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33800000051

第51章 转移作用(1)

诸位,现在我们的讨论已经接近尾声,你们必然心怀一种期望,不过可不能由此而产生一种误导。也许你们觉得我在讨论了精神分析种种复杂的难题之后,绝对不会在结束时不讲一讲关于治疗的问题,精神分析的工作终究是以治疗为归宿的。事实上,这个问题我绝不会略而不述的;因为我还要告诉你们一个与治疗现象相联系的新的事实。假如没有这些认知,你们将很难深刻了解之前一直在研究的各种病症。

我想,你们急切想知道的并非实际的精神分析治疗的技术指导,而是要了解精神分析治疗的一般方法内容与大致的成就。当然,没有谁可以否认你们有权利知道这些事情;不过,我可不想告诉你们,我更主张你们自己摸索了解。

大家请想一想,但凡重要的事实,从病症产生的各种起因到种种症状与患者内心的因素,你们都已了解了吧。那么,究竟哪一点上可接受分析治疗的影响呢?首先是遗传的倾向,这个问题在别的学科那里所讲的已是足够,我们不再详述,而且也没有新的内容可以讨论。然而,你们不要因此而认为我们可以轻视它;我们研究精神分析,自然相当了解这个问题的影响力。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使遗传发生改变;这是一种既定的事实,使我们努力的范围有所限定。其次,是儿时经验的影响,这在精神分析常常是最为重要的材料;它们都是过去式的,我们对此当是无可奈何。第三,是其生命里的一切不幸遭遇,即“现实上的挫折”,由此引起生命过程里爱的缺失如贫穷、家庭失和、婚姻失败、愤世嫉俗及道德苛求,等等。虽然在这些方面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不过它也必须遵照维也纳传说中的约瑟王施恩降祸的老办法,指人以路才能使人尽顺从,灾难从而烟消云散;但是我们都是何等样人,也能广施治疗法的恩惠于患者吗?我们只是凭医术来谋求生计,在社会上堪称既无权又无势,又不像其他医生那样医治穷人,我们的治疗方法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神。但是,你们坚定地认为,我们之前所讲的种种因素必然有一种可接受治疗的可能。假如是社会道德剥夺了患者的快乐,我们在治疗时可告知并鼓励患者冲出这些障碍的樊篱,不惜放弃理想去换取快乐和健康,理想尽管备受推崇,而世上弃之不顾的也不乏其人。然而,健康或许由于“任性的生活”而得,精神分析必然会因此而沾染不符合道德的污点:使个人受益却于社会有碍。

这种关于精神分析的错误的印象你们是从何处得来的呢?当然,精神分析疗法中有劝人“随心所欲地生活”的部分,那是由于对患者而言,原欲的欲望与性的压制,或者说纵欲与禁欲之间其感官有一种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并非以其中一方压倒另一方便可以解决了。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虽然禁欲主义能一时获胜,那些被忽视的压抑性的生活的力量转而去病症里求得满足的补偿;反之亦然。这两种方法皆不能使心中的矛盾予以消解,总有一方无法求得满足。而那些矛盾冲突并不激烈,医生的劝告也能稍稍有效的病例实属少见,并且这样的情形就用不着精神分析了。那些容易感受医生影响的人们,即便没有影响也必然可自求解决。事实上,假如某个禁欲的男人想要非法的性交,或者某位性生活不满足的妻子想要找位情人,他们绝不需要医生或精神分析家的应允。

往往,人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容易忽略整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即精神病患者致病的矛盾与正常人的各种矛盾冲突争衡是不同的,正常争衡的两种相反的冲动处于同一个心理领域,而引起精神病的矛盾中,两种力量必有其一进入了前意识或意识的平面中,另外一种则被禁止于潜意识领域里。所以,这种矛盾并非任何一方所能了结的;这两种敌对势力,在实际上,无异于一个天南,一个地北。如果使矛盾消解,便必须两者相遇于同一领域。我认为这便是精神分析的工作。

