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12600000016

第16章 论李雅樵在楚剧文化历史中的地位(1)

高翔李志高

“无腔不李”,是楚剧男行在当代的一种现象。李,指的是李雅樵。但关于他的记载不多,这种文字上的稀疏冷淡与现实中人们对他艺术上的热捧以及他对楚剧行业的影响,形成了不可思议的不对称。在艺术的认知上,李氏艺术是无可争议的,那么,问题就出在了他麻烦的经历上。从目前权威性文字上看,楚剧的史料常常离开艺术而大谈如何“配合”时事。这传达了一种信息,对李雅樵的衡量标准是双重的。但他只是艺人,或者说是艺术家、演员,没有其它社会身份。所以,本文仅就艺术成就单而论之。

重新认识和考察李派艺术,确认李雅樵在楚剧文化历史中的地位,对梳理与把握楚剧文化历史,是一种较为妥帖的方法和途径。流派无定论,人言人殊,但流派的出现,必定是该艺术样式繁荣和成熟时期的标志产物,它联系着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和社会历史内容,是艺术传统发生转折过程中的必然反映。独到的“李腔”被刻意“挖神”模仿,后辈力求音色接近,自诩“李派弟子”、“李派传人”为荣,为之津津乐道,这是否反倒说明楚剧不存在李派?窃以为不是。尽管很多人误将唱腔当做流派标志,与流派划等号等以偏概全的现象存在。但抹灭不了李雅樵身处楚剧文化拐点上所做的贡献,他不仅只是唱腔有特点,而在表演、身法、念白上,都有独到之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李派名家”,未必当真触摸到李氏艺术的精神内涵。

一、李(雅樵)派的孕生环境与楚剧的文化发展背景

(一)在楚剧文化突变中成长的“储君”

李雅樵从1934年学艺到1949年建国之前,虽算不上名家,却起步基础非常高,从一开始就接受了崭新的楚剧,而不必像前辈艺人那样去劳神费力地蜕却农民气质。

1922年出生的李雅樵,不满17岁便与陶古鹏、叶惠楼等人同台演二路角色,虽然处在战乱纷飞的年代,但彼时由于张之洞在此之前围堰筑堤谋造旱地,汉口除租界区出现英、日、法、俄等列强国的外籍人口之外,从两江交汇的集家嘴上首的汉口老城区(硚口一带)到歆生路(今江汉路)之间的沿水地带,涌入大量来自黄陂、黄冈、新洲、孝感等地的手工业者和重体力劳动者,使四大名镇之一的汉口,变成一个迅速扩增的移民城镇;舶来艺术之早期话剧,走进了成长期;古老的汉剧经受颠沛流离步入衰落处境;京剧在武汉尚无明确的剧种名称,在民间还只是一个“学汉戏又不像”的品种。黄孝花鼓戏随着移民生活的逐渐稳定,成为汉口不可或缺的文化品种,受到格外青睐。

西路花鼓进入汉口,经历了清政府的末日挣扎,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社会变革运动中,产生了文化突变,由不成体系的农村文化下的田间地头小戏种,转变成以城市移民文化为背景的新兴剧种,并获得了于当时可称高尚的正名——楚剧。楚剧在这一时期,由于受众对象不再限制在农村家庭,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较比以往更为丰富,“三小戏”特征已不能满足艺术需要,遂转向以汉剧、京剧模式的多角色行当发展。因此,在沈云陔、李百川、余文君、江秋屏、高月楼、陶古鹏、章炳炎、段殿坤等人付出艰辛努力后,楚剧于文化转型中完成了草创阶段,城市文化特征开始渐而凸显,而他们个人亦大获成功,成就斐然。由于李雅樵的个人技术均衡、天生一条好嗓、自身努力有加、兴趣趋向明确,以及年富力强等条件的集成,恰好满足了继高月楼之后,楚剧“外角”于当时该出现的、承上启下的领军人物之需要。

