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71400000035

第35章 《吴歌甲集》序(1)

《〈吴歌甲集〉序》一九二六年初刊于北大歌谣研究会出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吴歌甲集》

《吴歌甲集》序

颉刚先生!我对您不起:我给《吴歌甲集》做序,关于它本身的价值,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我于文学完全是个门外汉,决不配来对它瞎三话四(ㄏㄝㄚㄏㄙㄝㄛㄙ)。所以现在只好用“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办法来写这篇序。

前几天,承您把平伯先生的序寄给我读,我很高兴,我对于国语文学跟方言文学这个问题,本来要想胡说几句,现在读了平伯先生的序,更引动了我的兴趣,就来胡说一下吧。

平伯先生的意见,大体我都同意的,他说“真的文学应当采用真的活人的话语”,“方言文学应当努力提倡它”,“尽量采用方言入文”,这些话,我不仅是完全同意,我平日也就是这样主张的。

可是我就是平伯先生说的有“国语热”的一个人,我因为有“国语热”,所以连带着有“国语文学热”。我对于文学虽然完全是个门外汉,可是我极相信文学作品对于语言文章有莫大的功用,它是语言文章的血液。语言文章缺少了它,便成了枯槁无味的语言文章:低能儿的语言,“今天天气——哈哈哈!”的语言,“老虎”(The Tiger)派的不通的文章,市侩们编的国语教科书的文章。这种非文学的语言文章,便好像是一个“鲜鲜活死人”(ㄙㄧㄝㄙㄧㄝㄨㄜㄏㄙㄧㄏㄧㄣ)。

这样,我是提倡国语文学的人了,似乎跟平伯先生要努力提倡方言文学“有点背道而驰的样子”了。其实不然。平伯先生提倡方言文学,我完全同意;但他认为提倡方言文学跟提倡国语文学有点背道而驰,这话我却不同意。

讲到这里,非得先把“什么是国语?”这个问题来讨论一下不可。

什么是国语?已经有答案交出来的约有两派:

一派是所谓教育家也者。他们最爱咬文嚼字,他们最爱凿四方眼儿。他们开口便要分别怎样是文,怎样是语;什么是官话,什么是方言;哪个字是文体绝对不用的,哪个字是语体绝对不用的;国语文法应该怎样规定,国语词类应该怎样限制;文雅了又不好,俚俗了又不好(如只许用“的”,用了“之”就说太文了;只许用“头”,用了“脑袋”又说太俗了);欧化了又要反对,民众化了又要反对……。他们对于“什么是国语?”这个问题并没有具体的说明,不过照上文所述说的看来,也略可推见一斑了。

一派是国语文学的主张者。这派可以拿适之先生来做代表,他的说明也最简单明瞭。他说:

我们现在提倡的国语,也有一个中坚分子。这个中坚分子就是从东三省到四川、云南、贵州,从长城到长江流域,最通行的一种大同小异的普通话。这种普通话在这七八百年中已产生了一些有价值的文学,已成了通俗文学——从《水浒传》、《西游记》,直到《老残游记》——的利器。他的势力,借着小说和戏曲的力量,加上官场和商人的需要,早已侵入那些在国语区域以外的许多地方了。现在把这种已很通行又已产生文学的普通话认为国语,推行出去,使他成为全国学校教科书的用语,使他成为全国报纸杂志的文字,使他成为现代和将来的文学用语:——这是建立国语的唯一方法。(《国语讲习所同学录序》,《胡适文存》,卷1,页327。)

前一派人的见解煞是可笑。我不懂得他们何以要干这种违反自然、缚手缚脚的玩意儿。照他们的话去说国语,写国语,真是汪容甫所谓“笑齿啼颜,尽成罪状;跬步才蹈,荆棘已生”了。这哪里是解放文体!简直是受罪!何苦来!

适之先生的见解,比前派要高明过万倍。他因为普通话已很通行又已产生文学,所以主张认它为国语,把它推行出去,这确是很有道理的见解。但是我们要知道,以普通话为国语的主干,则可;国语而限于普通话,则不可。还有,“普通话”一词的界说,是很模糊很含混的,所以我们使用“普通话”,只可“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倘使竟来凿四方眼儿,分别孰为普通,孰不普通,则尤其大大不可,——要是这样,便上了前一派人的当了。

普通话就是官话。官话本出于元朝的北京话,它凭藉着文学跟政治的势力,渐渐推行到各地去,行到哪儿,便把那边的方言添加些进去,它原来的面目也免不了改变了些。添加复添加,改变复改变,结果便成了所谓官话。这种添加跟改变,自然都是应环境之需要而做成的,那么,可以说官话是比较各种方言都要来得适用些。所以适之先生主张认普通话为国语,从这一点上说,我是相对的赞同的。