此外,假如你们还认为精神分析治疗对于劝导人生或指示行为也是不可或缺的,那么你们不免又走进了一个误区。事实上,我们竭力避免成为导师的角色,我们所期望的是患者自行解救。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往往劝说患者,在对其进行分析疗法时,暂且不要对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做出决断,例如,事业、婚姻或离婚等,且等治疗结束再说。或许你们并没有想到这一点吧。关于那些年轻人或无法自立的人自然不做此限制。他们所需要的便是医生兼教育家的角色,我们只好勉为其难,此时我们应深知肩负重任,处理问题也格外慎重了。

不过,当我们为鼓励精神病患者“随心所欲地生活”受指责而辩解时,请不要误解我们就是传统道德的卫道士了。它们都与我们的治疗目的无关。我们只是观察者而不是社会改良家;所谓的观察当然离不开批判,所以,我们不可能对传统的道德坚决拥护或者对社会关于性的问题的处置予以赞美。我们不难了解所谓的社会道德常常是付出了过多的牺牲,也明白所谓道德的行为必然难免虚伪,并且毫无智慧。我们对于患者是不会隐瞒道德的欺骗性的,务必使他们对性的问题的看法同其他各种问题一样,思考问题时习惯于摒弃偏见;假如他们在治疗结束以后,可以在纵欲和禁欲之间协调适中,则无论结果怎样,我们便不至于受良心的谴责了。不管哪一个人,在经过训练而认识了真理之后,便可能抵抗种种不符合道德的危险力量了,或许他的道德标准的某个方面与其他人并不一致。关于禁欲所引起的精神病症,我们无须过高地作出评价;而那些为数不多的因原欲的积累而致病的种种症状,则在不必费力的性交中便可解决。

所以,我们不能假设精神分析的治疗效果,必然要患者放纵性生活;我们必须寻求别的解释。还记得我在对你们的这个想象作辩解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也许能使你们获得正确的理解。精神分析之所以有疗效,乃是用一种意识的事物替代了某种潜意识的事物,因而把潜意识的思想转换成意识的思想。你们若是这样想,就掌握了问题的关键。我们将潜意识转化为意识,即潜意识扩大而进入了意识领域,因此压抑作用消除,症候于是被消解,那么两种致病的冲突势力总能成为正常状态下的矛盾。精神分析所做的便是使得患者出现这种心理的改造,这样的改造能达到什么程度,那么患者也将得到同样程度的利益。假如,压抑作用消失或类似于压抑的心理过程也全部解除了,则我们的治疗便宣告完成。

现在,我们将努力的目标以各种不同的公式表达出来:即潜意识转化为意识,解除压抑作用,或者填补缺失了的记忆等,实际上它们所指的皆是一件事。或许你们并不满意这种说法,认为精神病患者的恢复应该大不一样,接受了精神分析治疗以后他应该变成完全不同于以前的人物;不过你们也了解,整个分析治疗的过程只是使潜意识的材料较以前稍减,而意识的材料稍增多而已。或许你们对这种改造内心的重要性不甚了解。接受了分析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虽然在骨子里与以前相同,然而他的确变成了一个不同的人,即,如今的他可以配合自己的条件转变成最好的状态。如此便不是一件无所谓的事件了。假如,你们了解我们的所有成果,就能了解我们以最大的努力来引发这种在心里看似不起眼的改造,那么你们便会理解各个阶段心理差异的重要性了。

