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3500000029

第29章 :不做出世的高僧,要做入世的菩萨 (2)

有一天,富人看见一只刚死的鸡卧在了粪堆上,便借机开导年轻人说:“哪怕这是一只死鸡,只要你肯动脑筋也可以靠它来立业。我再给你一千两金子,你要努力。”当时,一个要饭的孩子在墙角处听到富人的话得到启发,将那只死老鼠,按照他自己的烹饪思路,用死鸡做成了一道美味可口的菜,还因此赚了点钱,然后又以这些钱为资本,做起了卖菜的生意,很快就改变了自己平穷的命运,乞丐成了有钱人。

后来,乞丐感恩于富人的开导,携重礼前去拜会。富人见他聪明勤劳,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还将自己的财产全部过继给了他。而那个年轻人在此用光了所有的钱,死在了空空的大房子里。

曾经的乞丐后来的富人,曾经的富家公子后来的空腹亡魂,他们的命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关键的不同在用钱之道上:乞丐用钱创业,自力更生;年轻人用钱挥霍,坐享其成。

如果我们拥有财富而无理财之道,那么,十分的财富或许只能发挥一分的作用,甚至使我们为其所害。有人认为钱花了就没了,所以吝啬成性;而有些人则认为花钱的多少标榜了一个人的身份与地位,花得越多、越往不该花钱的地方花钱,越显示了存款的丰厚,因此奢侈成风。

事实上,只有合理追求财富,合理运用财富,适度追求欲望,适度享用财富,才能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富用于播种善意,才能在内心将财富当做“行善的工具”去追求,使财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最终,使自己的人生因合理运用财富而充满福缘善报。

·金钱只是暂时拥有

人们似乎认为佛教里不该谈如何发财,因为这难免有点俗气。其实不然,佛家也谈钱,谈财富,只不过常人眼中越多越好的东西,在佛家看来是个终有尽头、不会永远为人所拥有的身外物。本焕长老常说:“对诚心向佛的人来讲,金钱只是世俗的身外物,而佛缘是无穷无尽的。”以一颗佛家的心,经营钱财,即是培养一种“暂时拥有”的金钱观。

这种金钱观包含三个层面:不为没有钱、少钱哭天抢地、心存负累;不为赚取更多的钱财而疲于奔命,忽视赏一抹夕阳的闲暇,获得一息安宁的修习;不为留住钱财而吝啬施与,变成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穷归穷,绝不愁。”这份安贫的情怀即是一种不为没钱、少钱犯愁的淡然。人活着,没钱有没钱的活法,有钱又有钱的活法,如果自己心念上不觉得自己钱少,还懂得节约是致富的道理,钱就永远够用。

其实,钱少不是总会造成生活的困顿,反倒是为钱少担忧,才会让人觉得贫穷。当一个人心中“暂时拥有”的金钱观得以指导生活的时候,不论处境如何,都会身心富足。这就佛家所说的“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

普陀山下曾有位樵夫,世代以打柴为生,整日早出晚归,风餐露宿,虽然偶有揭不开锅的时候,但生活也不失简约、自在。

后来。樵夫打柴时在一棵大树底下挖出了一个金罗汉,转眼间他就成了个百万富翁。于是他和老婆开始买房置地,改善生活。按理说樵夫应该非常满足了,可他只高兴了一阵子,然后就犯起愁来,吃睡不香,坐卧不安。

老婆看在眼里,不禁上前劝道:“现在吃穿不缺,又有良田美宅,你为什么还发愁呢?就是贼偷,一时半会儿也偷不完啊。你这个丧气鬼!天生受穷的命。”

樵夫听到这里,不耐烦了:“你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十八罗汉我才得到了其中一个,其他十七个我还不知道它们埋在哪里呢,我怎么能安心呢?”说完便瘫软在床上。

这个樵夫整日愁眉不展,落得疾病缠身,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其实用好一个金罗汉兑来的钱财,便足以安度余生,可他受贪欲的诱惑,心心念念另外十七个金罗汉,忘却了曾经拥有过的简约、自在。遇到这种情况,“暂时拥有”的金钱观的第二层含义便显现了出来。

