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33800000043

第43章 症候形成的过程(1)

诸位,在一般人看来,症状乃是疾病的根本,而症候的消失则表明疾病的治愈。在医学上,关于症候和疾病必然是要严格区分开的,症候的消逝并不等同于疾病的治愈。在症候消逝后,所留下的形成新症候的能力,乃是这种疾病唯一可捉摸的成分。所以,现在我们暂且采取一般人的观点,认为只要掌握症候的基础,即无异于了解疾病的性质。

当然,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是精神上的症候,即精神病,这种症候对于整个生命的各种活动都有害,或至少绝对无益;患者常常对症候感到厌恶又深以为苦。症候对患者的危害,主要在于精神的能力的消耗,而且患者要抵抗各种症候,就不得不耗损许多精力。症候的范畴很广,患者在上述两方面上的努力便会极大地削弱其精神的能力,以至于无法处理自己生活及工作中的重要事件。简单地说,这一结果是根据消耗的能力的分量而定的,因此,你们总了解“疾病”本质上就是一个实用的概念。不过假如你们用学理的眼光来看,不去问程度大小的问题,那么可认为我们都不免有精神病,精神病症候形成所需要的条件为正常人所共有。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精神病的症候乃是心理冲突的结果,而冲突所由起的恰巧是患者在寻求原欲的新的满足的时候。两种互相抵抗的力量将在症候里重新会合,另一方面又在症候的形成中妥协互让以达到互相调解的效果。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得症候有顽强抵抗的能力;关于它之所以维持而不消失,则仰仗于两股力量的相抗。这两个互相冲突的成分,我们当然是了解的,一种是未获满足的原欲,这里的原欲既已被“现实”所遏制,便不得不另寻他途以求满足。假如“现实”乃是毫不容情的,那么虽然原欲要以另一对象代替力所不及的对象,结果也不得不退回,从而寻求一种之前克服过的组织或被遗弃了的对象。原欲也就退回到之前的发展中曾停滞过的执著点上。

性心理变态的过程与精神病的过程有着显著的区别。假如退化作用没有引起自我本能方面的压制,便不会导致精神病的形成;原欲仍然可以获得一种现实的、非常态的满足。但是,自我不但支配着意识,而且兼具统治运动的倾向及心理冲突的现实,如果它不赞成这些退化,结果就是矛盾产生了。原欲既然被横加阻隔,于是就要寻求其他途径以得到满足,以遵循享乐原则的要求;总之要逃开自我。于是在退回的发展路上,重新返回之前的被“压抑”的位置——执著点上,摆脱了自我及自我法则的支配;当然同时还有已获得的自我指导下的一切训练一并被遗弃了。如果原欲在眼前便可得到满足,就很容易控制;而假如它受到了内部剥夺和外部剥夺的双重重压,便倔强不服从而迷恋过去的幸福时光了。这些就是它的根本性的、不变的性质。这时候,原欲所依附的观念属于潜意识的系统,并具有该系统所特有的历程,即凝缩作用和转移作用。所以,它的形成条件与梦的形成条件极其类似。原欲在潜意识里依附的观念,即所谓的“原欲”的代表却必须与存在于前意识里的自我相抗衡,正如同之前我们说过的隐梦;不过在它最初由思想形成了潜意识的,并满足潜意识的幻想的欲望的时候,就经历了一种前意识的检查作用,允其在显梦时形成一种和解的方式。既然自我如此的抗拒原欲,那么原欲就不得不采用特殊的表现方式,使得双方的力量都有相当的发泄。于是症候便形成了,作为一种潜意识的原欲的欲望的多重伪装的满足,同时也作为两种相互冲突的意识的巧妙选择的混合。仅从最后一点来看,梦的形成和症候的形成便不相同;梦的形成里所有的前意识其目的在于保护睡眠,阻止扰乱睡眠的刺激冲入意识;然而它对于潜意识的欲望的冲动必然不会采用严厉禁止的态度。之所以非常缓和,乃是由于睡眠时的危险很小,睡眠这一条件本身便使欲望将不得见之于事实。

