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75800000026

第26章 关于疼痛

陈蔚文

有些灯火是孤独的/在夜里/什么也不说

——顾城

忽然就变天了,听北风裹着寒流在九层楼窗外翻滚,心里直发怵,早上出来穿得单薄,一会儿出去不知冷成怎样。越想越觉寒意侵骨,横下一条心走进风中时几乎带着悲壮——可真正深入到风的核心,并未如想象中那样不可忍受。风鼓荡着衣襟,渐渐就模糊了体温与寒风的温差。

香港作家钟晓阳在记述自己爱情历程的文章《哀歌》中写到与她所爱的人同样从事海上捕鱼的一位朋友,在远方的水域遭遇了沉船,在海上漂流了四小时,始终未获营救,最后冻死了。她写道:人在冻死之前,会产生奇异的幸福感。那种融融的温暖的感觉,令人恨不得排除身上的一切羁绊,拥抱死亡。朋友临死前极可能经历过这种现象:他身上的衣服有用手撕裂的痕迹,他可能也想脱去救生衣,但救生衣的绳子被衣服缠住……

真的,冷到极致往往感觉不到冷,像任何感觉蔓延到极致都变得不分明,而只会产生强大的晕眩与幻觉。

那年在家中,因为不慎滑倒,我被一张硬木沙发的扶手狠狠硌到肋部。那一刹那,我几乎听见坚硬扶手与单薄肋骨猝不及防的相撞声,强烈的疼痛使我喘不过气,意识刹那间出现了空白——最深切的疼痛原是不及呼喊、无法呼救的!像一个大气压造成的真空。因着最大的疼痛把人所有的感觉逼到了死角,“欲痛已忘言”,而呼喊是需要注意力的。一个人腾得出气力以声音表达哀切,必定是心室未完全被痛占领,还留有通向外部的通道。

因此,我讨厌那些虚张声势的号哭,只有泪水的分量而没有重量。还有媒体上充斥的那些泛滥的泪水,它们有时不过是充当了煽情道具。我怕看到一个肤浅的人动辄写道:我流泪了——这样的泪纵流成河,也只在纸上,未路过心灵。

泪水不是花朵的开放表演,它是种向内的包围聚拢,密不透风,重重叠叠。

去年我手术住院,隔壁病房有位农村来的年轻女人,她因为怕花钱已在老家拖得太久,进院时病情已到晚期。谁都知道了,包括她自己和结婚两年的丈夫。两人虽是“贫贱夫妻”,感情很好。看来蓬头粗服的男人心倒是细的,每次打饭都打两样,自己吃粗陋的,好点的给妻子,而女人每次都把菜硬夹到男人碗中,男人便躲出在走廊上,两人不久后决定出院了。女人提出的,不舍得再浪费钱,而知晓家底的男人也默然同意了。出院前一天,他扶着她坐在楼下花坛边,初春的阳光清淡地照着,他们许久都没说话,就那样手放在膝上平静地坐着。我从窗口望向他们,觉得人世间没有比那样的平静更哀伤的诀别。

今早,在电视上看到陆幼青死亡的消息。病档上简扼地记录着“4床死亡”——这就是一个人生命总结的陈词吗?哪怕他在网络、出版方面掀起过那么大波澜,一本洋洋洒洒的《死亡日记》终于用这冰冷的四个字作了结尾。

他应该死得很安详,除了不可抗拒的病情因素,陆幼青把生与死的遗憾都减到了最低。他那么镇定而从容地走向死亡,把一切都想清楚了,并且做了许多更长生命都无法做到的有价值的事。在告别前的下坡路上,他用稿费支付了高额医药费,他甚至和妻子讨论他死后她的“个人问题”——死亡到这步,真是无须回避的通透了。但即使有那么直率的谈话那么长的一段缓冲,在今早的世上,陆幼青的妻女仍无法减轻剧烈尖锐的痛苦。

想到自己,在我现有生命中没经历过太多死亡的经验,可它像座潜伏的大山常常使我喘不过气。我知道它迟早会来,正在路上。它令人惊惧的粗重脚步渐行渐近,没有什么能阻止它的步伐。

