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77500000010

第10章 磨和驴

凡谚语或寓言,都因其形象生动,典型意义,以及富涵哲理,言简意赅,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中国民间的“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谚语,以及典故“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成语,都因为其情节的十分缺德或相当缺德,而千百年地流传,直到今天仍具有极其鲜活的生命力。

“过河拆桥”本来是很损的了,现在,小毛驴卖了力气,将粮食磨好以后,还得把命搭上,可见这个小毛驴的主人,没良心到了极点。看来这个宰驴的无赖,第一狠毒,第二残忍,第三背信弃义,连眼皮也不眨,就开了杀戒。毛驴服了,扔下两句话,厉害!厉害!因为它刚拉完磨,还没有歇过气来,一把刀在其眼前晃着,有什么法子呢?只好任其大卸八块,投到锅里,和以大料茴香,成为卤煮驴肉。

汉代的淮阴侯韩信,一个绝对的军事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不是一个绝对的政治家,他想不到刘邦是卸磨杀驴的老祖宗,因此,我想他对那头驴的感想,深有体会。因为,当他在云梦,可能是现在洞庭湖一带,被汉高祖刘邦抓起来问罪的时候,他没说“卸磨杀驴”这句民谚,而是说了一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意思相类的话,足见他和被宰的驴所扔下两句话,厉害!厉害!是有同感的。据考证,毛驴这种牲口,上古时期,中原地区不产,是汉代才从西域引进的家畜,当时还未大量繁殖、普遍役使,所以,这位受过胯下之辱的将军,只能发出这样的感慨了。

刘邦立国,张良,萧何,韩信,最有功劳,韩信的战功甚至更显赫些,所以,封楚王。其实在楚汉相争时期,韩信多少了解一点刘邦这种无赖习气,就说,为了指挥作战,号令部众,你就封我一个“假王”吧!刘邦那时被项羽打得晕头转向,很需要韩信为他卖命,便装作大发脾气的样子:真是荒唐,当什么假王,要当就真格地当王。因为韩信平楚有功,遂封楚王。等到刘邦江山坐定,觉得韩信是个尾大不掉的实力,就防着他,当然,一直也对他放心过。而这个韩信,认为自己是楚王,在巡行所属县邑时,免不了带着前护后拥的甲兵。有人向刘邦告密,说他存谋反之心。刘邦一想他不但善战,还有实力,更有地盘,为防激则生变,接受间谍头子陈平的建议,假作天子巡狩,会诸侯,放一个烟幕弹,趁此机会把他擒获,将他押回咸阳。

韩信没料到刘邦会来这一手,半点旧情不念,于是,这个缚在槛车里的阶下囚,扼腕长叹:“果如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功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这句话虽然不如“卸磨杀驴”精练简洁,但可以想像韩信说这话时,一定很气愤,也一定很懊悔。

为什么气愤?刘邦的手段透得卑劣。其实韩信不了解,封建社会里的开国皇帝,即或不是流氓,也是不反对使用流氓手段,来夺取江山和巩固政权的;为什么懊悔?当初不该不听蒯通的话,如果自立门户,刘邦也许打不下天下,坐不成江山,说不定现在和他平起平坐?

蒯通就是他说的“果如人言”的那个谋士,是这句话的最早创意者,版权应该属于他,毫无疑问。当楚汉相争未定局时,他曾经跑去给韩信进言:“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于是建议韩信“叁分天下,鼎足而居”,还引文种、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被弃绝的例子,说明“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烹”的道理,韩信的牢骚,由此延伸发展而来。

韩信是位了不起的军事家,在用兵上,多多益善。但在政治上,却不是刘邦的对手。别看他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得心应手,在官场上,就常有败棋。他未必不知道自己是举足轻重的一个方面,也未必不想称王成霸,可他对蒯通说:“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以事,吾岂可以以乡利背义乎!”

