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41900000021

第21章 行走的家园(8)

我不知道董燧回到家乡是怎样一幅欢欣鼓舞“把酒话桑麻”的场面。早已仙逝的父母不会“出郭相扶将”,冤死狱中的弟弟更不会“磨刀霍霍向猪羊”,但家门里亲人的音容笑貌犹在。他仿佛回到年轻时,在外游学、科举落第,几度数年不归,也不给家中寄上只言片语,村人皆传其已死,他急急撞撞回家,日夜为他惊惶不安的母亲喜极而泣,父亲却总是平静地谆谆劝慰:“中进士由天,讲学由人,你要尽人事,以待命于天,不要忘了自己的远大抱负!”董燧摸了摸书屋门额上刻的“升腾”二字,想起祖父苦读的故事和高洁短暂的一生。书屋里坐着一个诚实恭顺、相貌英伟的5岁孩子,聚精会神地“独扫一室,据席作字,如在师侧”,望着童年的自己,董燧不由地笑着叹了一口气。

但文化底蕴深厚的流坑不会给知识渊博、精神矍铄的董燧许多叹气的机会。早在南宋时期,村里有个着名的心斋先生名叫董德修,是陆九渊的入室弟子,曾随师前往鹅湖寺与朱熹展开了一场学术辩论,这便是中国哲学史上着名的“鹅湖之会”。董德修返家后,潜心理学,教授乡里。到明代中期,流坑心学气氛非常浓厚,涌现了一大批心学文士,许多外界名流以其学与流坑交谊频繁。在这样的人文环境熏陶下,25岁的董燧和弟弟便跟从王阳明弟子着名学者聂豹讲学,随后,又师从欧阳德、王艮,与罗洪先、陈九川、罗汝芳、吕楠、谌若水等江右王门以文会友,探研心学。他从王阳明的“致良知”,发展成“复初说”,即所谓“诚其心”。在枝江当县令,董燧写过一首《过三洲》的诗:

三洲昔是鸱枭窟,一变今为鸾凤窝。

物性未应分善恶,人心原自具中和。

林间雨过花常润,江上春回鸟自歌。

稍喜丹阳更化地,不妨骑马贲烟萝。

诗中可看出他理政治事的卓越才能、知行合一的行为规范和注重本心道德修养的学术观点。这样一个满怀匡时济世之心、身心强健的董燧定是要有番作为的。流坑便是他蛟龙归海,生命才华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光彩夺目的宣泄口。董燧开始用一个哲学家的眼光站在自己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村庄。

乌江上,行医的、讲学的、经商的、务农的、漕运的船只络绎不绝。村庄里,书声琅琅,好学成风;族人尊亲孝行,睦邻友爱,崇文重教,乐善好施;以读书入科宦、以科宦括田产、光宗耀祖的行为方式已嵌入骨髓;村民敬祖祭神相沿成习;村里有自己赐福全村的何杨神,有自己的傩舞——玩喜,还有自己的灯彩习俗——对对联“演才能”;古巷里被牛车、脚印打磨得油光发亮的鹅卵石诉说着骄人的历史,斑驳的马头墙、琳琅的匾联彰显着发达的文明;历经“丙申之难”和明嘉靖四十年闽广农民起义军兵乱的断壁残垣,呼唤着昔日的整饬明耀。

所有这些,凝聚成一股潜在的力量,像深埋地下的种子,不经意间在董燧面前抽枝拔节、开花明示:缮建流坑,使千门万户聚之一家!真是“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去世35年的王阳明跨越时空和董燧会心一笑。

可要治理规划一个有几千人之众的大村庄并不是一件易事!做他人未做之事未能之举,必须具备超常的生命力、健全的人格。而宋明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几乎可以看做是中国古代的一门哲学——文化人格学,注重“仁义礼智德”。董燧一方面走向自己的学说自己的内心;一方面走向自己的朋友:董极、董凤、董绪、董裕……他们要么学富五车、富甲一方,要么身居高位、韵藉风雅,他们是一批与流坑血脉相连、祸福与共的文化精英,是村庄的灵魂!

