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12600000023

第23章 雅腔雅韵“画”白扇(2)

胡金元“诉身世”,这段唱是这出戏的主核心唱段,他演绎得绘声绘色,起伏跌宕,以多人称多重身份的表现手法在“唱”一个故事,抒发感情,揭示矛盾,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椅子上)根据唱腔里表现的人物,通过他面部的表演配以手势,把“故事”里的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引人入胜。如唱到“有一天、打渔时陡起风浪,浪头中打起一个小小的包裹行囊”时,他身体突向前倾,用顿音唱“有一天”,神情紧张,唱“陡起风浪”时,他双手十指颤抖,向前圆划,俨然一位说书之人在“抖包袱”。唱到“你避难的幺叔(哇)我在内面包藏”时,他微鼓双颊,偏着头望着黄氏,显出盼人同情、充满稚气的人物神情。这里没有了前面说的野气、霸气,多了一份文弱,在黄氏面前还有一点嗲气。如唱“抚到了刚满八岁,送进学堂,取名叫小渔网(啊)”时,用他那特有的“懒腔”唱了一个“啊”,同时用天真的眼神望着黄氏,得意又略带羞涩摇头,似乎就是在和家里的长辈拉家常、诉委屈。在唱到刘大、刘二两位兄长时,李老师又以两个兄长的凶神恶煞的面貌出现,双手作挽袖状、叉腰,特别是唱到“是哪里来的一个幺兄弟,他也叫爹喊娘”时,咬着牙质问的口气,重点突出了一个“哪”字,咄咄逼人、不依不饶、骄横十足,歪着头用食指反复指点,用“黄孝话”唱出“一个幺兄弟他也叫爹喊娘啊”,横蛮、痞气的兄长在这简单的几句中表达得惟妙惟肖。李老师的表演犹如齐白石画虾,简单几笔,活灵活现,恰到好处,令人叹服。再如,唱到“老恩父随后追赶到中途路上他拉着我的手,叫了一声渔网我的乖巧的儿郎”时,一个饱经风霜、慈祥、和蔼的老恩父痛别养子的情形就突现在舞台的画面上,他用颤微微抖动的双手,较为迟钝的手势,面对观众交流。“你不亏我刘门生,也亏我刘门养,找着了亲爹娘啊,你切莫把二老忘。”简单的手势,让观众仿佛就看到小渔网此时就在他的面前,他给渔网摸头、抚肩,整理小渔网的衣襟,加之声腔的配合,唱“二老忘”三字时,李老师是用哽咽的声音去完成的,此时的观众,也会潸然泪下。李老师善用一切可以表现的手段去刻划人物。同是一个胡金元,在不同的情节和环境里,他用多变的表演,去丰富这个人物,体现了李老师刻画人物大相悬殊的审美趣味。老恩父的“角色转换”仅在几句唱中间,随即他又转换成了胡金元,继续与黄氏诉身世,当唱到“叔先姓刘,我是无有得安身之处,我才随他姓了王”一句时,李老师在这里用了全剧中鲜见的“奶生”(小孩)的表演:翘起小嘴,双眼微向上,随即唱“随他姓了王”,他用调皮的面部感情,儒生常用的摇头,把如同受了委屈的小男孩在母亲面前发嗔、博取同情的小渔网表现得栩栩如生。年近70岁的李老师在表现这段时,总会获得观众热烈的掌声,赞叹李老师成功的表演。在这段唱快板处,即“怒恼了赵大哥他跳出账房”,配合“怒”字的表演,李老师用了一个上下合掌,合着“怒恼了赵大哥他跳出账房”的唱腔,侧面对黄氏,出按掌手势(意为你注意听了);唱“赵大哥”时左右交替出指,唱“跳出账房”时,双手掌心向上伸出,定格在打击乐“仓”上,“合掌”,就像是“说书人”使用的“惊堂木”,“啪”的一声,让各位看官注意了,精彩的高潮部分来了。“合掌”这一微小的动作,画龙点睛,凸显了“说书人”的职业习惯,加之那一连串的手式,为后面的快板和掀起这段唱得高潮作了极其重要的铺垫。

