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12600000052

第52章 师从李派是一种机缘——谈学习《访友》的体会

王文华

记得我14岁那年,武汉戏剧学校刚刚搬到北湖,在简易的板房内,几位陌生的长者出现在我的眼前,不料竟然成就了我的一场机缘。他们是李雅樵、易佑庄、熊剑啸、余少君、高少楼、胡继金老师。后来才得知,他们都是楚剧界响当当的人物,是专门请来传授我李派代表剧目《访友》的。一时间,让我这个初学者不知所措,也许是紧张的原因,第一堂课在人还未认清的情况下就过去了。从此,我开始师承李雅樵先生,并得以成为李派关门弟子。

课堂上,梁山伯有一句启腔“那一日送贤弟两河岸上”,却由此开启了我师从李派的艺术之门。随后的日子里,在李先生六渡桥的家中,在他的床沿边我又学演了《打金枝》、《白扇记》两出戏。后来,我多次与先生同台演出《访友》和《白扇记》。尤其是《访友》一剧,深得先生嫡传与认可。如在“李雅樵舞台生涯六十周年纪念演出”活动中,先生特许我登台彩唱《访友》“观景”一段。近三十年过去了,先生教戏时那慈祥和蔼的音容时常出现在我脑海中,思念之情绵绵久长。

我最初学习《访友》,是从纯粹地“挖神”开始。李派声腔艺术有着鲜明的唱腔风格、独特的咬字韵味和正确的演唱方法。先前只学过传统的“家住在杭州城梁家庄上”——自报家门式的传统唱段,对于李派《访友》没有丝毫的印象,我就像一张白纸,由先生来描绘。课堂上,先生首先是完整地示范演唱给我听,然后逐字逐句的教给我唱;待学会一段后再细抠:讲人物、情感、韵味等。整个教唱过程中,熊剑啸老师、高少楼老师不时补充插话,启发我理解老师一句腔、一个字是怎么唱、怎么感觉,体会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情绪怎样抒发。有时易佑庄老师和恩师还为其中的一句腔到一旁商量,对原腔作出修改,再由先生教给我唱。我的记忆里,先生在教戏的过程中,没有对我说过一句重话,没有发过一回脾气。这并不是说我很聪明,悟性很高,或学得很好、很快,而是先生对一个初学晚辈的宽容,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教,直到教会为止。今天想来,站在先生的身旁,总感觉他的身上有一种智者的气场,让我这个从小有些顽皮的学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我竖着耳朵听、瞪着眼睛看,嘴里跟着学舌。

对于初学李派唱腔的我来说,最大的难点在于每句唱腔尾音的咬字行腔,特别是“嗷”字音——先生咬字既准确又不呆板,小腔收放自如。咬字行腔控制在下颚骨末端,声音在同一位置上很稳定,且松弛灵活。比如:“三看祝家的姑(哇)娘”,“姑(哇)娘”这句小行腔非常灵活,字腹没有在一个“哇”字上站着不动,而加以回收,俏皮地落在“娘”字上,韵味十足;又如“观景”唱段中,“哎呀长得好清秀”,同样垫一个“哇”字,从“哇”到“啊”的归韵,行腔委婉如游丝,决不平板直出,必须要吞吐起俏。再如“祝贤弟,你想念伯母娘要回呀回你的家来”一句,“来”字从字头、字腹、字尾的吐字归音上相当完整,产生一种余音绕梁的效果。在我学腔的过程中,力求掌握这些演唱特征,由于功力不够,难免将腔唱拙了,字报死了,音不归韵了。而恩师的耐心则将传统的“口传心授”方式发挥到极至,让我一天明白一点,逐渐在熏陶中走上李派传承之路。李派声腔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咬字行腔的灵动性、吐字归韵的完整性、演唱方法的科学性。

我是在先生近花甲之年开始跟他学戏的。众所周知,先生晚年,由于生活的磨难,嗓音状况已经不如从前,那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在舞台上演唱得那么轻松自如,那么美,那么动听,散发着艺术的活力呢?我想仅仅以演唱功力深厚、经验丰富之说显然不足以说明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解开了我心中之困惑。

大学毕业后,我分到武汉市艺术学校任教。2000年学校请来了著名的声乐教师刘崇女士,给2000级楚剧班学员上声乐课。我有幸和她同在一个课堂。记得她当时对学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凡是唱得好的歌唱家都是“不要脸”的。我一听,和学生们一起大笑起来,这不是在骂人吗?她随后解释道:所谓“不要脸”是在前脸和下腭之间打一个十字架,演唱时,声音不在前脸,咬字不在舌面,演唱状态和前脸、舌面以下没有关系。原来她说的是科学的“后脸”演唱法,我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心中的困惑解开了。近三十年来,我始终认为先生的演唱方法是科学的,但苦于找不出一个合理的理论说法。听了刘崇老师的一番话,我更加坚定了先前提出的李派声腔不仅有着鲜明的个性,同时有着演唱方法科学性的解释。

