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41700000030

第30章 历史与文化传播(2)

又称典志,专详典章制度的史书。它广泛汇集政治、经济、文物、制度方面的材料,分门别类系统地加以组织,并详述各种制度的沿革等。从《史记》的“八书”、《汉书》的“十志”发展而来。中唐杜佑编纂的《通典》是中国第一部典章制度史。此后,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郑樵的《通志》都是同类着作,三书合称为“三通”,为政书的代表。清代又先后编同类政书,形成了“九通”。

方志

又称地方志,简称“地志”,是以地区为单位,综合记录其自然和社会方面有关历史与现状的着作。有三类:一为全国性的总志,即记载全国各地的疆域沿革、风俗、物产、城镇、人物、名胜、古迹和艺文等;二是地区性方志,如省志、州志、县志、厅志、乡土志等;三是专志,指山水禅林、寺庙、书院、游览胜迹等的专门志书,如《庐山志》、《灵隐寺志》等。宋以前是方志的形成期;明清两代,方志编修形成风气,方志趋于鼎盛。地方志可以视为有关一个地区的综合性的百科全书。

《国语》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八个诸侯国的历史。内容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故事。其中偏重记录言论,记事较为简略。《国语》作者相传为左丘明,过去曾把它称做《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国语》有鲜明的民本思想,文笔平正朴实,如《周语上》中记周厉王压制言论自由后召公予以劝谏的一段,就以简洁朴实的风格受到历代文章家的肯定。

《战国策》

记录战国时代历史的国别体杂史。据记载,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战国纵横家言的写本,原名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修书、长书。这些写本内容混乱,文字残缺。刘向按照国别予以编订,因其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因此定名为《战国策》,沿用至今。此书写得活泼生动,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如《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都是此书中有名的片断。

《史记》

原名《太史公书》。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着,共130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继承父亲司马谈的遗志,在获罪受腐刑之后,仍然忍辱含垢,坚持完成这部旷世巨着。鲁迅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因为它在史学方面创造了“纪传体”形式,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构成,而且它是贯穿我国三千年左右历史的通史,从黄帝一直写到司马迁生活之时,实现了作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意图。在叙事方面,司马迁发扬古代“直书无隐”的良史精神,不避权贵,不怕罪祸,赞美不夸饰,揭露无隐情,后人誉之为“实录”。这些对后世史家有示范作用。而从文笔来看,司马迁自觉不自觉地将自身的身世遭遇、孤愤情感渗透到有关人物中,所以,作为史学名着的《史记》很多内容都饱含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后代许多文人把它当做文章来读。

《汉书》

又称《前汉书》。中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撰,班昭和马续续补。主要记述西汉一代的史事,与《史记》并称为“《史》《汉》”。内容上,凡《史记》已有完整记载的,多直接抄录《史记》,文字略有精简,部分篇章作了较大的剪裁、增益等处理。《汉书》也采用纪传体体裁,但没有“世家”,《史记》中的“书”改为“志”,形成本纪、表、志、列传四部分。叙事上,《汉书》与《史记》的情感奔放、气势雄健不同,整体上显得严谨而典雅,记事首尾完整,取材和处理严谨而详备,表达细密而整饬,受到历代许多文人的喜爱。据说,北宋苏舜钦没有下酒菜的时候,便读《汉书》一页喝酒一口,传为美谈。

《后汉书》

廿四史之一,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纪、传两部分,南朝宋范晔撰,“志”这部分为晋司马彪着。记载东汉一朝的历史。《后汉书》突出特点在于设置了9篇类传,分别为循吏、酷吏、儒林、党锢、宦者、文苑、独行、逸民、方术、列女。在思想倾向上,作者重义崇德,所以书中宰相、公卿写得少,记得略,而像郑玄这样的品德高尚的学问家,像李膺、杜密等在党锢之祸中遭受打击的节义之士,还有像严光、向长等隐士逸民,谯玄、李业等独行之士,却特加表彰。此书在弘扬正气、敦励志节方面给后世的影响是积极的。

《三国志》

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国别史,晋陈寿着。此书包括《魏书》、《蜀书》、《吴书》三个部分,尊魏为正统,故仅《魏书》有纪、传,而《蜀书》、《吴书》则只有列传。但在记载时,陈寿还是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的情形。此书文笔简洁,记事翔实,取材严慎,为历代史家所重视,将它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为“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着。此书叙事非常简要,南朝宋裴松之为其作注,增补了很多重要史实。有了裴注之后,《三国志》的价值更大了。

