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76900000006

第6章 百年文化的表情

千年之交,回眸凝睇,看中国百余年文化云涌星驰,时有新思想的闪电,撕裂旧意识的阴霾;亦有文人之呐喊,儒士之捐躯;有诗作檄文;有歌成战鼓;有鲁迅勇猛所掷的投枪;有闻一多喋血点燃的《红烛》;有《新青年》上下求索强国之道;有“新文化运动”势不两立的摧枯拉朽……

俱往矣!

历史的尘埃落定,前人的身影已远,在时代递进的褶皱里,百余年文化积淀下了怎样的质量?又向我们呈现着怎样的“表情”?

弱国文化的“表情”,怎能不是愁郁的?怎能不是悲怆的?怎能不是凄楚的?

弱国文人的文化姿态,怎能不迷惘?怎能不《彷徨》?怎能不以其卓越的清醒,而求难得之“糊涂”?怎能不以习惯了的温声细语,而拼作斗士般的厉声长啸?

当忧国之心屡遭挫创,当同类的头被砍太多,文人的遁隐,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倘我们的目光透过百年,向历史的更深远处回望过去,那么遁隐的选择,几乎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时尚”了。

那么我们就不能不谈《聊斋志异》了。蒲松龄作古已近三百年;《聊斋志异》刊行于世二百三十余年。之所以要越过百年先论此书,实在因为它是我最喜欢的文言名著之一。也因近百年中国文化的扉页上,分明染着蒲松龄那个朝代的种种混杂气息。

蒲公笔下的花精狐魅,鬼女仙姬,几乎皆我少年时梦中所恋。

《聊斋志异》是出世的。

蒲松龄的出世是由于文人对自己身处当世的嫌恶。他对当世的嫌恶又源于他仕途的失意。倘他仕途顺遂,富贵命达,我们今人也许—就无《聊斋》可读了。

《聊斋》又是入世的,而且入得很深。

蒲松龄背对他所嫌恶的当世,用四百余篇小说,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较适合他那一类文人之心灵得以归宿的“拟幻现世”。美而善的妖女们所爱者,几乎无一不是他那一类文人。自从他开始写《聊斋》,他几乎一生浸在他的精怪故事里,几乎一生都在与他笔下那些美而善的妖女眷爱着。

但毕竟,他背后便是他们嫌恶的当世,所以那当世的污浊,漫过他的肩头,淹向他的写案—故《聊斋》中除了那些男人们梦魂萦绕的花精狐魅,还有《促织》、《梦狼》、《席方平》中的当世丑类。

《聊斋》乃中国古代文化“表情”中亦冷亦温的“表情”。作者以冷漠对待他所处的当世,将温爱给予他笔下那些花狐鬼魅……

《水浒》乃中国百年文化前页最为激烈的“表情”。由于它的激烈,自然被朝廷所不容,被列为禁书。它虽产生于元末明初,所写虽是宋代的反民英雄,但其影响似乎在清末更大,预示着“山雨欲来风满楼”……

而《红楼梦》,撇开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主线,读后确给人一种盛极而衰的挽亡感。

此外还有《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构成百年文化前页的谴责“表情”。

《金瓶梅》是中国百年文化前页中最难一言评定的一种“表情”。如果说它毕竟还有着反映当世现实的重要意义,那么其后所产生的不计其数的所谓“艳情小说”,散布于百年文化的前页中,给人,具体说给我一种文化在沦落中麻木媚笑的“表情”印象……

百年文化扉页的“表情”是极其严肃的。

那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政治思想家辈出的历史时期。在这扉页上最后一个伟大的名字是孙中山。这个名字虽然写在那扉页的最后一行,但比之前列的那些政治思想家们都值得纪念。因为他不仅思想,而且实践,而且几乎成功。

于是中国百年文化之“表情”,其后不仅保持着严肃,并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是凝重的。

于是才会有“五四”,才会有“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百年文化“表情”中相当激动相当振奋相当自信的一种“表情”。

作家鲁迅的“表情”个性最为突出。《狂人日记》振聋发聩;“彷徨”的精神苦闷跃然纸上;《阿Q正传》和《坟》,乃是长啸般的“呐喊”之后,冷眼所见的深刻……

“白话文”的主张,当然该算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事件。倘我生逢那一时代,我也会为“白话文”推波助澜的。但我不大会是特别激烈的一分子,因为我也那么地欣赏文言文的魅力。

“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之争论,无疑是现代文学史上没有结论的话题。倘我生逢斯年,定大迷惘,不知该支持鲁迅,还是该追随“四条汉子”。

这大约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没什么必要也没什么实际意义的争论吧?

