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12200000029

第29章 余秋雨对文化现象的思考(5)

余秋雨还惊喜地发现,中国戏曲理论宝库中绝大部分最珍贵的建树实际上是昆曲理论。可见昆曲的根基之扎实,假如没有这些理论家,艺术就如一支长在浮萍上的花草,是经不起推敲的。昆曲坚守着戏剧理论这一理性思路,起点之高也是任何戏剧无法比拟的。余秋雨注意到,尤其到了万历年间,以汤显祖、沈璟的出色理论成果和著名理论对峙为标志,加以潘之恒的表演理论以及胡应麟、徐复诈、藏懋循、吕天成等人的论述,整体理论水准一下子提高,此后又有极为厚重的王骥德的《曲律》。清代的李渔更是一个伟大的戏曲理论家,他在昆曲研究领域卓有成效,著有表演理论《黎园原》,对一些著名的昆曲剧目他也加以评论,从而提升了昆曲的价值品位,使其不断走向成熟。

2001年12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和苏州大学共同创办的中国昆曲研究中心成立。这预示着昆曲没有走远,它转动着柔美的身姿向我们走来,向着热爱它的观众走来。

六、余秋雨与傩戏、傩舞文化

余秋雨研究戏剧,不仅研究戏剧形态成熟的昆曲,也研究原始形态的演剧方式傩戏、傩舞,这种戏剧只在中国很多边远贫困地区保留着,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它的存在必然有它的道理,余秋雨决定去寻访。但他知道,傩戏、傩舞是老一辈人留下来的,现代人已很少继承,如果不抓紧时间去寻访,或许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余秋雨首先来到安徽贵池山区的刘村,他曾听人说,这里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戏种:驱煞春傩。果然,这种由村民演出的戏着实让余秋雨大开了眼界,不仅如此,当地的民俗也很奇特,比如,他们说的“腰台”,就是平常人说的消夜,农民演出到半夜就要吃“腰台”,吃完后再演到天亮,那个“腰”字就是半夜的意思,想来也有些道理,很形象的。

“腰台”的吃法也是有些吓人的,几锅肥肉,一篚馒头,两坛烈酒,人们围在一起,吃得很是有味,很是热闹,没有一个是怕吃多了长胖的人,余秋雨也吃了几口。吃过“腰台”后,几乎人人都参加到跳舞的队伍,不分村庄、田埂,一眼望去,到处都是舞台。

第二天一清早,余秋雨就赶早班的江轮,江轮十分拥挤,一夜的收获就如这江轮,将他此时的心塞得满满当当。余秋雨想,除了傩戏的材料需要补充到自己的研究著作中,他的整个学术研究方式也应该有所改变了。余秋雨就是这样,走到哪里都注意观察他所研究的戏剧,无论是高雅的,还是粗俗的,在他眼里,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只有质量的高低。正因他立足于学府和民间之间,他的研究成果才广博而精细,严肃而生动。此时他想起了八年前,他也是站在江轮上,下决心要独自攀登学术的殿堂,今天同样是站在江轮上,他又下了独自出走的决心。这难道是巧合,或者是上天的有意安排,余秋雨不得而知,但他相信,江水是好的预兆,他前面的路又会越走越宽了。

他回去后,将关于傩戏的研究论文写了出来,像以前一样,论文完成后他又一次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正在这时,文化部通知余秋雨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最后余秋雨在无法推托的情况下,承担了这个重任,但他必须要把考察傩文化的总结《论中国现存原始演剧形态的美学特征》写完。在他的心里,学术研究永远是他生命中的重头戏,是他实实在在有价值的工作。他明白,先人留存下来的戏剧成果虽然厚重而绚烂,但毕竟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探索、挖掘,中国的戏剧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世界戏剧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戏剧是中国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余秋雨正是怀着这样一种责任感去研究他所热爱的戏剧事业。“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是当今社会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换句话说,人只要有信仰、有斗志,奇迹就可以出现,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久,余秋雨的《论中国现存原始演剧形态的美学特征》中文本,发表在北京的《戏剧研究》学刊上,它的英文本,发表在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亚洲戏剧》学刊上,题为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Chinese Theatre,影响较大。可以想象,在上任院长的节骨眼上,余秋雨却能做到面面俱到,如果没有一种忘我的奉献精神,过硬的综合素质,这是不可想象的。

这篇关于傩戏的论文对余秋雨其实是一个挑战,其主要题材不像以往来自于书本,而是纯粹来自于他本人的考察,具有极强的原创性,这使得他在国际学术界开始崭露头角。余秋雨关于傩戏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起步,后面的工作还很多,他还在不断地将研究进行下去。