你们应该了解到,原欲在遭遇冲突时正因为有了执著作用的存在,才得以逃脱。原欲既然退回到了这些执著点之上,便巧妙地绕开了压抑作用,在保持妥协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满足或者发泄。于是,它用一种迂回曲折的方式,通过潜意识和之前的执著点,终于得到了一种实在的尽管限制很多的满足,尽管这一满足极其有限,难以辨识。对于这个问题,尚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你们要注意一方面原欲和潜意识,其他方面自我、意识和现实,究竟关系如何密切,尽管在最初它们之间本不存在着这种关系;第二,但凡我曾说过的及将来还要讲的问题,所指都与癔症相关。

那么,原欲到底从哪里找到了它所需要的执著点来避开压抑作用呢?乃是在婴儿期的性的生活和经验时,及儿童时期那些被遗忘了的部分倾向和对象之中。于是原欲在这些地方求得满足。儿童期的意义具有双重性,第一,这时其天赋的本能倾向第一次显露;第二,其他的本能则经历了外界的影响和偶然的事件,才初次觉醒引起活动。我个人认为,这一双重区分是有充分依据的。我们承认,内心的倾向可为外在的形式所表示;不过由分析和观察的结果,让我们不得不假定儿童期的偶然性的经验也可引起原欲的执著。这一问题在理论上,我们看不出有任何不妥。关于天赋的倾向自然来自我们先辈的经验的遗产,它们也是在某个时期的学习所得;如果没有这种习得性,所谓的遗传当然也就不存在了。本可传递于后代的习得的特性,怎么能想象到了后代就突然消失呢?然而,往往是我们因注意祖先的经验与成人生活的经验,而把儿童时期经验的重要性完全忽略了;实际上也正是这个因素,更容易致病。鲁氏等人关于机制的研究向我们表明,如果用一枚钢针刺入一个正分裂的细胞团,便可导致发展受到重大的扰乱;相反,幼虫或成长的动物遭受同样的伤害却可安然无恙。

我们之前已指出,成人原欲的执著是精神病在病原学及体质上的因素。现在我们再将其分成两种成分:禀赋的倾向和儿童时期习得的倾向。同学们大多喜欢列表式的记录方式,因此把这些关系列表如下。

精神病的起因=原欲的执著所产生的倾向 + 偶然的(创伤性的)经验

性的组织        儿童期的经验

祖先的经验

遗传的性的构造所特别侧重的点是不同的,有时为此一部分的冲动,有时为彼一部分的冲动;有时只有一种冲动,有时则混合多种冲动;于是就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倾向。性的组织与儿童的经验组合成另一种的“互补系列”,与之前所讲的由成人的倾向及偶然的经验所形成的极其类似。在每一个系列中,都有着相似的极端的例子,在各成分之间也各有类似的程度及关系。至此,我们应当提问,即两种原欲退化中的较为明显的一种,也就是退回较早期的性的组织是否为遗传的构造成分来支配;不过这个问题的答案且搁置为佳,在我们讨论了多种精神病形式后再作解释。

现在,我们要专注这一事实,就是精神分析的研究显示,精神病患者的原欲乃是附着于他们幼时的性的经验之上的。我们由此可知,在成人的生活与疾病中这些经验非常重要;即便对于精神分析的治疗工作来说它们的重要性也并不曾降低。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发现这一问题也难以避开被误解的危险,这一误解却使我们得以完全由精神病情境的观点去观察生命。假如我们每次想到原欲在离开新的地位后,方退回到婴儿期经验,那么婴儿经验的重要性便会因此减弱了。或者因此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即原欲的经验这一发生的时候并不重要,其重要性乃由于其后的退化作用所获得。你们应该记得,之前我们在讲述俄狄浦斯情结时,也曾经讨论过相似的非此即彼的问题。

