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12300000020

第20章 华丽的转身(3)

短短三十多年,从平民化的雪花膏,到价格不菲的美容霜,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如果硬要寻找出差异的话,我只能说,在温饱尚属低层次追求目标的年代,搽抹点雪花膏实在是出于审美观念上最朴素的“初级阶段”。而在这个美容的新时代,各种各样的美容产品和美容方法让人眼花缭乱,温饱之余,人们对于美的追求理念已经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雪花膏时代已然终结,我多少有些郁结,因为我再也体味不到那种原始、天然、纯正的香味了。

迟来的告白

又是一年母亲节,远在国外的女儿给妻子发来了温馨的祝福,妻子也给岳母捎去了百合花束……

母亲已然长辞,对我来说,母亲节是一道别人的风景,是一个我必须面对又无所依傍的日子。这一天,在我思念的行囊里,又多了一分泪雨交融的记忆。

和往年一样,我们几个兄弟姊妹照例在母亲节这天相约,一起去看望年迈的父亲。晚饭间,父亲看着家人团圆,儿孙绕膝的情形,脸上不时流露出天伦之乐的喜悦。继而,又见他神情凝重地自语道:“你妈要是能够活到现在该有多好啊,她一直盼着看见这一天……”父亲的感慨,即刻让我心里掠过了一抹悲影,勾起我对母亲沉甸甸的怀念……

母亲是一个极其典型的江南妇女,在一家塑料厂做普通工人。清秀的脸庞,娇小的身段,一副慈祥和蔼的模样。母亲书读得不多,但善良贤惠,心灵手巧,尤其是一手漂亮的针线活儿,一直为街坊邻里称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母亲平素省吃俭用,简衣素食,却总让我们穿上浆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为的是不让我们在邻里面前难堪。小时候,我们姊妹五个穿的布鞋、衣裤、棉袄,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就连家里的几床被褥,也是她利用裁剪衣服剩下的边角布料,把它们剪成一个个小块的三角形,拼凑出不同的花色图案,然后一针一线缝制而成。每逢左邻右舍有孩子出生、满月,或有老人做寿,她都会送上一两件自己亲手做的衣物。母亲说过,她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部缝纫机。可是在那个年月,父母微薄的工资只能勉强维系一家七口人的生计,所以,母亲的愿望只能是一个奢望。

母爱无边,母爱无言。母亲平时话语不多,在我的记忆中,从没听她说过一句爱我疼我的话,可她内心里储满了对儿女的爱,这种爱,滋润了我十八载生命的年轮。大约在九岁的那年,我患了眼疾,两只眼睛肿成了一条缝,躺在床上,疼痛难忍。母亲俯在我床头,用舌头和着唾液轻轻舔着我的眼睛,说是这样可以消炎去火。没想到这“土法子”真的很灵验,第二天我便能睁开眼睛,去学校上课。现在想起来,那是母爱的力量,是母亲吸走了毒素才换来了我的健康。

我是家中的幺儿子,母亲自然对我特别宠爱。只要有好吃的,调皮的我仗着母亲的宠爱总想多“霸占”一点。小时候我最喜欢吃花生和酥糖,每到过年就闹着要母亲去买。那个年代物资紧缺,什么都得凭票供应,花生和酥糖更是平时吃不到的,只有春节时才能按家里户口本上的人口限量买到。过年时,一家人在一起团年,母亲总会从布袋里捧上一大把花生,拿出两包酥糖放在我面前:“这是我的那一份,我送给幺儿子吃。”看着我得意的样子,母亲脸上也有了光彩。站在一旁的姊妹们多少有些不服气:“凭什么呀?”母亲有些犯难了,搪塞道:“明年过年的时候给你们每人双份,不争不抢好不好?”一家七口,家大口阔,仅有的一点点“年货”除了供我们享用,还要招待亲眷朋友,基本上没有母亲尝鲜的份了。大过年里,常看到母亲津津有味地吃着她亲手泡制的萝卜和大白菜梗。现在想起来,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母亲呀,该是我感恩偿还您双份的时候了。