他曾经批判过项羽的“妇人之仁”,结果他自己却感情用事,成了一个大老娘们,估计他对蒯通说出这番充满知遇之情的话时,眼中说不定还闪着泪花咧。政治家在决策时,要是搀进了私人因素,无有不败的。搀得越多,败得越惨。韩信“载人之患”,“怀人之忧”,“死人以事”,作为一条汉子,绝对够格,作为一个朋友,天下难寻。但他不知道刘邦为了维护他的政权,是一点也不能汉子似的讲义气,也不能朋友似的讲交情。

老实说,从一开始,对他就十分防范,百倍警戒的,从来也没有放心过。要不是韩信南征北讨,立下汗马功劳,刘邦能不能当上皇帝,还是未定之数。但一旦坐稳江山,对不起,就要收拾这些有功劳,但不放心的元勋了,也不念往昔为他拉磨的历史了。这也不仅仅刘邦如此,封建社会里很多皇帝,立国以后,都按照卸磨杀驴的原则,无情地对待当年共生死的战友,打江山的伙计,相濡以沫的患难之交,舍命相随的左膀右臂。

所以,凡称得上是皇帝的股肱,或非股肱却是皇帝眼中认为具有实力的人物,他们的命运大多数是不值得羡慕的。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北海敬王睦薨。这位分封的诸侯王刘睦,就是个比韩信要聪明得多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在汉明帝眼中是并不放心的。是处在脆弱险恶的环境之中,所以不得不始终保持清醒,不敢有丝毫令汉明帝生疑的表现。有一年,“尝遗中大夫诣京师朝贺,召而谓之曰:‘朝廷设问寡人,大夫将何辞以对?’使者曰:‘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土,臣敢不以实对!’睦曰:‘吁!子危我哉,此乃孤幼时进趣之行也。大夫其对以孤袭爵以来,志意衰惰,声色是娱,犬马是好,乃为相爱耳。’”《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写到这里,给他一句评语:“其智虑畏慎如此。”于是,总算得了一个善终,没有死于非命。

刘睦所以这样一生“智虑畏慎”,因为他不过是皇弟,按祖宗规矩,“非刘氏不得王”,才得以分封一块土地为北海王,不过是沾了血统的便宜。皇帝要是不喜欢你,随便找个名目,就可以“除国”,让你卷铺盖滚蛋,这是客气的。弄得不好,让你仰药死,你也不得不喝皇帝赐的那杯毒酒。班固在《汉书·景十三王传》后说:“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沉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为什么刘睦偏要部下像班固所说的向皇帝汇报,把自己糟蹋得不成样子呢?很简单,正因为他明白,他有“少好学,光武及上皆爱之”的名声,对汉明帝来说,他不怕你堕落,而怕你有为。统治者最怕的是对他构成威胁的人物,包括潜在的威胁。所以,韩信的倒霉,就在于缺乏刘睦这样的“智虑畏慎”。

韩信觉得身上的征尘,胸前的勋章,赫赫的战功,彪炳的资历,与刘邦起事时的交往,是一份谁也不敢拿他怎么样的本钱。其实错了,他忘了皇帝是“唯辟作威,唯辟作福”,“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可以随便“予取予夺”的天子。你再大的本钱,也没有他可以杀你的本钱厉害。“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闹开情绪),信由此日夜怨望(发开牢骚),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肯定是骂骂咧咧了)。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不光言,还有行了)!’”结果,他因策划陈豨兵变,而从中应合,被吕后镇压,夷三族。刘邦征陈豨归来,“见信死,且喜且怜之。”这个“喜”,证明刘邦早就想除掉这个心腹之患,假惺惺做出“怜”的样子,也是猫哭耗子的表演了。

比刘邦还要多一份流氓精神的开国之君,恐怕要数朱元璋了。他在杀戮功臣的记录上,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简直到了病态的程度。最没有道理的屠杀,莫过于杀他的儿女亲家李善长了。

此人是追随他最早的开国元勋,据《明史·李善长传》:他早在朱元璋还没有成气候,说不清是兵是匪是流寇的时候,就同他一齐闹革命。“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他劝朱元璋不能以打家劫舍为目标,而应该目光放远。是他使这位凤阳皇觉寺的小和尚,相信自己也可以有九五之分。“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那时,朱和李都在郭子兴属下,郭很赏识李善长,要他给自己出谋划策,他婉拒了。始终追随朱元璋不变,表现出难得的忠诚,从此,一直成为朱元璋的智囊亲信。“太祖得巢湖水师,善长力赞渡江。”正因为这一步,朱元璋便有长江以南的大片土地,得以打败方国珍、张士诚,最后打败元帝国。由于他多年参与决策,为朱元璋立国,做出杰出贡献,所以,“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说明他是一位绝对称得上股肱之臣的人物,要不然,朱元璋也不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的长子为妻。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他对大家宣布:“善长虽然没有什么汗马功劳,但跟随我多年,一直担当后勤工作,保证粮草供应,稳定军心,巩固后方,他立下的功绩,和汉代的萧何一样值得名垂千古,所以,一定要进封到大国的爵位!”但是,李善长官至极位,忘了“天下已定,我固当烹”的韩信这句名言。而且追随朱元璋大半辈子,竟不了解这位流氓无赖出身的皇帝,其狡诈多疑,残忍冷酷的本性,他逐渐失去了最起码的“智虑畏慎”之心。一些恣意枉法的行为,也惹得朱元璋不快。到了胡惟庸案起,他对所有的功臣都持怀疑态度。于是,大开杀戒,连同蓝玉一案,杀了好几万无辜臣民,最后杀红了眼,脸一抹,连儿女亲家也不认了。“谓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善长子祺与主徙江浦,久之卒,祺子芳、茂,以公主恩得不坐。”要不是有这点金枝玉叶的庇荫,这一家就是满门抄斩了。

