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88400000002

第2章 风筝史话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等等。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到了宋朝,风筝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相传慈禧叫太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她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溥仪玩过的大风筝。曹雪芹在《红楼梦》第70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蝙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的方向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的探索,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的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人们为了摆脱城市喧嚣的环境,调节紧张的生活节奏,寻找一种借助自然,文体结合,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放风筝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风筝热久盛不衰。

(一)风筝的起源

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做的。战国时的墨翟(前478—前 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鸟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距今已有2400多年。

此外,关于风筝的起源还有三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

1.斗笠、树叶说。

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从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用,特别在热带、亚热带是必不可少的,那时的斗笠制作很简单,系绳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恰巧这根系绳很长,斗笠便像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

树叶说来自于中国南方一带。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放着玩,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放风筝。中国台湾的高山族,海南岛的黎族人,早些时候就是用面包树的叶子做风筝。

2.帆船、帐篷说

人类使用木舟的历史已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于生产。后来又有了帆船。传说禹时船上已有了风帆。帆是借助风力的机械,人们便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还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最早的风筝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扬的现象制造出来的,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游乐活动。

3.飞鸟说

从目前的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以鸟的形状多。因而得出结论: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人们崇尚飞鸟,热爱飞鸟,模拟飞鸟而制作风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风筝因此而生,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风筝起源于中国,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

(二)风筝的发展

在历史上,风筝的用途曾有过多次转变。根据史书记载,风筝的最初功用是用于军事。到唐代(618—907年)中期,社会进入了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风筝功用开始从军事用途转向娱乐,同时由纸业的发展,风筝的制作材料也由原的丝绢转而被纸张所替代。风筝逐渐向民间,类型也丰富起来。宋代(960 1279年),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当时于文人的参与,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的需求,制作风筝发展为一种专门的业。近年来,中国的风筝事业得到了长的发展,放风筝开始作为体育运动项和健身娱乐活动普及起来。

1.古代风筝——军事应用

从风筝发展的历史来看,最初风常被利用为军事工具,用于测距、传讯、越险、载人。 公元前202年,刘邦集中韩信、彭越、英布等40万大军,把项羽围困在垓下,这时项羽兵力不过10万,粮草也快吃完了。韩信为瓦解项羽的军心,用牛皮制作了一只风筝,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又命围攻汉军,高唱楚歌,其声悲怨,动摇了楚军的军心,留下了“四面楚歌”的典故。公元前200年,韩信欲与陈豨合谋反汉。想挖地道至未央宫,为了测量未央宫的距离,韩信找人做了一只风筝,这只丝绸作面的板子式风筝,其形状像一只蝴蝶,顺风起时,一边放线一边计量线长,将风筝飞到未央宫上空,从而测量其间的距离。

南北朝的“侯景之乱”,梁武帝被侯景围困,城墙被包围。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80《侯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太清三年(549年)时,侯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三国时期,如皋是吴魏的交界地,魏军常来袭扰。吕岱命百姓放带有铜铃的飞鸢为信,督军应战,这时的飞鸢就有了烽火之意。

明朝陈眉公撰《白石樵真稿·辨风筝》中,曾有一则“黄头儿风筝脱险”的故事。黄头儿是中国南北朝时的一位侠客。公元559年,北齐彭城太守王勰之孙王韶遭人陷害,被打入地牢。黄头儿趁夜色掩护,潜入地牢,救出王韶。可宫墙高大,宫内岗哨密布,戒备森严,一时难以脱险,只得暂藏到僻静的金凤楼上。为了迅速越过无法攀登的宫墙,黄头儿便从楼内取出一只大风筝来,他将绳索一头拴在金凤楼门栓上,一头系好风筝,手一推,风筝乘风而起,黄头儿抓紧风筝一跃飞越宫墙,王韶也以黄头儿的做法,乘风筝脱险了。

《北史》记载,唐朝将领张丕,被田悦率领的叛军团团围困在临名城里,情形十分危急。为搬取救兵,他绞尽脑汁,最终决定用风筝传信息。风筝飞了一百多丈高,经过叛军阵地,把求救信顺利送到了援兵那里,很快解了围,被困将士才得以死里逃生。

2.近代风筝——娱乐健身

风筝是我国古老的一种民间艺术及休闲活动。一提起放风筝,不但孩童们雀跃三丈,连大人也都会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宋李石《续博物志》载:“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从隋唐开始,随着造纸业的发达,纸糊风筝逐渐兴起,已成为年轻人的嬉耍物品。唐人路德延的《小儿诗》记述的几十种儿童游戏中,放风筝是其一,诗曰:“折竹装泥燕,添丝放纸鸢。”唐代儿童不仅能放风筝,而且还能制作风筝,风筝作为娱乐用品已比较普遍。到了宋代,放风筝已成为流行于民间的娱乐活动和喜事的庆祝纪念活动,每到清明时节,人们便背上饭食到郊外放纸鸢,直到日暮方归。北宋末年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写了清明节开封郊外和市内的景象,是宋代城市经济繁荣的写照,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其中就有放风筝的场景。由于风筝的普及,当时放风筝已成为一种技艺。逢庙会、集市、节日和游戏时,都有人表演、制作和放风筝。南宋末期,开始出现了以扎售风筝为业的手工艺人。放风筝活动逐渐为人们所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与健身关系极大,是一项有益的体育活动。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工作中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放风筝可以消除紧张工作后的劳累,带来好心情,使人们走向郊外,到河滩上,到田野上,走进大自然中。风筝高高地飞向天空,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天空中的风筝上,工作中的压力顿时消失,一切烦恼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蓝天、白云、纸鸢,达到回归自然的境界,这是一种极好的心情,而好的心情——正是现代人所追求的一个目标。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博览1