再仔细回想跟先生学戏的时候,观察他演唱时,咬字清新灵动,行腔咬字全在下颚骨末端,声音的形态自后向前呈抛物线状,这不正是刘崇老师所说的“后脸”演唱法吗?但先生演唱方法的科学性从何而来呢?是自然天成吗?有一次,和李希安老师闲聊时说到这个问题,他告诉我:李老师在省艺校教学的那段日子,结识过一位教声乐的老师张国基,他肯定不会放过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由此可见,先生非常善于学习新生事物,勤于研究,在艺术上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作为先生的学生,不仅要继承流派艺术,更应该将先生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继承下来。同时,对于李派声腔演唱方法的科学性,要给予充分的认同和肯定,这对于楚剧声腔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在学戏的那段日子里,我还有幸观看了一场先生演的《访友》。和他搭档饰演祝英台的是张巧珍老师,是在原湖北省楚剧团老剧场里演出的。我记得通往剧场的那条小路两边都还是一片菜地,剧场里的观众是座无虚席,气氛也很热烈,整场演出观众不时叫好喝彩,其中三个地方的掌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是梁山伯唱到“一看我的贤弟,二看伯父伯母娘,三看祝家的姑娘”;二是对唱中“哎呀我的贤弟,你晓得愚兄我是一个老实人”;三是“梁山伯我是一个书呆子,哎哟,我哪里解得开”。因为这三个地方的掌声都不是靠“洒狗血”、“拉位子”等手段得来的,而是通过先生细腻生动的表演,人物惟妙惟肖的情感体现,独特的演唱技巧和韵味,赢得广大观众由衷的赞叹。这场观摩对我学习这出戏帮助很大,特别是对梁山伯这一人物情感特征和性格特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第一个地方“三看祝家的姑娘”一句,准确体现梁山伯提到“姑娘”二字的羞涩感,以及将要去访友相亲的喜悦之情;其二,“哎呀我的贤弟,你晓得愚兄我是一个老实人”,梁山伯面对来自祝英台的调侃,手足无措,窘迫中体现出善良可爱的憨态;其三“梁山伯我是一个书呆子,哎哟,我哪里解得开”将梁山伯痛苦中的自嘲、无奈中的痴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类似这样的表演风格及艺术处理,在其它几个剧目中也可以看到。如《白扇记》中胡金元唱“抚到了刚满八岁,送进学堂,取名叫小渔网”;再如《打金枝》一剧中唐王“孤岂是那无道的皇上”等,都可以说是李派表演艺术的经典范例。通过对人物情感的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生动体现,以及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演唱风格,体现了李派表演艺术的无穷魅力!

《访友》中“观景”这段戏,其文本的意象化、音乐唱腔的灵动性、儒雅飘逸的人物形象,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具有较高的审美鉴赏价值。

开始学这段戏的时候,我非常注重外形身段动作的模仿,以及演唱的挖神,力求形似不走样。我自认为学得很像了,特别是身段动作扇子的运用都很美,但先生并不满意。在教学中时刻提醒我“眼中要有景,心中要有人,唱中要有情”。现在细细品味这段话,是很有理论价值的。所谓眼中要有景,因为梁山伯观景是靠演唱叙说出来的,表演者只有真听、真看、真感受,让叙说的景物通过演唱者的表演活起来,才能让观众和你一起产生审美共鸣,否则观众只会当作一般的戏听了。心中要有人,这个人就是同窗三载的学弟祝英台,观景如同观人。其核心在一个“品”字上,“后园中果然有三棵紫竹,哎呀长得好清秀”。品竹如品人,特别是“哎呀”语气词的演唱,要发自演唱者的心灵深处,要品出梁山伯对同窗三载、同榻共眠的祝英台那份爱恋之情,即所谓的唱中要有情。

先生在表演“观景”这一段戏自始至终都有一颗愉悦的心态。儒雅飘逸的身段动作与艺术家内心的愉悦完美统一;流派的声腔韵味与艺术家愉悦的情怀完美统一;角色气质与人文景观完美统一。唱段中叙说的“青松,翠柏”、“山清,水秀”、“鹅鸭成群”“紫竹”等自然景观,从文学上讲它是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演唱者仅仅停留在描述的层面,那么就太一般化了。只有注入演唱者的真情实感,角色此时对景观的情感,二者有机结合,这段戏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才具有艺术的感染力。舞台上不见一山一水,却给人以“山清水秀”的享受;舞台上不见一雁一鹅,却让人看到了生命的律动。这就是戏曲艺术“得意忘形,意在言外”的美学追求。这些自然景观既是梁山伯眼中的,更是艺术家心中的。李雅樵先生整体美的艺术体现,令人叹为观止!

