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12200000010

第10章 风云变幻不迷求知路(3)

余秋雨讲的第二座桥,他称为“世俗民意之桥”,即华人来到东南亚、来到美洲、来到欧洲,他们就会骄傲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民族独有的东西带到那里,比如舞龙、舞狮、龙舟、功夫、餐饮和习俗等等。这些民间资源是很难用价值衡量的,它代表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史,它已成为一种音符,将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传递得更远、更远,并推动世界的前进。然而,这还不是中华文化的全部,中华文化的精髓还有许多,比如戏曲、杂技等等,都可以在世界上独领风骚。

第三座桥他称之为“信息传媒之桥”,即当时到中国来的耶稣会的传教士,他们将中国的先秦哲学和中国的文化精髓通过信件寄回自己的国家,这些信件后来被收集起来并出版,可见其价值之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他们又通过游记、日记、调查报告、纪录片等方式,将中国的文化传送到世界各个角落。

至于谈到的第四座桥,余秋雨觉得这座桥看起来不甚重要,实际上却是最重要的一座桥,那就是表现人的灵魂的东西,即包括精神内涵的东西,但中国还没有很好地传播出去。他举了一个例子,就像德国有了歌德、有了贝多芬,人们要通过歌德和贝多芬来了解德国人,人们要通过雨果、罗丹来了解法国人,人们要通过泰戈尔来了解印度人,或者通过海明威来了解美国人一样。然而,我们中华文化经过好多世纪以后,还没有一种强有力的、足够的、能够体现群体灵魂的那种艺术吸引力,让文化圈外的世界人民共同感动。令人汗颜的是,唐诗是中国的骄傲,但主要研究者不在中国,而在日本和韩国,所以,余秋雨希望搭建一座能够体现民族灵魂、揭示中国人的艺术神韵、被国际社会赞颂的精神之桥。

对于余秋雨在岳麓书院的演讲,人们持不同的态度,很多人谈到资格,认为岳麓书院是古代大思想家朱熹、张栻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在湖湘学人心目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余秋雨根本就不能和这两位大思想家相比。对此,余秋雨回答道:“平心而论,祖先留给我们的学术活动场所还是让它们活起来才好,过于苛刻的要求不太合适。黑格尔、歌德进过的课堂,当代年轻的助教就不能进入了?现在岳麓书院也有院长,是一位很年轻的副教授,如果一味追求千年规范,到哪里找院长?我认为,这里可能也饱含着中华文化传承过程中的某些关键问题,值得深思。器宇恢宏的湖湘学人,在这方面会有更明智的见识。”

什么是资格,资格是没有固定界限的,评价岳麓书院演讲的成功与否,应该说只能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看现场的气氛。那天的情景,恰如余秋雨在《千年一叹,雨中的白发》中描写道:“那天下着大雨,岳麓书院的听众席是露天的,听讲者全都穿着雨衣坐在雨中。我记得,当我讲到中华文化为什么长期在世界上处于不公正的地位时,多数听讲者为了听得更清楚,都把雨帽摘了下来,直接淋在雨中,这时我才发现,很多雨帽遮着的居然有潇潇白发!两位著名老教授还当场写诗,走上台来送给我。演讲结束后推开岳麓书院大门,发现门外是大批淋在雨中的青年学生,他们凭着麦克风依稀余音听了半天。”

这或许已足够说明,余秋雨先生具备演讲的资格了吧!但从余秋雨的内心来讲,在岳麓书院的演讲算得上是他一生中最神圣的演讲,只因为这是块圣地,也因为这里的学子。

是的,无论学界人士出于怎样的心态,也无论他们对余秋雨的演讲有何样的评价,这都左右不了他的自信,因为讲坛上方的一块康熙皇帝御赐的金匾“学达性天”,足以告诫天下学子:能到这里演讲的人,其学问已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尽管这只是一个比喻。