李雅樵领过班,文戏可唱,武戏可演,与已然成名的张玉魂、花艳秋、关啸彬、陶德安、张云霞、涂慧云等人,不断同台献艺。如《武松》、《哪吒闹海》、《走麦城》、《送香茶》、《游龟山》、《辞店》、《九人头》等等剧目皆有演之。然而,无名艺人的生活是窘迫的。这样,他就参与到其它艺术品种的演出活动中,如文明戏(早期话剧)的演出,汉剧、京剧的演出等,倒嗓期间还学会了操琴司鼓。迫于无奈的生计行为,却在不经意间扩宽了他的艺术眼界。而1938年武汉沦陷之后,李雅樵没有去大后方,这是他日后在政治上处于被动的原因之一。可是,日寇的侵略不是单纯的土地占领,他们也同样要千方百计地动用世界优秀文化艺术麻痹占领区民众。作为艺人的李雅樵,尽管身陷不共戴天的民族矛盾焦点之中,又不得不苟且忍辱躲避于汉口租界,以获取一时安顿。在精神混沌的条件下,却意外地侧目窥见到世界艺术辉煌的一面。因祸得福的李雅樵,在艺术格调、品味、技术技能、个性追求等方面,得到了提高。所以,当沈云陔、高月楼等人于1946年率“楚剧问艺二队”返汉时,他也已经蓄足了与之旗鼓相当的能力,下意识地做好了一切准备,同台而不亏其光彩,开始显示其绝对优势。当他1949年初娶高月楼之女,翁婿师徒同台时,已成为那个时代、在诸多客观条件推动下、必定要出现(或成为)楚剧艺术大家的最佳“储君”。

(二)从推陈出新中声名鹊起的“王者”

楚剧是李雅樵赖以生活的命根子,当他浸泡在“现代”标识中的楚剧时,便结束了“西路花鼓”到“楚剧草创”的转型期,完成了从“戏”到“剧”的文化更迭。

1952年9月,为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推动戏曲艺术的改革和发展,中南六省在湖北武汉召开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大会,各省派出代表团参加汇报演出,评比优秀代表剧目。李雅樵与关啸彬主演的《百日缘》获选,于10月6日至11月14日到北京,参加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湖北派出的汉剧和楚剧,获得了剧本奖、演出奖、演员奖和奖状等不同荣誉。楚剧《葛麻》获剧本奖、演出二等奖,熊剑啸饰演葛麻获表演二等奖,余少君饰演马金莲获三等奖。李雅樵与关啸彬分别扮演董永和张七姐,获表演三等奖。会演有包括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袁雪芬、常香玉、王瑶卿、盖叫天、陈伯华等人在内的1600多个演员参加演出;37个剧团23个剧种,共演出82个剧目(其中有传统戏63个,新编历史剧11个,现代戏8个)。使李雅樵看到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晋剧、豫剧、秦腔、眉户戏、越剧、淮剧、沪剧、闽剧、粤剧、江西采茶戏、湖南花鼓戏、湘剧、川剧、滇剧、曲剧、桂剧、蒲剧、昆曲等不同风格韵味的戏曲;看到人民政府领导戏曲改革的巨大成就,榜样性和独创性的直接经验。

会演为戏曲改革提供了成功经验,之后,中南区由崔嵬带队,组织所辖省份之汉剧、楚剧、常德汉剧、湘昆、湖南花鼓戏、赣剧、桂剧、豫剧、粤剧等剧种的名家精品剧目,在湖北、湖南、河南、广东、广西、天津、上海等省市进行巡演,以巩固其广泛性交流成果,也为地方戏曲艺术的繁荣,开创出一个新局面。巡演为精简人员,将《葛麻》中的小生张大洪交由李雅樵顶替。然而,替补的角色在李雅樵的演绎之下,顿时熠熠生辉。角色不再是拘泥于程式的呆滞穷生,成为了具有反抗精神、书卷气十足、忠厚老诚的鲜活人物,由一般角色提升到与各角色间互动共进的独特人物。加之他完美地演唱《百日缘》中的“仙腔”,一时声名鹊起,如日中天。与各剧种名家同台,相互学习是表面上的客套,而私下里,大家都是一丝不苟暗地较着劲,这促使李雅樵在表演技术上日臻完备。

“仙腔”是《百日缘》的专用腔,该剧原名《董永分别》,原本只是个开锣戏。在关啸彬和李雅樵的咏唱下,使人一听“七月十五是中元”便说“董永来了”,形成了“仙腔”就是董永,董永就是李雅樵的印象;他将董永的青衫罗帽装扮改作素衣丝绦“孩儿发”,强化了对人物个性的开凿,树立了一个“麻雀掉在粗糠里”,含喜带悲、知情懂爱的江汉董永形象。剧本后经武汉市戏曲节目审定委员会修改,成为流传至今的演出版本。