显然这是毫无疑义的冤案,李善长死后的第二年,有人敢给朱元璋上书,为他平反。理由很简单:如果李善长自己要谋反,还说得过去。他已经位极人臣,再去策动胡惟庸推翻朝廷,是没有道理的。纵使胡惟庸成功了,能够给予他的一切,会超过陛下对他的宠遇吗?朱元璋是个喜怒无常的皇帝,是个动不动在朝廷上要杀人的君主,像这样责问他的一个虞部郎中,而且结论是冲着他的:“今谓其欲佐胡惟庸者,则大谬不然。”很奇怪,朱皇帝竟然隐忍不发,显然他也觉得这样卸磨杀驴,未免太过分了吧?

相比之下,唐代的尉迟敬德遇到李世民这样的皇帝,就是一件幸事了。这位武将,当初,因为他是从隋军投降过来的,唐军上下对他极不信任,建议秦王李世民将他杀掉,以除后患。李世民却很有远见,对他深信不疑,并且说,你愿意走,我资助你,你愿意留,我们是朋友,这实在把他感动了。所以,李世民在一次打猎中,恰遇王世充的几万兵马,亏了尉迟敬德枪挑单雄信,才救了陷入重围中的秦王。

如果说,这多少属于报恩的行动,那么,李世民能够登上帝座的最重大的一次行动,也就是玄武门之变,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次宫廷政变,尉迟敬德起了推进器的作用。因为杀弟逼父,对李世民来说,是一次痛苦的抉择,一是考虑实力,二是考虑舆论,三是考虑亲情,故而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这时,尉迟敬德给他做工作:“人情畏死,众人以死奉王,此天授也。若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虽存仁爱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计,失人臣临难不避之节,乏先贤大义灭亲之事,非所闻也。”然后他说:“勇士八百余人,今悉入宫,控弦被甲,事势已就,王何得辞?”并且还声言,如果你不敢干,我们大家便只有逃命了。

在他的一再说服下,于是李世民动了手,“六月四日,建成既死,敬德领七十骑蹑踵继至,元吉走马东奔,左右射之坠马。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绊,坠不能兴。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于是步走欲归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杀之。”也就从此刻起,李世民正式即太子位,开始他的贞观之治。后来在评功时,唐太宗认为“敬德与长孙无忌为第一”。

可是尉迟敬德这位武人,“好讦直,负其功,每见无忌、玄龄、如晦等短长,必面折廷辩,由是与执政不平。三年,出为襄州都督。”可见他和历代居功自傲的臣下一样,不但把谁都不放在眼里的跋扈专横,甚至背久了这样一个功臣包袱,连皇帝也不大买账的。可以想像李世民对他不会太愉快的,所以,把他外放了。“贞观八年,累迁同州刺史,尝侍宴庆善宫,时有班在其上者,敬德怒曰:‘汝有何功?合坐我上!’任城王道宗次其下,因解喻之。敬德勃然,拳殴道宗目,几至眇,太宗不怿而罢。”为争座次,把劝架人的眼睛差点打瞎,也实在太过分了,难怪唐太宗一甩袖子离席而去。

但唐太宗李世民到底要有修养多了,对尉迟敬德的处理,与以前的汉刘邦,与以后的朱元璋不同,他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晓喻尉迟敬德,一下子就提到那位淮阴侯韩信:“朕览汉史,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来,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孙无绝。然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谨饬,无贻后悔也。”

给老兄先敲一次警钟,到时候别怪朕不讲情面!