金钱来去的速度远比竞赛冠军的腿脚迅速,人们会因为一个合同的签署而日进斗金,会因为几小时的洽谈达成百万的合同,同样的人们会因为一次口误谈判失败,错失一次吞并,一笔生意。但是如果心存一份正确看待的心,夕阳美景依旧可以安住一心淡然,得之不过喜,不再起更大的贪念,失之不过悲,不对生活的其他事情失去兴趣。

为钱苦、为钱忙,皆是因为对金钱过于执着,而比这种执着更固执的是吝啬。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对钱财很吝惜的富翁,因为整日疑神疑鬼,怀疑妻子偷藏私房钱,怀疑周围的人要骗他的钱,所以妻儿和亲戚朋友都受不了,逐渐离他而去。因此富翁常常一个人住在偌大的庄园里,孤独寂寞,一点都不快乐。没过多久,他就病倒了。

佛陀听说后去探望他。富翁在和佛陀交谈的过程中,心生感动,他忽然想起来,已经很久没人对他这么温柔亲切了。这么一想,他不免有些难过。他诚恳地对佛陀说:“佛陀,我一病不起,恐怕不久于人世了。”

佛陀叹道:“你的身体并没有得病,得病的是你的心。”

“那我的心究竟得了什么病?”

佛陀说:“要医治好心病,只能努力将你心底的爱激发出来。”

富翁听到这句话,若有所悟。他想,我一生爱财,然而,当我生病,命在旦夕之时,我最爱的财富能为我做些什么呢?

想通之后,他立刻派人接回妻儿,并对儿子说:“我终于想通了,吝啬的富翁是天底下最大的傻瓜。现在我给你三千贯钱,如果你能好好利用这些钱,我就把所有的产业都交给你。”

儿子拿到钱,一时不知该怎么用。他想,我从未有过自由支配金钱的权利,因此深深知晓缺少金钱的苦楚,不如将这些钱送给贫苦无依的人。于是,富翁的儿子将这笔钱全部布施给了穷人,替他们治病,给他们建造住所,为他们添置衣物。

全部用完之后,儿子回家向父亲讲述了这一切,富翁听了很高兴,他说:“从前我只知聚敛,却不知道将钱用出去,有利于他人是这么欢喜的一件事,对人的‘慈爱’之心如此美好,我觉得我的病已经全好了。”

人双手合拢地降世,仿佛世界在他手上;人双手张开地离世,仿佛在说:“我经历红尘却不带走一颗尘埃。”这一收一放中所蕴含的即是不吝啬、懂给予的禅理。既然金钱不过是暂时为人拥有,即使贪婪一生,到死时也不会带有任何珠宝,那不如一路走一路舍,在和别人的共享中感受满足。

归根结底,“暂时拥有”的金钱观不过是一颗懂得知足的心。柏杨先生曾说随时知足随时幸福,人在哪里懂得钱不过是一种必需品,而非奢侈品,人就会在哪一个从贪欲手中获得解脱。

用有漏的钱囊培养无漏的财富

本焕长老常说:“世间的事情都需要钱,钱虽是个假的东西,离了钱却又什么也做不成。如果我们能捐一点儿钱出来,用有漏的福德去培无漏的福德,岂不是很好吗?”他的意思是说,富有的人要尽量布施富缘,以钱结缘,修福缘。

钱之所以是有漏的福德,是因为钱不是万能的,是个不好不坏的东西。它可以满足贪念,也可以用来救急、救难,从这个角度来说,钱的性质、功能是不能定性的,所以是有漏的。而捐钱、布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己、对人都是善意的,所以是无漏的福德。如果两个桶,一个桶底有小洞,另一个桶底完好,那么把有洞的桶嵌在无洞的桶里,既不必将有洞的桶丢掉,还可以一样打水。因此依本焕长老的说法,用有漏的福德去培无漏的福德,散财的同时也在为心求财富。反之,以一心全部扑在求有漏的福德上,即使再有钱,也不会结好缘。

曾经一位非常富有的长者,他的历代祖先都十分乐善好施,但是,传到他这一代时,行善的工作却完全停顿下来,因为他认为家财应该要不断地累积下来才对,不可以不断地消耗掉。后来这个富人打定主意,要将祖先留下来的一间大斋堂烧掉,这个斋堂原本是供贫困者用餐的地方。