现在,让我暂且离开主题,来跟你们谈谈所谓的“原因疗法”有哪些意义。一种治疗方法,如果抛开病症的外在表现,而寻求一个切入点来消解它的病源,便称之为“原因疗法”。那么,精神分析是否就是一种原因疗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并非易事,不过我们也由此深信这类问题的不切实际。精神分析治疗的目的自然不是直接消除疾病的症候,它与原因疗法的实施大体一致。然而,在其他的方面二者也不相同,我们寻求病源病因,要大大超出压抑作用本身,深入其本能的倾向及结构,直到这些本能的发展的失常等。假如我们能以化学的方法来实施心理机制的改造,可随时增减原欲的分量或牺牲一种冲动而使得另一种冲动增强,这便是真正的原因疗法,我们的精神分析便成为观察原因的不可或缺的第一步的工作。不过,你们也了解如今还没有一种影响可达到原欲的心理过程;精神分析疗法所选的便是朝向因果系列的另一点上进攻,它不在症候之上,而是在于较远的症候的下层;这个地方只有在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形下,我们才可接近它们。

如此,我们究竟怎样才能使得患者的潜意识进入到意识之中呢?之前我们认为事情很简单,只要把这种潜意识的材料告知患者便可完事了。不过,现在我们了解到此乃谬误,皆因目光短浅所致。我们所了解的他的潜意识与患者自己所知道的潜意识二者并不同一。即便我们将这些潜意识信息告诉患者,他也不可能予以同化来代替自己潜意识里的思想,充其量也只是兼容,实际上极少改变。因此,我们不得不寻求其他如形势的观点来处理潜意识的信息;从患者的记忆里寻求最初产生压抑作用的因素。首先必须使这种压抑作用消失,然后,潜意识的思想转换为意识的思想的工作才能立即完成。然而,该如何使得压抑作用消失呢?于是,我们的工作便进入下一阶段,即消除压抑作用赖以维持的抵抗力。如此,第一阶段发现压抑,第二阶段消除压抑。

那么,这个抵抗力要怎样才能消除呢?方法仍然是首先找出抵抗力的根源,告知患者。关于抵抗力都是为抵抗一种不舒适的冲动所引起,或是我们要消除的压抑,或是更早活动的压抑。所以,我们要做的也只是重复以前的方式,即进行分析和验证之后告知患者。然而,此时我们要适得正道以行。那些抵抗力乃是自我本能,并不属于潜意识的,因此,自我本能必须与我们合作,即便它不属于意识也无妨。之前我们了解到“潜意识”在这里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一种现象,二是指一个系统。听起来它好像模糊不清,不过也只是在重复我们之前讲的内容而已。在前面的演讲中我们早已谈到,假如我们通过分析而发现这种反抗力的所在,便可望这种抵抗力可以消失,抗拒作用因此而消解。然而,我们有何种本能的动力可供支配,来推动这件事的成功呢?首先是患者渴求恢复健康的欲望,使其甘愿配合我们;其次是理智的作用,我们的分析可增强病人理智的力量。如果我们对他稍作提示,他就很容易地运用理智发现抵抗力,从而在潜意识里寻到与抵抗力相当的观念。假使我告诉你:“仰头看天,就会看见一个氢气球”,或者假使我只请你抬头看天,问你能看见什么,那当然是在前一种条件下,较容易看见氢气球。正如学生初次使用显微镜观察事物,教授们必须告知所看为何物,不然的话,即便镜下有物,他也看不出什么来。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些事实。关于精神病的各种形式,例如,癔症、焦虑性精神病,强迫性精神病等,我们的理论非常可靠。我们用这个方法所寻得的压抑、抵抗力以及受压抑作用控制的观念在何处,就可以使得抵抗力和压抑消失,从而使潜意识的思想进入意识之中。我们在实施这种方法时,立刻便感到每当克服了一种阻力时,患者的内心就有一种激烈的决斗如火如荼,处于同一领域的心理冲突的常态争衡,此方为援助抵抗力的动力,彼方则是打消抵抗力的动机。我们希望由此解决这个矛盾,消除症候。因此,我们成功地将之前由于压抑作用而暂时和解的争斗再度引起,作为我们的新贡献。那就是:首先,要使患者明白旧的方法足以致病,而新的方法必然恢复健康;其次,告知病人那些本能的冲动在遭到抗拒之后,情形已大不相同。彼时自我尚且柔弱,恐惧于原欲的诸多危险而试图退缩;如今的自我非常强大且经验丰富,并且幸得医生相助。所以,我们希望再次引发这种矛盾,使之比压抑作用有更圆满的结果;若是你们尚有怀疑,我们便列举在癔症、焦虑性精神病及强迫性精神病中治疗成功的事例作为证明。