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和中南区巡演,确定了李雅樵在楚剧中的外角(男行)地位。他的崛起,与沈云陔的赏识和惜才有关;他的成就也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在高月楼等前辈名家的艺术基础上的集大成。在李雅樵的周围,有音乐作曲家易佑庄、刘国杰、彭文秀,音乐指挥黄钧,编剧龚啸岚、张惠良、邓式钟、张守仪,导演刘纯,化妆设计宋浩然(亦作编导),舞美设计郑启中、容芷等文化人。他们共同探讨艺术见识与心得体会,交流创作经验,形如众星捧月。在建国后的楚剧舞台上,李雅樵雍容华贵、绮丽婉转的特征渐为行业内外所接纳、仰视。与自由舒展、变幻奇巧为特征的黄楚才,刚劲利落、坚毅爽利为特征的袁璧玉,形成了继高月楼(艺名“小叫天”1908-1955)、章炳炎(本名张德贵,艺名“小桂芬”1892-1967)、陶德金(艺名“古鹏”1896-1970)之后的新楚剧生角三杰。又由于长期合作,李雅樵与音乐家易佑庄和因出演葛麻出名、大量从事楚剧导演工作的丑行演员熊剑啸,形成了创作上的“铁三角”伙伴关系。

建国后各地都出现了新兴剧种现象,并且大多由简而繁,自小而大,艺术突飞猛进,发展迅速。楚剧是湖北的新兴剧种,原本只是众多花鼓戏中的品种之一,称为“西路花鼓”。所谓“西”,并非鄂之西,亦非武汉之西,是指今新洲举水之西。此“路”受众流向汉口,剧种语言优势凸显,逐渐从城市中淘汰了其它花鼓戏。因汉口而壮大的楚剧,没有亦步亦趋地完全朝传统程式化的方向发展,而是选择不离传统框范,以重视“现代性”的艺术取向扩展着。中国舞台艺术的现代性特征,是由艺术的时代性决定的,它不仅仅只在楚剧中出现,也不只在几个戏曲剧种中有,而是一个普遍现象。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这种现代性来自于舶来的话剧艺术。话剧直接用人自身的语言和身体作为传播工具,它用最接近人本身的交流方式,用最接近人本身的思维方式、感受方式,向观众传达思想、交流情感,无论从外部去还原真实生活,还是潜入内心去挖掘复杂的精神灵魂,都体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魅力和深刻感染力。

楚剧的横向综合,建立相对写实的戏曲形式,引进了成批的其它艺术从业人员,直接参与楚剧的创作,相继建立“导演制”、“作曲制”等新型艺术架构,直接改编话剧作品《雷雨》、《父之回家》、《费公智自杀》等,上演现代戏(如《刘介梅》、《追报表》、《三世仇》、《江姐》等),修改传统戏(如《葛麻》、《打豆腐》、《赶会》等),大量移植兄弟剧种的剧目(如川剧《杀狗惊妻》、锡剧《庵堂认母》、河北梆子《打金枝》等),1962年还创作排演了反映新疆少数民族生活的《西琳与帕尔哈特》,呈现的都是新兴面貌。同样地,发生在李雅樵身上的事情,也反映着剧种观念和状态的变化。

传世经典都遗存了各自时代的“现代性”,只是在日后反复上演的过程中,避免了曾经表达过的思想解释和曾经采用过的舞台处理,打磨成新时代观众眼中的古典。楚剧于20世纪初形成新兴之势,必然会在艺术的方方面面,甚至细枝末节上留下这一时代的烙印,断然不是能以“三小戏为主”而一言蔽之的。李雅樵唱小生、演老生、扮花脸、串丑角,这一方面说明楚剧在行当上没有严格规制,却也使演员下意识地扩宽了许多戏路子;另一方面还说明,楚剧所要反映的生活面陡然增大,传统规制不相对应而另辟蹊径,借新剧(文明戏)之“现代性”方式获得了新生。

同类推荐
  • 世间最浪漫的事都是免费的

    世间最浪漫的事都是免费的

    两个人在一起,相爱容易相处难,当激情褪去,怎样留住爱情与浪漫?长久的爱情,要的不是惊天动地、海誓山盟,而是柴米油盐点滴生活里的用心。用创意把两个人的平淡生活点石成金,让生活处处有惊喜:一起收集自然,收藏生活的点滴的美好;一起制作手工:首饰、瓷器、布偶、爱的礼物;一起养宠物,照顾它,给它爱;一起做个吃货,吃遍天下美食;一起去旅行,手牵手走遍各个角落;一起拍照,发现生活中不易被察觉的美丽......
  • 生活在真实中

    生活在真实中

    崔卫平所著的《生活在真实中》是一本难得的饱含哲思和灵性的书。崔卫平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正义感的思想者,她的《生活在真实中》对我们广泛关注的十多位国内外诗人、作家、哲学家进行了生动的评论,她的文字间充满了反复的思辨和诘问,闪耀着智者的光芒,她的那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学创作有很多指导意义。
  •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本书由作者过去五年发表的各类文章精选而成。在书中,作者选择暂时回避各种大而化之的议论,退而反思自己的写作与成长历程,观察被时代绑架的一代年轻人他们的童年早早消逝,青春期过早觉醒,他们过早地发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更过早地被抛入一个充满竞争与争斗的世界试着描摹群像,剖析标本。同时,在十七年的写作之后,重寻写作的意义,思考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袒露内心的文学地图。
  • 甜甜的苦井水