梅阡先生说过:“就演员的创造来说,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通过对人物深刻的心内体验,找到最准确的外部体现形式,从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李先生善于琢磨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放过细微末节处,并用他丰富的表现手段去体现人物形象,而这些手段是他长期的舞台经历和对生活的洞察而获得的,他博采众长、雁过拔翎,传统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所有有用的东西,他都会点击“下载”到他的“收藏夹”中,一有需要,他就粘贴到他的作品中,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在舞台上。

现在我们熟称的《白扇记》,确切地应称作《当铺认母》,是全本《白扇记》中的一折戏。多年来在楚剧舞台上鲜有全本《白扇记》的演出了。

叙事体是中国戏曲的一大文体特征,戏曲的特点是以歌舞演故事,而楚剧《白扇记》最大特点是完全以唱为载体去演绎故事。生活化、平民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更易被老百姓接受、喜爱。《白扇记》全剧唱词达400多句,几乎没有道白。演了几代人,最终成为李派的精典传统剧目。说它经典是因为唱极为重要,用唱去表现一个人间悲欢离合的故事,需要艺术家有高超的演唱手段。“艺术家可以看到许多,谈到许多,也可以想象出一些东西,但是要做,就必须有本领,而本领是只有研究技巧才能获得的。”(高尔基)

《白扇记》中胡金元的唱可以分为两大段:“单房自叹”和“渔网诉苦”。这两段唱也是李派唱腔的精品。为此,李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调动了一切表现手段,用声腔刻画人物,以“情”字为主导,正合“唱曲宜有曲情,曲情者,曲中之情节也,解明情节,知其意之所在,则唱出口时,俨然此种神情”(李渔)。“单房自叹”和“渔网诉苦”从旋律来说,都是以迓腔一唱到底,甚至连唱词也有雷同,都在单椅坐唱,要想吸引观众这是很难的。要破要立,要创新。李老师除了怀抱渔鼓手持简板传神形象外,在“单房自叹”里,把曲调优美的楚剧“十枝梅”融合在这段唱中,与迓腔搭配得十分贴切,此时的胡金元是怀抱渔鼓简板唱“道情”自解愁烦。要突出渔鼓道情,所以从唱“怀抱着渔鼓简板”时,随着“过门”的节奏拍打渔鼓,唱“略解愁肠”时,他巧妙用尾音“啊”字拖出一个湖北道情的特性旋律,在弦乐的伴奏中,用手中的渔鼓和着音乐的节拍击打,突出道情的特点,引人入“境”。如:

“二十四孝”是鼓书艺术常用的套词,如果完全用湖北道情的原曲调来唱,观众是无法接受的。李老师这段唱的设计,一改迓腔唱到底的平庸,把迓腔和十枝梅相融合,将道情曲调以作点缀,但又不离楚剧声腔特色,更贴近人物的身份和思想感情。

《白扇记》“渔网诉苦”这段唱,长达60多句,完全用迓腔来完成,按常规的唱法,大致是散板——慢板——中板——快板。前面说过,李老师在这段唱里是“多人称”的表演,“随口唾出,说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李渔)。除绘声绘色的表演外,板式的变化,也是重点要提及的。

清板:如“恩父站船头,左思右想,这洞庭湖中啊,出了奇事一桩,小婴孩若是富贵家的后就该好好的将他抚养……”

“清板”是楚剧的一个新的板式,这里摈弃了京胡,以弹拨乐器伴奏,唱的是迓腔。此时的意境是:老恩父在内心思索,茫茫大江中小舟漂流,站立在船头,绞尽脑汁,不解其缘由。几句“清板”的演唱,唱出了环境、心境。此时的观众也在屏气静听,随着京胡和整体乐器的进入:(1235)唱“是哪里来的呀,三行贵宝带在呀儿的身旁”,演唱时加大音量,像一记重锤打乱了人们的思绪,回到了现实中。一收一放,引人入胜。

按照常规,男迓腔演唱的格式每句应唱三板,李老师有时破格唱两板,省去了过门,如:“你的幺叔啊,身无有盘缠我走投无向,无奈何松树下自缢身亡,有一位……”

