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29700000101

第101章 序文

我知道魏以达同志把我的《家》译成了世界语后十分高兴。三十年代中我曾经想望我的长篇小说有一个世界语译本,我甚至打算自己动手试一下。那个时候我经常接触世界语书刊,使用世界语的机会较多。可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下不了决心,害怕开了头完成不了,一天拖一天,后来别的事情多起来,我和世界语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少,对世界语又由熟悉变为生疏,也不能再做翻译自己作品的考虑了。

四十几年过去了。中间我经历了八年抗战和十载“文革”,但是我对世界语的感情却始终不减。我为近四十多年来世界语运动的发展感到兴奋。我个人的心愿也并不曾落空,我想做而没有能做的事情魏以达同志替我做了,而且做得好。他不是按照英文删节本翻译,他根据的是我在一九五七年改订过的中文原本(一九七七年版)。我希望什么时候也出现一个完全的英译本!我不喜欢整章的删节。

《家》不是自传体的小说,不过我在书中写了一些真正发生过的事情。像高家那样的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在中国似乎已经绝迹,但封建社会的流毒还像污泥浊水积在我们的院内墙角,需要我们进行不懈的努力和不屈的斗争,才能把它们扫除干净。有一个时期连我自己也误认为我的小说早已“过时”,可是今天我还感觉到我和封建家庭的斩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太可怕了!我才明白我的小说并没有“过时”。

当然它总有一天要“过时”,我是指到了污水给打扫干净的时候。但新社会总是在旧社会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要了解今天的人,就不能忘记昨天的事,我们都是从昨天走过来的。对我来说,《家》今天还是警钟,多么响亮的警钟!

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四日

以上是《家》的世界语译本的序文。在翻译这小说的时候,译者曾来信要我为译本写篇短序,我说我为《家》的重印本和一些外文译本一共写了十篇以上的序,说来说去,意思相差不多,我不想再炒冷饭,决定不写什么了。后来见到译者,我也表示了这样的意见。这次出版社准备发稿,来信中又谈起了写序的事,我一口答应,动笔写了六七百字,过两天就寄出去了。

惟一的原因是:我有话要讲。但在序文里我只是简单地讲了几句,我害怕读者会感到厌烦。我读小说就不看什么前言、后记,特别不喜欢那些长篇大论。

在短短的序文里我讲了两件事情:一,我对世界语仍然有感情;二,我不喜欢删节过的英译本《家》。

先谈世界语,一九二一年我在成都的《半月》上发表了一篇短文《世界语之特点》。当时我不到十七岁,还没有开始认真学习世界语,我只是在这之前在上海出版的什么杂志上读过宣传世界语的文章,自己很感兴趣,就半抄半写,成了这篇短文。短文发表以后,有一位在高级师范念书的朝鲜学生拿着《半月》来找我商谈开办世界语讲习班的事。我只好告诉他,我写文章是为了宣传,我手边连一册课本也没有。他也懂得不多。因此讲习班终于没有办起来。

一九二四年我在南京念书,找到了世界语课本,便开始学习,每天一小时,从不间断。读完课本,我又寄钱到上海一家很小的“世界语书店”,函购国外出版的世界语书籍。仍然每天一小时(或者多一些),遇到生字我就求字典帮助(我有一本英国爱丁堡出版的世界语 — 英语小字典),一个字也不放过。一本书读完,我又读第二本。那家惟一的世界语书店里只有寥寥的几十种书,不过也能满足我的需要。它有什么书,我就买什么书。首先我读了一本厚厚的《基本文选》,这是创始人柴门霍甫编译的。接着我又读了《波兰作品选》、《安徒生童话集》和别的一些书,如卜利瓦特的《柴门霍甫传》等等,不到一年我就可以自由使用世界语了,在通信、写文章这方面用得多些。到一九二九年我才开始用世界语翻译了一些文学作品,但也不过薄薄的四五本,其中有匈牙利作家尤利·巴基用世界语写的中篇小说《秋天里的春天》。此外,我还为上海世界语学会编辑了几期《绿光》杂志,在上面发表了两三篇像《世界语文学论》那样的文章,谈个人的印象,当然很不全面,因为我读书有限,只读了学会的半个书橱的藏书,而且不久连这些书也被“一·二八”侵沪日军的炮火毁得干干净净。这个学会在闸北的会所给烧光之后另在“法租界”租了一间屋子,继续活动了一些时候,到一九三三年就“自行消亡”了。