同类推荐
  • 三边情愫

    三边情愫

    本书是革命老区三边的风土人情及作者对三边人民的深切情感的散文集。
  •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有人形容萧红,她不是烟花,却比烟花更寂寞,她不是海棠,却比海棠花更为苦恋断肠。萧红,这个东北女子,犹如一朵生长在冰天雪地里的海棠花,孤傲冰洁在那个零落纷扰的三十年代,是一抹凄艳亮丽的红。卧听着海涛声音的她,短暂生命里是如何承受这寂寞长途的呢?从她的文字里,或许可以找到零星解答。书中基本涵盖了萧红的所有散文,其中《商市街》相当于她与萧军同居时期的日记,而书信《致萧军》中更是袒露萧红热恋时的情态,更有她描写家乡生活和悼念祖父的散文,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萧红。
  • 一江春水

    一江春水

    本书收集了作者自2003年以来笔耕不辍写下的34篇文字,其中,有为人处事的厚重智慧,有夫妻之间的幽默调侃,有对天地万物的独到认识,有对青春家园的深情回忆,有对文学诗歌的真知灼见,有对年幼女儿的谆谆教诲。这些文字包罗万象,大气磅礴,又细腻感人,朴实真挚。作者保持着一颗宁静而低调的心,一颗积极而温暖的心,款款叙述,娓娓道来。
  • 彼岸天都

    彼岸天都

    四天令传说为诸神遗落人间的神器,有开天辟地的力量。图谋远大的吴越王从怪人曰曜处得知这个传说,亲往苗疆。吴越王抓走苗疆首领的女儿吉娜,以换取上古神器四天令,却引来更多人的争夺。嵩山之巅,卓王孙与武林盟主杨逸之一战,天下震动。日曜借预言之力,推断出相思是一位异族女神转世,她用相思的心血将四天令熔铸成湿婆之箭。吴越王得到日曜的帮助,一心搜集上古神器四天令,以获取一统天下的力量。被奉为武林砥柱的武当三老莫名陨命,陈尸少林寺门口。杨逸之为避免天下浩劫,独闯华音,与卓王孙约定三月之内查明真相。杨逸之追踪线索却被吴越王偷袭成重伤,失去仗以纵横天下的风月之力。与公主交换了身份的相思从井底现身。
  • 中国散文精典·当代卷

    中国散文精典·当代卷

    大自然的神奇,往往出乎人类的想象。一个园林艺术的杰作,却伴了民族的耻辱。
热门推荐
  • 蟒蛇传记

    蟒蛇传记

    回家相亲的涉军回工作地的路上,莫名的穿越成为了一条蛇,在人杀妖,魔杀妖,妖也杀妖的世界里,一只小小的蛇妖,怎么生存的故事
  •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主要内容是描写了作者的画很有创意,给人一种遍历天下的感觉,在构图上全部突出了背后的特殊旨趣,作品在画面上的整体面貌上,依然传递出一种大山大水的气势,其中所体味到的那种感觉,可能这也是这作吕比较吸引人的一个特点吧。
  • 何须秋曦入微凉

    何须秋曦入微凉

    [宠文]“生死就在一念间。”她本来是即将临死之人,遇见了他,给她带来了重生。你,是我的终生。
  • 血海苍穹

    血海苍穹

    梦境成真,当年你发现做十年的恶梦成真,你是自认命运,还是奋起反抗。楚云选择了后者,带着神秘血海的他如何演绎真仙传奇!
  • 云朵上的花

    云朵上的花

    这爱,本就没有永远,本就没有谁对谁错,本就不公平,可我们依然还爱着,是因为,爱着,所以无悔……如果可以,我宁愿不把花种在云朵上,我宁愿爱你。有时间,我会想,倘若我没有遇见过你,那结果会是怎样??
  • 重生界

    重生界

    三站青灯灭,一世红颜坠。吴枫为救心爱之人碧璇,踏入危机重重的重生古域,只为那一丝飘渺的希望。那里没有怜悯,没有同情,有的仅仅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千百年来,无数豪杰为弥补心中的那一丝遗憾,进入重生界中便杳无了音信,不知有多少孤傲的身影被这扇门吞噬.......东极不死阁,持重生之羽笑傲重生界;南海骨龙一族握破虚神剑,斩尽六道嗜尽苍穹;西荒太极殿掌轮回之境道古往今来,握万人生死;北域九寒宫玄魄寒玉冻尽天下摄人心魄......少年将开始一段怎样的旅程?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女神的妖孽保镖

    女神的妖孽保镖

    薛辰带着一纸婚约,犹如下山猛虎,一头扎进繁华都市,各路红粉佳人,各方势力纷纷涌现!且看薛辰如何演绎:宁惹阎王,莫惹妖少!
  • 亿万首席:萌宝蛮妻强势来袭

    亿万首席:萌宝蛮妻强势来袭

    没有梦想的人跟咸鱼有什么差别。陆熙柔有个梦想,在她情窦初开的十六岁时,就立下誓言——这辈子一定要嫁给顾明远!所以,在他订婚的当晚,陆熙柔决定,把他睡了!
  • 巫斗学院异闻录之幻境大门

    巫斗学院异闻录之幻境大门

    开始会很荒诞,后面内容会开始突然扭曲,小暗黑~讲述了一个拥有两个太阳和一个月亮的奇妙世界,这里存在魔法,恶魔,精灵,妖精,以及各种各样的神奇小道具,混乱又荒诞。男主人公远野桃子将从这里出发,穿越归墟幻境的大门,来到不属于他的现实世界,忘记他本来的身份,重新轮回。终于在复仇的道路中从单纯小白抖M扭曲成长为了一个抖S天然黑。……的故事。
  • 乐郊私语

    乐郊私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