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74800000027

第27章 父与子的战争(1)

王十月

我一直觉得,我和父亲前世肯定是仇人。上一世的恩仇未了,这一世来结。

父亲生于旧社会,长在战乱中,听他说起小时候的事,记忆最深的便是“跑老东”——躲避日本兵的追杀;其次便是对我爷爷的控诉。我父亲和我爷爷是一对冤家。父亲九岁时,我奶奶去世,据说爷爷扔下了父亲不管,自己去湖南华容县讨生活了。在我小的时候,每每不听话时,父亲就会板着脸吼我们,“老子九岁就自立了。”然后数落我们如何无用。父亲每数落一次,我在心里对他的不满就加深一层,以至于后来听到“九岁就自立”这句话就反感,无论他是以何种语气说起,也无论父亲是对谁说起。

父亲也曾说过,他一定是前世欠了我的,这一世还债来了。因此,在父亲和别人的交谈中,我被塑造成了“讨债鬼”。每次和父亲争吵之后,父亲总是痛心疾首地对我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又说,“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只有不孝的儿女。”我像反感父亲说他九岁就自立一样反感这两句话。我觉得父亲这句话太霸道,不能因为你是父亲,你就永远是对的;我是儿子,就永远是错的。其实现在想来,我当时不单单反感父亲说这样的话,我对父亲的反感是全方位的,觉得父亲一无是处。

我和父亲曾经度过了短暂几年亲密时光,待我稍大一点,便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父子之战。我很愿意回味和父亲有过的短暂的亲密时光,但那些记忆大多发生在我六岁之前,因此还留有模糊记忆的便很少了。我记得冬天的晚上,父亲教我唱“我是一个兵,癞子老百姓,革命战争考验了我,打倒解放军”。我一直不能理解这歌词,“癞子老百姓”倒好理解,那时农村的卫生条件极差,长癞子的人很多,我的妹妹就长了一头的癞子,但为什么要“打倒解放军”呢?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原来歌词是“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革命战争考验了我,打倒蒋匪军”。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还有一个亲密的记忆,是我五岁时,跟随父亲一起去镇上的剧院看了一场舞台剧《刘三姐》,结尾时,穆老爷被一块从天而降的石头砸死了。我不能理解,每演一次戏,就要死一个人,那谁还愿意演穆老爷?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是摸着我的头笑笑。父亲的这个动作,让我多少有点受宠若惊,也许是父亲极少用这样亲昵的动作表达他对孩子们的爱吧。这个摸头的动作,在我童年、少年的记忆中,就显得弥足珍贵,以至于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忆犹新。除此之外,我搜肠刮肚,实在找不出还有什么深切的,能体现父子间曾经有过亲密时光的佐证。而对于挨打的记忆,却是随手可以举出一箩筐。

父亲说:不打不成材。

父亲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父亲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父亲甚至有些绝望了:你狗日是属鼓的。

我不知道,少年的我有多么调皮,有多么讨人嫌。俗语云:七八九,嫌死狗。我就属于那种能嫌得死狗的孩子,而且不只局限在七八九岁。我把堂兄的头打破了,堂兄扬言:“么子亲戚亲戚,把亲戚拆破算了。”为此,我被父亲猛抽一顿,罚跪半天,不许吃饭;我不上学,偷偷去游泳,又被父亲狂扁一顿,外加罚跪到深夜;我在外面和同学打架,被打得头破血流,天黑了才敢回家,天没亮就溜去学校,直到头上的伤口长好,最终被父亲知道,还是补了一顿打;我和同学打架,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结果同学的父亲打上门来,我再挨一顿揍;在我们兄妹中,我大抵是挨打最多的孩子。父亲打我时,我站着不动,任父亲打。任父亲打也罢了,我偏偏还嘴硬,说,“你打呀,反正我的命是你给的,打死我算了。”父亲说,“你以为老子不敢?打死儿子不犯法。”父亲举出了一堆父亲打死儿子大义灭亲的典故,那些不知哪朝哪代的传说,对我没有威慑力。我还记得,大年三十,孩子们都在撒欢玩耍,而我却被罚去野外拾满一筐粪才能回家吃团年饭,原因是我期末考试的成绩不理想。为了完成任务,我从别人家的粪坑里偷了一筐粪,没想到英明的父亲一眼就看穿了我的把戏,说,老子晓得你不会老老实实去拾粪。自然,我受到了更为严厉的惩罚……我不知道自己为何记住了这么多挨打的往事,而且记忆如此的深刻。如今我回忆起这些往事时,心里涌起的,全是幸福与温暖,这是我与父亲几十年父子情最为生动的细节。而在当时,每一次挨打,都在我的心里积累着反叛的力量。还没有能力反抗父亲,我所能做的,就是摆出一副不服气的架势,任凭父亲将竹条抽打在我的身上。跪在地上几个小时,我也不会服软认输。这让父亲更加恼火,对我的惩罚也更加严厉。父亲打骂我时,母亲是不能劝解的,若是劝解,父亲会连母亲也一起骂。父亲说,老子不信收拾不了这个油盐不进的枯豌豆。母亲能做的,就是偷偷拿一个枕头垫在我的膝下,让我跪着舒服一点。父与子的战争,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称打击。我只有挨打的份,而没有丝毫反击的能力。但是我在积蓄着力量,我梦想着早一天长大,长大了,就可以和父亲分庭抗礼了。