其实,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退化作用使儿童经验的原欲大大增强,也由此增强了致病因素;这句话当然是不错的,不过如果仅以此作为决定因素,不免引起误会。其他的观点也必须加以论述。第一,分析观察的结果可以相信幼儿时的经验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儿童期时这一倾向便很明显了。实际上,儿童也可能发生精神病,对儿童精神病而言,由于其发作应紧跟在创伤性的经验之后,因此在时间上的倒置成分必将极大减少或完全不存在。我们研究婴儿的梦也许会保证我们不被误解为成人的精神病的危险,正如我们以儿童的梦来了解成人的梦一样。儿童的精神病是很常见的,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常见。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儿童的精神病,只把它当成顽皮的或恶劣的表示,幼儿园里常表现为以权威压服;不过如今回想起来,这种精神病是很容易识别的。其表现的方式多为焦虑性的癔症,后来才知道它的意义。在年龄稍长时,若精神病发作,其分析的结果显示这种病乃是幼时精神病的直接继续;不过在幼儿时的精神病是较为隐蔽或刚具雏形而已。对于前面已论述过的,在有些实例中,儿童的神经性过敏可保持终生不变。而关于其中的较少数的实例,当然,我们可以对一个儿童的精神病进行分析,不过更多的情况是我们不得不由成年患者而推想儿童可能有的精神病,在推想时要特别慎重方可避免错误。

第二,儿童期若没有什么可吸引原欲,那么原欲为何常要退回儿童期呢?这一问题是很令人费解的。发展在某个阶段上的执著点,只有在我们假设它附有一定分量的原欲时,才具相当的意义。最后,我或许可指出,婴儿期及之后的经验其强度与病原上的重要性之间存在一种互补关系,并与前面讲述的其他两系列之间的关系类似。有一些例子,致病的原因完全在于儿童期内的经验;那些印象无疑有一种创伤性的效果,只需有一般的性组织和不成熟的发展作补充便足以致病。另外一些例子,致病的原因完全在于后来发生的冲突,分析时之所以侧重于儿童期的印象,则仅是由于退化作用所致。所以,我们有两种极端的例子,也就是“停滞的发展”和“退化作用”,两者之间又存在种种程度不同的混合。

一些人认为,教育如果及时干涉儿童的性的发展,便可预防精神病;他们对于上述种种事件非常有兴趣。老实说,一个人如果只关注婴儿的性的经验,便可能会认为这种性的发展被延缓,儿童就不会被这种经验所迷惑,如此便达到了预防精神病的目的了。不过,我们了解精神病的致病条件远比这些复杂得多,况且如果我们仅仅关注某一个因素,往往不容易收效。在儿童期内严厉的检查是没有效果的,先天的因素常常容易失控。若想要控制,也并不像教育所幻想的那样轻松;由此而引发的两种危险自然不可忽视。如果控制太过严密,使儿童过分地压抑自己的性欲,同样有害无利,并且对青春期内的迫切的性的要求也是无力抗拒的。所以,儿童期内预防精神病的工作是否更有利,或是说改变了对现实的态度更有成效,皆十分可疑。

现在,且让我们回头再来讨论症候的问题。症候能使患者感受到现实中所缺少的满足;而满足的方法则是使原欲退化到过去的生活,由于它与退化密不可分,即退回较早期的性的对象选择或性的组织的最初阶段。现在我们已了解精神病患者常无法摆脱过去生活的某个时期,如今方知这一过去的时期正是其原欲得到满足而感到快乐的时候。他回忆着过去的历史,不断地追寻着这个时期,甚至是仅靠记忆或想象的帮助,以求退回到婴儿时期。症候,在一定程度上重复实现了早期婴儿的满足方式,尽管这种方式由于冲突所引起的检查作用而不得不进行伪装,或是尽管常转化为一种痛苦的感觉,包含有致病的因素。关于症候所带来的满足,患者不但不知其为满足,反而是深以为痛苦,唯恐避之不及。这种转化源自精神的矛盾冲突,症候就是在这种矛盾冲动的压力之下形成的;所以,之前被当做是满足的,现在却不得不引起他的反抗甚至是恐惧了。在此列举一例,该例的感情变化简单而有意思,且为我们大家所熟知:一个小孩子本来很喜欢吮吸母亲的胸乳的,不过几年以后,便对乳汁非常厌恶,几经训练也不易消逝;假如乳汁或者是含有乳汁的液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这样的厌恶或成为恐惧。这一层薄膜或许让他想起了对母亲的胸乳的酷爱,同时断奶时的创伤性的经验也将加入其中,因此情况有所变化。