可是,官话有一种很大的毛病。它虽是把元朝的北京话添加跟改变而成的,但这种添加跟改变的分子并不很多。实际乃是甲乙丙丁……各地方的人见面谈话,因为语言不通,只好互相用较通行的北京话作为彼此的通用语。但是,彼此说的北京话——除北京人——都是不纯粹的,都是杂有他自己的方言的,而且有些人杂的方言还是很多的。你杂你的方言,我杂我的方言,他杂他的方言,大家讲起话来还是不能完全相通,而且就是北京话也不是大家都能完全了解的,这便怎么办呢?于是想出两个办法来了。一是把那些辨别得很微细的词儿混淆起来,用意思相近而涵义较广泛的——其实就是较不真切的——来代替:例如把北京的“咱们”(“你们”在内)跟“我们”(“你们”除外)一律称为“我们”,“别”跟“不要”一律称为“不要”;把苏州的“ㄍ’ㄨㄝ”跟“ㄉㄛㄏ”一律改用“丢”,“ㄍㄝㄉㄚㄏ”(近称)、“ㄍㄜㄏㄉㄚㄏ”(中称)、“ㄍㄨㄝㄉㄚㄏ”(远称)三种分别并作“这里”、“那里”两种。(真正民众的语言,因为它跟实际生活最为切近,所以涵义非常真切,辨别务极微细,这是方言唯一的优点,非文言跟官话所及的。普通应酬文字,只要随便对付过去,固无需乎此;若文学作品,当然应有精密细致的描写,那就非仰仗真正民众的语言不可。)一是把嘴里的活语牺牲了,改用书上的死语(意义也很容易不真切):例如北京人不说“耗子”,苏州人不说“老虫”,彼此都说“鼠”;北京人不说“ㄍㄨㄟㄌㄧㄅㄠㄗㄨㄟ”,苏州人不说“一塔刮子”,彼此都说“总而言之”。这本来都是临时不得已的办法,可是久而久之,变为习惯,大家习非成是,以这样的说法为正当,倒反觉得辨别微细是无谓的,使用活语是鄙俚的了。其实,官话因为用了这两个办法,在用词跟造句上便发生了贫乏、浮泛、生硬种种毛病。

所以,官话因为有“已很通行又已产生文学”这个资格而被认为国语,固然是可以的;可是,它有这样的大毛病,却也不可不知道。

我对于“什么是国语?”的答案是这样:

国语应该用一种语言做主干。这种语言,若用官话,固然也好。不过我的意见,最好还是采用一种活语言,就是北京话。上文说过,我极相信文学是语言文章的血液。适之先生说:“有了国语的文学,方才可有文学的国语;有了文学的国语,我们的国语才可算得真正国浯。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便不能发达。”(《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胡适文存》,卷1,页74。)这话说得真不错。讲到文学,我又完全同意于平伯先生说的“真的文学应当采用真的活人的话语”。用北京话,不但是活的,而且标准易得,师资易求。官话虽然号称普通话,通行的区域很广,然而夷考其实,是全无标准的。我们简直可以说,凡官话都是“蓝青官话”。惟其如此,所以在实际上,说到官话,大家都隐隐以北京话作为标准,某人能说得一口好北京话,大家便赞他官话说得好。实际上既然如此,则我说以北京话为国语的主干,即无异于说以官话(或普通话)为国浯的主干。用了北京话做主干,再把古语、方言、外国语等等自由加入。凡意义上有许多微细的辨别的,往往甲混乙析,或丙备丁缺。国语对于这些地方,应该冶古今中外于一炉,择善而从,例如甲混乙析则从乙,丙备丁缺则从丙是也。

同类推荐
  •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
  • 昔日重现

    昔日重现

    在这套《中外名家精品荟萃》中,包罗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它们的作者大都是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曾经影响过文坛的大师、巨匠、泰斗。这些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洗礼,作者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内涵在岁月中不断沉淀,最终成为最美丽的琥珀。本书为其中之一的《昔日重现》分册,所选的文章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展现了名家们的经典构思。
  •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亲情故事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亲情故事

    本书用平淡的语言、感人的真情展现了至纯至真的亲情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如一把灵动的钥匙,带你的心灵去体会人世间温情洋溢的至情至爱。
  • 走进中南海

    走进中南海

    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档资料、报刊材料和回忆录,吸收了党史、国史、民国史、革命史研究的一些成果。内容包括:从西柏坡到香山、离开最后一个农村司令部、西柏坡群贤毕至、毛泽东绘制新中国蓝图等。
热门推荐
  • 飞来情缘

    飞来情缘

    因突如其来的争执而发生的相遇,却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缘分。她为报一箭之仇实施恶作剧,却聪明反被聪明误,胜算全无。他将计就计,从容应对,解围之余更是占得上风,先机尽取。求爱路上,他遭遇她的“魔鬼”老爸,几番斗智斗勇,是否能最终收获真爱?寻爱途中,她面对他的前尘往事,曲折过往,是否仍能坚守本心,矢志不渝?***********************************************************希望喜欢并收藏本文的亲们也能同样喜欢并收藏我的新书《手到情来》,在作者信息下可直接点击进入,新文已经养肥,欢迎阅读,抱拳谢!
  • 从特种踢出的人

