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12300000005

第5章 远去的乡村(4)

在黄州,苏轼没有被艰难的岁月所拘囿,对他而言,诗文已经成为对生活的超越。黄州成全了苏轼,黄州也赋予了他一个新的舞台。在这个崭新的舞台上,日益成熟的苏轼在开始展示其文学才华的天赋的同时,把这个舞台上的人生也日益装点得闲适平和起来。四年零两个月的时间,是苏轼政治生涯的低谷,也是他文学创作的巅峰,他创作了诗歌约220首、词66篇、赋3篇、文约169篇,书信288封。举世闻名的大才子,一夜之间,似乎明白了人世间最难以言说的个中情理。或许人生就是没有情理可以细细解说的,苏轼懂了,真的懂了。

迎石壁拾阶而上,便是赤壁最重要的景点——二赋堂。二赋堂为古色古香的木楼,堂中央一木壁顶梁而立,高约两丈,宽与堂齐,正面刻《前赤壁赋》,通篇为楷,笔笔功力,字字精神。背面的《后赤壁赋》则汉隶与魏碑相兼,豪迈俊逸,苍劲有力。一词二赋中的任何一篇,都可凭借其文学价值耀眼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殿堂,它把苏东坡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表达得淋漓尽致。站在堂内的屏风前,默念着屏风上千古不朽的诗句,我感觉苏轼离我们很近,很近。“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道出了天地之道的精髓;“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达到了庄禅之道的极致……于是乎,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个把酒临风、凭栏远眺、挥毫泼墨的活生生的苏轼。

沧海桑田,江山依旧。长江还在,赤壁还在,苏轼还在。

赤壁公园的池东空地上耸立着一尊苏轼全身立像,面对大江长天,背手执卷,衣髯飘逸,凝神沉思。我在苏子的立像前默默伫立,面对这位命运多舛、颠沛流离的“文化流浪儿”,内心涌起无限的敬意。注目良久,我试图与他对话,他却默然不语。是在追忆那段灰飞烟灭的历史,还是在感叹今日黄州的变迁,我无法得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与二赋堂相邻的有坡仙亭、睡仙亭、放龟亭以及问鹤亭、涵晖楼等,它们都记录着苏轼当年的历史和文化遗迹。坡仙亭内,最引人注目的是苏轼所作的一副意境深远的月梅图。据导游解释,图中圆圆的月亮上方大半边呈黑色,下半边只有稍许的白色月牙,这“黑多白少”暗喻了当时朝廷的黯淡。而那枝形色枯槁却又吐绿开出花朵儿的梅,中间生出两枝,一枝独秀,一枝呈折断倒状,暗喻了苏轼当时潦困的情形。我无法考证导游解说词的正误,或许它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境,或许它只是后人的一种猜测与渲染。无论怎样,我都为苏轼的才情所折服。

苏东坡曾总结他的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寥寥数语,寓意深邃。山水酒月,都成为诗人笔端的寄托。繁华,铺排,统统绝迹了。原本并不轻狂的青春岁月,再也没有了抱怨才情的埋没,寂然如菊,悄然绽放。这个时候,山青了,水秀了,酒醉了,月圆了。也许我的臆断对于苏子多少是不公平的,来到黄州之前,所谓的科举考试的榜眼风光,所谓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才华,所谓的心忧天下,都比不上眼前的山水酒月来得真实有趣。

苏轼曾在黄州向世人表白:我早已把我当成满弓待发的箭弩,我将用我的文字激情,发射出我人生所有的恬淡。《赤壁怀古》、《赤壁赋》、《承天寺夜游》这些天赐之作,在他忙于科举考试时写不出,荣登高位、飞黄腾达时也写不出,官场内斗、争权夺利时更写不出。那个时候,他只能在八股官样文章中为实现功名利禄思想而奔波;那个时候,他只能在政治斗争中被动的节节败退。一句话,他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热情来完成这样的书写。只有在远离京城寄情山水身心放松之时,才可能自胸中涌喷出来这些泉水汩汩滔滔般的文字,如快活无拘束的鱼般在海里自由自在的游荡。