母亲的心特别细腻,对我们五姊妹的性情、脾气了如指掌,她把全部的精力都牵系在自己儿女身上。上初中时,学校离家有半个时辰的路程,母亲总是目送我上学,又期盼我早点回来。记得有一个冬天,我在学校办完黑板报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空中飘着雪花,天寒地冻。回家的路上有一段碎石小路,行人稀少,灯光也很暗淡。当我刚刚走入小路时,透过梧桐树下几盏稀疏的路灯,看见一个清瘦单薄的身影伫立在路口,那么熟悉。“妈妈,你怎么在这里?”我感到奇怪不禁问道。母亲走过来,轻轻拂去我肩头的积雪,又用她温暖的双手捂热我的耳根和面颊,心疼地说:“怎么学得这么晚啊,快,先吃点热乎的东西。”说着从兜里拿出两块冒着热气的软饼……顿时,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头。

平凡的日子,平凡的家庭,总是那么真实,那么恬静。后来,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先后参加了工作,我们的家境也逐渐宽裕起来,父亲托人为母亲购买了一部“蝴蝶牌”缝纫机。看着母亲踩着缝纫机那满足的神情,一家人别提有多高兴了。有了缝纫机,即使上班够辛苦,回到家里,只要有空闲,母亲总是在那里为我们一家人缝缝补补。再有空闲,就主动给邻居街坊们做做“义工”。看着街坊们的羡慕和满意,劳累的母亲笑得更开心了。

也许是造物弄人,就在我们一家生活难得团圆美满的时候,母亲被一家医院确诊为胃癌。这无异于晴天霹雳,悲痛的阴云顷刻笼罩了整个家庭。起初,我们一家人想尽各种方法瞒着她,父亲和哥哥背地里四处奔波,辗转于各大城市的中心医院,咨询了民间和乡下的名老中医,希望能够找到医治母亲疾病的良方,希望能够用一个寻常百姓家庭的虔诚来感动上苍。

十八岁那年,我面临高中毕业,母亲胃癌已到晚期,一天天地恶化起来,几乎是不吃不喝,脸色变得蜡黄,人也瘦了一大截。原本单薄的母亲,此时已经是“形销骨立”了。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我几乎放弃了学业,天天守候在她病榻前,生怕母亲一不小心被死神召唤离开我们。弥留的那一刻,母亲紧紧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孩子啊,你马上就要面临高中考试,面临下乡,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妈妈把一切病魔从这个世界给你带走,让你健健康康,将来一定要考大学,有出息……”听着这番话,看着母亲眼角沁出的点点泪水,我悲痛欲绝,跪在床前,抱着母亲失声大哭,任由泪水浸湿洁白的枕巾,浸润母亲蜡黄的脸颊。

母亲走了,带着对儿女无限的眷恋,带着未泯的心愿走了,在我即将踏入社会,最需要母爱的时候离开了我,让我感慨生命的脆弱和人世的沧桑。对母亲来说,五十年的人生历程饱经了数不尽的风雨,默默承受苦难,坚持把儿女抚养成人,是她唯一的信念。母亲没能看到这一天,母亲走得实在太早了。

走过岁月,走不出对母亲的思念。三十多年来,我对母亲的思念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每年清明节和母亲的祭日,我都要去母亲的坟头送上一束花,点燃几支香烛,让缤纷的花瓣唤醒母亲的音容笑貌,让摇曳的烛光照亮通往天堂的路径。母亲,您在天堂还好吗?

祭奠,只是活着的人的一种心灵安慰。其实,母爱的伟大和神圣是任何形式的祭奠都无法阐释的。我曾不止一次地在心里问自己,为什么要在亲人逝去后才懂得去尽孝?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事情年轻时无法懂得,而当你懂得的时候,已经无法弥补。母亲在世时,我总是把爱藏在心里,羞于表达,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这种儿子对母亲的爱,封存了十八年,也成为我至今想起来就感到疼痛的遗憾。

如今,母亲和我早已是阴阳两隔,母亲啊,遥对天国,我想对您说,我到农村下过乡了,我回城高考上大学了,我长大成人了,我混点出息来了;我想对您说,十八年的养育之恩,我永远铭刻于心;我想对您你说,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您的儿子,我会加倍补偿,把心里的爱向你诉说……

母亲是一条河,在我十八年的生命里奔涌不息,芳香着我艰难平淡的岁月。在这个温暖的五月,我只能送上一份迟来的告白。告知母亲地底下活着的神灵,告慰母亲黄土下不老的笑容。母亲,我那多苦多难的母亲呀,愿您在天堂从容幸福!