    中国文化博览1

    本书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百挠的发展历程,了解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先辈们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文化主体

    文化主体

    本书主要包括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历代追求的天人合一观、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佛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古代天人合一的建筑观、古城的法天象地思想、古村的天人合一理念、古民居的天人合一设计、古园林的天人合一精神、帝陵布局与天人合一观、土地利用与天人合一观、水利工程与天人合一观、生物保护与天人合一观、古代科技与天人合一观、《黄帝内经》的天人相应、《黄帝内经》的天道人道等内容。
  • 根系文化情共筑中国梦

    根系文化情共筑中国梦

    本书介绍了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前身为宁夏话剧团从上世纪60年代的鼎盛时期,到80年代的落寞,在90年代通过锐意改革走出困境的经历。
  • 信赖·互惠·共生: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信赖·互惠·共生: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本书以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状况为中心,分别从“19世纪中期以前的东亚地区交流”、“近代西洋殖民主义的冲击和东亚各国的关系变化”、“冷战与冷战后的东亚地区交流”三个专题,汇聚了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等专业的中日学者跨学科的讨论成果。
  • 《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恋之悠夏我陪你

    恋之悠夏我陪你

    三个女孩从小一起长大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分开,然后相遇,在一起上学遇到了我们亲耐滴男主
  • 《少爷请发工资》

    《少爷请发工资》

    “林雅宇~过来给我喂饭!”“林雅宇~过来给我穿衣服!”“林雅宇~过来给我暖床!”某位大少爷懒散的使唤着某个苦逼的人林雅宇觉得她一定是前世作孽,今世才遇到了这个大少爷,把她骗去他家当女佣不做家务活居然给他喂饭穿衣暖床?这外表冷漠,内心腹黑的大少爷到底这是这么回事?
  • 佛说阿惟越致遮经

    佛说阿惟越致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血族少女的禁忌之恋

    血族少女的禁忌之恋

    其实这个世界不仅生活着人类,还生活着五大种族———天族、血族、狼族、狐族、魔族,除天族以外,其它四大种族一直冤冤相报,而夹在中间的人类才得以延续到现在,有一天,统治种族的天族发布了一个种族通知,这个通知是否能改变四大种族的命运呢?谁也不知道命运的齿轮已经在悄悄转动了……
  • 天才权妃

    天才权妃

    佛门五年禁闭,她重返王府,锋芒毕露。太妃恶毒?巧计送你全家陪你赴黄泉。正妃伪善高高在上?撕开你的美人皮让你跌入尘埃。王爷求助?可以,一纸休书换你权倾天下。本想低调做人,谁料刚出王府,又入宫墙。那一天,她跪在他的脚下苦苦哀求,365天的强行相爱,终换得离宫的机会。离宫之时,他对她说:“朕以朕的生命,以及朕对你的爱之名,给你自由。”她重回母国,登基称帝,成为一代女皇。
  • 上清北极天心正法

    上清北极天心正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武道妖尊

    武道妖尊

    十年之后,他又回来了。鸿蒙大陆,小小江湖,谁主沉浮?从萧扬重新现身,踏入故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不平静。仇与恨,十年秋;恩和怨,几时休。术道虚无神王灭,天地洪荒又一周。叹无常,谁无常?永定山下无定河,唯自流。
  • 穿越之闺蜜二人组

    穿越之闺蜜二人组

    不要嫌弃我们的无耻,因为我们的写作宗旨就是:节操什么的就散了吧!作者温馨提示:本书绝非言情。只喜欢看言情和不喜欢看无节操问的可以选择不看,这是大家的自由,我也就不浪费大家的时间了。谢谢大家的支持!
  • 糗女大翻身

    糗女大翻身

    开心果安信,来自草根阶层的豆子兵,暗恋优质男两年无果后,冲上去要向美男告白……这时,喜羊羊来电欢乐地唱:“喻恒是只大灰狼,半夜摸过妹妹的床,明月一轮照过墙,天亮只见鞋两双。”第一次暗恋铩羽而归。被美男BOSS调离总部后,安信励精图治打算重头再来,意外发现子公司经理竟然是网游里的相公大人。随后,安信的晚春在三两朵桃花中惊魂不定地开放了……
  •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中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本可以成为皇帝,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历史上的明君,但因为种种“机缘”而与皇位失之交臂。他们,就是那些没有穿上龙袍的太子。从太子到皇帝的这条路上,看似近在咫尺,却远似天涯。他们本可以成为皇帝,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但却在这条“远耶?近耶?”的路上摔倒了。可以说,皇权之路其实更是一条“母子互通、父子相戟,兄弟仇杀”的争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