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34200000059

第59章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

战役准备就绪后,彭德怀将作战预案电告毛泽东。毛泽东于12月29日复电,再次强调:“所谓三八线在人们脑子中存在的印象,经过这一仗,也就不存在了。我军在三八线以南或以北休整,均无关系。但如不打这一仗,从12月初起整个冬季我军都在休整,没有动作,则必引起资本主义各国甚多揣测,民主阵线各国亦必有些人不以为然,发生许多议论。如我军能照你们目前部署,于1月上半月打一个胜仗,争取歼灭伪军几个师及美军一部,然后休整两个月,准备春季攻势,则对民主阵营及资本主义各国人民大众影响甚好,对帝国主义则给以新的一击,加重其悲观失败情绪。”为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以达成战役的突然性,彭德怀决定把战役发起时间定在年底。

12月31日晚17时,志愿军和人民军按照作战计划,经过短促炮火准备之后,在全线发起进攻。敌军毫无戒备,惊慌失措,伪军的第一道防线很快就被打乱。当夜,我军以锐不可当之势突破美军的第二道防线。美伪军无力招架,狼狈南逃,我军乘胜追击。至1951年1月4日,志愿军和人民军一举解放汉城。由于此次战役未形成对敌包围态势,在攻击中未能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又考虑到敌人虽有坚固防线而未固守,为警惕敌诱我深入,实施登陆夹击我军的企图以及我后方已拉得太远,后勤供应跟不上等因素,彭德怀遂于8日下达命令停止追击,结束第三次战役。

这次战役,志愿军和人民军齐心协力,并肩作战,经过连续七昼夜的艰苦奋斗,以每小时前进一公里的进攻速度前进了80至110公里,歼敌1.9万人,占领了汉城,将敌军打退到平泽、安城、堤川、三陟一线,粉碎了敌人在联合国玩弄的停战阴谋及固守“三八线”以争取时同准备再战的企图,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威望与影响,加深了敌人的内部矛盾和失败情绪。

“联合国军”退到北纬37度线附近,丢失了南朝鲜伪政权首府汉城,美国威信大降,国际舆论哗然。为了挽回影响,新任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使出全身招数,采取集中兵力,加大纵深,美伪混编等办法,向中朝军队发起新的反扑,试图夺回失地。他采用一种所谓的“磁性战术”,即在大规模交战之前,组织机械化小分队骚扰我军,以消耗我的方式紧紧牵制我军,在他们有利时,向我攻击,不利时则迅速收缩。

1月25日,敌人集中了5个军16个师3个旅1个团共23万兵力,陆续向我全线200公里的防御正面发起了进攻。当时,志愿军由于连续作战十分疲惫已准备休整两个月后再发起春季攻势,不得不临时改变计划。中朝军队重新振作精神,立即由休整转入防御。但由于来不及补充兵员和给养,我军处于“青黄不接”的严重状况之下。

战役初期,中朝军队采取坚守防御和战役反击相结合的部署,在汉江南岸实行阵地防御,又于横城地区实施了成功的战役反击,基本上歼灭了南朝鲜军一个师。随后因攻击砥平里受挫,加之粮弹不济,中朝军队全线转入机动防御,在前线采取兵力隐蔽疏散配置,在一地杀伤较多的敌军后即行转移的战术,以空间换取时间。

为能解决部队休整问题,毛泽东在总结战役的经验教训后提出:“为粉碎敌人意图,坚持长期作战,达到逐步歼灭敌人之目的,我中国人民志愿军拟采取轮番作战方针。”遂令三兵团之十二、十五、六十军,二十兵团之六十七、六十八军以及第四十七军自3月起陆续入朝参战。入朝后,同即将入朝的十九兵团之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军共9个军27个师作为第二番部队。

毛泽东还具体制定了将已入朝和准备入朝的21个军编组为三番,轮番到第一线作战的计划。由于采取了这一方针,我军前线部队在不能与敌脱离接触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精锐的后备力量来接替久战疲惫的部队,交替进行休整,以保持部队斗志旺盛,粉碎敌人以“磁性战术”等手段不断消耗我军的图谋,同时使更多的部队经受了战争的锻炼,提高了在现代条件下作战的能力。实践证明,轮番作战适合我军情况,有利于发挥我军兵力充足的优势,是有效打击敌人的一个好方法。

为激励斗志,赢得时间,保证战役胜利,志愿军总部和朝中联合司令部连续发出指示,要求各级指挥员很好研究敌人的进攻特点,改进我军战术,并且明确指出:我之作战方针是“积极防御,纵深设防,利用良好地形(山区、河流)节节阻击,迟滞和杀伤敌人,赢得时间,以待后续部队到来进行战役反击”。同时指出,战役上的积极防御,在战术上应是节节阻击和反击相结合的办法。另根据敌人每次进攻之前,必以其优势的炮兵、坦克和航空兵火力,先对我阵地进行毁灭性的轰击,尔后步兵才实施冲击这一特点,指出“在现代化作战中,尤其在敌空军、炮火占优势的情况下,进行积极防御作战的原则,必须是控制要点要道、荫蔽疏散、宽大纵深、前轻后重的配备”,“火力组织应以反坦克与杀伤敌步兵为火力网重点”,并“宜将步兵火器尽量配属前梯队,加强前沿火力”。这些原则,即后来所说的“兵力配备前轻后重,火器配备前重后轻”的原则。

