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37500000005

第5章 在圣彼得堡的生活

不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就好像一颗经不住阳光的宝石。

——诺贝尔

(一)

伊曼纽尔为孩子们聘请的第一位家庭教师是瑞典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B·拉鲁斯·桑德逊,教授三个孩子瑞典语、俄语以及瑞典历史等。老师每天除了给他们讲授语言、历史外,还教给孩子们各种科学知识。这对于培养诺贝尔兄弟们的广泛兴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后来,伊曼纽尔又为孩子们聘请了一位俄国教授,就是后来向他们父子介绍硝化甘油爆炸性能的尼古拉·齐宁教授。

当时,齐宁教授是一位俄国着名的化学家,也是俄国有机化学的奠基人。诺贝尔兄弟三人日后能够成为那么出类拔萃的人才,与齐宁教授给他们打下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分不开的。这段学习经历,对于阿尔弗雷德在化学启蒙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显然也是不能低估的。

兄弟三人都非常聪明,尤其是阿尔弗雷德。虽然他的年龄比较小,而且身体羸弱,但学习劲头却一点都不亚于两个哥哥。开始老师还为他能否跟得上学习的进程而担心,可是他学习起来一点都不落后,尤其在俄语学习上,甚至比哥哥们进步还快。

“阿尔弗雷德,你很有语言天才,很快就能把俄语学得很好了。”

有一天,老师称赞道。

“学俄语很有趣啊!我很喜欢。”

“很好,等你俄语学会后,我会再教你学习英语、德语。”

“一定的!老师您可一定要教我!”一听要学习其他语言,阿尔弗雷德十分高兴。

就这样,除了学习俄语外,阿尔弗雷德还学习其他几种外国语言。

在学习外语时,阿尔弗雷德尤其勤奋、认真、刻苦。比如在学习法语的时候,为了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他就先将德国名着翻译成瑞典文,再转译为法文,然后再认真核对两次翻译的手稿,反复进行比较、查对,一旦发现错误就立即改正,直到完全熟练掌握为止。

阿尔弗雷德还把这种学习方法推广到其他语种的学习当中,结果他通晓了俄、法、德、英等多种语言。借助这些语言工具,阿尔弗雷德也熟练地阅读了很多科学着作和文学名着。

阿尔弗雷德还十分热爱化学和文学。有一次,他发现家庭教师带来了一本装帧精美的书,便趁老师不在好奇地拿起来翻看。不看则已,这一看,阿尔弗雷德便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这是一本英国诗人雪莱的诗集。看到书中这些吟咏云雀的美丽句子,阿尔弗雷德仿佛听见了天空中正响彻着云雀欢乐的啼鸣,仿佛不知不觉间就进入了清新的音乐海洋,在其中任意游弋。

在随后的阅读当中,阿尔弗雷德还发现,对大自然的热烈情感、精致细腻的内心活动,都只是这位伟大诗人的一个方面。更让阿尔弗雷德感到热血沸腾的,是雪莱对于光辉未来和人类进步的乐观而热切的信念,还有雪莱与生俱来的反叛精神和桀骜不驯的个性。这一切都成为终生鼓舞阿尔弗雷德的信念和力量。

不过,父亲伊曼纽尔却不赞成阿尔弗雷德阅读雪莱的诗歌,他认为一个男子汉不应该喜欢这种女子拿来消遣的东西。对此,阿尔弗雷德十分不解。在他看来,雪莱的诗歌和精神是无比高贵的。为此,父子间也产生了一些隔阂。

幸好母亲卡罗琳娜对阿尔弗雷德的这一爱好十分支持,并且鼓励他说:

“诗歌是写给心灵高尚、有教养的人欣赏的,我很高兴你能喜欢。”

在母亲的支持下,阿尔弗雷德不仅大方地朗读、背诵雪莱的诗歌,心血来潮时,还尝试着自己创作诗歌。此后,读诗、写诗也成为他终身保持的一个爱好。在那段时间里,尽管阿尔弗雷德还不能确定自己长大后应该做什么工作,但很显然,他对化学和文学都产生了相当浓厚的兴趣。