减了一板,把过门唱进去,增强了紧张度。接下来用“懒腔”唱了下面的“解叔下吊哇,幺叔我又转世还了阳啊。”看到此时的观众,为人物的命运转折,无不大吁一口气。李老师的板式是多变的,比如在唱“松林内遇着了强盗哇,抢走我的包裹行囊,叔险些把命丧啊”这一句唱了四板,我们把它称为“增板”。

在唱到“那一年八月中秋,回家把爹娘探望,一见了你的王幺叔他就问短问长,弟兄们出门时,你二老发白如同霜降,是哪里来的一个幺兄弟他叫爹喊娘啊。”

为突出两位凶恶兄长那咄咄逼人的口气,李老师用了抢板的方式,突出语气,省去了长过门,用板式的节奏变化,准确刻画了人物。

李老师的唱讲究韵味,行腔讲求吞吐虚实,抑扬顿挫,善于灵活地运用喉、舌、齿、牙、唇等发音部位,准确地表达人物情绪。李老师的演唱注重报字。我们知道,汉语中绝大部分字都有声母、韵母,也是我们常称之为的字头、字腹、字尾。李老师在唱“表我的家住之在洞庭湖上”的“家”字时,他是以“j”开始,再唱“i”,最后落音在“a”字上,在“啊”上行腔,由轻至重,逐步增加力度。在唱“西南角边”的“边”(bian)字时,同样是这样处理的。这种技巧,在唱慢板时,尤为突出。这段唱腔没有大的甩腔,旋律平和,朴实无华,如“尊一声大嫂嫂,慢听幺叔(哇)我来表一表叔的家乡”一句,观众都会屏息静气的来欣赏。原因是他吐字清晰,字引腔行,小腔圆润、柔和,以字带声,对“字头、字腹,字尾”处理得非常到位。“字头”吐字,“字腹”立字,“字尾”归音。前面所言,“渔网诉苦”是以“多人称”手法唱一个故事,通俗化、口语化的演唱是这段腔的一大特点,话语贴近老百姓,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正如李渔所说:“词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如“哺到了刚满八岁,送进学堂,取名叫小渔网啊”,没有音的装饰,没有行腔,娓娓道出,似唱似说,更似在谈心。再如,“在他的家,结拜金銮,把道情学到唱”,“学到唱”这是一句典型的武汉方言,到现在还经常在生活中出现,它贴近生活,突出了楚剧的地域特点,更易为观众喜闻乐见。

李老师用语音去唱人物也是他的一大特点。在这段唱中,他用黄孝话和武汉话交替使用,唱活了人物。我们知道武汉话在语音上比较“硬”,黄孝话比较“软”,李老师的高明之处就是善于把这两者融合在一起,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在他演唱的《打金枝》里曾经大量的使用过,如“他们小夫妻(用武汉话)吵吵闹闹是常常(黄孝话)有的呀”。语音的造型,让人一听是一个威严的皇帝在谈家常话。

黄孝话和武汉话交替运用,在《白扇记》这段唱里表现尤为突出,别有意味。当唱到“二位兄长”质问“老恩父”时唱的:是哪里来的(武汉话)一个幺兄弟他也叫爹喊娘啊(黄孝话)。在这里用“武汉话”是加强人物口气的力度,质问、气急败坏,“黄孝话”是体现了一个无赖的不依不饶口气。再如:

“解叔下吊(武汉话)幺叔我啊又转世还了阳”(黄孝话)。此时的黄氏听说金元自杀,精神高度紧张,而胡金元用比较“软”的黄孝话唱“转世又还了阳”,松弛了紧张情绪,且夹杂一点劫后余生、幸运自喜之情。以往评书艺人在说到关键事件时,都会加大音量着重语气。稍顿后,再变化语气交代事件,“抖包袱”再“解包袱”。李老师这种语音交替使用演唱与评书的表现手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李派的唱段中,李老师用了很多衬字(虚字),这些衬字的运用起了很重要的桥梁作用,有的是延伸旋律,有的是加重语气,画龙点睛,浑然天成。如:“尊一声大嫂嫂,慢听幺叔啊”,“啊”是用装饰音5653完成的,正因为用了这个“啊”,听起来贴切,自然。如果用“叔”(湖北话读音应为sou)音到底,就显得别扭、呆笨,也不好发音。

