡生活为主,同时涉及监狱生活、工厂题材以及革命战争,题材也较宽泛。《牛》《麻雀》《盖满爹》《禾场上》《山那面人家》《卜春秀》《湘江一夜》……这些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清晰地显示了他漫长而曲折的创作轨迹,标志着他由一个知识分子作家向风格独特的人民作家的精神演变。

从四十年代的解放区文学到五、六十年代的共和国文学,始终有一个不可阻挡的文学潮流,就是要建立一种激进的、全新的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国家文学”。但事实上,当时的文学却面对着一个庞杂的文学传统,既有以借鉴西方文学为宗旨的“五四”文学,也有夹杂着民间文化的古典文学,还有正在生长着的社会主义文学。对于文学根底较浅的工农作家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文学道路也许并不很困难。而对于周立波这样的知识分子作家来说,丰厚的文学修养却成为一种“负担”,阻碍着他们融入革命文学大潮。为什么茅盾、巴金、沈从文等解放之后的创作基本中止,不能不说与他们的文学积淀有关。周立波的可贵之处,就在他既能巧妙地吸收“五四”文学、古典文学以及西方文学中有生命力的东西,转化成新的文学需要的因素,又能深刻地领悟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真谛,“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创造出一种新颖别致的文学品种来,从而使他在五、六十年代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高峰期。茅盾对他的创作评价说:“从《暴风骤雨》到《山乡巨变》,周立波的创作沿着两条线交错发展,一条是民族形式,一条是个人风格;确切地说,他在追求民族形式的时候逐步地建立起他的个人风格。他善于吸收旧传统的优点而不受它的拘束。[茅盾:《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人民文学》1960年8月号。]民族形式与个人风格,其实是很难统一的。如果再把“五四”文学、西方文学的因素搅和进去,就会更加困难。但周立波做到了。由此可见周立波的大家风范。他的短篇小说看似纯净、淡雅、柔美,但它们的文学和社会背景,却是斑驳而广大的。

周立波的短篇小说创作历程,似可分为四个时期。1941—1949年为探索时期。周立波一边在“鲁艺”担任文学教师,一边开始了短篇小说创作。这一时期他的主要作品,是以自己30年代初在上海的监狱生活为题材的一组五个短篇小说,主要有《第一夜》《麻雀》《纪念》。从这一组作品可以明显地看到,他对“五四”小说和西方文学的承传,作为精英知识分子的思想风貌和审美趣味,走的是一条“欧化”的路子。但同一时期创作的《牛》和《懒蛋牌子》,却是另外一种题材和风格,效仿的是通俗化、大众化套路。其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予他根本性的影响,使他坚定了走后一条道路的信念。1951—1959年是成熟时期。作为一位知名作家,他深入北京的工厂生活,后又回到湖南益阳体验农村生活。但由于对工厂、工人的不熟悉,《诸葛亮会》《砖窑和新屋》等三篇工业题材小说,近乎于通讯报道。表现故乡生活的一批短篇小说却获得了杰出的成功。《盖满爹》《禾场上》《山那面人家》《腊妹子》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这批作品,融古今中外的文学精髓为一体,汲纳湖湘一带的自然风光和地域文化为滋养,在民族气魄中体现出个人风格,标志着作家创作的最高水准,是当代短篇小说中的艺术精品。1961—1964年为徘徊时期。这一时期他集中创作短篇小说,作品数量较多,沿袭的也依然是前一时期的创作路子,虽然在艺术手法上更为娴熟,但作品的思想和内容却显得拘谨了、平庸了。代表作《张满贞》《卜春秀》《胡桂花》等并没有超越前期作品。60年代的中国文学,在组织上、思想上甚至文学理念上,加快了“一体化”进程,对包括短篇小说在内的文学作品的批判一波连着一波。在这样的文学环境中,周立波的创作已逐渐难以适应时代,在勉力写作中显出一种犹疑和乏力来。1978年可称为爆发时期。十多年辍笔的周立波,再次握笔写了短篇小说《湘江一夜》,这篇反映抗战后期八路军某部南征故事的小说,故事扣人心弦,人物突兀有力,其画面的浓墨重彩和笔调的清新刚健,使读者感受到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交响。它成为作家生命的绝笔。