(二)

在诺贝尔一家人到圣彼得堡的第二年,即1843年,家中又增加了一名新成员——阿尔弗雷德的弟弟埃米尔出生了。

埃米尔是个结实的孩子,性格也很稳重,后来和阿尔弗雷德的关心很亲密。一家人也都很喜欢小埃米尔。可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悲惨的命运此刻已经在等待着他了。

当时,父亲伊曼纽尔的工厂与他们的住所之间隔着一条很宽的河,阿尔弗雷德和两个哥哥对河对岸父亲的工厂和那里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三个人每天做完功课后,就要跑到工厂里去玩耍。

在父亲的工厂里,阿尔弗雷德总是被那些快速转动的机器所吸引,但最令他觉得有趣的,还是那些装入地雷或水雷中的火药。

只要一有空,伊曼纽尔就会带着三个儿子在工厂中到处转悠,并把各种机械构造的原理讲给他们听,有时还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一下。从这些方面来说,伊曼纽尔不仅仅是三个孩子的父亲,还是他们的好老师。

当时,沙俄皇帝尼古拉出于对俄国的未来考虑,想要拥有威力强大的武器,所以对伊曼纽尔研究的地雷很感兴趣,并且为此向伊曼纽尔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阿尔弗雷德在父亲的工厂里,还亲眼目睹了地雷实验的整个过程。实验即将结束时,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顿时飞沙走石,烟雾弥漫。地雷爆炸实验成功了。

然而,孩子们都十分担心,因为地雷实验经常伴有爆炸产生的种种危险。但父亲伊曼纽尔却很有胆量,并不那么惧怕,他告诉孩子们说:

“如果做到沉着、谨慎、认真地进行实验,就决不会出现危险。”

阿尔弗雷德在同这位精力充沛、大胆无畏的父亲的接触过程中,也深深地受到了父亲发明创造精神的感染。在他幼小的心灵当中,也不知不觉地萌发了献身科学的理想。

“我长大以后,也要当个像父亲这样的发明家。”

这个时期,阿尔弗雷德与父亲的接触十分密切,在工厂里也会给父亲当当助手,做一些杂事。由于对知识的不断渴求,他在学习方面也更加勤奋,只要是他看到或听到的重要知识,就会统统被吸收进去。生活本身变成了他的大学,父亲丰富的经验和想象力也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阿尔弗雷德曾经说过:

“尽管生活无疑是很艰难与忧虑的,但我把它看成是一份珍奇的礼物,是大自然这位母亲亲手赋予我的一颗宝石,让我自己来磨炼它,直到这颗宝石用它的光泽来奖赏我的辛勤劳动。”

父亲伊曼纽尔也说:

“我的好学而勤奋的阿尔弗雷德……受到父母的器重和兄弟们的高度尊敬,这是因为他有着无与伦比的学识和不屈不挠的工作精神。”

(三)

诺贝尔家庭学校从1843年起,一直办到1850年。到1850年,诺贝尔三兄弟结束了学业。

在这几年当中,父亲伊曼纽尔的事业蒸蒸日上,工厂里的业务忙得他团团转,他迫切需要找几个聪明能干的好帮手来协助自己发展事业。

伊曼纽尔想来想去,觉得最合适的人选就是自己的三个儿子。他们个个年轻力壮,而且又聪明能干。如果重点培养一下,一定可以在各方面独当一面。

于是,伊曼纽尔就安排罗伯特和路德维希到工厂里实习。罗伯特脑子聪明,善于沟通,喜欢与人打交道,很有经商的天赋,因此父亲就让他负责工厂里有关业务方面的工作;路德维希在机械技术方面很有才华,父亲便安排他在工厂里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

而对于阿尔弗雷德,父亲伊曼纽尔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孩子对火药的兴趣和表现,虽然他不是最聪颖和最有天赋的一个,但却是最勤奋的一个。伊曼纽尔希望阿尔弗雷德长大后可以在研制诺贝尔工厂的新产品方面发挥作用。