我还没有长大,庇护着我们兄妹的母亲就去世了。那一年,母亲38岁。我读小学五年级,小妹才八岁,哥哥和二姐都在读初中,因此,喂猪做家务,都压在了大姐的身上。父亲拉扯着我们五个孩子,那几年,家里显得清冷而凄惶。父亲变得温和了一些,一家人在一起时,有了点相依为命的感觉。母亲的去世,也让我们兄妹五个仿佛一夜间长大了。大姐是没有上学读过书的,自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很快,二姐初中毕业后,也回家务农了。接着哥哥也不上学了。那时,我经常能听到一些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在经过我们家门口时发出的赞叹——

说:这就是昔文的几个伢们,没有姆妈,伢们一个个还穿得干干净净;

说:你看他们家门前收拾得那个干净;

说:看那菜园子,菜长得极喜人,没妈的孩子早当家;

说:唉,又当爹又当妈,不容易!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里就会发酸,会有一种莫名的屈辱感。读初中后,我渐渐能体会到父亲的艰辛,觉得父亲是真的了不起,我也在心底里发下誓愿:要带着我这个贫穷的家庭走向富裕。但这并不代表我和父亲的关系开始走向和解。比如,邻居们当着父亲的面夸奖我们姐弟。

说:你的这几个伢们个个懂事。

父亲说:懂屁事,没一个成器的。

说:我看世孝将来能上大学。

父亲说:上农业大学,摸牛屁股的命。

说:世孝长得好,将来不愁说媳妇。

父亲说:鬼才看得中他,打光棍的命。

说:你不愁啊,再过几年,伢们大了,你就退休享福了。

父亲说:老了不像《墙头记》里的那样对我就阿弥陀佛了。

那时正在放电影《墙头记》,讲两个不孝儿子的故事。

父亲把他对儿女的贬损看成是谦虚,但我听了很是不满。我觉得父亲把我们和《墙头记》里的不孝儿子相比,是对我的侮辱。我觉得父亲一点也不了解他的孩子,为此我甚是讨厌父亲那所谓的谦虚。有一次,当父亲再次在别人面前谦虚时,我终于忍受不了,大声地吼叫了起来。父亲那次倒没生气,只是说,“你要真有出息,那就是我们老王家祖坟冒青烟了。”我说,“你等着瞧。”父亲说,“我还看不到?你能出息到哪里去?”现在我知道了,父亲当时心里其实并不这样想,父亲也认为他的孩子们是懂事的,也认为他的孩子们将来会有出息,但嘴上偏偏不这样说。多年以后,我和父亲小心地谈到这个问题,父亲说,请将不如激将。原来父亲是在以他的方式激励我们。从记事起,到现在,我快40岁了,还从没有听父亲夸奖过我,鼓励过我一次。父亲不知道,在欣赏中长大的孩子和在贬损中成长的孩子,内心深处有着多么大的不同。

父亲本来话就不多,母亲去世后,父亲更加沉默寡言。他的心里装着五个孩子的未来。他有操不完的心,为了我们这个家。但父亲从来不与我们沟通,不会告诉我们他的想法。我和父亲总是说不到一块儿,我们兄妹几个,都和父亲说不到一块儿。吃饭时,父亲坐在桌子前,我们兄妹就端着饭碗蹲在门外吃,父亲吃完下桌子了,我们呼啦一下都围坐在桌前。有时我们兄妹有说有笑,父亲一来,大家就都不说话了,我们兄妹无意中结成了一个同盟,用这种方式孤立着父亲,对抗着父亲。时至今日,我也无法想象,当父亲被自己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孩子们孤立时,心里是什么感受。后来我出门打工,也为人父了。真的如父亲所说,“养儿方知父母恩”,我开始忏悔了。回到家里,吃饭时,我会和父亲坐在一起,我吃完了,也会继续坐着等父亲吃完饭。虽说有那么一点别扭,有那么一点不习惯。但我开始懂得了反思,也试图去理解父亲,父亲是爱他的孩子们的,只是父亲不懂得怎样去表达对孩子们的爱。