五、特殊老师的感召

在人的一生中,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不会仅仅只是书教得好。在懵懂的青春期,学生的感性超过了理性,对美的需要更是如此。还在上海戏剧学院上学的时候,有天余秋雨无意听到学校打字间里几位小姐的评论,她们叽叽喳喳,在谈论学校里哪位老师的气质最好。最后她们一致选中了一位叫张可的女老师。听了她们的谈话,余秋雨的兴趣来了,也想看看这位张可老师到底怎样与众不同。她们说张可老师出身富贵之家,容貌美丽,英语极好,还是莎士比亚研究专家。听到这里,余秋雨的大脑顿时闪现出一个资产阶级小姐的形象,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资产阶级小姐”早在三十年代十几岁时就参加了共产党,从事着人们钦佩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历和知识去政府机关工作,可她却选择去当一名普通教师。不过只要学校有外宾来访,都少不了她,每当此时,打字员小姐们都会跑去观看。她们倒不是去看外宾,却是去看张可老师,看她的仪态、风度,看她如何接待外宾。她们将看张可老师当作一种精神的享受,她们从中感受着一种真正的美,这种美是从外到里,又从里慢慢释放开来,最后定格在她们的心里。

余秋雨对美有着异乎寻常的感应和追求,这也难怪他最终还是选择就读上海戏剧学院,这不能不说是他命里注定的。当时他一定没有想到,上天冥冥之中都已给他安排好了,生活就是这样,人离不开自己的那个轴心,看似错综复杂,其实早已注定。

几年后的一天,张可名字的出现又给了他一个更大的震憾!那天余秋雨在系资料室看书,突然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篇用中西比较方法研究《文心雕龙》的文章。这篇文章中所体现的思想之睿智,手法之独到,语言之精湛,都令余秋雨十分仰慕,作者是一个叫王元化的人。他激情难抑,这时正好上海一家大报向他约稿,他马上写了一篇读后感寄去。虽然因王元化的政治问题报社没有采用,但余秋雨却牢牢记住了这位学者。后来余秋雨按捺不住好奇心,问报社编辑打听王元化究竟是谁,那位编辑十分惊讶地告诉他,王元化就是你们上海戏剧学院张可老师的爱人啊!

“张可老师的爱人!”这个回答太令余秋雨感到意外和兴奋了。张可老师的事迹早已让余秋雨仰慕,没想到这位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学者,居然是张可老师的丈夫。仔细想来,这又有什么奇怪呢?才貌双全的张可老师,必定有个出类拔萃、气度不凡的丈夫。余秋雨想到这里,微微地笑了。

其实,王元化先生也早从张可老师那里知道了余秋雨,他很欣赏这个后生,知道余秋雨为他写文章的事后,也很感动。没过多久,正受到政治压制的王元化就托系里的一位老师交给余秋雨一封厚厚的信,其中有一段话对余秋雨的触动很大:“尽管身边还有大量让人生气的事,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就学术文化研究而言,现在可能正在进入本世纪以来最好的时期。”

余秋雨在《霜冷长河》中这样感叹道:

一位伤痕累累、尚未平反的长者,居然用如此明快的语言作出了世纪性的判断,当时对我的震憾真是非同小可。“可能正在进入本世纪以来最好的时期”——至少有几个月时间我一直念叨着这每一个字,回想着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鲁迅、陈寅恪,不能不产生一种惶恐,怕大家在热闹中把一个重要的时机辜负。正是这种震憾和惶恐,使我急急地将那部我多次提到过的H·克拉克的英文著作作为拐杖,向古代欧洲走去。

这些年在海内外演讲中总会被人频频问起,我从一个戏剧学者转而投身于多方位文化思考的最初动力,我总是回答:十几年前,我收到过一位长者的信。

可以说,就是这封信改变了余秋雨青年生活的走向。正如培根所说:“人的一生最关键处往往只有一步”,而这一步的迈出,往往就是重若千斤的。

对张可老师的回忆如藤蔓,在余秋雨心里疯长。在下放到江苏太仓浏河时,张可老师就对余秋雨十分关心。那时他们每天吃的都是一碟盐豆,张可老师有次偷偷地递给余秋雨几粒巧克力,心疼地说:“你正长身体,不能长时间这样,我昨天去打听了,你的其他同学也在补营养。”

或许,一个人对生活所表现出的淡定,才是其真正的魅力所在。余秋雨时常想起张可老师:共产党掌握政权前的出生入死,共产党掌握政权后的悄然隐退。这是何等的境界,没有人能理解她,或许只是在多年以后,余秋雨被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几年后他又多次申请,请求辞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时,他才真正理解了张可老师,理解了这个晶莹剔透、玉洁冰清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年代都是耀眼夺目的,也难怪那群打字小姐对她仰慕备至。

张可老师对余秋雨的影响是深入魂魄的,他常常被她的事迹牵引着,无法释怀。终于有一天,余秋雨作为评委,参加国际大专邀请赛,他终于有了倾诉的机会。他写道:

张可,一九二〇年十二月出生于苏州一个书香世家,受良好早期教育,十六岁时考进上海暨南大学,这是一所拥有郑振铎、孙大雨、李健吾、周予同、陈麟瑞等教授的大学,学风淳厚。一九三八年十八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全力投身革命,大学毕业后主要在上海戏剧界从事抗日活动,自己翻译剧本、组织小剧场演出,还多次亲自参加表演。结识比她较早参加共产党的年轻学者王元化。

……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王元化彻底平反,不久,担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门主要领导职务。

王元化对妻子的基本评价:“张可心里似乎不懂得恨。我没有一次看见过她以疾颜厉色的态度对人,也没有一次看见过她用强烈的字眼说话。总是那样温良、谦和、宽厚。从反胡风到她得病前的二三十年漫长岁月里,我的坎坷命运给她带来了无穷伤害,她都默默地忍受了。人遭到屈辱总是敏感的,对于任何一个不易察觉的埋怨眼神,一种悄悄表示不满的脸色,都会感应到。但她却始终没有这样情绪的流露,这不是任何因丈夫牵连而遭受磨难的妻子都能做到的,因为她无法依靠思想或意志的力量来强制自然迸发的感情,只有听凭仁慈天性的指引,才能臻于这种超凡绝尘之境”

王元化又说:“当时四周一片冰冷,唯一可靠的是家庭,如果她想与我划出一点界限,我肯定早就完了。”

张可老师走了,但她的英灵还在,并永远影响着余秋雨!

六、山坳里的图书馆

余秋雨因患肝炎,暂时离开了上海戏剧学院。此时他有一种因祸得福的感觉,因为他可以尽快逃离《朝霞》事件的牵扯。

《朝霞》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编的一本文艺杂志,当时由写作组的一位陈女士实际主管。虽说该杂志倾向极左,但还是给气势汹汹的“工总司”抓住了尾巴。先说是其中一篇小说影射“工总司”,又说有一位作者署名“林正义”是为林彪翻案(其实这是作者的本名),扬言要来“踏平”编辑部。这事把写作组的人给吓了个半死。朱永嘉、王知常等人在极度惶恐中主张脱钩,陈女士很不情愿,但也离开上海“养病”去了。“工总司”的司令王洪文当时已是党中央副主席,他的左膀右臂都成了上海市委的重要领导,谁见了这个阵势都会害怕。

朱、王等人怕殃及自己,就想找一个写作组之外的年轻人去敷衍,以证明这些事情不与他们相干。于是他们就找到了余秋雨,却又不向他讲明整个事件的背景。直到余秋雨自己发现事情的真相,但为时已晚。为了保护自己,余秋雨便在编辑部外面的一间屋子里,办了一个创作学习班,讲授小说和独幕话剧。三个月后,形势逐渐趋缓,陈女士回到了杂志社。她批评余秋雨因创办学习班使杂志的质量受到影响。余秋雨此时得了肝炎,住进了医院,对于那时的上海,余秋雨有一种畏惧,病还未痊愈,他便打算逃离。

同类推荐
  • 外貌与性格:各省地人的习性及经商气质

    外貌与性格:各省地人的习性及经商气质

    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可以说,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就了人的性格。所以,恩格斯所说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便成了至理名言。然而,是否能够由此而引申出人的外貌与性格之间就有着必然的联系,却很难轻易地下结论。但是,自古以来,外貌与性格两者的相关性说法较多,同时这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特有的偏重于感性的模糊经验型思维方式。《外貌与性格》就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奇才,他的诗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全世界都享有很大声誉。李白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以及他诗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明晰李白的思想、个性特征和诗歌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对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梁启超讲国学

    梁启超讲国学

    《梁启超讲国学》有侧重、有针对性地选取了梁启超著述中的相关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辅以故事性的叙述方式,来做解读。这些内容包括史学、文学、儒学、佛学、法学和教育、修养、伦理等诸方面。我们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是希望通过本书能让初接触的读者一看就入门,让有基础的读者一看就能见微知著,从而更上一层楼。
  • 山海经大全集

    山海经大全集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载了五百多座名山、地理位置,三百多条河道的名称、河流发源地及流向,四十多个国度以及远方异民的习俗,一百多个神话人物,一百多种药用动植物,四百多种神灵怪兽,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远古神话传说。本书给读者提供了准确的注释和译文,并配以各个朝代精彩的插图。原典、注释、译文与插图有机结合,使读者毫无障碍地阅读这部经典,畅游在《山海经》的神妙世界中。
  • 论语一日一读