我手掌的生命线短,在离掌根还有三分之一处便戛然而止,这种按“相学”解释的意味我明白,但并不惶恐。当玩笑说起,家人总扳直我的手掌,急得赤红着脸要说服我。喏!你看,这儿不是续上了吗?几条细的掌纹的确脆弱地衍生了下去。我笑,续上了那也是命若游丝啊!我是真的不在乎生命的长度。一想到生命中紧密关联的人未来的死亡消息,我就不寒而栗,那是所有泪水都不能拯救的缺失。为此,我渴望在所有的悲痛到达之前,我先进入永恒的缄默。

疼痛的源起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制造了疼痛,神经末梢越丰富感受到的痛也就越多。

我是个耐痛值非常低的人,无论肉体还是精神。这从那时挨父亲的揍、每次生病以及经历的一些事得到了证明。为此我庆幸自己生长在和平年代,这样不必遭受肉体疼痛与信仰冲突的矛盾,不用说严刑逼供,光那气势我觉得自己就有可能变节。这念头让我惭愧。

肉体与精神,这两种痛的滋味我都不易忘却,尤其是后种,我总是惯于让它沉淀、结晶,尔后成为记忆中的一块结石。

我知道,这种温习疼痛的习惯非常不好,它不利于健康和愉快。因为害怕遭到疼痛的伤害,我反而陷入了一种预设的疼痛中。那次手术,为减轻痛在手术后我用了麻醉引流棒,结果引起恶心呕吐反应,在频繁呕吐中刀口引起更剧烈的痛——疼痛在某种境地中是无法杜绝的,它只可能变异为另一种形式的痛。谁也不能说这种痛就比另一种痛更好受。

我羡慕那些容易忘记痛的人,他们丢弃疼痛的同时也丢弃了那些不快的记忆,所以他们看来永远气色良好,新鲜热情。

但一个从没有过疼痛感的人是不完整的。说这话并不是因为自己痛过,就嫉妒人家没痛过。不曾痛过便不懂得惜福,即便幸福亦是混沌的。

接触过几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他们的成长顺利而甜蜜,从未尝过匮乏与拳头的滋味。然而除了对新事物的狂热,他们的感情是那样淡薄,奶奶去世父母离异火灾海难煤矿坍塌,什么都牵动不了他们的情绪,他们是那样沉着地干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有着宠辱不惊之风。他们很容易地爱上,可是从不死去活来,在他们看来,死去活来,这是一个多么老土、可笑而费劲的词啊!

他们就像未曾尝过风雨的反季节蔬菜,因为过多依赖化肥激素,滋味变得日益淡薄。而痛,在上一代与更上几代人心里,是多么饱满激烈的一种情绪,祖国、理想、亲人、爱情,只要听到这些词语都令他们血脉贲张,它们紧连着爱与疼痛。

疼痛的形状有许多种,尖锐的,扁钝的,无规则的,它挟着不同速度在疼痛者心中恣肆。有的如锋利匕首自上而下迅速划过,有的如血缓慢地在土壤中洇散,有的似蚌壳或子宫骤然的收缩。

我读过的最疼痛的一首诗是顾城的《简历》:

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我相信我的听众——天空/还有海上迸溅的水滴/它们将覆盖我的一切/覆盖那无法寻找的/坟墓/我知道/那时/所有的草和小花都会聚拢/在灯光黯淡的一瞬/轻轻地亲吻我的悲哀

只有顾城那样悲剧的性格与命运才注定有如许诗句,这样的句子适合镌刻在青色墓碑上,四周环绕着孤独的岛屿,夕阳一点点沉没在远山背后,空气中,飘浮着舒曼如泣如诉的《梦幻曲》。一个充满孤独与不安,在河水旁掌着灯却看不见光亮的人,就这样葬送了自己和爱人。可最痛的人终究不是他,是他和不幸的女人谢晔留在激流岛上无辜的儿子小木耳。