尉迟敬德不是傻瓜,李世民明确提到了韩信,这教训他不会不汲取。于是,从此以后,这位老兄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穿筑池台,崇饰罗绮,尝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与外人交通,凡十六年。”这就是说,有如此明智的皇帝,才有如此顺达的臣下。从那以后,他只是讲究享受,追求快乐,注重生活,甚至和社会,和政治,和权力,采取绝对疏离的政策,闭门杜客,自我隔绝。这就合乎那位北海敬王希望皇帝知道他的近况一样,到了“声色是娱,犬马是好,志衰意惰”的地步,李世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所以,他一直平安地活到七十四岁去世,给自己画了一个很圆满的句号。

看来,尉迟敬德要比韩信的下场好,比李善长的结果强,但要不是李世民,而是刘邦或朱元璋,他能享有死后“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的荣耀吗?细细分析起来,除了客观情况的不同外,都是九五之尊,文化的有或无,高或低,其文明程度上是存在着相当差异的。也许这就是磨和驴的寓言,在封建社会里还时不时会出现的缘故了。

同类推荐
  •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与《史记》中同屈原齐名,司马迁最为推崇的赋作家-司马相如惊世传奇给力问世。
  • 等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最美林徽因

    等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最美林徽因

    男人都想有她这样素淡如莲的知音,女人希望像她那样和有情人做快乐事。为什么要读林徽因?她是让三大才子魂牵梦绕的奇女子,民国学者眼中学识渊博的林先生,文学与建筑的双料才女,事业与婚姻美满无暇的女神。最真实的林徽因,温雅如玉,民国气质,美到极致,纵然岁月流转,未曾输给时光。
  •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袁世凯传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袁世凯传

    讲述一个枭雄的传奇人生,解读一个真实的袁世凯。他曾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他也被称为阴谋家、伪君子、窃国大盗: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且看一个梟雄真实的人生历程。
  • 林肯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林肯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美国历史最伟大总统的传奇一生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倾心之作富含智慧,启迪人生的经典作品。林肯的主要功绩有:打响南北战争、纸上谈兵的麦克莱伦、浮夸派将领薄柏、激烈的内阁争斗、发布《解放黑奴宣言》、壮烈的葛底斯堡战役、传奇将军格兰特、连任总统、南方军投降等。
  • 革命先烈的故事之三

    革命先烈的故事之三

    本文主要内容为黄立贵的故事、郭刚琳的故事、曾贤生的故事、胡觉三的故事、赵崇德的故事等。
热门推荐
  • 辉煌重生传

    辉煌重生传

    2010年已经大学毕业两年的刘星,失业郁闷的他在天台喝闷酒的时候,竟然遭雷劈回到了2001年。重生一次,感悟良多。为了不错过生命中的朋友,弥补前世的遗憾,他决定还是按照前世的轨迹上学读书。在网络上泡了多年,重生后,他经常光顾的那些熟悉的网站如:校内网、淘宝、优酷、起点、浩方等等,在01年还没有影子,这些金矿都在等着他挖掘。重生十年之前,多了十年的记忆。在这十年间流行的歌曲、小说、明星等刘星印象深刻,这也给他带来了许多麻烦,为了弥补这些麻烦,刘星只能在网络上把生活中的言论、歌曲等传在网络上,这也造就了一个网络神话,倍受众多网友粉丝的追捧。……本书群号:30741405喜欢本书,请加进来,要满了哦。欲加从速!!!本书已经签约,请放心收藏!努力打造都市重生小说之经典,向《重生传奇》、《重活》、《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等经典之作看齐。
  • 冷帝霸爱,盛宠奸妃

    冷帝霸爱,盛宠奸妃

    他是楚仪国最隐忍狠辣的皇帝,九岁双腿残废,十岁被册封为太子,十二岁登基,历经波折。她是宠臣之女,万千宠爱集一身,天真叛逆,自小与楚仪国第一少年将帅订婚,青梅竹马,情深不悔,却被他掳入后宫。谣言传:她不喜位居人下,他便为她废去皇后,立她为后。还传:她善妒,一日,遥帝醉酒,歇于醉茵阁柔妃处,皇后醋意大发,一怒之下连夜闯入醉茵阁当众掌掴柔妃,自此遥帝不顾朝纲法纪,为她散尽六宫。后又传:她爱黏人,遥帝坐朝议事时,她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坐于他大腿之上撒娇。那一次,他为她半月不上朝。那一回,他为她移平了皇宫的花草树木,种上她心爱的梨花,只为博她一笑。那一年冬天,她惧冷,他便让人猎杀了一百多只珍狐野兽的皮毛做地毯。再后来,她私通叛军,引敌军入城…。《楚仪野史记载》:三十六年,下臣秦云荻率叛军攻入上京,遥帝仓惶出逃,叛军追至,遥帝自缢于南华山。临死前,地上刻着一行字:情之一字最难解,不知从何兴起,却又如此之深。可以生死相许,可以死生与共。若是强问因由,譬如风来风去,冷暖自知又难觅难寻。全天下都以为他爱她,可她不信,等到信了时,却已经太迟了…。
  • 深爱都被时间掩埋