七、艺术与写作

艺术对于文学来说,是它的魂魄,文学作品的艺术气息越浓厚,它的价值含量也越高。文学主要体现在语言上,故事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比喻、夸张、形容、拟人、拟物、意境和诗意的语言,那么这部作品充其量只能算作一本“流水帐”。对于艺术,有一种通常说法叫:“灵气”,就是这个道理,有“灵气”的作者能使万事万物为他所用,信手拈来的感觉。艺术不是本身就有的,它有一种渐进、演化的过程,比如中国最早的《易经》、《尚书》是没有多少艺术含量的,只能算做记言记事,尔后为了更好地交流思想感情,逐渐有了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笔法和各种各样的修饰手法。又经过数千年的演进,便有了辞赋、史传、奏疏、小说、散文、游记、杂文、小品、报告文学、通讯、调查报告等文体。

《艺术创造论》中,余秋雨在谈到如何将平时的工作转换为艺术时,他这样启示我们:

当我们听到一些艺术家宣称,他们在写修建铁路题材、海洋考察题材、农村改革题材的时候,总不免有一些担忧。这些题材都是重要的,但要成为艺术作品,就必须把修建中的铁路延伸到人生的通道里,把海洋考察变成一种人生考察,把农村改革与广大农村的人生观念变革联系起来。条条道路通罗马,条条道路通人生。只有通向人生的道路,才可能是艺术的道路。

余秋雨说的这种人生就是人文学,因为文学是人学,没有任何学科

能像要求文学作品这样要求了解人的内心世界,揣摩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只有将以上说的这些题材升华到人生的通道,变成一种人生考察,同时与人生联系起来,才能提升主题的意义,即将平实的、枯燥的、机械的、甚至没有生气的东西转换成艺术,也就是提升为一种精神,提升为一种既实用,又有血有肉,生机勃勃的艺术作品。

关于人生,在《最后一课》里,余秋雨并不赞同有些著名学者在写到人生时的那种说教方式:“也有一些著名学者参与谈论,像欧洲的那个培根,但不知怎么一谈人生就丢开了推理分析过程,只剩下了一堆武断的感想和结论,谈起来也很顺畅,一到实际生活中就显得过于浅陋,联想到作者本人不甚美好的人品和经历,这些谈论价值自然就不会很高。”从余秋雨的这段话里,我们看到了一种既浪漫又严谨的学者风范,他的文章如果不是“走”出来的,就不会有这样的体会,因此,有理有据有说服力是余秋雨文章能站得住脚的重要原因之一。

余秋雨的文章总是给人一种清风朗月的感觉,很高雅,很优美,属于“阳春白雪”类,但他也能接纳别人文章的“俗”。他的学生马小娟将自己发不出去的小说拿给余秋雨看,她在《吾师余秋雨》一书中回忆时说:“你的小说我都看了,他说,总是让人兴奋,写得很不老实,还有点黄,但是很明朗,很干净,不过它们总像是一幅很好的油画,却没有上框子。”余秋雨对待学生很少批评,总是以鼓励的语气鞭策学生,总看到学生的长处,就是偶尔批评,语气也很缓和,不会让学生下不了台,这也是余秋雨的语言,是另一种语言,也许这种语言从某种角度讲,比他书面的语言更重要,因为,这更能体现出他的宽容、厚道。

关于写作,余秋雨1999年5月21日在《中国妇女报》答记者问时有这样的对话:

问:你是个非常喜欢到处旅行的人,而且现在足迹也差不多踏遍了国内名胜,那么这种“行万里路”的阅历,是否也能给你的写作,注入进许多的天地灵气?

余:我觉得这些年的写作,甚至包括我年轻时写的作文,可能比别人多的一个优势就在于,我曾经生长于南方的山区。比如那时候我和同班级在上海弄堂里长大的同学相比较,我可以在作文里讲到山峰、瀑布、溪流,这样的树,那样的鸟;我想这些就是山川、河流赋予的某种灵气。而且我从小就看见了,不被城市高楼所障碍的自然气魄是怎么一副样子。

那么现在我走了很多地方,这种旅行的生活,当然给了我更多的自然灵感。因为世界上的美景实在太多,天地造化之灵巧,实在太出乎人们的想象了。所以我最近有一次在给大学生的演讲中说到这样一个问题:面对高山大川,再多谈文化,实在是非常不恭敬的。因为在自然界面前,文化其实只是非常渺然小气的一角。如果面对滔天洪水面对巍巍高峰,我们居然不懂得什么是敬畏,不明白人类身躯的渺小,还在叽叽喳喳谈什么文化,就会显得太不虔诚和做作了。所以我认为人的生命对大自然,不要过于骄傲,而文化对于天地的整体气氛,也不要过于嚣张。

问:为什么在你文章的字里行间,总内含着一种从容和悲凉的气氛?