董燧在心里掂了掂自己和村庄的能量,也就是沉淀了六百多年流坑文化的能量。大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庄,具有最终意义、能够留下光彩印记的不是军事、地域、政治,而是文化,最柔韧又最坚硬、最涣漫又最集中的文化!文化不单单指向琴棋书画,它更是一个人的心胸、气度、能力、才华、勇气、信心、信仰和爱,是一切美好得如珠如玉的品格。流坑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董燧和他的族人们文化人格的冶炼所。

一切从文化着手:学术文化、宗族文化。他迫不及待、想方设法、如饥似渴地兴书院开书舍,邀名士吸名流,讲学游学探学,达到无一年不远出会友、无一日不讲学的地步,使流坑迅速成为江右学术聚焦地。他建宗祠、修家谱、订族规、增族产,请许多名人为董氏祠堂作记,扩大流坑知名度和家族威望。他编写的族谱无论书写、雕版、纸张、印刷都属上乘,是国内罕见的写刻本。村里和他一起着书立说的董氏族人共有16人,着书38种,内容不仅有释经阐儒、诗词歌赋,还涉及医学、堪舆等,甚至还有爱好《西厢记》为之笺注的。其中他自己着述的《蓉山集》(董燧号蓉山)16卷还被列入《四库全书总目》,水平之高,令人仰止。在他去世前一年(明万历十年(1582年)),全村共有书院26所,祠堂26座,文化纪念性建筑30座,学田、祭田1000亩以上,另外,村中还设有文馆,藏书达十万余册,村南村北各建有楼阁殿所专为文士文会之用。文化之盛,达到华夏古代文明的极致!

有强大文化支撑的村庄,改建起来自然齐心协力、所向披靡。董燧只在书边轻轻一划,如当年在施州单人匹马深入夷寨说服罢兵,改建流坑就有了三大壮举:

其一,在村中挖掘起沟渠作用的长湖,取名龙湖。将全村天然雨水和生活用水从东向西、自北向南引入湖中,再将湖水与乌江贯通,使全村为水所包围,形成山环水抱的佳境。以龙湖为界,将村庄一分为二,东部为居住区,西部为商业区,建方圆数十里内的集市贸易之地——朝朝街。

其二,将村东密如蛛网的街巷加以规划整治,开辟八条宽巷,成横七竖一布局。每巷首尾均建有巷门望楼,用于关启防御。族人八个房系分巷居住,并与各自的宗祠结合在一起。全族大宗祠则建于村庄左前方,其他宫观庙宇环绕村庄四周,外围由寨墙联成一体。这样,以乌江和龙湖为护城河,组成一座严整的微缩城池。七条东西街巷分别对应江边七个码头,既便于村民用水,又便于江风吹入。街巷布局代表了宗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其三,在董燧的经营下,建造了十八栋联为一体的住宅。家族一房子孙之间出入是门,环环相通,伯叔子侄,昆仲邻里,和睦融洽,体现了“萃于一堂,联于一心”的建筑风格。建筑内部也设计精良。门楣、山墙、影壁上多饰以砖雕、泥塑、石刻、木雕之类的装饰品。厅堂照壁镶嵌精工烧制绘有麒麟、凤凰、花卉、瓜果等式样的方砖,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当来自天井的阳光照射到墙壁上,立即反射出明丽的光芒,这不仅使大厅亮堂明净,而且随着阳光的移动,厅堂的亮度和色彩也不断变化,形成奇异的景观。

在村庄的主体布局下,依照地形物貌,建宗祠,造书院,修街道,筑戏庙,立楼阁,树牌坊,围村墙,植树木,使村庄几乎是一座城镇,一处都会。

这具有大将风度的手笔,不像是一个儒雅文人所为,又确是一个儒雅文人,一个有节操有傲骨的文人所为!从明嘉靖到明万历,董燧在家乡不过二十三年的时间,就把流坑打理得欣欣向荣,远近闻名。至于董燧是怎样一一办妥的?村庄是个奇迹,历史是个谜,人们钻到奇迹谜团里才活得有滋味。1636年,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江右时,于十一月二十五日到达流坑,看到村中青砖灰瓦,昂翎翘宇;水光山色,掩映其中;楼坊馆宅,鳞次栉比;长街绳巷,交错纵横;匾额楹联,端庄劲秀;文化纪念性建筑典雅宏大。徐霞客深为赞叹,他在《游记》中欣然写道:“渡长木桥至溪南,是为流坑,其处阛阓纵横,是为万家之市,而董氏为巨姓,有五桂坊焉。”

