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37800000022

第22章 晚年的思想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

——爱因斯坦

(一)

随着原子弹的爆炸,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整个世界都目睹了科学用于军事所造成的悲剧,有人对此感到兴奋,因为战争毕竟结束了。然而爱因斯坦却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他清醒地意识到,假如原子弹落入“孩童”之手,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1945年12月10日,在为纪念诺贝尔而举办的宴会上,爱因斯坦发表了着名的讲话:《战争已经胜利,但和平还没有来临》。

在讲话中,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口号:将原子弹的秘密交给一个世界政府保管,以便永远结束国家之间的可怕纷争。

同时,爱因斯坦还极力倡导将原子能进行和平利用,造福于人类。

战争结束之后,德国的许多老朋友都希望爱因斯坦能回到德国,但爱因斯坦谢绝了邀请。他说:

“我不能原谅德国人,幼年时我受其转职式教育的摧残,成年后回到柏林又遭到许多攻击,希特勒上台后我还遭到迫害。这些都能原谅。而让我不能原谅的是,他们杀害了几百万犹太人。这种灭绝人性的残忍行为,我永远不能原谅。”

爱因斯坦的出生地——德国乌尔姆城希望能够以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一条街道,也遭到了他的拒绝。

这一年,66岁的爱因斯坦教授也退休了。可是第二天,他照样还是准时出门上班。对他来说,退休并不意味着放弃学术活动,一个公务员可以退休,但一个有心智的人是永远不会退休的。

的确,爱因斯坦对科学奥秘的探索,为人类和平和社会正义的努力一直都没有停止。

1951年1月6日,爱因斯坦再给比利时王后伊丽莎白写信时说:

我不拉小提琴了,这些年来,听我自己演奏,越听越难受,希望你没有遭到类似的命运。留给我的事情是:毫不悯惜自己,研究困难的科学问题。那个工作迷人的魔力,将持续到我呼吸停止。

是的,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还在坚持着他的阵地——研究他的统一场论——这是他奋斗了近40年的课题。尽管他也意识到,在他有生之年可能难以有什么突破了。

但是,爱因斯坦的生命仿佛就是为了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发现宇宙中的真理。他的整个后半生都在研究统一场论,这也是他的生活乐趣所在,甚至可以说是他生活的本身,也表现了他对自己信念和理想的无比执着。

对此,许多人都表示不理解,甚至将爱因斯坦描绘成一个僵化的保守派,是个死守着自己陈腐观念不放的人。还是他的老朋友、杰出物理学家劳厄说得对,他指出,爱因斯坦所表现的不是“固执”,而是“异乎寻常的勇气,结合着深入自然最本质特点的人才的洞察力”,“他怀有那种勇气,继续为建立量子力学而进行的尚未定局的斗争”。

20世纪50年代初期,物理学界在爱因斯坦所研究的统一场论的道路上,出现了决定性的突破,这让爱因斯坦大受鼓舞。

在美国、法国、联邦德国、苏联、日本和匈牙利等国家,都有一些物理学家坚信爱因斯坦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因此,他们也都沿着爱因斯坦的研究道路奋力地向统一场论冲击。其中,年轻的巴黎物理学家维瑞尔以爱因斯坦一格罗梅尔一英菲尔德型为基础,在广义相对论和原子理论之间,在场的各种理论与粒子的各种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1952一1958年,维瑞尔在磁场与引力场之外又引入了第三个场,物质连续性的第三种性质形式,即“场”,这也是德布罗意原子波的基础层。这样一来,这些波在维瑞尔的方程中就具有了实在的物质性质,波与粒子之间的统一也具体实现了。

爱因斯坦在得知这一突破时,给德布罗意写了一封长信,表示他与巴黎学派采取的是同样的立场。他将他的那封信称为“遗书”,他写到:

“请转告维瑞尔,他的走是正确的道路。”

“请您对他和别的法国同志们说,我建议他们朝着他们所选取的方向继续工作下去。”

1958年春天,德国着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所作的一些研究成果,虽然仍旧停留在统计方法的框子中,但在内容上其实已经非常接近电磁场、原子核和引力场的统一理论了。可惜的是,爱因斯坦未能亲眼看到这一结果。

(二)

爱因斯坦生来就喜爱孤独。年幼的时候,其他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他却很少参加游戏;中学时,他是个受漠视的孤苦伶仃的人。他经常说,自己是生活在寂寞之中的,是个孤独的人,并且他也时常流露出自己孤独的感受:

“就我个人来说,总是倾向于孤独,这种性格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发突出。奇怪的是,我是如此闻名,却又如此孤寂。事实上,我享有的这种声望迫使我采取守势,因而也令我与世隔绝。”

从20世纪40年代末,爱因斯坦的信中便越来越多地流露出对生活厌倦的评论。随着这些评论,他还越来越多地发出一种与要去世的人、与自己生命辞别的忧伤的、尽管是平静的语调。这种平静的忧伤,就好像一个人有时在寂寞的时候感受到的那种情绪。

1949年底,爱因斯坦在回复老朋友索洛文给他的七十大寿的贺信时,里面就有这样一句话:

“……现在的人认为我是一个邪教徒,同时又是一个反动分子,真是活得太长了!”