按照这些作战原则,我军积极防御,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敌军付出了重大伤亡,只前进了100公里。中朝军队为了引敌于预定战场,逐步撤至“三八线”以北,放弃了汉城和“三八线”以南地区。4月中旬以后,志愿军战略预备队入朝,“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除在铁原、金化地区继续进攻外,在其他地区基本上偃旗息鼓,停止了进攻。

至4月21日,历时87天的第四次战役宣告结束,我军歼敌7.8万余人,敌人平均每天要付出900人伤亡的代价,才能前进1.3公里。此次战役是我军在对敌人运用现代化技术装备迅速补充、迅速调整部署、迅速由退为攻估计不足的情况下,被迫转入防御作战的,战役条件相当艰苦,后勤供应十分困难。但是志愿军很快判明了敌人的企图,采取了从被动中争取主动的措施。在作战指导上,采取在西线以坚守防御牵制敌人主要进攻部队,在东线有计划地让敌人前进,待其态势突出,侧翼暴露时集中主力对其反击的战法,以求动摇敌人进攻的态势。在反击作战取得胜利继续向纵深发展受阻,未能打破敌人进攻时,又适时转入全线运动防御,以空间换取时间,待战略预备队集结后再转入进攻。中朝军队灵活地运用了坚守防御、战役反击、运动防御等作战样式,把运动战和阵地战紧密地结合起来,变被动为主动,进而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第四次战役期间,“联合国军”重新将战线推至“三八线”附近地区,各参战国之间和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对是否再次越过“三八线”和用什么方式结束朝鲜战争,发生了严重分歧。经过磋商,决定在不扩大战争范围的前提下,稳步向朝鲜北部推进,待占领有利地区后,即以“实力政策”为基础,或与中朝进行外交谈判,或继续其军事行动,以保持美国在亚洲的地位。

这时毛泽东的想法是:在敌之地面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我军暂不进行战役性出击。如敌逼我应战,“拟让敌进至三八线南北地区,在我第二番志愿军部队九个军到齐后,再进行有力的新战役。”毛泽东估计,敌占领“三八线”以后的行动有三种可能:第一,趁我疲劳继续北进;第二,暂时(10天至20天)停止于“三八线”;第三,较长时间(两三个月)停止于“三八线”,进行永久筑城,待阵地大部巩固后再进。这三种可能以前两种可能为多。但敌发现我有大量援兵到达时,第三种可能不仅存在,而且又发生另一种情况,即变为长期相持于“三八线”。毛泽东认为,我应力求避免这种情况。我军应在第二番部队入朝后,趁敌进至“三八线”以南地区立足未稳时,在4月15日至6月底,两个半月内实施战役反击,在“三八线”南北地区消灭美伪军建制单位几万人,然后向汉江以南地区推进。

4月初,“联合国军”开始越过“三八线”,并计划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将战线推至北纬39度线及其以北地区,“在朝鲜半岛蜂腰部(即元山至平壤一线)建立新防线。”

根据毛泽东的设想和敌情,彭德怀开始考虑对敌人进行大规模反击。4月6日,志愿军召开第五次扩大会议,着重研究第五次战役问题。会议决定趁敌军实施登陆之前和进入“三八线”南北地区立足未稳之机,实施新的战役反击。

4月22日黄昏,第五次战役正式打响。中朝军队以14个军(其中志愿军11个军,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共70万人的兵力,采取两翼迂回正面突击相结合,战役迂回、割裂与战术分割包围相结合的战术,向刚刚进至“三八线”附近的敌军17个师约34万人发起攻击。

在第一阶段的进攻中,我军以多钳合击的战法,全线推进了70至80公里。可是由于敌人针对我军夜间迂回穿插的战术,采取了以节节后撤消耗我军尔后伺机反击的对策,我军未能成建制地大量围歼敌人。在第二阶段的进攻中,中朝军队又向东线的南朝鲜军实施分割包围,击溃其4个师,前进50至60公里。然而在第二阶段攻势结束时,我军因后勤保障能力不足,难以继续发展胜利,决定班师休整。部队在后撤时未能组织好交替掩护,结果在敌人大举反扑并以特遣部队实施穿插时,志愿军有两个军一个师被敌截断,经顽强奋战后,大部分部队突围成功,但是有一个师受到严重损失。随后中朝部队全线展开进行阻击,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第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携手奋战50天,在两阶段的攻势中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共歼敌8.2万人,粉碎了敌妄图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计划,夺回了主战场。这次战役,我军取得了入朝后最为深刻的经验教训,对于现代化战争的特点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在战役开始前,我企图在第一阶段就歼灭敌军五个师,可是因敌变换战术,在战役中我军只是成团、成营建制地包围了部分美军,却无一能成建制地予以歼灭。