李老师演唱中的衬字,也可以说是“口语化”演唱的一种补充,加了一些衬字,唱活了一段段腔。如:“贫寒家的人哪,啊,只说是打起来的珠宝银两”。在这里,他唱了两个衬字“哪”“啊”,加重了语气,更生活化了。

在他晚年唱这段唱时,唱“金杯盏,犀牛角,牙筷一双”时,是这样处理的:“金杯盏哪,犀牛角哇,哦还有牙筷一双”。“犀牛角哇”后面紧接着加了一个“哦”,犹如我们与人谈话时,情急中,说掉了一件东西,“哦”,再加以补充强调。这个“哦”唱的相当俏皮,非常生活化。

李老师一生爱戏如命,从孩提时穿着长衫背书包上学都自编戏词“撩袍端带把绣楼上”,到晚年弥留之际,病榻上还在与我谈戏授戏,还在想改革一些唱腔。他与时俱进,且有超前的艺术观,他演的剧目过若干年后,也不显过时。他说:“我这个人就喜欢‘板命’,演了几十年的戏还总想把它‘板活’。”正切合李渔所说“与佳人所制锦绣花样,无不随时变更。变则新,不变则板”。

20世纪50年代李雅樵曾与张云侠重新整理过《白扇记》,60年代他在教学期间,又对《白扇记》进行过修改。在以后的日子里,边演边改从未间断过。《白扇记》演了几代人,其中也有许多名家搬演,它能成为李派的代表剧目,而且得到人们的首肯,这就愈显难能可贵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思考:一是敢于推陈出新,善于革新;二是认知本体,移步不变型;三是功底扎实,技能超群;四是洞悉观众心理,善于积极引导;五是认准方向,持之以恒。李老师对楚剧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方法是今天加块新砖,明天再装一片新瓦,日积月累,终成“李派”崭新“大厦”。李老师创变《白扇记》的过程,也是他继承传统改革创新的过程,他以毕生的精力,终于将其研磨成传世精品。《白扇记》将是留给楚剧后代极其宝贵的财富。

我跟随李老师学习有三十多个年头了,耳濡目染,受益匪浅,老师的音容笑貌常留心间。由于种种原因,尚无李老师演出的视频资料,仅靠回忆,在脑子里“放电影”——李老师在舞台上的表演和给我授课时的情景,和我谈心得的亲切镜头,常在眼前浮现。能力有限,拙笔难以全面展现“李派”艺术之精髓,仅以此文聊谢李老师的教诲之恩。

同类推荐
  • 聊将锦瑟记流年

    聊将锦瑟记流年

    在《聊将锦瑟记流年》中,安意如以她那一贯细腻优美的文笔,通过对于黄仲则诗歌和人生经历的精辟评析,并将其与秦汉以来最优秀的诗人、最经典的诗词作对比,真实重现诗歌圣子不世出的才华、悲惋曲折的一生。
  •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住特定历史人物的个性,描写了14组红军女战士的光辉形象。这些女人,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了白区,承担着献身革命与护卫家庭的双重重担。作者从这些红军留下的女人身上,挖掘她们的伟岸人格,圣洁的品格,不屈的个性……
  • 爱的另一种方式

    爱的另一种方式

    《读·品·悟·在文学中成长中国当代教育文学精选:爱的另一种方式》是一部散文集。作家将生活与文学的触角,伸向深情的故乡、瑰丽的河山、活跃的文坛……《读·品·悟·在文学中成长中国当代教育文学精选:爱的另一种方式》继承、发扬了中国传统散文的艺术手法,情景交融、天衣无缝、行云流水、舒缓酣畅,具有潜移默化中打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与审美情趣。
  • 世界的影像:精彩一生的小说

    世界的影像:精彩一生的小说

    在读、品、悟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用人文社科的研究方法去探究文学案例,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观察、体验、构建新的生活世界和艺术世界。
  • 纯情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纯情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科技仙农

    科技仙农

    失业青年楚阳获得终极文明的高科技基地,决定回乡下投身农业、直播养猪。利用高科技采集灵气,生产各种高品质农产品,甚至是种植灵药。他要打造一个梦幻般的农场,各路美女却是接踵而至,不断入住到他的农场之中。
  • 青冥帝皇