他的这种情绪一方面是由于他不断呼吁和平,而看到的却是大国之间不顾人民死活所搞的剧烈的军备竞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面对自己所期待的科学上的东西,和他在科学上所能做到的事情之间的悲剧性脱节。尤其是在统一场论的研究上,他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做的事尚不能令人满意,前面的路还很长,而自己却已深感力不从心。

在爱因斯坦的独特意识当中,非常清晰地表现出了伊壁鸠鲁式的乐观主义态度。

早在2000多年前,伊壁鸠鲁就为反对怕死而提出了有力的论证:

“当我们存在时,没有死亡;当有死亡时,我们已不存在。”

当他自己快要死时,他坐在热澡盆中,要喝浓郁的醇酒,并在临终的信中将死去的一天称为自己最幸福的一天,因为他的脑海中充满了关于哲学推论的回忆。

爱因斯坦对待死亡的观点很接近伊壁鸠鲁,但他也不排除对将要失去的生命的忧伤。这也是爱因斯坦独特的生命意识,对本人的生命相对无所谓,而对已经死去和将要离去的亲人的强烈的、虽说是平静的,忧伤。这些亲近的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开爱因斯坦:伊丽莎、居里夫人、格罗斯曼……

每每想到这些人,爱因斯坦就会产生一种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十分强烈的忧伤。

有一次,爱因斯坦在同英菲尔德谈话时说:

“生命——这是一出激动人心的和辉煌壮观的戏剧。我喜欢生命,但如果我知道过三个小时我就死了,这也不会对我产生多大的影响。我只会想,怎样才能更好地用剩下的三个小时?然后,我就会收拾自己的纸张,静静地躺下,死去。”

在普林斯顿,爱因斯坦似乎愿意用全部的时间来保障对统一场论问题的“孤独思考”,然而他的思考却常常被人们打断。许多人都期待爱因斯坦的忠告、帮助、演说。在多数情况下,他们既得到了忠告,又得到了帮助,还听到了演说,这就使情况变得复杂起来。因为一个向往孤独的科学家不断地同大多数人打交道,这在全世界科学家中都是很少见的。这种局面不仅同科学家的外部环境有关,还同他的世界观的内在基础是联系在一起的。

有一次,爱因斯坦在伦敦演讲,当时那里正在讨论德国移民科学家的命运。爱因斯坦建议说,看灯塔的职位是最适合科学家的,因为孤单一人在灯塔上面有助于研究。这也表达了他早年的梦想。

(三)

在爱因斯坦去世的前两周,科恩访问了他。科恩后来写道:

他的脸呈现出阴沉和悲伤,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消除了衰老的印象。特别是爱因斯坦在笑的时候,眼睛里噙满了泪水,这时他就用手背拭去眼泪。

科恩与爱因斯坦谈话的内容是关于科学史的,但也涉及到一些哲学问题。爱因斯坦讲到,他的立场与马赫的立场之间是根本对立的,他还比较详细地叙述了他在维也纳与马赫的会晤,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关于分子和原子存在的争论,并且还提到后来的一代物理学家的哲学爱好。

在谈话中,爱因斯坦还和科恩谈了促进科学发展的动力问题。他认为,恰恰不是解答,而是问题、冲突、争论和矛盾将科学史变成了思想戏剧的东西。

爱因斯坦认为,某些基本问题可能会永远纠缠我们,一些似乎解决了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会从新的角度重新提出来,问题的这种保留和再现——尽管在这个时代有了解答——证明解答有近似的、暂时的、相对的性质。它为世界带来了正面的、历史不变的内容,却不取消问题,而是令它更加深化,更加现代化,使它再现于科学之中。

因此,要想判断科学思想的运动,不仅需要知道它已经达到的观点程度,对它面临的问题进行何种解释,还要知道它的速度、它的梯度是怎样的。而这些,不仅与答案有关,与新的问题与老的问题的变化与深化、与传给未来并继续存活的一切事物有关,因为科学已经获得的答案、观点将会过时。科学的这种发展,不仅是外在因素作用下的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因,由于内部的冲突所致。

爱因斯坦说,牛顿是17世纪的思想家,正面的解答属于17世纪,也属于以后的两个世纪;而未解决的问题、17世纪的矛盾和问题,也属于未来的世纪。它们令爱因斯坦产生了一种不朽的思想。

爱因斯坦称,我们的知识都是相对的真理,所有这些知识,都是达到完全知识的一个阶段。因此,爱因斯坦虽然在许多方面都对牛顿的力学进行了推导,但他却并没有完全抛弃它,而是在物理知识结构中给它一个应有的位置。

爱因斯坦强调说:

“我们关于自然现象观念的全部发展……可以看做是牛顿思想的一种有机的继续。”

同类推荐
  • 直系教头冯国璋

    直系教头冯国璋

    冯国璋的一生,是充满了争议的一生。他是众人皆知的文武全才。他曾跟随过袁世凯,却在袁称帝之后发布“五将军密电”,与其决裂。他倡导革命,却依旧维护着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和名誉。他一生追求和平统一,却又拥兵自重,成为举世闻名的江宁霸主。他一生经历两次府院之争,却总是摆脱不了居间调解人的尴尬境地。正是这一个一个的争议,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冯国璋。
  • 鬼谷子全书(第二卷)