“内耗”每每也发生在优秀的知识分子们之间。

但是于革命的文学、救国的文学、大众的文学而外,竟也确乎另有一批作家,孜孜于另一种文学,对大文化进行着另一种软性的影响—比如林语堂(他是我近年来开始喜欢的)、徐志摩、周作人、张爱玲……

他们的文学,仿佛中国现代文学“表情”中最超然的一种“表情”。

甚至,还可以算上朱自清。

我这一代人,具体说我,从前每以困惑不解的眼光看他们的文学。怎么在国家糟到那种地步的情况之下还会有心情写他们那一种闲情逸致的文学?

现在我终于有些明白—文学和文化,乃是有它们自己的“性情”的,当然也就会有它们自己自然而然的“表情”流露。表面看起来,作家和文化人,似乎是文学和文化的“主人”,或曰“上帝”。其实,规律的真相也许恰恰相反。也许—作家们和文化人们,只不过是文学和文化的“打工仔”。只不过有的是“临时工”,有的是“合同工”,有的是——‘终生聘用”者。文学和文化的“天性”中,原有愉悦人心,仅供赏析消遣的一面,而且,是特别“本色”的一面。倘有一方平安,文学和文化的“天性”便在那里施展。

这么一想,也就不难理解林语堂在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与鲁迅相反的超然了;也就不会非得将徐志摩清脆流利的诗与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对立起来看而对徐氏不屑了;也就不必非在朱自清和闻一多之间确定哪一个更有资格入史了。当然,闻一多和他的《红烛》更令我感动,更令我肃然。

历史消弭着时代烟霭,剩下的仅是能够剩下的小说、诗、散文、随笔—都将聚拢在文学和文化的总“表情”中……

繁荣在延安的文学和文化,是中国有史以来,气息最特别的文学和文化,也是百年文化“表情”中最纯真烂熳的“表情”—因为它当时和一个最新最新的大理想连在一起。它的天真烂漫是百年内前所未有的。说它天真,是由于它目的单一;说它烂漫,是由于它充满乐观……

建国后,前十七年的文学和文化“表情”是“好孩子”式的。偶有“调皮相”,但一遭眼色,顿时中规中矩。

“文革”中的文学和文化“表情”是面具式的,是百年文化中最做作最无真诚可言最令人讨厌的一种“表情”。

“新时期文学”的“表情”是格外深沉的。那是一种真深沉。它在深沉中思考国家,还没开始自觉地思考关于自己的种种问题……

80年代后期的文学和文化“表情”是躁动的,因为中国处在躁动的阶段……

90年代前五年的文化“表情”是“问题少年”式的。它的“表情”意味着—“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

90年代后五年的文化“表情”是一种“自我放纵”乐在其中的“表情”。“问题少年”已成独立性很强的“青年”。它不再信崇什么。它越来越不甘被拘束。它渴望在“自我放纵”中走自己的路。这一种“自我放纵”有急功近利的“表情”特点。也每有急赤白脸的“表情”特点,还似乎越来越玩世不恭……

据我想来,在以后的三五年中,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化,将会在“自我放纵”的过程中渐渐“性情”稳定。归根结底,当代人不愿长期地接受喧嚣浮躁的文学和文化局面。

归根结底,文学和文化的主流品质,要由一定数量一定质量的创作来默默支撑,而非靠一阵阵的热闹及其他……

情形好比是这样的—百年文化如一支巨大的“礼花”,它由于受潮气所侵而不能至空一喷,射出满天灿烂,花团似锦;但其断断续续喷出的光彩,毕竟辉辉烁烁照亮过历史,炫耀过我们今人的眼目。而我们今人是这“礼花”最后的“内容”……

我们的努力喷射恰处历史的千年之交。

当文学和文化已经接近自由的境况,相对自由了的文学和文化还会奉献什么?又该是怎样的一种“表情”?什么是我们自己该对自己要求的质量?

新千年中的新百年,正期待回答……

同类推荐
  •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0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0

    2010年全球出版业共同面临了金融危机,数字出版等新命题,各国出版业在技术研发、发展模式、产业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调整,其中不乏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转型之举。作为“海外新闻出版实录丛书”之一,本书包括出版、动漫游戏、印刷与纸张、发行、版权、阅读、政策管理、海外看中国等几方面的内容,全面反映了2010年世界各国出版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为中国出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
  • 人类学的世纪坦言

    人类学的世纪坦言

    以中国三代人类学者非正式访谈“口述历史”方式对中国人类学发展进行研究,展示了人类学本土化与中国化的努力、显示了中国人类学在不同地区发展的趋向等。
  • 谁“害”了北大学生