《晋书》

唐贞观年间(627-649)官修,记载西晋和东晋的历史。房玄龄主持,唐太宗御撰《宣帝纪》、《武帝纪》、《陆机传》、《王羲之传》四篇的“论”。此书的缺点是忌讳较多,取材的时候,又常将“小说家言”采入。但从文笔看,此书不仅喜采录《世说新语》事,而且用语造句也与它接近,隽永、清约的风格,使此书有较强的可读性。

南北各史

记载南北朝历史的有10部史书,其中梁沈约编纂的《宋书》、梁萧子显编纂的《齐书》、唐姚思廉在父亲姚察旧稿基础上编纂的《梁书》和《陈书》以及唐李延寿编纂的《南史》,合称“南朝五史”;北齐魏收编纂的《魏书》、唐李百药编纂的《北齐书》、唐令狐德棻编纂的《周书》、唐魏徵编纂的《隋书》及唐李延寿编纂的《北史》,合称“北朝五史”。另外,《南史》与《北史》又合称为“南、北史”或“南北二史”。其余八书,合称为“南北朝八书”。

两《唐书》

《旧唐书》原名《唐书》,五代后晋时官修史书。到北宋时,宋仁宗认为《唐书》浅陋,下诏重修,修成后名《新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撰,曾公亮监修。其中,“列传”部分主要由宋祁负责编纂,志和表分别由范镇、吕夏卿负责编写,最后在欧阳修主持下完成。两《唐书》相较,《新唐书》在文笔上显得更为省净,文笔更佳;《旧唐书》文字较为芜杂,缺少剪裁。在体例上,新书也比旧书更完善。但是,《旧唐书》较注重搜罗资料,其史料价值优于《新唐书》。

新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宋初官修,记五代史事,因本之实录,记叙颇详。但原书已佚,现行本是清人从《永乐大典》等书中所辑。《新五代史》,欧阳修撰,是唐以后唯一的一部私家撰写的正史。欧阳修仿“春秋笔法”,在对历史评价时,态度严正,严格贯彻作者的褒贬之义。各篇末尾的“论赞”寓感慨于议论说理之中,几乎都可独立成篇,如《伶官传》后的论赞就常作为优秀的文章选入各种文选中。

宋辽金三史

《宋史》、《辽史》、《金史》,均为元代官修史书,脱脱监修。《宋史》是正史中最庞大的一种,共496卷。列传包含了2800多人的传,规模是空前的。此书最被人诟病的是材料多而芜杂,缺乏剪裁。《辽史》成书仓促,内容阙略,但因这段史事很少有他书记载,故仍然是研究契丹族与辽代历史最可靠的文献。《金史》编纂更为严谨、细密,是三史中评价最高的一种。

《元史》

明宋濂、王祎主持修纂,记述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与灭亡的历史。由于修书时间仅百余日,过于仓促,后人评此书为正史中最草率的一部。清人补修或改修的有多种,其中柯绍忞撰成的《新元史》成就最高,被认为堪与廿四史并列,因有二十五史之名。

《明史》

廿四史中的最后一部,清张廷玉等奉敕修纂。此书编纂时间长达60余年,在正史中位居第一。在众多参与修纂的饱学之士中,万斯同对此书贡献最大。此书一向评价很高,认为“体例谨严,文笔雅正”。其中的表、志都出自专家之手,水平很高。但它的缺点是由于立场造成的,如对于满洲的兴起,叙述暧昧,甚至隐讳其与明朝的臣属关系。

《清史稿》

中国最后一部王朝断代史。编纂者为近人赵尔巽、柯绍忞、缪荃孙等百余人,赵、柯为总纂。由于修书者多为清朝遗老,复辟思想浓厚,坚持站在清统治者立场来写,如称洪秀全为“粤匪”、郑成功为“海寇”,诸如此类问题不一而见。

《资治通鉴》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由我国古代着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人共同编纂。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在横跨中国16个朝代,一共1363年的历史中,近详远略,隋唐五代371年,占全书40%,史料价值为最高。此书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如其中写淝水之战、写李愬雪夜入蔡州的部分,写得既头绪清楚,又充分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是备受称赞的好文章。

相关知识

【“资治通鉴”的含义】《资治通鉴》之名为宋神宗所定,取意“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资治”意即为治国提供历史经验教训,“通”标明此书贯通古今的通史性质,“鉴”是借鉴之意。

三域外文化的输入

中国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今天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显得比较突出,这是事实。但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交流,一直在进行着。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域外文化在不断输入中国。

棉花的传入

我国中原地区原无棉花。先秦着作《穆天子传》记周穆王驾八骏西游,见西天有棉花。棉花长于地,可做衣被。我国新疆至迟在汉代已从印度引种棉花。据《梁书》记载,当时吐鲁番盆地的高昌国棉花种植就已很普遍。我国西南汉代开始植棉。广东、广西、海南的壮族、黎族是棉花和棉纺技术的传播者。但到南宋末年,江南才有较广泛的棉花种植,而优质棉织品仍来自闽广。元代以后,棉花继续北传,由江南而淮北;由淮水而黄河,与西北一路在河南相会,完成了棉花在中国南北传播的全过程。