    青冥帝皇

    小王成一张嘴就吞下了褐色珠子,腹中轰地一声升起一团氤氲之气,炽热无比,而木珠却似一座大山一样缓缓沉入丹田之中,压迫、胀痛,蛰伏。对于丹田王成也是自我审视过,知道自己的丹田一无所有,间或只有一丝缝隙,说是针尖大小也是夸张,其实普通人根本就没有空间,从生到死从未使用过,真是悲哀的一塌糊涂。即便是有些成就的修道之人,穷其一生也不知道丹田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只是因为有了这难得的一丝缝隙,这颗木珠才得以容纳,才开创了一代罕世大能的踏天破界之路。
  • 深夜小巷:寂寞高跟鞋

    深夜小巷:寂寞高跟鞋

    都市里的寂寞男女,看似面目疏离,可内心的火热,往往会被一点点小事情点燃,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变成燎原大火。只是,我们都需要找到那个火捻子,或许是一只高跟鞋,或许是一把花雨伞……
  • 千颜凰妃有点萌

    千颜凰妃有点萌

    墨青黛,一个现代社会的国际金牌特工,洞房花烛夜,以为一生幸福落地开花,没想到甜蜜时刻死神降临……“北辰玄夜……我恨你到地老天荒……”穿越重生至合莫大陆的丹药世家,沦落为墨家废材草包三小姐,众叛亲离……慕容青阳,合莫大陆上近乎神一样的存在,睿智腹黑,冷傲酷帅,有深度洁癖……甘心情愿为一只呆萌雏改写不近女色的悠久历史,“从了本王,你的人生就此柳暗花明!”武道世界,强者为尊,她逆天改命!打怪寻宝,涉险升级,步步惊心!沧海桑田,千颜如幻……巅峰处,她为谁倾心?
  • 在云一方

    在云一方

    好看,好看,拜托拜托就看看,编编我懒不打,拜托嘛%>_<%
  • 常见病自诊自疗手册

    常见病自诊自疗手册

    家人健康是大家都关心的话题,现在看病难已经成为了大家心照不宣的一件可怕事。本书根据大家的难处而采访多家医师药师和专家而总结了这本书来用于家庭健康的指南手册。希望给您和您的家人多带去一些欢乐!
  • 璀璨明珠:法门寺博物馆

    璀璨明珠:法门寺博物馆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法门寺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历程。走进法门寺博物馆,可以细细地品味和鉴赏唐代文明和佛教文化留下的菁华,感受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好口才好前程(全集)

    好口才好前程(全集)

    好口才一定会让你拥有好人缘;好口才一定会让你拥有好工作;好口才一定会让你拥有好职位;好口才一定会让你拥有好业绩;好口才一定会让你拥有好前程! 本书就想向大家介绍一套完整的快速掌握说话技巧的方案,通过本书的学习,你既可以看到卓越口才的实例,又可以了解到卓越口才的精髓,同时你也将学习到锻炼卓越口才的实用方法。
  • 绝杀毒医:至尊二小姐

    绝杀毒医:至尊二小姐

    二十一世纪顶级金牌杀手,在成功刺杀了米国总统之后被自己人出卖,自爆身亡,穿越到异世废柴冷无忧的身上。斗渣男,惩渣女,收服个把灵宠、练练功,那不过是分分钟的事,就算是改朝换代也在她的一念之间,只要她想。神马,无意间救下的那个废物竟然连上仙都惊动?事情这才开始有点意思呢。只不过,下一秒准备动手的某女却突然被人护在了身后。某女一瞪眼,那个是谁说自己是个病秧子废物来着?亲爱的,先料理了这些碍眼的,家务事咱们稍后再谈,好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别墅时光记

    别墅时光记

    流年,与你相濡以沫。岁月,无非是天涯蹉跎。朝花夕拾,稍纵即逝。逝水东流,叶落纷然。我们的日子,像指尖的一滴水滴落在了大海里,没有声音,亦,没有影子。别墅里的时光,是唯美,是动荡,是欢乐,是悲伤。诠释着你我的青春。离开别墅,是无奈,是寂寞,是凄凉。。愿你我安在,愿友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