除此之外,关于其他类型的精神病,虽然情形相似,然而我们的治疗方法却不能奏效。在这些病症之中,自我及原欲之间也发生一种冲突而形成了压抑,而形成压抑的这种冲突与转移性精神病的冲突在形势上略有区别。同样的,我们也由患者的生活中追溯压抑所发生的那个点;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胸有成竹,给予他同样的帮助,告知他所要求得到的事情;并且,现在与压抑作用形成时的时间差距恰好对冲突的良好结局很有利。但是,我们却不能成功地克服一种阻碍作用,使一种抵抗力消失。例如,妄想症、抑郁症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或许他们不受精神分析的影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因为智力的不足吗?接受精神分析的治疗需要有一定的智力,不过,对于那些最聪明的、能进行演绎推论的妄想症患者而言,其智力不如他人吗?而其他的动力都没有欠缺;抑郁症患者与妄想症患者有所不同,他们对自己的痛苦认识深刻,只是这并不能促使他们易于接受精神分析的影响。所以,我们遇到了一种完全没有了解的事情,我们不能不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了解并治疗其他精神病。

同类推荐
  • 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关于心理的一些小常识你了解吗?《心理常识速读》这本书从“感官生理心理”、“感官神经特殊能力”、“心灵不可知”等等方面来向大家介绍心理的常识;快来了解这些关于心理的常识吧!
  • 北大心理课

    北大心理课

    北大的莘莘学子在历史的各个阶段无不书写着时代的主旋律,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这些不仅仅是源于北大的教学理念,教育精神,更是北大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素养。正是凭借着过硬的心理素质,让北大人傲立潮头,建功立业。翻开这一本书,它将带你走进北大的精英泰斗之间,在北大林立的名人经历间穿梭,领略北大人成功的风采。本书结合北大名人的语录,深入浅出的剖析这些成功者的心理历程,找出成功背后的心理脉络与渊源。指导读者通过阅读,感受和领悟北大人的成功经验,并能够用这些经验指导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将平凡的人生打造的不平凡,将生命的精彩从心底绽放。
  • 一本书掌握心理学

    一本书掌握心理学

    本书不拘泥于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不是从纯理论的角度探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奥秘,而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出发,力图尝试从心理的角度,运用心理学原理,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对为人处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分析,并提供了操作简便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帮助人们在了解各种人际关系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使你在获得人心的同时,也能够在生活、事业、爱情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 自愈力

    自愈力

    在《自愈力》中,作者金圣荣根据精神分析研究数据,选用大量的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众多心理治疗领域生动的案例,解析了8种心理自愈力,包括:色彩启愈力、情绪自愈力、情感自愈力、职场自愈力、心灵自愈力、性格自愈力、心理疾病自愈力、催眠自愈力。《自愈力》教读者在受到精神压迫和心理失衡时的心理自愈方法。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使用简便易行的心理治疗术获取自愈能力,重塑完美人格。
  • 神推理心理学

    神推理心理学

    如何仅仅通过笔迹就推理出老板变化多端的性格?如何巧用心理博弈推掉上司扔过来的烫手山芋?如何使用心理暗示说服同事你是自己人?如何仅凭微妙的表情就能洞察同事掩饰的秘密?如何赢得大家好感而又避免锋芒毕露?如何运用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判断周边人的行为方式?如何不动声色地提问以获得更多对方不愿透露的信息?国内首部完整分析推理能力的心理学读物,世界上最难最神奇心理学教你拥有最强大脑!
热门推荐
  • 缘来似你:徘徊千转阑珊尽