    鬼谷子全书(第二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绝不为过。
  •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4)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安德鲁·卡耐基自传

    安德鲁·卡耐基自传

    这是一个成功者的传奇故事,一位伟大的传奇人物的不凡经历。安德鲁·卡内基,13岁来到美国的时候,他是一个苏格兰穷孩子;多年以后,他成为了美国钢铁大王。他从小爱好学习,争强好胜,力求自立,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他乐观地笑对困难,因为“乐观的性格比财富更值钱”。他以给家人和朋友讲自己人生故事的方式,写出了这部自传,书中主要介绍了父母和童年、邓弗姆林和美国、匹兹堡和工作、安德森上校和书籍、电报公司、铁路司、主管、内战时期、造桥、铁厂等内容。因此本书读起来朴实自然,真实可信。我们仿佛在听他娓娓道来,听他讲述富于传奇的精彩故事,从而获得一种难得的阅读快感。
  • 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

    精选了弗洛伊德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太古帝尊

    太古帝尊

    傲视群雄,俯瞰众生,成就一代帝尊。一个名叫陆尘的少年,穿越异世,天赋平庸,却得神兵器灵相助,踏上武道征途,吞噬神兵,强大自身,杀仇人,寻武道,名动天下。瑰丽神奇的世界,人神妖魔并存于世。且看一代天骄,悍然崛起,征伐诸界,以神兵为基,问鼎帝尊。
  • 夜行幻纪

    夜行幻纪

    “冯兄,你最近……气色不佳,亦身带邪气,怕是……”“苏老妖你别啰嗦了,不就是中邪了吗我知道,难得都安稳了好几个月了。”“……冯兄真是豁达。”当中邪已经变成一种习惯,冯洛英淡定的表示,一年不中个几次邪简直不合常理,晚上听到各种鬼哭鬼叫更是家常便饭,反正死不了,没心情的时候就睡觉,有心情的时候还可以调戏一二~什么?!可调戏对象太多忙不过来?开玩笑,长得不行力量不强的渣渣上来就死了好吗,哪里还有调戏的必要!但是颜值高武力强的可供调戏的,怎么一个个都有故事╮(╯▽╰)╭喂喂,一不小心又把自己坑进去了好吗!“呵,冯兄。你这次又惹上了很不得了的东西呢……”
  • 穿越之大唐奇缘

    穿越之大唐奇缘

    贞观年间,女娲娘娘闲来无事,想看看人间儿女过得怎样。忽听有海中精灵在唱歌,歌声凄美,如泣如诉。原来是个美人鱼在海边沙滩上伤感地哀怨,诉说水族太苦,请娘娘把他们变成人,去世间走一回。女娲娘娘把他们变成了美男美女,各个身怀绝技,穿越到唐朝,辅助君主安邦定国,少不了一连串啼笑皆非却又惊天动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颜劫:一凤天下

    红颜劫:一凤天下

    一朝暗夜被杀,得天之眷顾重生。人敬我一尺,我还她一丈,人若犯我,我定让她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上。看异世的灵魂如何在皇朝翻手云雨,一凤倾绝天下.....
  • 结命

    结命

    她的命运是个乌比斯环,一条边,一个面,别无选择的一次次经过起点与终点,她帮那么多人画过结局,然而她的结局又有谁来勾勒?她如何画出那些她不想失去的人的宿命?结命结命,命若在自己手里,谁人来结?
  • TFboys之感谢你对我的关心

    TFboys之感谢你对我的关心

    这是一本讲述了三位花季少女的浪漫情怀的小说,她们用善良,执着,浪漫,温情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最终获得了属于她们自己的幸福。
  • 歧路之殇

    歧路之殇

    各种势力角逐不休,各种奥秘层出不穷他不过是餐馆的普通服务员却身怀利器在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件后登上风口浪尖当他挥出躲不过的斩切,诸神退避百鬼莫侵他不再普通,也不再卑微可惜不得不直面血腥和残酷权与力,挚爱之人,患得患失命之歧路,该何去何从?
  •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

    本书摘自《曾国藩家训》中的精品,运用他修身齐家的具体事例,解读他继承先人遗训、结合自身体会,教导兄弟子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
  • 无尽道境

    无尽道境

    天降古镜,来自遥远的星空,这是什么样的古镜,蕴含着什么秘密,为何会选择一个没有道根的凡人。因为一句话,一句伤人之极的话,一个原来不能修道的人走上修道的路,在得到神秘的一枚古镜,加上神秘的古禁纹后,一切都成为可能。道念筑基、凝法、法丹、神通、元神……已完本:误入洪荒;书号:1622417
  • 紫陌行

    紫陌行

    世间宗门千万,南有梧山,西有清凉寺,北有蛮夷。可是这些宗门又跟苏陌有什么关系?他想要的只是钱而已。可是迷迷糊糊,他被钱带着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