他也有过寂寞与孤独,“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样的孤独是文化人的孤独,恰恰是这种孤独无告的痛苦,使他彻底远离喧闹,寄情山水,去与方山子、庞安常这样的异人相交往。当然,更多的时候,他是一个人在沉思默想。即使是《赤壁赋》这样的千古名篇,我们同样可以理解为苏轼一个人在满月的秋天夜晚,一个人独自游荡于江面之上,所谓的“客”,其实是另一个对话的诗人而已。孤独至此,寂然无声,应该有彻底爆发让人震惊的一天。

当代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对于苏子来说,对于黄州城的苏子来说,什么功名利禄,什么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

黄州赤壁,已经成为一座东坡精神的丰碑,而整个赤壁山正是它的底座。苏子的精神和人格如眼前这滔滔江水在时间的长河中奔腾不息。和司马迁相同的是,苏子也遭受莫大的贬谪和排斥,两人在悠悠历史的长河中,都无意间抛弃了他曾经的对手和他所在的朝代,都凭借着手中的笔占据了那个时代的最高峰。只是,司马迁的信念是被逼迫出来的,苏子内心则是平静的,两人的定力应该是有差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苏子显然要淡然许多。因为就他而言,真的是既无道德目的,也无使命作用,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茫茫宇宙,滚滚长江,这是一种温暖,也是一种亲切,绵长浑厚,悠远深邃。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多么豁达,多么淡然,多么从容,这是最大的人生智慧,这是响彻天地的天籁之音。人生,没有永久的喜,也没有长久的悲,“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说得真好。我想,我们此生难有一代文豪超凡脱俗的独特魅力,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平常日子。

繁华过后终成梦,难免寂寞忧伤。历史的无情残酷,换来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辉煌的一页,留给民族最为平和豁达的宽容胸怀。这多少给我们带来一丝安慰,这种安慰,是关乎人文精神关怀的,它理应成为我们民族精神品格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滚滚长江东逝水”,眼前的江水不正是当年苏子月夜泛舟得到真趣的江水吗?想到这里,走出景点时,我不由羡慕苏子是何等的幸运。官场政治的失利,却换来为人为文的海般宽广,黄州留下东坡人生最美的风景。我真为他高兴,尽管这高兴中更多掺杂的是心酸。

苍凉的美丽

秋日黄昏,在同行朋友的引领下,走进“泉城”济南李清照的故居。虽说已不是第一次领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秀美,但此行着实是带着对这位旷世才女的仰慕之情而来,因而,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游玩,莫如说是一次虔诚的谒拜,一次倾心的凭吊。

故居坐落于济南市区的明水湖畔,是一幢由清一色灰砖瓦房围起来的四合庭院,依泉而筑,翠柏环抱。凹凸有致的曲廊将院落隔为东西跨院。东院庭堂内陈列了书香门第、词坛绽秀、志同道合、流寓江南四组蜡像,西院由正厅、文亭、园门、小桥流水组成。整个院落堂阁亭台,碧瓦飞甍,溪水环绕,清香流溢,弥漫着浓浓的书香气息,或许正是这幽静、典雅的环境,涵育了李清照非凡的创作灵性。

与故居贯通一体的李清照纪念堂,设有漱玉堂、有竹堂等5个风格各异的展厅,从图、文、像、书、画等不同层面全面概括了女词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坷动荡的经历。凝视着一件件泛黄的文物,默诵着一首首绝美的诗句,一种沉重、错杂的惨然不悦笼罩了我。一代词宗已然逝去,悠悠香魂无以复还,眼前这座古朴而凝重的院落,历经岁月的洗涤,在北方灰蒙蒙天空的背景下,在深秋一抹夕阳的辉映下,在济南泉城广场现代风格的衬托下,越发显得苍凉。

