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96000000010

第10章 我怎样来陕北的

【第四卷 到陕北去】

两天走两千多里

“路很难走呢,现在交通很困难。你如果实在不愿到国外去,那就只好到西安。也许你得在那里住上好几个月,住在那里是不能出来的;不过也好,你就写文章吧。”

我便决定到西安。不出门我已经习惯了,三年的蛰居都挨过来了;何况现在,是自己把自己关起来,这有什么要紧。

中秋节那天夜晚,我溜出了那个曾把我收藏了两个星期的公寓,一个朋友送我到火车站,火车上有一个新认识的朋友等我,他也是要到陕北去的。我们便做了同伴。

在火车上,我从不走到外边来。火车没有开或停下的时候,我装做生病,蒙着头睡在二等卧车的车厢里。如果有人闯进来张望,或查票的时候,都由同行的x君应付。等车一开,我便跳了起来,欢快地同×君谈着上海最近几年的事。×君本来就很健谈,我因为这次出走是生平第一愉快的事,人变得非常和气,精神又好,什么话都谈,很快我们就像老朋友似的了。夜晚月亮奸得很,白天天气好得很。我们驶过江南的郊野,小河像棋盘似的布着,钓鱼的人坐在柳树下。我们经过黄河南部的平原,一望无际的是黄色的收获了的麦田。我们过了险要的潼关,到了古长安。一入长安境,不由使你忆起许多唐人的诗句。长安虽说有许多变革,已非旧长安可比,然而风景仍与古诗描写的无多大差别,依旧使人留连。这次旅行留给我始终都是新鲜的感觉,那静静地睡在月亮下的小火车站,车站旁的槐树林,那桥下的流水,那浮游太空下的云团,至今常常带着欢愉和温柔来到我的记忆中。

三个星期的使女生活

在西安旅馆里住了一个多星期之后,因为我的执拗,我宁肯住秘密房子,于是我搬到一个外国人的家里了。同来的×君在×的决定之下又回上海去了。

这家有三个外国人,两个男的,一个女的,他们都不会说中国话。我的生活是寂寞的。幸好×替我找了一个同伴来,她也是预备到陕北去的。我们总算能相处,我做了她的姐姐。外国人对我们很好,我勉强说一些不合文法的英文同他们谈天,而且我计划着写文章。可是那位有夫人的外国人生病了,他们要到上海去,并且真的就走了。以前这家烧饭是那个外国女人担任的,她一走就轮到我和新结识的妹妹两人了。我要说明,这屋子里是不能随便用仆人的,屋主人的面子也得阔气一点才成。于是我们忙着买菜(小妹妹一人担任,因为我不能随便出门),忙着生火,忙着烧咖啡,弄菜。我一天几次捧着杯盘碗盏到厨房,又从厨房到饭厅。这个外国人养着一条大狗,名字叫希特勒;还养着二十来只鸡。喂鸡喂狗的事也是我做(主要的事是小妹妹做,我是听她分配的)。我围一条围裙,真像一个使女。

这三个星期也是非常快乐的。我虽不能出去,但有报纸可读(我曾在不准我看报的地方住过),妹妹也常带些外面的消息给我。虽要我做一些烧饭洗衣的事,但是自愿的,倒觉得有趣。白天外国人在外边应酬生意,我们在后边屋里谈天,看小说。一到晚上,大门关了之后,我们便热闹了。我和妹妹都在餐厅里玩,电灯很亮。我们吃晚饭,听无线电;我们谈着张学良,谈着在洛阳的蒋介石,谈着甘肃去的红军。外国人也和我们讲西班牙的战争,他用极简单的文字和我谈话,我们还能领悟。我们谈歌德、雪莱、缪塞,谈德国、法国的人情风俗。我以为外国人不论干什么行业,大都有一些文学修养,不会让人笑话他们连托尔斯泰也不知道。

“希特勒”因我喂它,对我很有好感,它跑到我屋子里,但我不准它把鼻子靠近来,它远远望着我。我一人坐在饭厅的沙发上或是屋外石阶上看书的时候,我觉得它的眼睛好像格外温柔。

第一次骑马

离开西安是十一月一号。我在西关一家小店里等汽车,小妹妹没有一道走,却换了两个女伴,同道的一共七个人。汽车第一天住在耀县,第二天住在洛川,我们都不出门。在洛川休息一天,等着护送的人,听说是第×师第×团的连长,他带十几个人来接。而且听说要骑马,有一百多里路,并不好走。但我们认为这些都不会成为问题。

我把头发剪短了,大家都穿上灰布军装。晚上我和一个女伴练习骑马的方法。我们牢记那些要领,在炕上跳上跳下地练习。我们不愿让人知道我们不会骑马,我们怕人笑话说:“连马都不会骑,还要到陕北去!”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我们到外边院坪上,冷风刮面很厉害,下弦月照着院子里的几匹马和驴子。大家从屋里往外搬东西,都闷着声不说话。