当时,伊曼纽尔有一位在美国的朋友,名叫约翰·埃里克森。他是一名瑞典海军工程师,曾经发明过热式发动机,还曾改进了螺桨推进器等。

后来,埃里克森还设计了“莫尼塔号”新型船舰。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这种船舰使北军取得了胜利,埃里克森也因此而声名远扬。

由于埃里克森的兴趣和发明多数都与机械化战争及蒸汽和热力技术有关,而这些技术又正是伊曼纽尔在圣彼得堡的机器工厂所应用的,因此,伊曼纽尔便决定让阿尔弗雷德出国,到美国去学习,一方面让他去接受工程师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顺便去考察一下欧洲国家和美国在机械及化工方面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等。

尽管母亲卡罗琳娜对这个自小体弱多病的孩子很不放心,但为了让阿尔弗雷德出众的才华得以发挥出来,也为了日后能够帮助父亲打理工厂,伊曼纽尔和卡罗琳娜还是决定让他独自出国。

于是,在1850年,刚刚17岁的阿尔弗雷德便离开父母和两个哥哥,在父亲的安排下独自出国,开始了他的欧美之旅,去接触其他国家的先进设备和研究成果。

在那个时代,阿尔弗雷德的这种旅行还是具有一定的困难和冒险性的。因为这是他第一次踏出家门,独自一人面对外面陌生的世界。不过,阿尔弗雷德并没有因此而心怀恐惧和不安,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内心里有一个无比广阔的海洋。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期,由于身体多病,阿尔弗雷德不得不整日卧床;而现在,他终于盼来了一个可以展翅高飞的机会,这怎么能不让他兴奋呢?通过他日后的诗歌,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他当时的心境:

在我年轻的时候,

曾漂洋过海赴他乡,

一种怪念油然而生:

漫漫大洋,无限锦绣,

却不能使我留念回首,

因为我心目中的海洋,

更加浩瀚悠悠……

同类推荐
  • 良知与担当

    良知与担当

    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激情与偏执,始终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法国人的浪漫和睿智成就了他们在20世纪知识界的独特地位。通过对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全景式描绘,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知识社会学的最标准范本的生动而又深刻的解说和记录。
  • 岳麓风云(上下)

    岳麓风云(上下)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文化发展、人才培养起过巨大的作用。岳麓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具有神奇色彩的岳麓山下,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至今已有一千零三十年。期间讲习绵延,弦歌不断,一直是湖南的最高学府,湘楚人才的摇篮。在有关资料所列的世界万.所大学中,其历史悠久仅次于摩洛哥加鲁因大学。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南宋初年,理学进入繁荣时期,人才辈出,学派林立,理学家纷纷以创办或主持书院为契机进行讲学和传播学术思想,岳麓书院成为重要理学学派之一——湖湘学派的主要活动基地。
  • 音乐大师:灵魂的演奏者

    音乐大师:灵魂的演奏者

    生活离不开音乐,正如享受音乐的我们离不开创造音乐的人们——那些一生孜孜不倦致力于音乐创作的大师们。本书精选了世界上近50位著名的音乐大师,通过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他们的生活和创作,让大家通过文字了解他们。
  •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汉高祖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尽宝剑崛起于乱世,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席卷天下。其间艰苦卓绝难以尽说,其中成败成失耐人寻味。《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对刘邦的权谋与智慧的评说。
  • 普京传:不可替代的俄罗斯硬汉

    普京传:不可替代的俄罗斯硬汉

    六次当选俄罗斯年度人物,两度登顶《福布斯》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十多年来领导着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第二大核武器国家……弗拉基米尔?普京是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彼得大帝”、万民倾倒的政治偶像、冷酷强悍的铁血总统,也是无所不能的全能天才。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从政治理想到治国方略,从行事方式到个人魅力,揭开普京六重身份下的真实面貌。普京究竟是谁?为何这个冷峻的政治强人总是收到西方不绝如缕的批评声?他究竟是一个专制主义者、自由主义者,还是保守主义者?在东方与西方之间,他如何平衡取舍?他又将把俄罗斯带向何方?本书将为你一一解答。
热门推荐
  • 旧时光遗忘了谁