作为大家闺秀,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李清照的清纯,如同她的才情,自然是鹤立鸡群了。受到朝廷官宦和诗书礼教双重文化背景的熏陶,特殊的家境造就了无论是少女还是少妇时代李清照不同的性情。而读书,恋爱,新婚,漂泊,不同的遭际又赋予了李清照迥异的诗境:“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她少女时代生活的欢娱;“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她新婚时期的思念;“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是她少妇时代的无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她漂泊生涯的凄婉……即便是与丈夫赵明诚婚后短暂的小别,抑或是茶余酒后即兴的诗作,都是一首首精美绝伦的诗歌,读来让人震撼,让人倾慕。

应该说,词人前期生活的底色还是明亮的,写出来的诗歌也是欢快的。只可惜,这种明亮的生活几乎是转瞬间就成为明日黄花。在故居众多的词作中,最引起我注意的还是那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它代表了李清照后期词作的顶峰,也是我不忍去读的词作。词如其人,人若黄花,也许今天我们这代人很难去揣思那种苍凉的心境,但我们仍可以从这苍凉中感悟到一种美丽——一种彻人心髓的美丽,一种冷艳清丽的美丽。

伴随绵绵悲怆,金人的笳鼓声使李清照陷入极度苦闷孤寂的精神状态之中。现实生活中到底能“寻寻觅觅”到什么呢?是国家安宁的生活,还是曾经拥有的美好爱情?无奈眼前的现实到处是“冷冷清清”,国土、家物、丈夫、金石古玩……一路凄风苦雨,几度残月愁云,这位闺阁才女失去的实在太多,唯一所剩的只有无尽的愁绪:国愁、家愁、闺愁、情愁,现实与希望形成巨大反差,铸就了词人绝世的孤独。

在心情上有了这种失望之后,旧恨新愁完全纠结到一处,不可解脱,不可忍受,词中再也没有先前的明亮了。秋来时的寒近风急,愁绪难消时的声声鸿雁,外在的一切变化对她有着特殊的作用力,像触一根而全响应的心弦,使得这比黄花还瘦的身体消受不了。为支撑身体,安慰病苦,女词人只得以淡酒来浇浓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正是在这急风消淡酒,病体苦愁情的时候,心弦上又被外力猛地一击:苍天过雁,满地黄花。她的愁情已经积于心并又化于物了。窗外庭院中,满地菊花堆积,憔悴损弃,无可采取,不由得让词人同命相怜起来。菊残人惨,满地西风,淡酒浓愁,归雁伤心,词人多么希望眼前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恶的一切,一并消失于黑夜之中,然而白昼与黑夜交接的路途是如此遥远,真有度秒如年的感觉!可是与内心极度痛苦形成矛盾的是,黑夜一旦来临,一个人又怎么能消受得了难耐的虚空呢?伴随黄昏一同潜入的还有另外一种助愁之物——凉秋细雨。一叶知秋,桐叶早落,本已秋意深沉,而秋雨点滴于桐叶上,更添愁意,又何况是一直到黄昏呢?梧桐细雨“点点滴滴”落在窗前,给心中最后的一线希望彻底扼杀。此情此景,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为婉约派词人的卓越代表,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南宋,在那个动荡不安的乱世,李清照留给我们诸多不朽的诗作。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奔放,那“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的壮烈,那“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的豪情,那“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的忧患……将她悲天悯人的风骨柔情演绎得畅快淋漓。女子清照,真无愧为一代巾帼豪杰,乱世佳人!

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到“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再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三瘦”的词章中从此只有两个字:苍凉。毕竟,金兵南侵,山河破碎,丈夫死别,战乱穷愁,一个孤独无依的女人真是有诉不完的悲痛。在经过一系列重大变故之后,李清照的词一改前期多悠闲情趣的风格,蒙上了一层凄苦色彩,这同样无疑是其生命与诗境的双重绝唱。

想想这样的爱情表白吧:“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样一首原本出自汉乐府的诗歌,低吟哀叹,萦响千年,我却觉得分明是眼前的这个女子唱给丈夫赵明诚的生命礼赞。有了这样的情感做基调,剩下的余光,剩下的诗篇,全都在另外一个世界感知着丈夫的哀愁。