董燧的一生是幸福的,父慧母慈兄弟友爱家庭美满,想做的事一一成功。我不知道他一生还留有什么遗憾。他的人生几乎是完美的。生前就获得极高的声誉,明代状元、理学家、地理学家罗洪先为他的住宅题写“高明广大”坊额,用“文章辉列宿,冠冕重南州”的门联来颂扬他;吏部尚书曾同亨送给他“理学名家”匾。他活到84高龄。临死的这天晚上,他还能命童子秉烛读书,读到一更左右,沐浴后就寝,忽然对家人说:“我要走了。”等家人到齐,环侍其旁,董燧睁眼看着大家,默默安详而逝。他死后,“奔讣哀悼者无间于疏戚远近”。村民为了纪念他,建祠堂树贤坊。他被举祀入了县、府、乡贤祠,省、府、县志都有传记流传。他所规划的流坑村,四百多年后的今天,依旧大体如故,村民至今仍受其惠。全国各地包括海外游客,每天川流不息去看他,观赏他所做的事,欣赏他所创建的文化。公元2001年,流坑村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流坑村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7年8月,国家文物局长张文彬专程考察了流坑村,对流坑给予了高度评价:“流坑村的历史从五代一直延续到清代,延续时间之久,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之高,建筑艺术之精美,保存之完整,文化内涵之丰富,恐怕是国内其他地区的古村落所不能比拟的。”并挥笔为流坑题词:“千古第一村”。

一向冷酷的时间在董燧面前停了下来,表现了从没有过的耐心和温度。董燧在他的村庄里,含笑九泉。

同类推荐
  • 麓山惠风

    麓山惠风

    该书收集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300余篇诗词作品,大多刊发在有关诗刊、杂志和中国金融文化网上。全书诗文并茂,富有特色。作者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深入生活,注重掠影,发现变化,敏于感悟,有所体会,马上记于笔端。因此,他的诗非常注重时代气息,相关文章社会背景清晰,紧贴经济金融和有关“热点”,深受广大文朋诗友的喜爱。
  • 知非集

    知非集

    《知非集》里的几十篇文章,格式是不尽相同的,有长有短,从中不难看出来,作者的写作完全是真情流露,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无论长短,写的都是真心实话,无论写或者不写,都不做文字的奴隶,只做自己内心的主人,只有如此,文章才有品格,才有价值。作者简介周菊坤,生于苏州木渎。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业余从事写作,出版有《木渎》、《冯桂芬传》、《严家淦与严家花园》、《小院风景》(合著)等书,主编《姑苏十二娘》等。
  • 诸子学略说

    诸子学略说

    本书以《诸子学略说》和《诸子略说》为主,汇集太炎先生论诸子之大部分文字,精心编辑点校而成。太炎先生治学,贯通经、史、子、集,其于先秦之儒、道、墨、法等家学说尤有深入研究,其论诸子之是非得失,每有独到之见解,而又能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本书为太炎先生治诸子学之毕生心血,实为先秦诸子思想入门之最佳读物。
  • 爱落一地

    爱落一地

    父亲是我心中的伟人,他的为人做事,被乡亲们四处传颂,“爱落一地”是他留给人间的杰作,我深感自己的为人做事,远比不上父亲,但我也敢大声叫喊:“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活着见过人,死了见过鬼。”我的人生既简单如“一”,也渺小如“一”,然而我的这个“一”呀!举上为天,铺下为地,竖起如柱。
  • 张中行散文:人物卷

    张中行散文:人物卷

    张中行以他独有的思想家的头脑,哲学家的智慧,国学大师的底蕴去勾勒人物,带有一种“史”的眼光,简单几笔就写出了人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格,勾魂摄魄。
热门推荐
  • 千蛊遗梦