    缘来似你:徘徊千转阑珊尽

    十八岁的顾晏谙从人群中,一眼便看到了那个眸色顺着柔和的日光而闪闪发光的女孩儿,与他对望在嘈杂来往的人群之中。那年蝉鸣微风,她笑着说她第一次见过那么适合与百合相衬的少年。他亦是从未见过,那么特别的女孩。她与旁人不同,他不知是为何。只是那么一霎间的念头,他不知为何在心中根深蒂固了那么久。她曾经说过,当初我想要的,已经伸手可得。她说,我与你一眼定情。她说,我不在乎你的曾经。无论她倾国倾城还是姿色平平,我喜欢你的全部,不包括已经改变了很多的你的过去。多年后他能想起,那天日月共天间更胜一筹的晨曦,他能想起夏日蝉鸣,能想起窗前飘飞的白色窗帘携卷着夏意。然而最终在视线里模糊的,是无风那天里,湛蓝的白云。
  • 时空之戒

    时空之戒

    一枚神奇的时空之戒,开启了两个不同的位面空间。主人公穿梭其间,将现代与古代大周国通过时空之戒联在一起,打造出一片大大的商业江山。
  • 复仇

    复仇

    五年前,她利用他完成了自己的复仇。五年后,他精心筹划,开始了自己的复仇。只是这条路一旦踏上后,何去何从已不受自己控制。到底,是谁向谁复仇,又是谁,为了谁而复仇。
  • 不做豪门梦的灰姑娘

    不做豪门梦的灰姑娘

    被豪门梦害惨的剩女,穿越回到十年前,一切重来,历史重演,她要怎么过?拒绝豪门梦,王子靠边站,别样人生,自己奋斗……
  • 美国FBI重案实录

    美国FBI重案实录

    《美国FBI重案实录》是一本极其难得的外文引进版图书,作者在两年中走访了多位美国FBI联邦调查局退役特工,根据他们口述,将其特工生涯中主办或参与的几十起轰动全美的案件破获过程记录下来,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加工写成此小说。文中涉及的案件全部为真人真事,许多案例曾被改编为享誉全世界的好莱坞电影。在这些令人发指的案件背后,读者不仅能见识到一个个诡异、狡诈的案犯,也能感受到为正义出击的FBI特工们舍生忘死、追寻真相的气魄,更能体验到破译谜题的快感和学到FBI侦破疑难案件的经验与知识。本书收录案件8起,为重案系列的第一部。
  • 亲亲我的小懒妻

    亲亲我的小懒妻

    "我很懒,懒到懒得动心,有人向让我做他女朋友,我懒得答应,也懒得拒绝…………
  • 全才相师

    全才相师

    相人、相事、相风水,看天、看地、看红尘!三国大术士周轩跨越时空,来到现代社会,开启了一段辉煌的都市之旅。女记者:周董,据我们掌握的材料,您不但是商界领袖,还是国学大家、易经泰斗、相学、风水大师、书法家、天文学家等,本世纪少有的全才。请问,您在哪件事情上最成功?周轩四十五度角望向天空,无限感慨:那些成就都不值一提,我个人最成功的是,拥有了妇女之友的荣誉称号。
  • 乱拂江山本王清梦

    乱拂江山本王清梦

    我不是上帝的宠儿,我只能凭靠自己的实力在逆境中求生并且活下去。雍亲王,我是你府里的尖细,却自曝身份,光明正大地在你身边晃荡。苏似锦,你是我的老板兼上司,我们成为大清好闺蜜。在最后关头,你们将承受我致命的一击吧。哇哈哈!
  • 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最经典中国民间故事

    最经典中国民间故事

    本书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中国民间故事,涵盖面较广,有一些是神仙鬼怪的,有一些是有关传说人物或历史真实人物的,还有一些是关于自然人文的。这些民间故事植根于民间,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热爱自己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