余:像我这一代人,如果又经常是处在深思熟虑之中,那么在谈中国历史的时候,内心当中如果没有一点悲情的话,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那么从容又是哪儿来的呢,其实我以前是一个性情非常急躁的人,A型血的人嘛,大都会有这样一个阶段。但是有一点比较重要,那就是当我一旦进入某项学术研究的时候,都是要一本著作一本著作地啃下来。我记得自己完成第一本学术著作的时候,那时候我才30岁,写作的当时,各方面资料又非常匮乏,所以就只能去图书馆,找外文原著自己一点一点地翻译,浮躁不得也着急不得。之后又这样写了几本学术著作,心气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平静下来了,因为面对学问,你只能踏踏实实地认真研究。有了这样十年的磨砺,我才算做到了能对写作气定神闲。所以我当时不参与任何有关文艺的各种论争,比如大家吵来吵去,无非就是吵一个什么观念该不该或对不对。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文化,最需要的不是这种论争,而是应当大家平心静气坐下来,仔细研究一些问题。

山村的生活和后来不断地旅行,在写作上实在给了余秋雨太多别人没有的灵性,但有了生活并不等于写作一定能成功,惟有将生活和写作溶入一体,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然后再剖析生活,才能达到一种境界,写出来的文章也才能独树一帜,这或许就是余秋雨的文章能称其为艺术的根基。

同类推荐
  •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 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
  • 民风民俗知识(青少年文化修养提升手册)

    民风民俗知识(青少年文化修养提升手册)

    本书主要内容为:亚洲风俗,元宵节的来由,寒食节的来由,端阳节的来由。
  • 末世·2012

    末世·2012

    这是一个“谜”一般的世界,或许你会将信将疑,但实际上是,人类的知识远没有达到无所不知、洞悉天地的地步。2011年日本大地震,全球灾难频繁爆发,古玛雅人预言“2012·世界末日”是否真会到来?本书以中国人的心理和视角全面解读“2012”末日预言,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末日”一些不可忽视的真相,也许数千年来成长的观念世界,即将面临崩溃……
  • 惊鸿浙大

    惊鸿浙大

    本书选取了刊登在《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国立浙江大学日刊》上的讲演词61篇,融会着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浙大求是文化。
  • 珠江流韵

    珠江流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个地方的特点,从总体精神上说,实则是文化特点。其特点的形成,是由不同的地理条件(尤其是水的条件)和气候条件,使得人们有不同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而长期造成的不同的精神意识、思维方式、人情风俗和道德观念等等。这些属于文化范畴的特征,既决定着又体现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地域、每个地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实体、措施与形态,以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研究中。
热门推荐
  • 明朝好女婿

    明朝好女婿

    这里是大明弘治末年,宽厚的弘治皇帝,飞扬跳脱的正德,精彩纷呈的官场现形记,看一个普通现代人如何玩转情场官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没喝孟婆汤转世再为人

    没喝孟婆汤转世再为人

    许多人,想要忘记许多事。如果,可以重生,让你选择,你愿喝了孟婆汤把前世的事忘记得一干二净还是带着对前生的记忆来到下辈子呢?如果你不知道选择,那么,请耐心看完本文,再去考虑。据说,人死后,过奈何桥的时候,都要喝一碗孟婆汤,忘掉前辈子的恩怨情仇和喜怒哀乐。只是,这孟婆煮的汤,并不是都对每个人的胃口的。所以,有些人就只喝了一点点,于是,就记住了上辈子的许多许多。轮到海正蓝时,那只碗才递过来,汤里竟是她最无法忍受的鱼腥味,就忍不住的翻江倒海狂吐不已。那个自称孟婆的老太太叹了一口气说:“姑娘,你怎么吐也喝一口吧,要不,你下辈子会一直活在上辈子而受折磨。”海正蓝接过汤碗。她想把上辈子忘记得彻彻底底。可是,那味道真的真的太让她受不了了。前面的小鬼正在催促他们这些新鬼上路,海正蓝一急,碗掉下了奈何桥……
  • 武王之王

    武王之王

    这是一个武者修真的世界。少年江寒夜于偶然间进入四大门派之一的万剑山庄修行,这个善良敦厚的少年完全没有意识到围绕着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诡异的事……如何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修真年代存活下来?只有变强,更强,变鱼肉为刀俎!
  • 剑印