我没看清连长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他带领这队人马去叫开城门。我们各自牵一匹马,鱼贯地、无声地向外走。城外是一大片高原。一出城门,连长就飞身上马,我赶紧往马背上跳,刚刚把脚套进马蹬,还来不及去想头天晚上新学来的那套要领、方法,马便随着前头的马飞跑起来。我心里只转着一个念头,无论如何不能掉下来,我不准自己在友军面前丟脸。我一点也不感觉劈面吹来的冷风,也不知道走到什么地方了,我只浑身使劲,揪住马鞍,勒紧缰绳,希望前边的马停一会儿也好,因为我想我骑马的方法不对,我要换一个姿势。

马跑了一阵才歇下来。下山时,我牵着马在那陡峭的山路上走,就像走在棉花上,感到我的腿不会站直似的。

这么走了一天,冬天的黄昏来得快,我焦急地盼望着宿营地。我们住的那庄子的名字,我已经忘了,只记得驻了很多兵。晚上有一个团长样子的人来看我们,他是听说有女兵才来的。同来的人让我冒充红军军官的老婆,我同意了。那团长觉得奇怪,他问我知不知道那里很苦。

躺在床上时,我以为我已经瘫了,两条腿全无知觉。

我们的游击队

又是天不明就动身,一连兵护送我们,我们走在他们中间。在不明的月光中绕过两个村庄,他们告诉我这两个村庄都有保甲。到第三个村庄时,天也亮了,穿过村中,我们都存有一点戒心。村里有很多穿便衣的团丁放哨,都是全副武装,头扎包头巾。我知道这是地主养着的敢死队,他们比国民党的正规军队还厉害。这些站在路口的粗壮汉子,斜着眼望我们,知道我们是要到什么地方去的。如果我们没有这一连兵力护送,他们也许要和我们干起来的。我看他们大都是受苦的农民,但他们却让地主们养着打他们的兄弟,我觉得很难受。

又走了二十里,护送我们的队伍在山头停下来,要我们自己走下沟去,沟底下有接待我们的人。这一段路程大约有四里路。我们还只走一半,却听见枪响了。带路的人告诉我们,这是边境,这一带常有冲突。于是我们都加快脚步。带路的老说那些保安团丁真讨厌。

沟底下树林里有几个穿灰衣人影,大家就跑起来。我大声叫着:“那是红军!”

当红军向我敬礼的时候,我太激动了。我的心早就推崇着他们,他们把血与肉献给革命,他们是民族的、劳动者的战士,我心里想,只有我应该向他们敬礼,我怎能接受他们的敬礼呢?

他们穿着单衣,都很精神。带路的人告诉我,他们是红军的游击队,红军都开到前线去了。

保安

骑着小毛驴,一行七个人,加上民工大约十来个人,翻山越岭走了八九天之后,快要到“京城”了。这是下午,我们在一个树林里看见有一匹马飞跑出来,走近我们身边。他问我们是否从白区来的。有认识的说他是医院的院长,新近同一个被誉为陕北之花的姑娘结了婚。越过树林,山边上又遇见几个过路的,大声地喊着:“同志!你们是白区来的吗?”我心里想,一定是快到了,看这气氛完全不同。他们好像谁

与谁都是自己人,都有关系。

转过一个山嘴,看到有好似村庄的一块地方,不像有什么人烟。但是一走近来,情形却完全不同。有好几处球场,球场上很热闹,人人都跑来看我们,问我们,我觉得自己才换不久的灰衣真难看,他们(所看见的人都如此)都穿着新的黑色假直贡呢的列宁装,衣领上钉两条短的红带,帽上缀一个红五星。我原以为这里的人一定很褴褛,却不料有这样漂亮。我更奇怪,“为什么这里全是青年人呢!”老年也好,中年也好,总之,他们全是充满着快乐的青春之力的青年。

这里什么都没有卖的,只有几家老百姓。这里的房子全毀了,是那些逃走的地主们放火烧的。除了一两家之外,所有机关都住在靠东山上的窑洞里。一排窑洞约莫有半里长,军委、边区政府、党中央各部全住在这里,全中国革命的人民领袖全住在这里。说中国人民的命运就掌握在这小山上,也许有人说这太夸大了,但在一定的时间内的确是对的。

我来陕北已有三年多,刚来时很有些印象,曾经写了十来篇散文,因为到前方去,稿子被遗失了,现在大半都忘了。感情因为工作的关系,变得很粗,与初来时完全两样,也就缺乏追述的兴致。不过×x再三征索,而限期又迫,仓促写成,愿读者原谅!