后来有一天,这位主人出门了,一位天人乘机化成了他的模样,从大门直入,向守门及每位佣人露出慈祥的笑容,并对管家说:“我今天想打开大门,开粮仓、酒库、财库,做一个大布施。”

管家和家丁们听了都非常惊讶、面面相觑。假冒的夫人盯着太太的眼睛说:“我今天要做大布施。”太太听他这么说,非常高兴,急忙取出钥匙,让管家、佣人打开粮仓、酒库、财库,又听丈夫的话,叫人敲着鼓,到城内宣布某某长者今日要大布施。

自从第八代长者承继家业以来,城中人再没接受过这个家族的捐助。这次好不容易今天要开大门、行大布施,因此,全城的贫困人家都来了。贫困的人拿到东西后,欢天喜地地走在返程的路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议论,怀着感激的心称赞长者是个活菩萨。

出门在外的主人听到那么多人都在赞叹他,急忙跑回家,一看,粮仓门竟然大开着,空米袋都聚集在门口,酒桶也散落满地,尚未收拾。他气得破口大骂,质问道:“是谁出的主意?为什么要做大布施?”进到房内,他猛然看到一位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坐在主位,便大声说:“你为什么进入我家?为什么将我的财物布施出去?”

坐在屋里的长者故意对他说:“你是谁?这个家本来就是我的!”说完便叫太太、管家和仆人出来,让他们指正,可他们没有那法眼。第八代主人觉得万念俱灰时想到:能做主的只有国王,所以急忙跑到王宫向国王投诉。

国王认为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便派人去请另一位长者来,天人化成的长者来到国王的面前,当着长者的面坦白说:“第八代的主人是他,不是我。不过,他的祖先非常有善心,一直以来都在国内帮助国王照顾贫困的人,但是,他们的子孙不懂得祖先传下来的德意,守住财物,不肯用钱做善事,违背祖先的本意,我觉得这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代替他的祖先来教训他。”

第八代的长者听了十分惭愧,领会到金钱其实没有所有权,世间根本没有永久属于自己的东西。他如梦初醒,知道应该利用自己现有的一切,好好地布施,与人结一份善缘。于是,他向国王发誓:“今后我要好好做一位真正护国、助民的好长者。”

守着有漏的富缘,而不知散财做慈善,往往会造成身心灵的不完美:一个有钱的富人,可以用金钱买到高级化妆品,却买不到气质;可以用金钱买到山珍海味,可是买不到食欲;可以用金钱买到华美服饰,可是买不到美丽;可以用钱买到书本,可是买不到智慧;可以用钱买到酒肉朋友,可是买不到患难之交;可以用钱买到别墅豪宅,但是买不到幸福家庭。反而是那些能真正摊开手掌的人,能不富余的钱散出去,而不至于被财富压身。

在现代社会,许多有钱人都乐善好施,对金钱可以慷慨抛掷。他们认为,钱财并不总是给他们快乐,而散财、做慈善事业,反而让他们找回了幸福感。这是一种正确的金钱观和布施方式。

发财致富的目的在于散财。金钱,要能接受,也要能喜舍。对于普通的人来讲,虽然没有大笔的财富,但也不必要为了金钱而变得锱铢必较。钱财是为了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而不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提心吊胆,或者终日汲汲而求。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被自己用出去的钱财才是自己的,那些被我们牢牢攥在掌心的财富,不可能永远为我们所拥有。

对待金钱必须拿得起放得下,赚钱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赚钱。假如人活着只把积累终究要被死亡漏掉的金钱作为追求,那人将是一种可怜的动物,人将会被自己所制造出来的这种工具捆绑起来,被生活遗弃。吝啬、贪婪的人之所以不能享受富有带来的富足、满足,原因就在这里。财富需要散出去,需要在分享中升值。

同类推荐
  • 在此刻

    在此刻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此刻》(寻真问道的不二法门)身在此刻,心不能定,皆为想要得太多。物质的丰裕并不能带来身心的安顿,需要向内在去寻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立足于当下,讲生命轮回,讲日常生活,通过寻常人生的悲欢喜乐来阐释禅机妙义,知道人们理解生命真相。如一盏明灯,点亮蒙尘的心灵,踏实淡定活在此时此刻。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道教一本通