父亲是希望能在他的儿女中出一个大学生的。这希望首先寄托在我哥哥身上。我哥哥读书很用功,学习成绩也很好,但不知为何,平时成绩很好的哥哥,中考却考得一塌糊涂,以至于老师都深感惋惜。父亲希望哥哥复读,老师也希望哥哥复读,但我哥哥死活不肯读书了。那时我妹妹读完小学四年级,也不肯读了,于是父亲的希望便寄托在了我的身上。小学升初中,全乡五所小学,我考总分第一。父亲知道了这个消息,没有夸我,但我知道,父亲对我寄予了厚望,希望我将来能上大学跳出农门。

然而我终于让父亲失望了,上了初中,我的代数、几何、英语出奇地差。这几门功课考试从来没有超过50分。初中毕业,我回家务农。父亲劝我去复读,父亲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实在对上学没了兴趣,也作好了被父亲狠揍一顿的准备。出乎我意料的是,这次父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劝我无果之后,也尊重了我的选择。相反,较长的一段时间,父亲对我说话都有一些小心翼翼,甚至低声下气。父亲以为我一定为没有考上高中而伤心欲绝,父亲不忍在我的伤口上撒盐。我度过了一段难得的幸福时光。

这年,收完秋庄稼,农村就闲了。其时打工潮还没有兴起,乡村里许多像我一样辍学的孩子,一到冬天就成了游手好闲的混混。第二年春天,父亲相信我心灵的伤口已经痊愈,说,“从今年开始,要给你上紧箍了,这么好的条件供你读书你不争气,也怪不得我这做老的了。从今年起,你老老实实在家里跟我学种田。”于是这一年,我像个实习生一样,跟着父亲学习农事。清明泡种,谷雨下秧,耕田耙地,栽秧除草,治虫斫谷,夏收秋种……从春到秋,几乎没有一天闲。忙完水田忙旱地,收完水稻摘棉花。好不容易忙完这些,又要挑粪侍弄菜园。冬天到了还要积肥。沉重的体力活,压在了我的肩头,那年,我16岁。父亲对我说,“要你读书你不读,受不了这份苦吧,受不了明年去复读。”而我想到读书要学英语,还有那让人脑袋发麻的代数、几何,就说自己不是读书的料。父亲于是开始叹息,说他那时是如何的会读书。我反驳,说那时只读“三百千”,我要搁过去,也能考个秀才举人,说不定还能中个进士呢。因为整个初中时期,唯一能引以为豪的是我的语文成绩,作文总是被当作范文贴在墙上。父亲说,那我还会打算盘,你可会?我哑口无言。

遵祖宗二家格言,曰勤曰俭;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父亲恪守着这样的古训,认为既然他的儿子成不了读书人,那就当个好农民吧。父亲常说,你连耕田都学不会,将来我死了,你的田怎么种哟?我不满意父亲的唠叨,说车到山前必有路。那时我16岁,个子比父亲还高了。和父亲说话,像吃了枪药,常常是父亲一句话还没说完,便被我呛了回去。父亲就不再说话,发一会儿呆,然后长叹一声。我和父亲的战争态势,随着我的成长,渐渐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力量悬殊的不对等打击,变得渐渐有点旗鼓相当。父亲还是骂我,但我总是还以颜色,表现出我的反感与不满。那时我迷上了武侠小说,只要有一点空闲,就捧起小说看。这也是父亲无法忍受的。父亲说,让你读书你不读,现在回家种田了你又读得这么起劲,根本就是想偷懒。父亲在多次教训我无果后,也只好长太息而听之任之了。

在几个孩子的婚事上,父亲再一次显示出了他的专制。大姐的婚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然是较让父亲省心的。我二姐和小妹,年轻时都是村里数得着的美女,追求者众。父亲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父亲觉得他有责任帮女儿把好这一关。

同类推荐
  • 流过我们身边的花瓣

    流过我们身边的花瓣

    我一直都在渴望一种另类爱情,以想像为空间,以绵延不绝的思念为填充物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某种程度上要比俗世的爱情来得更真实,因而也就更有魅力。
  • 雨是花蕾,雪是花

    雨是花蕾,雪是花

    本书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的:一谁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二爱是一种修行, 三纸上旧时光,四凡草皆敬畏,五书的温度,六善待微笑,七好心情是自己给的,八留一段风景做向往 。
  • 无语江山有人物

    无语江山有人物

    本书为“百家小集”之一种,是作者傅国涌最新文史作品小集,书中所写人和事,上至清末,下止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阅读,爬梳考证期间的人事,写成此书。书中写了慈禧的垂帘时代,写了名人政要的读书生活,写了鲁迅的讲演,写了胡适的“得寸进寸”思路,写了报人邵飘萍,写了傅斯年对抗战进程的判断;还写了郁达夫、王云五、竺可桢、胡政之等知识人的在旧时代的心路旅程。
  •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上)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上)