以后成立了新的世界语学会,但是我已经离开了运动。我是旧学会的会员,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从法国回来不久参加了学会,后来又当选为理事。在“文革”期间“巴金专案组”的人审讯我的时候,就揪住这个“理事”,这个“会员”不肯放。他们问来问去,调查来调查去,我在解放前就只参加过两个团体,另一个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我也是这个协会的理事,别的我再也编造不出来,他们梦想发现什么“反动集团”,结果毫无收获,幸而他们只会使用斥骂、侮辱这一类的手段,没有采用严刑拷打(文艺界中吃过这样苦头的人确实不少),否则我也不可能在这里漫谈对世界语的感情了。这感情今天还存在。虽然我已经没有精力继续做从前做过的那些工作,但是我仍然关心世界语的事业,并且愿意为它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再过五年,一九八七年,将是世界语诞生的一百周年。一百年!它应当有更大的发展。

关于《家》,几十年中间我讲了不少,现在似乎无话可说,其实也用不着我饶舌了。

这次我在序文里提到英译本中整章的删节,并且表了态,只是因为编辑同志来信说:“我们发现英文版有较大的删改,据说是你亲自为外文版删改的。”他们“征求”我的意见:世界语版的内容以中文原本为根据,还是按照删改过的英文版。

这样一来,我不得不表态了。其实我早就应该讲话。从一开始我就不满意那样的删改法。但删改全由我自己动笔,当时我只是根据别人的意见,完全丢开了自己的思考。这“别人”便是中文底本的责任编辑,由他同我联系,底本大概也由他定稿。他的理由似乎是:一切为了宣传,凡是不利于宣传的都给删去,例如在地上吐痰、缠小脚等等等等。他的意见我全部接受。大段大段地删除,虽然我自己也感到心疼,但是想到我的小说会使人相信在中国不曾有过随地吐痰和女人缠脚的事,收到宣传的效果,我的民族自尊心也似乎得到了满足,而且英译本早日出版,还满足了我的虚荣心。此外,我还有一张护身符:“政治标准第一”嘛。我在“双百”方针发表前交出了删改本,英译本则在反右运动后出版,我害怕犯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一个作家,不爱护自己的作品,却拿它来猎取名利,这也是一件可耻的事。英译本可以说是照出我的“尊容”的一面镜子。让我牢牢记住这个教训吧。

现在,我的座右铭是:

尽可能多说真话;

尽可能少做违心的事。

十月四日

同类推荐
  •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本书对中华学术做了系统的研究,对魏晋玄学做了宏观的考察与周全的论述,从文学研究中总结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同时为推动中国的学术文化作出努力。
  • 走过花开的石林

    走过花开的石林

    人,不接地气易生病;书,不接地气难卒读。《走过花开的石林》是演员姜佩君所著,可许你会纳闷,喝拿铁、做SPA不擅笔墨的小资女,为何从娱乐圈混入文学圈,阅罢此书,便知分晓。此书分为“温情物语”、“女人思语”、“走过流年”、“感悟人生”、“谈天说地”五个部分,内容涉及一些女人话题,或谈生活、或及爱情婚姻、或讲亲情、或论人生感悟等等,其中好几篇还是作者的获奖作品。作者宽广的知识面、丰富的人生阅历与谦和的为人,决定了其语言的清纯诚挚、朴实无华、寓意引人而又不失温婉文雅。
  • 年轮诗章