东方情人节

清早,朋友发来短信,告诉我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七夕”东方情人节。

如同花瓣掠过心湖,泛起片片涟漪。悄无声息的日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情人节,我这“情盲”只能是暗自讪笑自己的“麻木不仁”和OUT了。

曾经,韶华犹在,风月流淌,我们这代人是那么别有情致地去膜拜鹊桥。如今,素年锦时指间落,蓦然回首韶华过,我在心里问自己:知天命的年岁里,我们还有心情去感怀“七夕”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西方情人节被商家们炒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渴望爱情滋养的人们又为七夕赋予了时髦的内涵,视其为中国情人节。这一创意给聚少离多的恋人提供了又一个宣泄情感,互倾衷肠的日子,也使“七夕”越来越多地受到现代男女的关注和追崇。

七夕情人节为中国传统节日引入了一个新的话题,涂抹了一道浪漫的色彩。千百年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古老传说编织成一段美丽的姻缘神话,在东方大地广为传诵,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历史的经典终归会得到传承,近些年来,一则“爱情天梯”的凄美故事一直震撼着我:在重庆江津区,20岁的农家青年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捍卫来之不易的爱情,他们毅然抛弃了各自原来的生活,携手私奔至深山老林。隐居的几十年中,为让徐朝清出行安全,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如今已有6000多级,被世人称为“爱情天梯”。2007年12月,刘国江老人带着对老伴的不舍,离开了人世。“爱情天梯”因此成为了一首爱的绝唱。

古有牛郎织女的传说,今有爱情天梯的见证,穿越千年历史,机缘巧合地演绎着天上与人间的爱情传奇。这是不是中国情人节特有的底蕴呢?如此生动鲜活,如此弥足珍贵。

与西方“2·14”情人节的狂放、浪漫、浓烈相比,七夕东方情人节多少带有几分羞涩,几分含蓄,这不仅缘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缘于中国人传统的爱情观念。时代发展到今天,西方人的浪漫还在继续,中国人的“梁祝时代”却已经远去。我们无需在意国人对哪个节日的喜好,毕竟,都是情人节,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只是,在中国情人节的日子里,除了玫瑰花、巧克力、钻戒、香水的情调外,似乎应该多一些诸如着汉服、绣荷包、抛绣球、对情歌、书画、茶道等本土文化的情愫,多一点“中国式爱情”的格调,而不是让中国“七夕”沦为西方情人节的附庸和点缀。

情人节来了,情为何物?人归何处?让人多了几分忖度,几分思虑。我想,既然是东方情人节,就应该过得有点“中国味道”。

平素都在单位午餐,四菜一汤,简单快捷。饭后的一个多小时在办公室浏览网络,信笔涂鸦,很是惬意。然而今天似有不同,整个上午,手机里的短信时时让我心有不安,总感觉有一些未了的事,未了的情。惶惑之余,我决意回家与妻子同进午餐。

“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踏入门槛便向妻子发问。

“不知道。”妻子不假思索地摇摇头,然后略显惊疑的望着我。妻子去年退休闲居在家,除了看看电视,照着《烹饪大全》做几道菜,大多时间都耗在摆弄花草上,很少问及外界的事情。

“情人节,中国的情人节!”我一本正经地告诉她,也想看看她的回应。

“情人节?怎么又是情人节?不是二月份就过了吗?”我这才想起“2·14”那天女儿专门从国外打来电话,说是给她寄来了一条漂亮的红丝巾,并叮嘱我们俩一起过情人节。看来妻子和我一样,只知道西方情人节,压根弄不清今天这个日子。