周立波是一位纯正的知识分子,一位赤诚的人民作家。建设一个民主的、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一种崭新的、理想的人民大众的文学,是他和无数进步作家的崇高信念。为此他像一个宗教徒一样,虔诚地批判、克服自己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和行为,坚韧地在革命、战争和建设中锻炼自己,执著地探索一条中国作风和民族特色的文学道路。他对当代文学的贡献是卓著的。但是,他的文学道路也是悲剧性的。他不断地否定自己情有独钟的西方文学,纠正自己的“欧化”倾向,局限了自己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他努力地实践革命文学的思想和理念,又束缚了他的艺术才华和创造能力。他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曲折、徘徊、由盛而衰,正是被动选择的结果。

庄汉新在《周立波生平与创作》一书中说:“在我国当代文学史的第一个小说创作高潮中(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期),人们曾用‘南周北赵’的称呼,把他和赵树理一起看作我国描绘农村生活的‘铁笔圣手’。”[庄汉新:《周立波生平与创作》,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37页。]确实,在“十七年”文学中,周立波与赵树理形成了一南一北双峰对峙的文学景观。但周、赵的创作又各具千秋,迥然有别。赵树理的小说质朴深厚,直面现实,富有传统小说和民间艺术的特色,周立波的小说则淡雅柔美,贴近世俗,融汇了较多的现代文学因素和文人情调。前者比后者深刻,后者比前者艺术。前者属于社会,后者属于审美。有如供人实用的“山药蛋”和让人观赏的“茶子花”。正像贺仲明总结的:“周立波与赵树理,可以说是乡土文学在本土化探索过程中结出的不同硕果,风格各异,魅力不同,都具有共同的本土实质。”[贺仲明:《文学本土化的深层探索者》,《文学评论》2008年第3期。]

汲纳“五四”小说、西方文学的精华

周立波是一个有着深厚的“五四”文学和西方文学修养的作家。“五四”文学就是在摒弃传统文化和文学、借鉴西方现实主义和现代派文学的基础上傲然崛起的,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先河。二者在思想取向、表现内容和审美形式上是一脉相承的。周立波在中学读书时就是一个进步青年,开始接触中国新文学,阅读鲁迅、郭沫若等的作品,并在同学中组织文学社团“夜钟社”。30年代初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活动、编辑刊物。左联的主将们如鲁迅、茅盾、周扬、夏衍等在思想、文学上给予他耳濡目染的影响。他是在“五四”文学的感召下走向革命、步入文坛的。在左联工作期间,他开始了外国文学的翻译和评介,涉及的作家有普希金、肖洛霍夫、高尔基、列夫·托尔斯泰、马克·吐温、萧伯纳、罗曼·罗兰等。同时进行较为系统的文学理论研究,发表了大量文章。在延安鲁艺任教的两年间,他开设的“名著选读”课,主要讲授外国作家和作品,除上述作家外,还有果戈理、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巴尔扎克、莫泊桑、梅里美等以及他们的作品。其中不乏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当年的学员葛洛、陈涌曾经回忆说:“立波同志分析起作品来,细致入微,条理清晰,而且娓娓动听。再加上他举止优雅,风度翩翩,在同学中很快便赢得了很高的赞誉。”[邹理、姚时珍著:《百年周立波》,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99页。]可以说奠定青年周立波思想、文学基础的,是中国的新文学和西方文学。

四十年代的解放区文学,使中国的现代文学发生了重大转折。纠正新文学中的“欧化”倾向,要求文学为现实的政治服务,为广大工农兵服务,成为一种政治的和时代的要求。周立波认同这种要求,并努力身体力行。但他对文学的“现代性”表现了更多的理解和保留。他说:“我们的文学,‘五四’以来,受了外国文学的影响,好影响居多,坏影响也有。”[周立波:《思想、生活和形式》,《周立波选集》(第六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9页。]“现代小说讲究细描,光有故事是不行的,故事是人物的行动构成的,情节是性格的历史。”[周立波:《谈创作》,《周立波选集》(第六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84页。]他对“五四”小说、西方文学的熟悉和把握,使他能够自如地汲纳其中的精华,并运用在他的具体创作中。