同类推荐
  • 情志蓝天

    情志蓝天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了李天院士的成长过程。李天院士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首席专家。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多年来从事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研究工作。他谦逊谨慎,执著求索。严谨求实,艰苦创新,为航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于200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实现航空报国的远大理想,他一心扑在新机设计、试验、计算和研制工作上。在飞机气动力基础研究、风洞试验、国际合作,以及在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主动控制特别是在飞机总体综合设计等国家重点课题预研上做出了天创性的突出贡献。
  • 张大千: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

    张大千: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

    本书以张大千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
  •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他出身布衣,却开创了大汉王朝;他才干平平,却揽尽天下奇才;他被称为常败将军,却最终打败了西楚霸王。他就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他是如何掌握天下,又如何成为开国帝王的呢?《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就会告诉你答案。他既见利忘义又胸达大度,他既冷漠无情又惜才爱才。时势造英雄,一代草根成君王。权权谋与智慧,成王败寇后人评!
  • 刘湘家族:民国四川第一家

    刘湘家族:民国四川第一家

    本书揭示了刘氏家族从受人排挤的外来户,到川中第一家族的全过程,内容包括:天府豪门、军阀登场、叔侄争霸、畸形怪胎、妻妾成群、一世枭雄、经营西康、恩怨情仇、世家寂寥等。
  • 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上)

    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上)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热门推荐
  • 闲庭花事了

    闲庭花事了

    他是天下女子,皆趋之若鹜的皇帝——陆南城。一双桃花眼,染尽倾城琉璃色,开尽盛世桃花颜。偏偏遇见她!她是右丞沈廷之妹沈媛,为了替兄长巩固朝堂势力而被送进宫。多年相随,患难与共,出谋划策,她的手上沾满了鲜血,就是为了铺就他的大业。众叛亲离。他曾许诺,会将这江山捧到她的面前。可是最后等来的不是三千宠爱,而是一纸废后诏书。“于贞和三年入宫侍驾,不想其妇德损失,恃宠骄矜,不配伺帝近身,实属有罪,着即赐死。”“你此生休得妄想与怜宜相比!”字字诛心将她逼到了绝路。
  • 命运传说之守护

    命运传说之守护

    我不想君临天下、不想天下无敌、不想荣华富贵、不想妻妾成群……那你想要什么?我只想守护头顶的天、脚下的地、身边的人、心中的梦。
  • 绝情女帝

    绝情女帝

    受尽情伤的云络,最终选择以结束生命来获得解脱,发誓如有来生,绝情弃爱,上天却并未让她死去,穿越异世后,他,爱她至深,却不敢告诉她;他,是她兄长,却愿护她一生;他,流水浮云,却想温暖她心;他,帝王之尊,却独不得她心。她,绝情弃爱,一统天下,长夜孤寂之时,是否曾需要过温暖?
  • 蔚蓝色

    蔚蓝色

    她,是一代才女,却为复仇宁不惜一切。他,是贵家公子,却是她仇人的儿子。她杀了母亲,他却不知情地顶罪。然而,意外的邂逅让他们重逢。阴阳师,噬魂师,结界师。灵异事件一起接一起。最终的结果是如何。全部人都会死?公告:各位给点力啊~→_→←_←更新慢,别在意~等寒假我会加更的~~亲(づ ̄3 ̄)づ╭?~好好等待撒!
  • 铠甲勇士降灵

    铠甲勇士降灵

    第一次写这种小说,希望大家会喜欢.我会一直更新这部小说的
  • 忘仙曲

    忘仙曲

    她是仙人后裔他身怀魔族之血只因为少时的一段际遇就注定了一世的羁绊正邪如何辨仙魔由谁分不信天不信命只信掌心一柄长剑还有他……
  • 叶少的青梅娇妻

    叶少的青梅娇妻

    s市最高贵的俩家族,传说叶家和萧家自小便定下娃娃亲,但自小分离,15年后再见,他步步紧逼,她终于无路可走,她说:“你想干嘛?”“我想吃了你。”……
  • 唐宋八大家(第八卷)

    唐宋八大家(第八卷)

    韩柳三苏王曾欧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 长风动—源变

    长风动—源变

    昊天大陆是个修真大陆。穿越男吴寒来到这里之后,各种麻烦便接踵而来。好在在经历许多的麻烦事后,他交到了许多的朋友、兄弟,当然红颜知己自是不少。之后,穿越男发现自己的穿越并不是偶然,他也不是一个光头司令,在皓月国四大家族之一的木家他排行老四,名叫木长风。当木长风彻底融合十八种太古符文,识海中十二条都天神纹完全之后,他终于打破桎梏,离开了这个叫做蔚的地方去寻找长生大道。万物终于生,归于死,永恒之轮下无数超级大能得出这一结论,木长风却付之一笑。他相信。源变起,万物生。
  •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