一九三九年

同类推荐
  • 纳兰性德全集第一册:词集

    纳兰性德全集第一册:词集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全集共分为四册,第一、二册为词:除包括《通志堂集》的三百阙外,另增加了四十九阙,并附《纳兰成德传》(纳兰性德,原名成德)一篇。
  •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本书吸取了当今文学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卓有成效地将其运用到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研究会”的考察中,分别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等几方面对“文学研究会”的制度体系进行了探讨,为文学社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些为传统文本研究、作家研究、审美研究所忽视的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对拓宽与加深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具有启示意义。
  • 李佩甫

    李佩甫

    《李佩甫》的主要内容是:为了展示建国以来文学创作的实绩,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我们陆续编辑出版“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这套丛书,拟选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文学创作上做出重要成绩的作家的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等代表作(包括儿童文学创作),每人一集,每集大约二十五万字,并附有作家照片、手迹和主要作品目录,以便与我社同香港三联书店合编的“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丛书”相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丛书。读者从每一集里,可以看出某一作家的基本创作面貌及创作实绩;各集合在一起,大体可以总览我国当代文学创作(长篇小说除外)的基本面貌和主要成就。
  •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从体例上突破了《中国小说史略》的框架,却又未背离撰写一般通史的原则。在对古代小说进行分门别类的同时,使读者仍然看出时间上的发展顺序,真正落实了“演变”的前因后果。当然,有些小说是各种题材的融合体,在分类过程分很不容易为它们找到恰当的归属,因此本书的分类未必对每一部作品都区划得十全十美,无懈可击。但这部《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毕竟是从新的角度来观察、考虑问题的,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发。我个人在审读书稿时,就感到它的内容既有纵向发展的脉络,也有横向联系的轨迹,实际上作者们只想在我国古代小说领域中尽量做到点、面、线的结合。可以说,这确是一次大胆而有新意的尝试。
  •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热门推荐
  • 谛言

    谛言

    人神魔三界,相生相克。任何人都不知道这三界之间的关联。当时机成熟时,也将是另一场风暴的诞生。三界,将不会再这样的平淡下去。
  • tfboys之遇见你是奇迹

    tfboys之遇见你是奇迹

    这四个女孩是来自布诺多星球的少女,拥有异能,来到地球后与三个男孩一见钟情。
  • 王进喜

    王进喜

    《“红色英雄榜丛书”系列:王进喜》讲述英雄王进喜从儿时成长至成熟起来的一生。作者以朴实无华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英雄王进喜憨厚、率真、直爽的个性。内容详实,语言生动、细腻。
  • 穿越之即为公主亦为妃

    穿越之即为公主亦为妃

    一道圣旨,让胆小懦弱的五公主奉旨成婚,不娶不嫁,以公主居之,亦可以王妃居之,一个是青帝的第五个女儿,一个是青帝认养的质子,闲王苍醒钥有着作为质子的觉悟,在没达到目的之前,绝对做个听话的小白羊,只是这真的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大字不识,身体孱弱,胆小如鼠的五皇妹吗。青瑶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女青年,被闺蜜和丈夫背叛,一时心灰意冷,了却残生,不想竟穿到一个不知名的古代,成为五公主,醒来的一件事就是自己要成亲了,还是原身父亲认的儿子,这太乱来了,虽没有血缘关系,好歹也是兄妹,虽然做不了亲兄妹,也别这么撮合做夫妻啊。
  • 逆袭者

    逆袭者

    富家子与灰姑娘的爱情始终是一场悲剧,被抛弃的女人生下一个儿子,二十多年后,这个被抛弃的儿子改名换姓回来了!残酷如刀,柔情似水,完美的爱情却落在陷阱里,大家庭烽烟四起,明争暗斗,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复仇计划正式上演,弃子的逆袭,从现在开始!
  • 春:朱自清作品精选

    春:朱自清作品精选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以开拓者的胆识与笔力,以独具风貌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著而重要的地位。其作品清隽沉郁,文笔简约亲切,极富真情实感,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
  • 千秋落

    千秋落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个眼神便能毁灭一个庞大的国度,世人称她为‘魔仙’,可他们却全然不知她背后的痛,只看到了她表面的光鲜亮丽,她。。。千秋落,她的故事由此展开!
  • 麻雀也称王

    麻雀也称王

    我拎着背包,冲出教室,一把抱住同伴大叫:“耶!放假啦!终于熬到这一天了!!万岁——!”大家一拥而出,我拍拍同伴的肩,得意地笑:“我这回要去找我老妈,跟她在考古现场玩上一阵子。”去没想到这一去,我就还真的去了……
  • 想说戒你不容易

    想说戒你不容易

    新书将于12月1日正式发布,古言,帅气长情的洛王爷,美丽温婉的王妃乐语芙,杀机重重的背景,错综复杂的人物,等着你们哦
  • 驮水的日子

    驮水的日子

    本书是最新一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温亚军的作品集,共收入作家的近三年来己发表的作品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