周立波1941—1942年创作的一组五篇监狱生活小说,充分显示了他对现代小说艺术的追求。这些作品表现的是作家30年代初亲历的上海提篮桥监狱的生活和斗争,其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直接继承了“五四”小说的写法。以“我”——一个进步青年的眼光和叙述,贯穿整个监狱的生活和斗争,是这组小说的重要特点。譬如《第一夜》中,“我”因参加工人运动而被捕。面对逼供拷打的坚强反抗,在难熬的铁窗里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写得细腻深切,是一篇典型的知识分子情调小说。突出人物刻画,把人物与故事有机结合起来,是这组小说主要的表现方法。中国的传统小说重在讲故事,现代小说重在写人物。从写故事到写人物,是现代小说的深刻革命。譬如《纪念》着力刻画了一位勇敢、坚定、智慧且有浓浓的人情味的革命青年小柳的形象。作品的核心是人物,但作家又从容地描述了小柳的死和难友们为他召开的追悼会。人物和故事水乳交融。借鉴现代小说的多种表现手法,是这组小说引人注目的长处。《麻雀》构思巧妙,想象丰富,成功借鉴了象征手法,是一篇艺术精品。一只不幸撞入监狱的小麻雀,成为难友们的一次精神聚会,最后却惨死在狱卒的大皮靴下,象征了革命青年的人生境遇。在《阿金的病》中发挥了细节描写的作用,一块板烟贯穿了整个故事。在《夏天的晚上》里运用了抒情手法,难友们对水的渴望和对记忆中的水的畅想,使作品平添了悠然的诗意。当然,这组小说在艺术上还不够纯熟、精到。

1942年春,周立波等几位“鲁艺”党员教师,受毛泽东邀请到杨家岭窑洞座谈,接着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又进行了整风。这一切都给周立波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他真诚地对自己的思想和创作作了一番清理和反省。他说:“改造我们这些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作家,使我们的思想和生活,一天一天工农化,这是一件切实的要紧的事情。”[周立波《思想、生活和形式》,《周立波选集》(第六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8页。]他说:“有许多形式,外国很发达,我们不能不学习,不但现在要学习,将来也要的。但是学习决不是止于模仿,我们要添加自己的新的进去,这叫做创造。”[周立波《思想、生活和形式》,《周立波选集》(第六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9页。]自此以后,周立波告别了监狱题材小说那种知识分子的写作模式,开始探索一条大众化、民族化的创作道路。但现代小说的某些思想观念和表现方法,并没有在他的作品中绝迹,而是经过了改造和转化,不露痕迹地化解在文本中,使他的作品氤氲着一种现代气息。

同类推荐
  • 人杰的抒情志(中华千年文萃)

    人杰的抒情志(中华千年文萃)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亦可以知兴衰,最真实的是历史,而最模糊的也是历史,历史的魅力与精彩就在于此。“人杰”是历史中极具魅力的一群人物。顾名思义,“人杰”简单地说就是人中之杰,是芸芸众生中的杰出人物。既包括那些定国安邦、成就霸业的人杰,也包括那些心怀壮志的豪侠之士,而那些忧国忧民、满怀豪情的文人墨客,也可以称之为人杰。人杰应该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胡适研究已成为一门学问,作为一代“文化圣人”,他是如何读书治学的?他如何把读书、治学与做人连在一起的?本书作者在解读胡适原文的基础上,注重历史背景和资料的钩沉,注重对胡适思想做历史的分析,以期客观了解胡适,择善而从,向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胡适这位民国大师的求学之门,引导读者走近大师、学习大师、敬仰大师。
  • 辞旧迎新:除夕

    辞旧迎新:除夕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可谓最为重要的节日,似乎每一个中国人对它都十分了解,但是我们真的了解春节,了解除夕吗?你熟知除夕的历史来源吗?除夕之夜压岁钱放鞭炮又是出于何时何种典故?南方北方及个少数民族在除夕之夜所备食物又有何差异?本书就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除夕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解析。
  • 传统与文化