    论语一日一读

    本书以随笔和札记的形式来解读论语,针对当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人处世、工作求学、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的目标和价值等等,提出了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法和参考思路。
热门推荐
  • 我的盗墓实录

    我的盗墓实录

    一个学生,一个专门盗墓的学生,一个个神奇的墓,他用的是脑子在盗墓!让他一生不在平庸无奇!一个神秘墓主人的墓地中得到一个布袋,里面的东西从而牵扯出一堆又一堆的谜题,让叶逍遥一一的破解吧!
  • 大唐小农

    大唐小农

    小人物,梦回大唐;小乡村,朴实无华;小智慧,拈来富贵;小生活,怡然自得。
  • 上攻

    上攻

    故事讲述的是:阿俊是一名优秀的士兵,十分优秀,但是因为上供体制的关系。他一直没有办法得到晋升,他的妻子也因为身体一些原因,没有办法去工作。阿俊这点工资没有办法养活俩人,他们生活十分艰苦,他每天靠打猎为生,然后在一天晚上,他遇上一名富商,这名富商将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 家斗:女警的黑道家庭

    家斗:女警的黑道家庭

    从小,她就励志成为女特警!可惜,天不遂人愿!谁让她有个黑道老爹,周围亲人更是野蛮到底!就在她隐藏身份步入皇家警院后,那个从小跟她杠着干,处处刁难她的恶毒男人,竟然出现了!而且还是黑道太子的身份!哼,看她现代女特警如何再战黑道少当家!
  • 极道赌徒

    极道赌徒

    一个山里长大的少年赌王,因意外闯进都市,从此后都市的黑道上便有了他的身影。——当赌徒一脚踩着赌桌,一脚踏着黑道。每一场赌局都不再单单只是赌局,冥冥中出现的黑道巨擎、高官显贵、妖娆美女共同为赌徒搭建了一个无比宽阔的舞台,任他肆无忌惮的纵横驰聘。当一腔热血的赌徒站在舞台中央,循声四望,才发现周围已经杀声四起。——向前荆棘密布,向后粉身碎骨,向前还是向后?他已经别无选择!
  • 方寸山弟子秀

    方寸山弟子秀

    修仙界:天界、人间、幽冥界,九幽之境,魔界,白骨界,僵尸界,3000人界。方寸山七大弟子:牛魔王,铁扇师姐,杨戬,六耳猕猴,猪八戒,鼎无语,夜晚。写作风格就如小溪,真挚平静,缓缓流淌,慢慢欣赏吧。
  • 流光婉然,爱如旧时光

    流光婉然,爱如旧时光

    曾经的特殊,渐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摆放在了一个平凡得有些渺茫的位置上,接踵而至的便是一些同样孤寂的影子的拥围,最终连同浮光掠影一起被淹没在厚厚的尘埃里。
  • 人脉历练智慧(下)

    人脉历练智慧(下)

    常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人成木,二人成林,三人成森林”,可见,要想做成大事,必定要有做成大事的人脉网络和人脉支持系统。如果说血脉是人的生理生命支持系统的话,那么人脉则是人的社会生命支持系统。人脉,决定发展!
  • 绽放的罂粟花

    绽放的罂粟花

    :性格!家世!外貌!头脑!身材!她样样具备。可是她却丢了小时候的记忆,到底是因为什么她变得如此冷漠无情,为什么遇见了一个叫做韩芷煦的人后,竟然不那么冰冷了?就在她爱上了他的时候,出现了沐语嫣,解开了她失忆的真相,和温柔背后的阴谋,一个个真相摆在眼前……抢夺集团,爸爸的虚伪,男朋友的背叛,好朋友的伤害,都无疑对她是莫名的残忍……当她记起小时候的记忆,失去了现在的记忆后,她又该做什么,她会不会因此改变了性格呢?当他们再出现,真相神奇般的浮出水面……
  • 《霸气妃子遇到爱》

    《霸气妃子遇到爱》

    她,林知雪,天才美少女,因为一次事故穿越到火灵国,一张天仙般的容貌,显赫的家世,让多少少女为之嫉妒,可,就在这里,遇到了她的宿敌------夜明撤!一张妖孽般的容貌,冷酷的性格,超毒的嘴巴,而且,他还是火灵国的皇帝!她不服!但,就在这时,一条红线不知不觉将他们系上。呵,让我们看一团焰火,怎样把一座冰山牢牢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