    谁“害”了北大学生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其传统中所弥漫的气息,表现在毕业生身上,却与社会现实存在某种冲突。问题出在哪里?是谁“害”得他们与社会现实不合拍?又是谁“害”得他们饱受种种非议?是北大学生自己?是北大学校?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整体发展效应的结果与悲剧?这其中是否隐藏着深刻的体制性根源?
  • 电视传播思想力: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电视传播思想力: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本书以电视传播思想为核心內容的讲座文集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应景而设的,而是一种学术的习惯,一种思想力的凝聚——试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申,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室里,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锐度的名师讲座在每周五的下午总是准时而热烈地进行着,热烈于每每现场里的学术氛围,热烈于人人脑海中的思考延伸……
热门推荐
  • 让我在回到那个时光

    让我在回到那个时光

    “你不能这样!”他说“你以为你是谁?”她说“因为我是……你男友”他说…………“现在我喜欢上你了,你却不喜欢我了。”她说“……”“原谅我,好么?”她说“那是不可能的。”他说
  • 限制级纠缠:总裁的盲妻

    限制级纠缠:总裁的盲妻

    香水国度里,他是商业一霸,她是盲女!他娶她,只为香水秘方,她嫁他,只为延续香水家族,一场交易开始,一场报复上演,他得到了秘方,可失了他的心,她失了秘方,亦失了心,两颗心会否相爱?他会否留下他的盲妻爱人?
  • 寻仙修道再神州

    寻仙修道再神州

    神州华夏泱泱数万年,成仙渡劫者无数,但真正修的正果窥探天机的存在却渺渺无几,其他大部分的修炼者都随着伴随修仙而来的种种劫数神罚消失尘世,亦或者无法突破自身瓶颈达到下一境界含恨终生。且说在这些真正达到与天同寿位列玄霄九天的修炼者们却又有一大部分踏破空虚之前拜在三十六洞天洞天七十二福地各个门派,今天我们的故事就从七十二福地中排名第十四的沃洲山开始。
  • 开店盈财的92条妙招

    开店盈财的92条妙招

    再大的家业,也是从小起步,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今天,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大都起步子最初开设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店。其成功的奥秘何在?就在于开小店赢得厚利的妙招。本书共设四篇,按照开店的经营流程和运作程序,分别介绍了筹划与准备、促销与服务、扩张与创新、理财和管理这四大类创业者迫切关心和急需应用的经营智慧和赚钱艺术。篇篇有新意,招招点迷津;篇篇有特色,招招出精彩。其中既有相关的知识浓缩,更有简明的操作方法介绍,删去赘言,免去空谈,重在实用,贡献良策。
  • 美女总裁赖上我

    美女总裁赖上我

    又名:英雄无名当贪欲,当人性,在边缘上临近临界点的时候。人就会走向罪恶。本书将诠释,人间五味,七情六欲尽在其中。
  • 最不可思议的邂逅:天使树

    最不可思议的邂逅:天使树

    医学院学生穆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虽然对纯朴的同学张银杉情有独钟,却始终藏而不露,特别是在一次火灾现场舍己救人后,对偶然介入的神秘女郎开始抱有更多的幻想。然而,过于追求理想爱情的他,在得知张银杉做出一系列“惊人之举”后,他的反应令她大失所望。 若干年后,穆焱经历了婚姻的失败,终于明了自己真正爱的人还是张银杉,而得到这份感情。就必须有所牺牲与付出。在他准备回到往昔爱人身边时,却目睹了意外的发生。随后,他也知晓了那位难忘的神秘女郎的真相……原来真诚和奉献才是人类最为完美情感。
  •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本书是作者李岗在多年研究生教学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产生背景,跨文化传播学的性质、对象与任务,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跨文化传播原理和模式,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传播,视觉符号与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观照。
  • 腹黑你奈我何

    腹黑你奈我何

    什么?突然出现的盒子,里面还有个仙灵。告诉她她的爱人想跟她在上一世,再相爱一次?没事,走吧!一年的时间,一年后仙灵就来接她,她同意!王爷还傲娇,腹黑,口是心非。一系列新鲜离奇的事情,冒出来个便宜师傅。师傅就算了,还是个灵魂不齐的仙人。最后,她才知道了那件事.....王爷爱上她了,她却走了.....“你,在哪儿......”经过思考,她发现自己离不开他了,借助师傅的力量回去了。但却走了条歪路,一系列的旅程她终于回来了!
  • 请深爱我

    请深爱我

    故事,就从这么一段演艺圈之恋开始。爱情总是在梦幻中开始,在现实中沉淀,最后在愤怒中结束。无论谁的爱情,谁的故事,终究像那在河水上的浮萍。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废柴不废复仇夺夫

    废柴不废复仇夺夫

    这是哪里?怎么我会感觉到浑身疼痛?难道我南宫凌薇到了冷宫不成?竟有人这么狠狠打我?......穿越异世,竟然无奇穿越到一个废柴大小姐的身上,废柴?睁大你们的狗眼看清楚了,此南宫凌薇非彼南宫凌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