此外还有一点足以使我们认为,症候作为满足原欲的一种方法甚为奇怪乃至无法理解。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视为满足的,无一事见诸症候。而且,症候大都是不依赖对象的,所以与外界的现实没有接触。这便是丢弃了现实原则而复返享乐原则的结果,不过返回到一种扩展的自淫行为也是一种最早的满足性本能的方法。外界情境的变化与它们无关,它们只在体内寻求改变,也就是说,以内部的行为而代替外部的行为,来适应代替的活动;从物种进化史的观点看,这又是一种很重要的退化作用。假如,我们将症候形成的分析研究中所出现的一个新因素与退化作用合并起来讨论,对此更能看清楚了。还有,我们曾记得,症候的形成与梦的形成类似,都有潜意识历程起作用,即凝缩作用与转移作用。症候与梦同样都代表了一种幼稚的满足,然而由于极端的压缩作用,这一满足可转化为一个单独的感觉或冲动;再者由于多重的位置转移,这一满足便由整个的原欲情结成为小细节。所以,我们在症候里原欲的满足不足为怪,尽管我们常常证实了这一满足的存在。

同类推荐
  • 跟专家学心理调适

    跟专家学心理调适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学会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把脉,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积极进行调适,把心理问题的危害降低到最小,是成就美好人生的坚实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心理专家的点拨和指导。找到权威的心理专家,获得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才能确保个人心理的健康状态,同时也为幸福美满的人生提供保障。
  • 我的牛津心理学笔记

    我的牛津心理学笔记

    《我的牛津心理学笔记》汇集了牛津大学心理学经典理论和研究成果,引入牛津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教育理念,力图从人格、交际、职场、成功、爱情、健康这六大方面较详细地阐释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知识。阅读此书,广大读者将会在感受牛津理念的同时,极大程度地丰富心理学知识储备,快捷抓取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透析人们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解读人们的心理活动,提高日常生活及交往技能。
  • 心理学的故事

    心理学的故事

    说起心理学,它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初民便对梦境和死后生活有所猜测。他们以为,有一种像空气一样的灵气通过呼吸出入人体。做梦就是这种灵气出壳外游,死亡时它不再返回人体。进入文明社会后,欧洲的古代人把这种灵气称之为灵魂。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古希腊哲学家把心理看作是灵魂的功能。近代欧洲的哲学家继承发展前人的思想,把灵魂称为心灵,并和知识的起源问题一起讨论。到了19世纪中期,形成了一种比较系统的心灵或意识的经验心理学思想。
  • 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MBook随身读)

    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MBook随身读)

    心理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能轻松调控自己的心理情绪,就能使自己积极、乐观地对待所有问题;如果我们能轻松地会意对方的心理,就可以实现完美的交际……学好心理学,可以让自己在社交、爱情、职场、生活等诸多方面占尽优势、游刃有余。 《MBook随身读: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针对不同的人际互动情境,提供了各种独特有效的应对策略,教你巧妙运用人类共通的行为准则与心理机制,迅速提高说话办事的眼力和心力,掌握人际交往主动权,一步一步地落实自己的人生规划,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 快乐在左 痛苦在右

    快乐在左 痛苦在右

    这不是小说,没有虚构的情节与人物,也不是把听来的故事再加工成为所谓的传奇。只想说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准确地说,是一段经历,一段让我刻骨铭心的经历。不为赚眼球,只求给与我有相同经历的朋友,特别是那些尚未走出抑郁症阴影的朋友,一个参考,一个成功的希望。
热门推荐
  • 重心:倾城之爱