客厅的餐桌上摆着两盘菜,一荤,一素,另有一碗腾着热气的清汤和一碟她平时喜欢吃的腐乳。看着眼前的一切,内心陡然涌起一丝愧意。这些年,步履匆匆,早出晚归,很少在家吃饭,也少有天伦之乐,忙碌中欠下了家人数不清的情和债,年复一年,连妻子的生日也没能陪伴在她身边。今天这个日子,我该给她一个惊喜,一个补偿。于是,我第一次系上围裙,下厨房做了两道菜:西红柿炒鸡蛋,洋葱炒肉丝。我知道我憋足的厨艺不可能让这两道菜肴可口,我只想藉此表达一个男人对负疚心灵的告慰,只想阐释一个丈夫在奔波红尘旅途中为爱停留的那份心境。

都说“少来夫妻老来伴”,真是不假。晚上,月色蒙蒙,我特意穿上那件久置衣柜的唐装,主动提出陪妻子去逛商场。还是难以脱俗,只能以最实在的礼物来感念我们的一路同行。在一家时装店里,我悉心为她挑选了一套时令的秋装,价格虽不算昂贵,却倾注着真情。回来的路上,妻子流露出几分茫然:

“你今天是怎么啦,什么时候学会图表现了?”

“你又老土了吧,这叫秀恩爱!”我故作深沉地调侃道。

“我们什么时候过过情人节呀,我看你今天有点心血来潮。”还好,她至少没有质疑我今天的举止是虚情假意。

“那我们说好,以后一起过中国情人节,每年的今天,我都为你下厨,陪你逛商场……”这番话我平时是说不出口的,不知今天怎么会有如此的感怀和勇气。只见她笑而不语,脸上挂满了从未有过的喜悦,那分明是一股无以名状的暖流冲击心底流出的幸福……

能让自己的妻子感受到幸福的男人,应该是世上最有成就感的男人。回到家里,妻子一再叮嘱,让我在女儿的QQ邮箱里写上一段温馨的话语,告诉她今天是中国的情人节,我们一起聚餐,一起上街购物,一起表达对女儿的关爱和祝福。女儿是父母的“小情人”,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留学,需要亲情的呵护与滋润,所以我一定要让自己静下来,把这段话语写得真切一点,感人一点。

爱不是甜言蜜语,不是朝朝暮暮,爱是梦醒时分,发现内心牵挂的依然是身边的人。曾经以为,我们这些有了归属的过来人,特别是一路相守岁月的老夫老妻,只要爱不另予,情不他投,没有婚姻的裂变,没有情感的折腾,就一定能够长相厮守,相濡以沫。今天这个节日让我幡然彻悟:曾经错过温暖的春,又错过浪漫的秋,直到白茫茫一片心酸感叹之后,终于明白:真挚,亲密,心有戚戚,依然需要合适的时间来润滑、成全和表达。

爱是一种挂念,更是一种担当!

这个原本不经意的日子,为我这样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家庭营造了达情示爱的浪漫和温情,让我能够秀一把丈夫对妻子的爱意与温情,道一声父亲对女儿的赏识与关爱,真的是一件饶有情趣的事情。窃窃地,我在心底默默念道:中国情人节,你滤出了我内心的欢愉和自在。

在这个话及情人的日子里,没有鲜花美酒,没有烛光晚宴,却已然有了情丝的绽放;在这个草木飘香,炎热依旧的早秋,没有浪漫之旅,没有踏歌起舞,却充溢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期盼……感谢这个日子,感谢这个日子给我发信息的朋友。秋月迷蒙里,我牵挂着那些久违了的朋友,好想问一声:情泛浮世里,你是否别来无恙?秋风惆怅中,我想念着那些疏远了的亲眷,好想道一句:尘世辗转中,祈福你心舒体康!

同类推荐
  • 泰戈尔抒情诗选

    泰戈尔抒情诗选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一九一三年诺贝尔文学获得者。 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便从自己的孟加拉文诗歌中挑选出他最喜欢最得意的诗篇,经过再体验和再创作,译成洗净铅华的,清新、自然、隽永的散文诗,陆续结集奉献给全世界的读者:《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情人的礼物》等。本书从这些诗集中精选了最脍炙人口的篇目,是泰戈尔抒情诗的集粹。
  • 生活的情趣