    从特种踢出的人

    他被十多年的回忆牵绊着,当看到一个和她相似的人,他会怎么做?
  • 符逆苍穹

    符逆苍穹

    一代符圣重生而来,却发现幸运的重生竟是人力而为,他所走每一步,救姐姐、遇神兽、水之本源、梦魅、杀武王......都是有人为之,万年难得一遇的天兆,威绝的九道天谴,同时出现。埋在地底的荒古圣殿中,莫名死去的无数大能,一个个身高百丈远古兽人,忽然灭绝远古凶兽。林飞闯进圣殿却身目睹了活着的远古之人存在,步步惊心走来,原来六界都是卑微的蝼蚁,他妖身合体,霸的道天地吞灵法诀,远古阴阳五行符笔,失传万年的梦魅武技,那缥缈四界到底和六界有着怎么联系,重生而来的他步步惊心,揭开这诡异的一幕幕。
  • 致我最爱的你

    致我最爱的你

    本书已出版上市,书名《致我最爱的你》,签名版当当有哦,速度去抢咯~“老公,我今晚肚子有些不舒服,求休假!”“老公,我今晚好像有点感冒了,求休假!”“老公,我今晚要去朋友家陪她,求休假!”结婚前的顾倾城,总想着怎样推到唐时。结婚后的顾倾城,却想着怎样让唐时放过她一晚。然而事实证明,不管她找出的借口有多无敌,他总是可以轻而易举的化解。“老公,我现在在马尔代夫,今晚你好好看家!”既然躲不过,那她跑~竟然想擅作主张给自己放假?唐时沉思了一下,对着助理吩咐了两句。当晚午夜十二点,酒店的门被人敲响,隔着门板顾倾城听见唐时的声调轻飘飘的传来:“老婆,开门。”
  • 毒妇锦谋

    毒妇锦谋

    太过张扬肆意,抑或他人精心设计,阮锦瑟成为京都时下最被人们唾弃的毒妇。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当初湖畔惊鸿倾慕,六年间的温情脉脉,蓦然成为一场虚无幻想。错把狼心当真情,她咬破鸩毒的那刻,笑叹自己作茧自缚,痴心妄想。然上天悯怜,阮锦瑟再度睁开眼帘时,势必要为自己谋个截然不同的锦绣人生。
  • 通天神王

    通天神王

    得龙脉者,得三界之气运!原本百年一见的武道天才,被人污蔑轻薄圣教圣女,结果被人废弃一身修为,丹田灵脉尽毁,沦落为废柴。叶寒凭借一根龙脉,集天下之气运,一步一步的走向武道巅峰。
  • 大古玩商

    大古玩商

    本书作者为专业古玩商人。作品以当代为背景,以真实发生为故事主脉,讲述了青年古玩商人周水,从一个青年学生成长为一个古玩鉴藏家的艰辛历程。故事框架宏大厚重,叙述脉络完整清晰,尤其在人文情绪的架构层面,有独特和精准的创作视角。作品的故事内容刻意回避了古玩小说的老生常谈,力求达到一个新颖独特的情节表述。作品涉及了古玩,佛学,官场,盗墓,以及情感纠割,并且有一部分悬疑内容尤其别开生面,被一些先睹者誉为东方的哈利波特。作者为古玩类小说创作者当中唯一专业古玩商,小说中所透露的一些古玩鉴定技术具有很高借鉴值,其多为传统古玩商人秘而不宣的压箱之技,这也是本作品一大亮点。本书作者有二十年的古玩商业经历。也是唯一一位能把古玩行的真正的浪涛风雨全景展示给大家的写书人。
  • 明朝十讲

    明朝十讲

    国有几千年说不尽的历史,诸多英雄人物与成败往事都如过眼云烟,让人看不清楚。关键线索正系在明朝的身上。牵动这一线索,明朝的话题变得生动有趣,几千年的历史也变得亲切而清晰。明朝距离今天,已经过去了三百六十二年,但这并不意味明朝已经过时。明朝作为帝围的典型样本,关于它的话题值得读史之人细细品味,并细细为它的种种病症开出自己的药方。这也许是明朝历史之魅力所在。阅读明朝的历史,需要胆量,因为那里处处充满着阴谋与杀戮;品味明朝的历史,则需要一种温和的态度。
  • 旗军志

    旗军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王——妖姬绝爱

    网王——妖姬绝爱

    她——忍足侑士的妹妹,经历情伤选择忘却一切。却阴差阳错遇到了此生挚爱。他——冰帝的帝王,在遇到她之后却像个傻瓜一样,被她的古灵精怪征服,决定宠她一生。他——越前龙马,典型姐控,想要接近他姐姐,你还差得远呢。他——亚斯,本以为自己不久于人世选择放开她的手却不想成为此生遗憾。此文走小甜文路线,女主擅长网球和小提琴,非万能,并不会和太多王子牵扯。男主已定为女王,中间或许会有小虐,但是主路线还是小甜文,大剧情跟随动漫剧情,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