    道教一本通

    本书从“道”字入手,详细讲述了道教的历史、教派、典籍、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的方方面面。
热门推荐
  • 清史演义

    清史演义

    本书以演义的形式,叙述了清代二百九十余年的历史,书中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大清王朝康乾盛世的壮观景象,又一定程度地揭示了咸丰朝后的腐败没落。唐松波先生所作注释,通俗得当。
  • 激励不用钱

    激励不用钱

    心理学强调,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物质的需求属于最低层次的需求,所以简单的金钱激励一定是最愚蠢、效果最差的激励方式——也许有些人拿高薪就有干劲,但他们绝对不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本书提倡非金钱的激励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非物质激励的方法,结合大量发生在知名企业里的真实案例,既有完善员工激励制度的方法指导,又有激励员工的技巧展现,相信不同层级的管理者都能从中受到启发。
  • 大厨师

    大厨师

    为了提升自己的厨艺水平,吴轩在自己父亲的强迫下,进入了个炼狱学院,去磨炼自己。这不光是为了磨炼自己,更是验证着自己的水平。美食中,夹带着励志和热血,立志踏上厨艺的巅峰!一部略带幻想色彩的厨师拼搏文,开店,打拼,把自身的厨艺推向最高峰!
  • 史上第一男配

    史上第一男配

    网络写手李大年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还穿入了自己写的小说中,最坑爹的是他竟然穿越到小说中的第一男配身上。幸好李大年是这部小说的作者,知道小说中所有故事发展顺序,知道所有想要害自己的人是谁,知道所有男主角会遇到的奇遇。于是他便先下手除掉要害自己的人,抢先一步找到男主角的奇遇,打乱小说故事的发展顺序,只为改变被男主一路虐到死的命运。文中虽然美女众多,但不开后宫,绝对一对一。另:文中的《仙魔世界》一书为虚拟存在,请不要对号入座。
  • 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整体、系统的工程。塑造核心竞争力,是中小商业银行迎接外资银行涌入带来的新挑战,跨出未来长远发展的第一步。经过短期的历练之后,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将踏出国门在世界金融业的舞台上驰骋,并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终将以一个崭新的姿态攀登上世界金融业的巅峰!
  • 丫头,跟我走吧

    丫头,跟我走吧

    八岁时,父母遭遇车祸伤亡,而她也失忆了,被带到孤儿院生活。一次帮好友拿包裹,与恶魔男相遇,从此开启了她的悲剧人生!他阴沉着脸盯着她:“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奴隶!!”什么?奴隶?这个家伙在说什么?她才不会那么容易屈服咧!
  • 大忏悔文略解

    大忏悔文略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倾世帝王宠.嫡女惊华

    倾世帝王宠.嫡女惊华

    前世她耗尽修为,以生命为代价,只为换与他生世情缘。今生,她是华夏地下组织最年轻的的龙头,冷血强大。一朝穿越,她成了候府“丑陋蛇蝎”的废物小姐,被未婚夫和外系姐姐扔进河里溺亡,再次睁眼,眉眼间只剩下冰冷嗜血,原来她已不是她!欠了她的,一个都逃不掉!只是是意外?还是命运?一次意外,她!遇上了那个苍絮国最尊贵的的攸王!他,狡诈腹黑,冷血无情却独独对她溺宠入骨!片段:"启禀尊上,苍玺国的瑾瑜公主要买夫人的项上人头”纱账后,女子坐在男人的腿上,指甲穿过男人的银发,戏谑的说:"让你杀我呢!"!然后不理黑了脸的男人转过头对帘账外的人说:“来,看看,我值多少钱”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第二十房夫人

    第二十房夫人

    且看洛水水,琴棋书画件件不会,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她不过是一个在街头买情趣用品的无业游民,身无长处,谁能料到躲个追杀还得穿一回?!失钱失势不用怕!扮成小混混玩转皇宫江湖一样活得潇洒!抢个美男过家家!人才两得乐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