芝麻的传入

芝麻原产地在非洲赤道。印度种植芝麻的历史悠久。伊朗种植的历史也很早,中亚芝麻就是从伊朗传入的。我国《本草经》记,芝麻是张骞通西域时从大宛(乌兹别克)引进的,称做胡麻,根据波斯语又译作巨胜。它含油量高,又称油麻、脂麻,或根据茎的特殊形状,称方茎。

西瓜的传入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本书就文化对外宣传的作用、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从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出发,对中国文化外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对文化外宣的理论学说、传播规律以及中国文化外宣的发展历程、各种当代形态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考察。此外.本书还比较和借鉴了其他国家文化外宣的经验和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外宣的对策和建议。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七字经趣谈老北京

    七字经趣谈老北京

    中国历史上流传千古的《三字经》里三个字为一句的语言,如:“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这穷。”不仅归纳概括得非常精辟,而且比较符合科学知识。因此,笔者深受启发,思来想去,能不能像《三字经》那样,用几个字的文句,趣谈老北京呢?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 字海寻趣

    字海寻趣

    《趣说中华字源、词源、句源:词海拾贝》以故事为载体,把词源融合在民风民俗、社会制度、审美情趣和思维习惯中,展现出词语丰富的内涵和持久的美丽,构建了一个由词语点缀的万花筒,让读者从中了解丰富的词语知识和文化。
热门推荐
  • 天使大人

    天使大人

    天界仙神降临人间,降服霸道贵族,发动武装起义,逼退七国联军,建立后宫,坐镇天下!
  • Father Goriot

    Father Gorio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眼御猫

    天眼御猫

    我本是医科大学的撩妹高手,万万没想到当我醒在妹子怀里的时候我居然成为了一只猫!好吧好吧,谁说猫不能开后宫坐拥三千母猫?我可是要成为后宫王的公猫!可是可是,为什么我居然会是一只小母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会长大人你别逃

    会长大人你别逃

    她,是首富之女,没人知道她并非亲生。他,是她的青梅竹马,被排名第二的北影家族收养。再度相见,她是紫英人气超高的冰山会长,而他是转校生,亦是她的助理。他们能否认出儿时的伙伴,一条项链,将会引起什么?“会长大人,站住,你别想逃!”看腹黑男如何虏获冰山会长的心吧!本文宠文,不喜勿进。
  • 门世界

    门世界

    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事物。早上、中午、晚上,随手开门,随手关门,熟练的都不需要经过大脑。可是凡事都会有例外发生。如果有一天,当你随手打开一扇门,却发现门后面不是你熟悉的卧室,而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你会想到什么?做什么?当方羽遇到这种事情时,他脑海里只会自然而然地浮起三个字:活下去!
  • 小人物修真记

    小人物修真记

    万千世界,芸芸众生。亿万条命运轨迹,交织环绕;演绎着千姿百态的人生。凡人也好,修真者也罢。每个生命,在一生中总有一两次改变人生的大机遇。不同的选择,自然是天地之别。而我们的故事,便是始于主人公的一次的奇遇。
  • 凤凰展翅

    凤凰展翅

    某天,六岁的小孩子独自翻山越岭,冒险来到了鬼王山,找到凶名赫赫的鬼王陛下,幼稚的请求对方给他治病。只因,不想让爹娘为他即将死亡而担心,也不想向主宰命运的老天爷诚服。他的命运在鬼王一句话中发生了转变……可万万没想到,所有秦族人体内都藏着一道恐怖的诅咒,这并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唯一的办法,便是强大起来,和诅咒斗,和天斗……于是,一场波澜壮阔的画面渐渐拉开帷幕……(ps:别忘了收藏!!!)
  • TFBOYS之我一直爱你

    TFBOYS之我一直爱你

    他和她,三世纠缠;他和她,时远时近;他和她的故事在前世今生。第一世,他们是兄妹,相爱相杀,结局正在改变,即将变成怎样却不得而知。第二世,他们是青梅竹马,不敢承认自己对对方的感情,悲惨结局。第三世,她们勇敢追爱,中途却遭阻……
  • 初恋日记1

    初恋日记1

    初恋是苦涩而难忘的,就如同这本小说,不好看,但很真实。
  •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两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这是公认的。从情感和诗性的意义上说,还应该算上《两地书》。这是一册特殊的文本,它记录了鲁迅先生和他的女学生许广平从相敬到相知的心灵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