    重心:倾城之爱

    本书是一本长篇小说。描写了高级白领女性献身公益慈善事业的感人故事。本书诠释了一场金钱与爱情的真实对话,财富与慈善的有利博弈,奢侈与节俭的意识冲突,人性道德与社会变化的激烈碰撞。
  • 祸嫁天师

    祸嫁天师

    作为万灵之师,穿越时空这种小事,沈南根本不放在眼里。但是,当穿越遇上祸引(一种古老的咒术),她堂堂天师,也只能乖乖收起锋芒,低调做人。嫁人?!没问题,救人救己,还有身份。什么?未来夫君不乐意娶她?这种情况下只能——光明正大的逃走!利用她?没问题,利用她的代价是很高的,只要你付的起,她不介意被利用。说她是祸国妖孽,哎呀呀……本天师不发威,你真当我是小肉包呢,谁喜欢都能上前咬一口。斗小三?嘻嘻,沈岚得意的笑,这种事,她不擅长,别人也没给她机会是不。他说,十一,你若敢逃,即使上天入地,我也要将你追回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洪武聖政記

    洪武聖政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海噬

    海噬

    水:生命之源,木:生命之力,当大海有了意识之后,它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毁灭人类,当一个人类承接了大海的力量之后——生存,还是毁灭?肖冰,一个对现实失望透底的人,却要保护人类和夺取地球生命之源的创世纪公司对抗。
  • 紫藤落殇:倾妃几度

    紫藤落殇:倾妃几度

    紫藤花下的秋千摇荡,他坐于其上,望着随风飘落的紫藤花瓣,眼前仿佛是她的脸庞,耳边似是仍回荡着她的话语,直到一滴温暖咸涩的液体自眼眶流下。那一年的紫藤花飘落,月下相拥。而今见面却是对立。不要说谁是谁非,感情错与对,只想梦里与你一起再爱一回!紫藤树下,只为相思魂断红颜。爱恨就在一瞬间,坦诚相待情似天。爱恨两茫茫,问君何时恋,依偎君之怀,梦回今世爱。古道的风,嫣然了晨曦的笑颜;紫藤的殇,飘落了夕阳的爱恋。
  • 爱那么短,爱那么长

    爱那么短,爱那么长

    原来还可以这样,怀抱着如花的心情,遇见这世界上美妙神奇的风景,结一份连神仙都羡慕的旷世尘缘。让每一个梦想都开出芬芳的花朵;让每一次凝眸都流溢温馨岁月的明媚;让每一个日子都有风花雪月的浪漫;让每一寸光阴里都翻转刻骨铭心的旋律。深情漫过的每一个故事都美好得如此耐人寻味。本书讲述爱的故事,品味爱的美妙,感受爱的真谛!
  • 王牌捉妖师:相公你别跑

    王牌捉妖师:相公你别跑

    一心捉鬼降妖的二十一,竟偏偏遇上了天生煞气的他!原本对二十一的好友求婚不止的他,却偏偏一路上与她越走越近,从此恩怨纠葛,情仇难分。“喂!那个想追求我家仙若的公子,不要以为跟我套近乎就能如愿所偿!”“呵,本公子之前审美还是不错的,最近出了点问题,竟看上了一个男人婆……”二十一怒:“你说谁是男人婆!”他摇着折扇,勾唇一笑:“自然是……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妃

    明妃

    这才是我心中明非的形象虽然他还没有成为我所期待的但我相信终有一天他会的正如源稚女所说的路明非是一个眼神里藏着狮子的人..........
  • 致命逃亡路

    致命逃亡路

    一张通缉令,让一个警察变成了杀人犯他是该逃,还是该复仇
  • 坐观天下

    坐观天下

    香甜~香甜~抗拒不了本能猩红溅满泪水滑过脸颊但却贪婪的允吸这指尖上的血色那样的享受伏在地上一点一点舔着那香甜.........既然这样就一起走吧呵呵对不起我把一切还给你还给我怎么可能........哇哈哈帅哥美女好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