    生活的情趣

    本书收有“娘家情结”、“何当共剪西窗烛”、“多余”、“瞧这一片灿烂的风景”等散文。
  • 世界文学名著深度悦读

    世界文学名著深度悦读

    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然而,文学名著通常是鸿篇巨制,若是部部通读,一般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有鉴于此,本书用有限的篇幅,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轻松掌握中外文学名著,并为读者深入阅读提供指导。本书通过背景说明、名著概要、知识链接、名家评述、精彩推荐等多个版块全方位介绍中外文学名著,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名著读本。读者对象:青少年读者,中学生及以上。
  • 人间笔记

    人间笔记

    人间笔记 人间笔记1之火车记 心虚悬着,处于古汉语所谓“惴惴”“忐忑”之中,像断了线的汼……
  • 世界名人成功密码

    世界名人成功密码

    本书讲述了感动千万人的世界名人成长故事,包括荷马、亚历山大大帝、但丁、哥伦布、达·芬奇、哥白尼、米开朗琪罗、麦哲伦、塞万提斯、培根等。
热门推荐
  • 常见病食疗妙方

    常见病食疗妙方

    向广大读者介绍的“食疗妙方”,不仅可避免“药毒”对人体长期的伤害,还具有一定的预防疾病与保健功能。众所周知,治病须靠“三分治、七分养”。还着重介绍了每种妙方的做法及功能解析,以指导患者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科学的饮食习惯来调养身体。
  • 剑者神话

    剑者神话

    武侠小说是一种向往、是一种追求、是一种享受。一种现代人热爱生活、向往未来、追求完美、享受人生的一种热衷。武侠小说是人放飞自我、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体现。武侠小说使人有了一种物质、精神的享受、寄托。
  • 镜之影

    镜之影

    那天,我杀了一个人然后,我把尸体造成完全与我无关的死法本以为可以重新开始新生活然而,一个自称死者旧同学的学生出现在我的眼前他一点一点地靠近他在接近我他仿佛在问我:是你杀的吗?————————————————————————这书其实叫做《镜像》,不过因为重名了,所以只能取这个名字。
  • 本色做人,变通做事

    本色做人,变通做事

    内外兼修,做人还原本色,刚柔并济,做事讲求变通。人生难,难于上青天。形形色色的人在你的周围,有人颠倒黑白,混淆事非;有人阳奉阴违,两面三刀;有人阴险狡诈,诡计多端。本书巧妙融合“本色”“变通”两大理念,教你如何本色做人,变通做事,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精湛的技巧有效地解决人生难题。
  • 月下美人谱

    月下美人谱

    美人。舞翩翩,歌靡靡。醉卧缠绵,不予世俗理。月下。花凄凄,水漓漓。江山如画,笑谈枕边曲。“我将这最后一缕月光放在这里,或许,千百年之后,你我循着着这抹清光,还能相逢……”传说,这世间有三种可令人死而复生的东西。可是死者复生的事情,却从不曾出现过……
  • 幸福从心开始

    幸福从心开始

    本书收录了数十篇经典的英语美文,内容涉及生活、爱情、理想、亲情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帮助你找到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书中选用的文章体裁多样,有语句优美的散文,像一道道清泉沁润你的心田;有感人至深的叙事文,让你领略人生的风景;也有世界权威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报告,让你的生活更加科学。
  • 都市之最强战兵

    都市之最强战兵

    和妖艳上司调调情,和美女同事约约会,勾搭勾搭小校花,顺便欺负一下超级无敌美少女。特种杀手回归都市,隐匿在一个小小杂志社!美女送上门,只能——收咯?
  • 圣尊浮屠

    圣尊浮屠

    仇恨真的能忘记吗?若是,那我该何去何从?我这是为了什么?
  • 美梦变真

    美梦变真

    做梦梦到一千万,第二天睁眼被钞票掩埋。做梦梦到美女,第二天美女躺在身边。……好吧,我的梦想总能成真。
  • 为了忘却的纪念之爱生怖

    为了忘却的纪念之爱生怖

    有那么一个人,初见如梦中白莲,再见似傲雪寒梅,说好了从十七八岁到七八十岁,却走失在十字路口。有那么一个人,相识于舞勺豆蔻,相知时风华正茂,一起走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却终将相忘于江湖。感谢那时的你们,温暖了我横冲直撞的年纪。感谢那时的你,让我看懂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