    旧时光遗忘了谁

    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一个大叔,他们风华正茂,年岁正好。遗憾的是,我们得不到。对于慕珧来说,单憬就是她心中的那个大叔,温暖了她整个青春年华。认识单憬是在慕珧人生最低落的时候:好朋友程默默因家败落,一声不吭的离开她的世界;因为打架伤人,被学校开除;父母一阵阵的误解与偏执;促使她辍学,过早的进入社会。这个世界的冷暖,慢慢令她成长。可是,那一年却是告别季,身边的朋友一个一个的离开了她。时间摇摇晃晃三年过去了,慕珧以为自己已经跟曾经告别了。然而,尤小蜜的一通电话,唤醒了她所有的记忆,往事自行爬上心口,慌乱的眼泪四处飞溅。她说,珧珧,我找到了默默!耳边一阵嘶鸣,找不到任何声源。
  • 诛天狂妃

    诛天狂妃

    “娶我,你还不够格!”当着所有皇亲贵族,她嚣张拒绝。她本是二十一世纪顶级特工,重生穿越到这个莫须有的王朝,傻子废物是她的代名词,可殊不知现在的她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傻子小姐,她天赋异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报复王爷,惩治小姐,飞扬跋扈,仗势欺人,以恶制恶,光芒万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伦汇编人事典面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面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霍乱

    霍乱

    加缪笔下的鼠疫和马尔克斯笔下的霍乱,为世界文坛留下了不朽的经典。《霍乱》作者却另另辟蹊径,将传播于淮河流域的灾星进行历史与文化的拷问,让美与丑的东方人性在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中对比昭彰。作者对人物事件的审美是现代的,美联社向的思维和反叛的表达成为《霍乱》的价值所在,独行客的典型意义也许就在于此。作者是写实主义与现代派文学的贯穿者,他以不同寻常的艺术手法将极其普通的社会现实呈现在读者面前,让大家带着思考进入阅读,在中国当代文坛是一位引人瞩目的另类作家。《霍乱》荟萃了作者近年来最有影响的中篇精品。
  • 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著名作家罗银胜的一部倾力之作,演绎了一个文艺青年的梦想之路,同时也是一本内含文艺见解的轻松读物。记述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领军人物贾樟柯的成长历程,以及富有个性的独特导演经历,尤其是对贾樟柯心路历程的描写十分细腻,不少是独家披露,一个文艺青年动人的成长故事跃然纸上,相信一定会勾起曾经或正在抱有文艺梦的青年的追忆和共鸣。 生动展现了贾樟柯对电影、文艺理解的精神世界,让我们认识到,贾樟柯的思考和探索,触及文艺的核心和本质。
  •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云萝姑娘:庐隐作品精选

    云萝姑娘:庐隐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唯爱暮光

    唯爱暮光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原本有着高高在上的光芒,可是在遇见所爱的人之后,会愿意不顾一切地焚烧自己,释放出最凄艳绝伦的光芒,来取悦心爱的人,以坠落人间为代价,如同暮光。在畏寒症的折磨中沉沦的易筱染,生命的旅途中幸福地遇见了他们。温柔的浪漫、无私的关怀、不为人知的隐情,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指引着迷失的灵魂找到最初的温暖。可是,究竟谁才是真正照亮她生命的那束唯一暮光?
  • 妖仙饲养者

    妖仙饲养者

    端坐高堂,膝下众妖!“师尊,我们为什么叫妖啊?”众妖问道。“你们已开心智,自然不同那些蛮荒妖兽,但也不同于人,故而去掉兽字,单称妖类!”掌控众妖,饲养众妖的王乾淡淡笑道。“师尊,这些金色的豆子是什么啊,能吃吗?”众妖又问。“自然,这本来就是给你们吃的,都是从那些大仙大神手里搞来的仙丹,对你们早日修成妖仙帮助很大,或可当成饭吃也不错!”王乾又答。“师尊,这里是什么地方啊,怎么这么大?”众妖再问。“这里是我一念化成的世界,名曰妖界,与我那那法器妖界门相连,以后你们但凡修炼都可在此,自然事半功倍!”王乾再答。
  • 渤海考

    渤海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