    为了让广大读者,参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最优美的文学名著篇章,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书中汇集了十个方面选题的20册专辑,其中:有极具想象、浓墨重彩的神话传说;有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科学幻想;有恢宏浩大、金戈铁马的战争史诗;有谋略过人、才智出众的智谋叙事;有身处险境、绝处逢生的探险见闻;有悲喜交加、震憾惊人的电影文学;有反响强烈、激起共鸣的戏剧名篇,几乎囊括现存于世的中外文学作品全部。一卷在手,纵览名篇。
  • 黄河金岸

    黄河金岸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黄河文化广纳百家,兼收并蓄;黄河文化内涵深广,意蕴深邃。作为中华民族母体文化、本源文化的黄河文化,融入了各民族的血脉,成为连接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黄河金岸”具有强烈的文化启示意义和高度实践价值。“黄河金岸”是大自然的启示,是历史进步的启示,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启示。“黄河金岸”是宁夏迎接一个伟大时代的厚礼。《黄河金岸》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以及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千百年来,历代诗人留下关于黄河的千古诗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热门推荐
  • 我们的霸道总裁

    我们的霸道总裁

    他们相处不到一个月,他们却因为她们犯得一个小错误离开了她们。她们为了他们努力,成了娱乐圈赫赫有名的一线女星。在一次娱乐头条报道,看见了他们。他们已是集团总裁,中国企业最大的两大集团。四人再次团聚,一次都看上和美国合作,变成了仇人。甚至不让她们来往……
  • 遵命,皇后娘娘

    遵命,皇后娘娘

    一个身为贵族家的女孩,一个女孩为了手上玉镯穿越到古代,成为了太子妃,甚至是皇后,职位越高,就越容易被拉下水,进入冷宫三次,每次都明哲保身,为了娘亲而复仇,却被卷入了江湖中,是祸?是福?在这个朝代会遇到怎样的危险?看19岁少女南宫卿黛如何蜕变为不可一世的皇后娘娘!
  • 恶魔来袭,我的校草大人

    恶魔来袭,我的校草大人

    被告知自己是百家集团的大小姐并且要隐瞒身份,走在路上又莫名其妙地被一个恶魔给夺走了初吻!本是想逃离恶魔的魔掌却又愈陷愈深,同一屋檐下的两人渐渐知道了对方的秘密后又会如何相处?
  • Glengarry Schooldays

    Glengarry Schoold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探诡闻

    灵探诡闻

    世上有没有鬼,有没有妖,有没有神,谁知道。但是凌宇绝不相信他们的存在,因为是是一个崇尚科学的侦探,他用现代的科学理论解决了许多看似灵异的事情。但是它们真的不存在吗?凌宇的道路又会如何,没人会知道,但是他坚持的科学或许会彻底的崩溃,取而代之的则是无尽的恐怖,以及越来越接近这个世界真像。
  • 花神的争夺

    花神的争夺

    两个女孩,原本是普通的人类,因为,有个厉害的娃娃,菲灵梦找了其中一个女孩做主人,等长大后又可以继承王位,因此其中一个嫉妒起来,又来了一个邪恶的娃娃,她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看章节。
  • 再看西游

    再看西游

    丁建本是一个公司普通职员,重生为孙悟空,且看他如何踏上取经之路,且看那绝对忠实于原著,却又不一样的西游记。观音么?那个淫邪阴狠的阴阳人!唐僧么?这个弑父逼母的罪孽儿!前世本应升职为部门经理的,被有裙带关系的同事给排挤了。今生凭着裙带关系,最终取得了(佛果)部门经理这个位置。本人是个新手,写这个也是兴趣所致,与原著的观点可能不同,更新也会很慢,望各位大大手下留情。
  • 天始与魔

    天始与魔

    过去的种种,改变的也有未来。有那么一个人,冷漠的出现。却开始温暖周围所有人,而她自己,始终冷冰冰的。对于你的温暖,是无意的。对我的冷漠,却是刻意的。
  • 源头

    源头

    我来到这里,我将不断成长,因为我想回家!
  • 重生追星记:男神你别跑

    重生追星记:男神你别跑

    偶像惨死,高考失利,林夏浴火重生以云翳的身份霸气回归!白富美的外表下,内心却是个小市民还有点小色的少女,誓要拿下这个面瘫装冰山的闷骚死腹黑!决心陪男神渡过青春期美曰其名:见证偶像的成长!每日和缩小版男神抬头不见低头见,又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呢?从别扭正太到温软好少年的格莱斯,好好男人最佳人选,与云翳青梅竹马一同长大~他的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