    深爱都被时间掩埋

    本作者最虐心最催人泪下的史诗巨作全力打造。身世卑微的李修航从小羡慕着钢琴少年沈云一以及其青梅竹马夏天晴的感情,却始终无法融入。沈云一最后悔的是就是没有保护好自己深爱的人,而让年仅十六岁的夏天晴意外身亡,从此他的内心变得灰暗。但是在初来大城市的农村女孩苏涵音眼里,沈云一永远是天使的化身,他的光环终究融入进了她的心里。自苏父离世后,体弱多病的弟弟苏橙独自来到E市,机缘巧合和李修航成了好朋友,也获得了工作,但是在这复杂的校园里,初入世事的苏橙却屡遭嫌弃。最终,苏橙出于自己的疾病,做出的决定让苏涵音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离开了这座城市。若干年后,卑微的苏涵音偶遇到了已成为音乐总监的李修航……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5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5

    心理咨询是现代人们的一种精神按摩方式。它能使人的心理获得突然面对平原和高空那样的豁然开朗、神清气爽和舒适平和的感觉,还能促进人的理解力和进取心,使人变得善解人意、充满激情。其实,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帮助求询者学会更有效的方式对待自己、他人和生活中的困惑以适应人的社会生活的过程。
  • 王妃别闹

    王妃别闹

    尼玛,莫名其妙地穿越到这个世界,她已经够倒霉的了,居然还要嫁给素未谋面的九王爷?什么?只要九王爷休了她,此事就作罢?哼!既然如此,那她就不客气了。如果九王府是天庭,那她就是孙悟空;如果九王府是龙宫,那她就是哪吒。不把它闹翻天,她就不叫风悠悠。可是……怎么闹了九王府,还得闹皇宫?闹着闹着,居然推翻了一个国家,还称霸了整个大陆?这是不是闹得太大了?还有……九王爷究竟什么时候才肯休她啊?
  • 受用无穷的80个财富故事

    受用无穷的80个财富故事

    在渴望财富、渴望成功的滚滚人潮中,有一些人似乎是天赋异禀,他们傲视群雄,风雷不惊,如履平地般攀上了财富之巅。他们的他业精神已经成为创业者的财富榜样;他们的他业故事更因为具有可模仿性、可借鉴性,而成为普通人致富的启蒙教材。本书讲述的财富故事与一般冗长的人物传记大有不同。书中的每一个主人公,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主题,或创业手段,或管理模式,或理财观念,或营销技巧……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实例,把人生、事来、财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读者爱看易懂,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思维、新观念。希望读者能够借本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人人羡慕的财富英雄!
  • 乾坤谣

    乾坤谣

    没有什么存在过,因为虚幻中的真实还是虚幻。没有什么是虚幻,因为虚幻才是真实的本体。情感与机缘,往往造就一段故事。而故事所赋予的意义,完全来自读者脑海里面的真实。去寻找那个真实的自己吧。神奇的传承,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讲故事目的,为了传递一种古老的文化的传承,不仅仅只是讲一个故事。因为主题是永恒的,说是玄幻其实是历史中的幻境,而故事本身却让你了解到真实的本源。“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作者是专业的周易研究者,用小说的形式来探讨,周易与风水道学的玄妙。小说只是血肉,但是精髓确是中国文化的本源,易经玄学。
  • 猎灵人之狼人契约

    猎灵人之狼人契约

    传说,在月圆之夜,对镜戴红妆,是人是狼便能见分晓。人说,她是后背绣着诡异图案的狼族公主,为了寻找狼族失落的九天濯印而来。他说,除了我,谁也不能伤她分毫。她说,我为契约而生,亦不会轻易踏上黄泉之路。它说,巫咒师的人皮圈会在暗夜的深处,静静的蛰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松隐唯庵然和尚语录

    松隐唯庵然和尚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虚无终点

    虚无终点

    家仇情恨深似海,为伊穷尽一生来。上缥缈,越断剑,吼苍穹,踏八荒。只为伊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