秋风萧瑟,夕阳西下,映在每个旅人的身上,也洒进我冰凉的心底。走出李清照故居,漫步在相邻的泉城广场,我不时驻足回眸,词人三分明亮七分苍凉的生活已然远逝,留下的,除了这座故居,还有那依稀可寻的清丽身影,那飘逸悲郁的婉约词章。想来人生真是有点残酷!伫立这繁华都市与乱世烽烟的交汇之地,见证历史的沧海桑田,追忆岁月的悠长湮远,我分明听到了现代广场与千年故居的对话,感受到现代文明与悠久文化的相融。朗朗乾坤,盛世太平,愿一代才女的万古之愁随历史的更迭而消解,愿巾帼豪杰的千年美誉随岁月的辗转而流芳。

冥冥之中,突然想起南唐后主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凄美佳句,想到几百年之后又一代才女张爱玲“人生的底色是苍凉”的悲叹。

李清照与张爱玲,同样都是让人读起作品就感涕的两个女人,她们瑰丽而凄美的文字,以及对宿命的心境,对世态的洞察,甚至连香消玉殒一刻的神秘,都印记着同样的苍凉与悲叹。难道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吗?我郁结。

悠悠桂乡情

“玫瑰香,茉莉香,比不过江南桂花香……”

近年来,一首《江南桂花香》的歌曲,使湖北咸安的桂花香遍大江南北,一部《天香桂花传奇》的影片,演绎了桂花的传奇故事。金秋十月,省作协在咸安召开散文创作座谈会,让我有机会再次走进这座地处鄂南边陲的“桂花之乡”。

桂花之乡因桂花镇而得名,距市区约有二十公里路程。正值桂花飘香时节,这座被誉为武汉后花园的小城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大街小巷、村庄田园,到处飘荡着桂花清香。慕名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一条新修的桂香大道由城区直通桂花镇,宽敞的柏油马路上汇聚了长长的车流。当地人开玩笑,从咸安去桂花镇不会迷路,只要顺着桂花香飘闻香而去就是了。这种寻踪访游,恐怕是最俭省的“导游”。

果然是这样,离桂花镇还有几公里的路程,一阵爽飒的风儿吹过,便能闻到淡淡的桂花清香。越往里走,香味越浓。上午九时,车至镇口,只见境内群山环抱,绿影婆娑。从车窗向外望去,低山丘陵,山庄村落,都被碧绿的桂花树丛包裹着,煞是壮观。车辆穿过集镇,沿一条弯曲的小路缓行,路两旁的桂花树散发着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气息,顷刻间,乡村醉了,车流醉了,游人醉了……

同类推荐
  • 我说你看

    我说你看

    本书内容包括:社会这棵树、乱套了、恨郎不狼、坟头上的风景、抢救男人、楼的高度、草的级别、老的疏放、动物表演、鸟语兽言、蛤蟆三条腿等内容。
  • 巴金与《收获》研究

    巴金与《收获》研究

    本书研究《收获》这份对当代作出独特、重大贡献的文学期刊的存在和价值。主体部分将文学理论和人物访谈相结合,对巴金与《收获》研究中几乎所有的重要问题都依据实证材料作出了阐述。
  •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这本散文集里相当多的篇幅是专为魏晋时期文人名士而书的,收录有《父去子未归》、《凡人与圣贤的距离》、《英雄莫问出处》、《曹操与宗世林》、《亦真亦幻帝王家》,在众多的散文集里,这本书很特别,像寒夜里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 有幸集邮

    有幸集邮

    《王宏伟有幸集邮》是“王宏伟系列集邮图文集”的第一部,为《中国集邮报》资深记者王宏伟2005年创作的集邮图文作品汇集,由《记者调查》、《特别报道》、《人物春秋》、《邮界新闻》、《邮海指航》、《封片简戳》、《邮展殿堂》、《学术探究》、《甘苦心知》等9个部分组成。
  • 谁翻乐府凄凉曲

    谁翻乐府凄凉曲

    本书内容包括1999年后新作、处女作、成名作、代表作、影响或争议最大之作、印象记、对话录、后记、著作目录、大事年表、影集、手迹、小传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帝言花诺