    剑印

    十年前的一场大战,如太阳一般璀璨的传承神器龙息剑随它的主人消失在世间。十年后,随着龙息剑的消失,息宗,这天下第一宗的地位也摇摇欲坠。世间动乱欲起,鬼界蠢蠢欲动。这位少年又该如何崛起,为爱而战,叱咤风云?
  • 巫女为后,太子别任性

    巫女为后,太子别任性

    神秘公子投靠无能太子门下,只为帮其争夺原本就该属于太子的皇位。二皇子诡计多端,连连出招,小公子足智多谋,一一化解。可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关机时刻,太子脑袋神抽搐,功亏一篑!公子扶额:你还敢再蠢一点么!太子赔笑:不敢了……她,来路不明,性格古怪的活诸葛锦夜,算得了人心,耍得了计谋,却频频因为某人智商为负数。他,出身尊贵,倾国倾城的俏太子云舒,装得了无辜,卖得了好萌,却在潜移默化之中因为某人脱胎换骨。起初,他们是这样:“殿下,您觉得您凭什么当上太子呢?”男子托腮作沉思状,灵光一现:“本宫是皇后生的。”“……”“殿下,您觉得自己有什么长处呢?”男子微微侧头,若有所思:“嗯……俊俏算么。”“……”再后来,竟然变成了这样!“陛下,如今看着这景秀江山,您作何感想。”男子忽然抓住了他的手,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俯身在他的耳畔,低语道:“锦夜,做我的皇后,可好。”“……”那么,结局会变成什么样呢?丁丁掩面偷笑……不知道呢。丁丁:本文大爱小虐,丁丁取向是正常滴,所以不是耽美哦~~卿们给力收藏啊,收藏越多,丁丁动力越大呀!!必须要爱死你们呀,么么哒!!!
  • 腹黑老公狠斯文

    腹黑老公狠斯文

    醉得稀里糊涂被好心男捡回家,谁知,第二天一觉睡醒,她却成了陆家的孙媳妇儿?舒沫一直认以为陆先生是走高冷路线的,老成稳重,不苟言笑。虽然会宠着她,护着她,但每次她犯错误,他一个眼神就能秒杀她,她表示,压力实在太大了啊!
  • 蚁族白领追爱记

    蚁族白领追爱记

    蚁族碰到白领,当废柴碰到精英,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废柴!小心眼的废柴,可爱的废柴,仇富的废柴,天天蹭网偷菜的废柴,每个月领了薪水却仍然被迫贫穷的废柴……哦,废柴,你天天刷光总裁的菜是为哪般?
  • 婚后试爱:高冷总裁宠鲜妻

    婚后试爱:高冷总裁宠鲜妻

    她本是豪门千金,却寄人篱下十五年,结婚前夕,得知惊天秘密,她毅然逃婚!他是商业场上的传奇,冷静睿智多金,却也狠辣无情,传言中,他没有任何的情感!三年前,她是他即将娶进门的新娘,却在结婚前夕一走了之,让他成为笑柄。三年后,再次重逢,她是走投无路的小明星,彻底的被他禁锢在了身边,她想要逃,却始终在他的股掌之间。“叶安琪,咱们孩子都有了,你休想再逃!”他霸道宣称。“叶安琪,记住了,只有我才能欺负你,其他人,休想!”他舍命救她,让她的一颗心渐渐沉沦,她本以为从此可以跟他一起好好过日子。可现实为什么是那样的残酷,他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将她推下无底的深渊……
  • 盛世桃花

    盛世桃花

    癫狂柳絮随风舞,自在桃花逐水流。浪漫与严谨并存的玉夫子深爱桃花,他喜欢桃花生机勃勃,灿烂夺目,芳华鲜美,为自己新生的爱女取名桃花。经历了文景之治的大汉王朝,百姓安居乐业。处处是绮宴的公子,绣幌的佳人。大汉朝的顺城,流传着一句俗语“玉家的美色,袁家的马,朱家富贵甲天下”!新上任的知府大人杨鑫带来一位绝色倾城的女儿杨牡丹;顺城掀起一阵退婚热潮。古老的玉家本家,除了已经订婚待嫁的小姐,一直在外养病的桃花也回来了。
  • TFBOYS:若能再见

    TFBOYS:若能再见

    穿越,貌似不太可能。。雷人,竟然又穿回去了。。王源王媛傻傻分不清啊!!逻辑怪物pk长腿欧巴看,冠军花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