他三个月大就被迫离开深爱他的母亲在别人家带养。每次短暂路过家门,他说,“胖喜欢我”,被唤做“胖”的父亲带给他的却是永不能平复的伤痛,而且,它会随着年岁增长而愈来愈扩散。

痛,有时就像无法躲避的身世,跟随一个人的命运被遗传了下来。

不久前,一位女歌手出了张专辑《解药》,在此前她的一张专辑叫《毒药》——这种呼应有自我疗伤的策划成分,但是否所有毒药都有相应的解药?比如“疼痛”这一种毒。

最好的解药是时间,或者音乐。像少年约翰·克利斯朵夫对音乐的依赖,“只要听着它,给他洪大的声音催眠着,一切零星的悲痛与耻辱就能平复下来”——但这也只是一针吗啡,暂时缓解疼痛。

有的毒是无法解的,它侵蚀进人的血液,用一生的时间发作,除非换一个灵魂才有可能遗忘。

小木耳,在他刚来清醒地认识世界时,身世的毒药就已潜伏下。即使以后再遭遇美妙新鲜的事物,终其一生,他会是个“悲哀的孩子”吧。他的诗人父亲那么残酷地为他先写下了悲哀的简历——他还那么小,孤零地在遥远的激流岛上,再也不会路过有“胖”的门前。

(原载2001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

    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

    《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出自艺术大师李叔同之手,他是著名音乐教育家、美术教育家、书画家、戏剧家,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造诣于一身,堪称全才。他的文字是美的代表。书中李叔同先生的诗文词赋、人生领悟,犹如洗涤心灵的净化剂,帮助我们洗去浮世铅华,释放生命本真。《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是一本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李叔同先生在封建时期、民国时期及抗战时期的不同作品以及李叔同先生本人对绘画、书法、篆刻的认识,并提出相关的学习方法。
  • 一生必读的名家美文

    一生必读的名家美文

    本文讲述的是:粱实秋,中年,朱湘,胡同,宗璞 ,哭小弟等诸多作品集.
  • 胸怀如雪

    胸怀如雪

    这本诗集是有特点的。其中不少诗作是很有层次的。从艺术的特点上看,廖自力不靠精巧的构思取胜,而是善用板块式的情感铺叙,用史诗的笔调来展现心灵的历程。在诗的意象上,他注重通感的创造,让浪漫精神渗透和跳跃在其诗作的语辞方式中,他的诗作闪烁着浓重的理性色彩,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
  •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闻一多最脍炙人口的诗歌、演讲、文艺评论、学术研究、散文、杂论、书信等作品遴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闻一多在诗歌方面成就最大,《闻一多大全集》的遴选也比较侧重于其诗歌作品。如诗集《死水》《红烛》《真我集》等,无一不体现了闻一多的“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主张。
  • 西部埋伏:秦始皇陵重大考古发现之谜

    西部埋伏:秦始皇陵重大考古发现之谜

    一个偶然的机会,位于中国西部骊山脚下的八千兵马俑破土而出,这一旷世奇观立即震惊寰宇,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经过考古人员几十年的努力探寻,秦始皇陵园地下殉葬品的神秘面纱被层层剥去。本书真实地再现了这支庞大的地下军团被发现、发掘、珍藏、展览的全过程,并以兵马俑军阵和陵园内外陆续出土的铜车马、百戏俑、石铠甲、文官俑、青铜仙鹤等珍贵文物为线索,全景式展现了大秦帝国的风采。同时对这些国宝出土后发生的盗窃与侦破、人事纠葛与恩怨是非,作了较为翔实的描述。这是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以来最为精彩动人的一部纪实力作。
热门推荐
  • 此生遇你已很美:有一种深情叫友情

    此生遇你已很美:有一种深情叫友情

    讲述古代文人友情的书。讲的是友谊,更是恩义。这些在文坛上出类拔萃的文人们,在精神上常常离不开彼此。他们有了距离会互相惦念,一方遭逢战祸,另一方会辗转不寐。他们是李白与孟浩然,王维与裴秀才,韩语和孟郊,他们之间不是爱情,是友谊,却胜过人间万千可赴汤蹈火的情爱。作者倾蓝紫仍以其擅长的风格散文写就,文辞华美,取材详实,是一部内容丰富,颇具可读性的一部佳作。
  • 女特工之易拉罐