    帝言花诺

    极致的白是她的颜色,浓重的红是她的背景;刺心的墨是他的言诺,染眼的笑是他的魔。第一次见面,她一句“我作为好心人”将他的命从阎王那里抢回来。由绝望唤醒的器灵让她来到这里,她便踏着血腥一步一迹绝杀。医毒相伴,犹如手腕处妖冶的两生花,一生骄傲一生辉煌。在这里,我仍是王者!记忆碎片从她的身边回归,填补了他那脑海里的空白,忆起了当年所欠下的人情,温柔一笑。他为一方天地的王者,三尺内绝迹,不喜任何人的越线,违者顷刻间化为粉末,没有理由。她杀了他的心腹,在他怀里笑道:“师父,你心乱了。”他温柔绝魅,随意到霸道,一叶悠然。天下间他便许她一世绝宠。“我等你和为师一起俾睨天下之时。”
  • 伏魔小道士

    伏魔小道士

    庄周梦蝶,引出一段真真假假或梦或真的梦幻;冥币惊魂,带来一次疯疯癫癫或喜或悲的恐怖;诡异旅程,掀开一场神神秘秘或惊或忧的诡异;正宗僵尸、老林轶事、阴森医院、巧遇头七、午夜乱坟岗、狗灵怨气……跟我来,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体验。神秘莫测,玄秘诡异,尽在伏魔道长的《伏魔小道士》,你准备好了吗?
  • 盛宠:名医庶女

    盛宠:名医庶女

    遭人白眼的庶女,嫁了人,不但独守空闺,还遭人折磨。常笑却是任人闲言碎语,我自悠闲自得。庶女如何?与夫家斗,其乐无穷,与皇族斗,乐趣丛生。烽烟四起,国恨家仇,常笑只当自己一介区区医女,却硬是被推上风口浪尖,绽放出风华耀目。--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形骸:臆想

    形骸:臆想

    孤儿赛斯托尔与自己的妹妹梅丽,和贵族男孩赛亚蒂尔,从平凡无常某一天的相遇开始的故事。舍去青涩的成长,从相遇到强烈的羁绊,从无知变为懵懵懂懂的不坦率情感,为了重要的人可以舍弃一切的疯狂,一骑当千的狂妄..在这奇幻世界中的某个角落里,他们演绎着属于自己的幻想剧。这是主角们以前的过往,他与她,和他之间的故事。组成少男少女的元素,那孩童时代的记忆——情谊与幻想交织之乐章首秀于那片遥远失落王国的土地上。
  • 无上三天法师说荫育众生妙经

    无上三天法师说荫育众生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二次元干涉者

    二次元干涉者

    自古以来,人类都是被冥土和混沌生物所捕食的对象,就如同家畜一般被驯养于各个位面,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便被它们侵蚀,反复而轮回着。直到有一天,一个人类文明战胜了末日,干涉者诞生了,为了保护普通人能够安全生活的世界,为了守护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穿越于各个位面同冥土和混沌战斗的高危职业诞生了!想要获得力量,获得权力,金钱,和无尽的美女,享受一切么?那么与我签订契约,成为干涉者吧...只要把灵魂卖给神。这是讲述一个少年,成为刺客后,把节操,噢不,是把灵魂卖给神,成为干涉者的故事。PS:“作者是个死宅,所以本书会有很多游戏,动漫的剧情乱入,列如萌娘召唤?少女卷轴?萌娘信条?东方节操乡?空之境界,灼眼的夏娜,女神小圆的救赎?魔法禁书与炮姐?FATE英灵大乱斗?暴君奈叶和宠妃菲特的相爱相杀?二次元只是征途的开始而已!读者群:244659596
  • 启示录之轮回

    启示录之轮回

    所谓轮回就是一个圆圈,从哪开始必定在哪结束。有个词叫“宿命”。
  •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大鼻子的小男孩出生了,被“生存本能”害惨了,打针可以哭,为什么愿意上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穗花幼儿园的“三浴”锻炼,吃饭问题,不爱吃蔬菜,钻桌子与做客礼仪,一瓶汽水:“小气”与“大方”,妈妈,我长大了要和你结婚,妈妈,我不要你老等!
  • 法句经

    法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木兰堂

    木兰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