    传统与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气势恢宏、绵延不绝、奔腾向前、从未中断的文化成就。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跳动脉搏,继承、创新和发展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是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 历史的倒影

    历史的倒影

    本书收录的30余篇文章,是作者近些年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同舟共进》《国家人文历史》《看历史》以及腾讯“大家”专栏等报刊、网站上的历史随笔。这些历史随笔的特点是从历史的纵深来看历史的渊源和发展、演进的逻辑,给读者提供一个宏大叙事的思考角度。
热门推荐
  • 古代天文历法

    古代天文历法

    古老的中国天文学从萌茅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无论是从天象的观测到宇宙起源的探讨,还是从星象的占卜到历法的推算,都凝结了中国古代人民辛勤的汗水。在漫长的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今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有世界上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早的日月食记录、早的彗星记录等等。在历法方面,自秦汉以来,中国出现了一百余种古历,实属世界罕见。《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天文历法》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天文历法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古人眼中的天地、奇异神秘的天象、星象和占星、古代历法、杰出的古代天文学家等。
  • 绝代天下

    绝代天下

    万千敌者,言不尽的萧杀。林天奇冰眸射寒,仰天凝喝道:“谁愿再陪我战天下?”十八岁月身世秘,血染长刀战天下,手足红颜两相伴,妖刀饮血谁争锋。
  • 帮派:风云再起

    帮派:风云再起

    讲述主角卡尔·约翰逊(Carl·Johnson)在得悉母亲被杀死的消息后,回到位于LosSantos的老家,渐渐解开母亲被杀事件的内情,复兴帮派、开拓自己的事业的故事。
  • 仙幻龙缘

    仙幻龙缘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仙从何处来
  • 最爱不是最后

    最爱不是最后

    你知道什么是续女博士后的第四类人吗?那就是我,一个33岁,未婚的单身女人。可那又怎么样?我的苦难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你,曹睿,外表、学历、工作都无懈可击的男人,马上就要成为我的门面。还有你,Alex,我男人的情人,让我们和平共处吧。
  • 杀尽乾坤

    杀尽乾坤

    天南储君燕恒,因叛乱被迫逃进幽冥血海,机缘巧合之下,竟成为了修罗教的教主!从此,一个逆天强者的传奇,开始了!
  • 女界鬼域记

    女界鬼域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特工女皇不好惹

    特工女皇不好惹

    一次普通的车祸,她从普通的城市生活者变成了一场生物基因实验的实验体。痛苦绝望,只为了自由的那一天,她和几个伙伴同样选择隐忍等待时机。谁知,没有等到自由,却遭到了组织以失败品为由被毁灭。黑暗、仇恨、杀戮、从这一天开始,活着只为了复仇。黑夜里,妩媚的罂粟花正在悄悄的绽放。
  • 铁鸡斗蜈蚣

    铁鸡斗蜈蚣

    方怜花在广州结识了寻找妹妹的阿珍父女,阿珍父女发现朝廷捕快与僧人勾结串联,正秘密筹划着一个天大的阴谋。但不料阿珍父女行踪暴露,阿珍的父亲被僧人打伤,阿珍只好孤身逃出向方怜花求救....
  • 这个世界太喧嚣

    这个世界太喧嚣

    寺内初见,他们都是孩童。他并不知,当他把那只雪狐轻轻抱起的时候,他们的命运就已经牢牢纠缠在了一起。静静相伴,但儿时的诺言是否还能紧紧相记?不知不觉,他们已慢慢朦胧懂事。在他们第一次产生隔阂,却又因不舍而最终选择不弃之后。人妖殊途,该来的终究还是躲不过。“云空,你还是不肯将她交出于我么?”他,头也不回,默默牵起她吓的有些苍白小手默默对其道:乖,闭上眼睛,等我一会儿。她乖巧的点了点头,便闭上了双眼。不知过了多久,当她再次将眸子缓缓睁开的时候,面对她的却是一片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