    女特工之易拉罐

    她,“黑狐狸”第四成员,代号易拉罐,冰冷狠绝、话少、年轻貌美是她的代名词。他,逖羽集团公子,阳光帅气、多话、装深沉是他的代名词。她遇见他,从此生活不再黑暗。他遇上她,找到了命中克星。她为他而逃离组织争取自由。他为她倾尽所有,只为与她厮守。在生与死之间,她为他挡住那颗子弹后,便消失不见了。为她等候,为她心伤,为她找遍世界的每个角落,直到她再次出现在他的眼前。四目相对,刹那芳华。
  • 婚后三十六个月

    婚后三十六个月

    当“七年之痒”被“三年之伤”所取代,当婚后第三十六个月的情感压力达到最高点,夫妻双方如何应对婚姻八面埋伏的挑战:与爱人关系的紧张、微妙的婆媳关系、养不起的孩子、入侵婚姻的彪悍小三……任何一个挑战都足够让婚姻以最快的速度瓦解。 金灿灿、江一朵、杜娟三个80后女孩从不谙世事、懵懂的小女孩逐渐成为妻子、儿媳妇、妈妈。在步入婚姻的第三十六个月,她们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不断地改变,不断地适应。经历使她们成长,生活的矛盾与疼痛更让她们炼就了将婚姻的一手烂牌打到最好的勇气。
  • 诸葛亮职业生涯的十大败笔

    诸葛亮职业生涯的十大败笔

    因为一部《三国演义》,诸葛亮成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经久不衰的“明星”人物;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俗语则使他成为国人心目中智慧的象征。身为“蜀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能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流公司”一跃而发展成全国排名第三的“大型企业”,当然有他成功和优秀的地方所在。然而,人无完人,没有缺点的“圣人”是不存在的。诸葛亮也是血肉之躯,所以也不能例外。不管《三国演义》如何神化诸葛亮的形象和智慧,也无法掩饰他职业生涯中的斑点和瑕疵。
  • 光荣大地

    光荣大地

    他是和部队走散的红军营长。她是年纪轻轻就死了丈夫的苦命女人。为了挽救被敌人追捕的他,女人使出浑身解数。而在数日相处的过程中,俩人也渐渐显露出人性最本质的情感。但在硝烟纷飞的年代,除了肩负在身的责任感,任何情感都显得奢侈和微不足道。他的心曾为她动摇过,但追上大部队继续战斗却始终是他最执着的信念,可在命运的捉弄下,一切都变得不随人愿,既定的轨道发生了未知的偏移……
  • 虚空神殿

    虚空神殿

    虚空万神殿,入侵无限空间;赵无量十次重生,终于觅得一线生机,奋而崛起;三千小千世界,三千中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吾等必将重建天庭,执掌仙皇至尊之位,九霄天界理当威压诸天万界!
  • 新常态改变中国

    新常态改变中国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现象明显,经济趋势从未如今天这般扑朔迷离。针对这一情况,国内最权威的学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思考、调研,为我们在下一个时期顺势而为,获取经济红利,用智慧跑赢经济下行压力,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分析、建议。
  • 校园修真高手

    校园修真高手

    追到校花就可以有三千万美金?看在钱的份上,面对女生会舌头打结,汗水狂流,全身颤抖的张小凡决定豁出去了。为钱而疯狂,不,为了散播爱而努力吧!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当我们相爱

    当我们相爱

    他从小看着她长大,捧在手心里宠着的宝,盼着她长大,掠夺她的整颗心,他沉溺在对她的宠爱中无法自拔。突然有一天她却告诉他,她有了喜欢,想要一起生活下去的人。祝福?掠夺?他怎么甘心!婚姻这场大戏,且看他们如何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