    甜甜的苦井水

    本书选取的故事人物都是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小人物,所写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这些小人物身上的故事。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千家诗)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千家诗)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箭猎天下

    箭猎天下

    在大陆的极东边,有一座被称之为世界边缘的巨山名为世界之巅,在这座巨山的山巅,白雪皑皑,冷冽的寒风冰寒刺骨。一身穿赤炎凤鳞甲,腰间左右各插一把长剑,一把名曰皓月一把名曰青冥,手拿烈阳战弓,身背千羽箭袋的青年默默的注视着脚下的大地,在其左肩上蹲着一只貌似小狗的小兽。忽然青年猛地蹬地向着空中一跃而出,右手轻动多出三根箭矢,搭弓拉弦三声凤鸣惊啸而出,炽烈的浓浓火光照亮了整个天空。——————新手新作《箭猎天下》一个属于猎人的世界…
  • 皇道修仙

    皇道修仙

    本以为只不过是偶然的相遇,却是命运的再度轮回!鬼神乱,仙魔惊,九界动荡,风雨飘摇!当他们再次重聚的时候,一切即将回归命运正途!(本书纯属虚构,与现实人物没有任何关联。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顽美少年请留步

    顽美少年请留步

    传说,向神许愿爱情就会圆满。 什么?她的愿望被神受理了,还是个帅得过分的顽皮美少年? 他难道是要学月老,牵红线吗? 可是,为什么本来是要射中学长的丘比特之箭,反而射中了他? 当求爱的少女遇上实习的破坏神,美好的恋爱就变成了一团糟! 神啊,这一切还是得你们来收拾!
  • 最新名言警句大全

    最新名言警句大全

    名言警句,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可以指导人生的旅程,激励和鞭策人们去追求事业的成功,人格的完美,愿望的实现;可以使人们在用它进行思维的过程中获得智慧、力量和勇气,从而影响和改变人的一生,使其前途充满希望和光明。所以,名言警句历来是人们重要的精神食粮。 本书内容丰富、门类较多,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既有古人之名言,又有今人之隽语。
  • 灵魂倾潮之铩羽

    灵魂倾潮之铩羽

    灵魂倾潮·一切都是铩羽。铩羽被任命为灵魂审判者和他的朋友。妻子一起捉拿大陆的罪人艾炣。捉拿过程中铩羽发现真正的“罪人”不是罪人。
  • 七十二重生死脉

    七十二重生死脉

    他的父亲,是大陆最强天才;他的爷爷,是大陆最强武神;而他,则是大陆最弱废柴。且看人们眼中的豪门废物,如何登顶世界最高处。放眼望去,身边竟只有她,异国公主。
  • 读《冰鉴》学生活

    读《冰鉴》学生活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即从阐述他的《冰鉴》的丰富内涵出发,系统地阐述曾国藩《冰鉴》的思想,向广大读者展示曾国藩的人生谋略,以及他对世态人情的看法。尤其是曾国藩的识人用人心得,对于今天而言依然具有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相信这本书会受到读者的青睐。
  • 我当兽医很带劲

    我当兽医很带劲

    有一种精神叫玩命,有一种态度叫不要脸,颠覆你想象的兽医校园成长史。为我们曾经哭过、笑过、努力过的兽医生活一个展望过去,仰望未来的机会,是我们那遥远的过去的曾经给了我们一直奔跑的动力,送给你心中的完美,镰刀少年。
  • 《会长是女仆大人》

    《会长是女仆大人》

    故事的女主鲇泽美咲正就读于星华高中高二一班,16岁的她是该校第一位女性学生会长。但她有一个秘密。由于父亲留下了债务后人间蒸发,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给美咲留下了心理创伤,使她相当讨厌男生。为了能够对捉襟见肘的家庭有所帮助,她一直在女仆咖啡厅做兼职。所谓没有永远的秘密,于是在某一天,这个秘密终于被学校中大受女生欢迎的怪男、同时也是自己竞争对手的碓冰拓海知道了……拥有会长与女仆双重身份的美咲,接下来的校园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
  • 流年过客

    流年过客

    时光匆匆、岁月无痕。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部不能回放的电影,曾经的我们是那样的青涩、童真。回不去过去就像那梦中的伊人,让人留恋、思念。在校园的那些岁月里,我们曾经一起努力,一起玩耍,一起成长。所有的一切似乎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平凡的人生,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继续着,相聚虽然短暂,但确永远都是那么的美好。一段旅程、一点收获。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希望曾经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