    千蛊遗梦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爱情只是过来说再见

    爱情只是过来说再见

    就职于比战场更可怕的跨国企业的白骨精毛晓囡,有一个男神级的男朋友傅加蓝,某一天正在与死党吃饭胡侃的她收到男朋友的来信——前女友要跟他谈谈。所以她再次陷入了不安、挣扎与患得患失的纠结恐慌。回忆从校园走来的这场爱情,她一直是最卑微的那一个,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他全部的深情对别人,看他与挚爱的重逢与离别,将自己快要爆炸的暗恋死死压住。然而毕业后选择了远离的她却得到了与男神在一起的机会,于是毛晓囡不顾一切飞蛾扑火,可是……他的一生之爱却在此时归来了……
  • 大圣征途

    大圣征途

    前世孤儿,意外身死,魂魄因为一个惊天的阴谋,被选为盖世妖圣重生的载体,然而却生在了一个充满亲情和仁义之道的家庭。本该成长为盖世妖魔的他,却怀着一颗仁义之心,虽受迷惑,却不失本心,一步步踏上那至高无上的大圣之道。
  • 月神传

    月神传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月亮是会自己发光的,月球的最深处是一个极为寒冷的地方,那里有一个梦幻般的国度,里面住着一群快乐无比的人,他们有一座冰雕的宫殿名为极寒宫。极寒宫里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的月亮女神——塞勒涅,她守护着水晶盒和月亮上的人们,他们永恒的生活在那快乐的月心世界。
  • 颜倾盛世:极品娘子要翻天

    颜倾盛世:极品娘子要翻天

    她是21世纪的冷血杀手,身上带着神奇的阴阳法术。一朝穿越,看美男,携萌宠,带神器,纤纤细手杀于全天下!嗯?那个传说中的病秧三王爷是她的未婚夫?似乎不是病秧子嘛!武功高强绝色容颜,独宠她一人!“阡陌尘,如果我被人欺负了怎么办?”“谁欺负我娘子,我欺负他全家。”“你,怎么欺负他全家?”“杀无赦!”神秘遗情咒,索命忘情丹,解药偏偏是同一种。一边是她最爱的男人,一边是她最喜欢的灵宠。她,该如何选择?棋局,才刚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健康皇帝

    健康皇帝

    这是一部关于COPD、肺心病、呼吸道和五脏健康的QQ群聊为线索的日记节录性作品。希望它能给您带来知识、健康、思考、欢笑、阳光。。。
  • 超越职场:职场经理人的生存哲学

    超越职场:职场经理人的生存哲学

    本书在吸取卡耐基和拿破仑·希尔理论精华的基础上,从性格、言谈举止、口才和演讲、人际交往、用人、处世风格等方面,阐述了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条件,以及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旨在帮助有经验的职场人士尽快成为一个优秀的、让下属信服的管理者。
  • 重生之炮灰女的逆袭

    重生之炮灰女的逆袭

    村里姑娘王巧珍,被未婚夫退婚,受尽了村里人的嘲笑;进城嫁人之后,前未婚夫还在继续欺骗她,让她沦为不知廉耻的小三;在耻辱和痛苦当中悲苦的度过了一生,最后凄惨而死。一觉醒来,她竟然发现自己又重生了!这让她激动又欣喜。她发誓,这一辈子要好好的为了自己活一次!
  • 庶女重生:毒妻不低头

    庶女重生:毒妻不低头

    身为不受宠的庶女,她事事忍让,l临死前才幡然醒悟,原来这世上根本没有救世主,要翻身只能靠自己!再世为人,她还是那个不受宠的庶女,却不再忍不再退。庶女翻身成毒女,上辈子的账这辈子算,有仇报仇有冤报冤,就算拼个你死我活,也绝不哑忍低头!
  • 凤鸣天下:极品王爷太腹黑

    凤鸣天下:极品王爷太腹黑

    她本是21世纪的美女刑警,一次意外,她神奇穿越了,穿越之前她是鲁国公主,穿越之后她名为段青柠,她聪慧而自主,高冷而纯良,是非分明,敢爱敢恨,容貌更是惊为天人,且看她如何斗变态师傅,教训算计自己的渣男,迷晕心里深沉皇帝,收割本领超凡的男主,她的身世?换脸的计谋?她将霸气的一一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