    年轮诗章

    著名诗人叶延滨诗集《年轮诗章》最近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叶延滨曾说他的诗是放在三个点组成的平面上的:在时代里找到坐标点,在感情世界里找到和人民的相通点,在艺术长河里找到自己的创新点。叶延滨的诗人文底蕴深厚,内在视野很开阔,他的诗犹如他的人,始终聪慧和机敏,明快、朴素,但又含蓄。他的精神向度始终是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
  • 记忆巡踪

    记忆巡踪

    漫漫人生路,回蓦成篇章。作者毕生的职业生涯,都是肩扛录像机,把镜头对准他人与社会,用胶卷、胶片、录像带、储存卡,留下了社会变迁、七彩人生、壮丽河山、国际友谊等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卷,那时的他,几乎是忘我的。退休离岗后,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而后蓦然回首:终于把镜头聚焦自己,追溯昔日的人生足迹,把已逝去的春花秋月、功过得失、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定格在这本自传体的回忆录——《记忆巡踪》中。
  • 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

    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推荐这本《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的话,那就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有趣。但他的文章并非为了有趣而有趣,看似随意,极具调侃性,同时又不失深刻和睿智。他的文章,看似刻薄,其实话损心善;他的态度,看似玩世不恭,却在认真地誊写着他眼中的美好;他的第一本图书作品,看似文艺,实则骨子里勇敢坦率,不喜矫揉造作。
热门推荐
  • 半生浮醒,一世未眠

    半生浮醒,一世未眠

    一生一瞬,一心一人。历经半生颠沛,只为一世相守。瀚海火螭的复苏威胁着世间的一切,她是命定之中解救苍生的希望,而他却是火螭复苏的关键。命运似乎故意为之,相遇,相知,相爱,本是世间爱情的轨迹,以为遇见你,会有不同。可在这暗潮涌动的世界之中,爱恨情仇,生离死别往往多过你侬我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光环之主

    光环之主

    读者请注意,大量龙傲天出没,SSSSS级危险警报!
  • 速手五行决

    速手五行决

    世界钢琴大赛冠军萧扬因九年前的心结穿越到了元界大陆。这是一个以灵力为源,五行为决的世界,没有丝毫灵力的他,却发现自己拥有这片大陆最快咏决的速度。同时他意外发现,这片大陆的力量,可以解开他九年前的心结……——————————————————————告急告急!本MT已空血,求一点收藏,左边那个按钮你只需轻轻一点,就能为我加上五点血!少年,说好和我们一起拯救世界的呢!
  • 当网游小白遇见大神

    当网游小白遇见大神

    网游是这样一个地方,给你一个江湖,满足你的所有隐秘的向往这里有兄弟,有朋友,也有仇人,当然,更少不了酱油党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女子不为人知的暗恋情结
  • 红鲤梦之梦红尘

    红鲤梦之梦红尘

    不知是谁年少轻狂盛气凌人,伤人终伤情不知是谁永恒不变专心寻情,一心系一人又不知是谁狼狈不堪气若游丝,魂洒诛仙台还有谁是为了一诺守一人白了三千发?流光不随人齐逝伊人殒难收覆水年华华裳服——舞霓裳一眼两相忘红尘劫中浮光泪何故盼?终是梦一场
  • 峨嵋刺

    峨嵋刺

    身世成谜、初入江湖的龙天舞,莫名其妙的被人接连陷害,因师门缘故,被怀疑与几十年前的邪魔牵扯,冤屈的背上了武林败类骂名。一切是因何而起?幕后黑手是谁?龙天舞的身世究竟有何秘密呢?
  • 疯狂取经人

    疯狂取经人

    欺人道,戏娇娘,收高徒,逆天皇;诛仙弑佛哪家强?取经路上我更狂!……(本书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讲述一个变态“唐僧”的强势逆袭!主角姓陈,但不叫陈玄奘,请不要以《西游记》既定的思维来看待书中的人物,否则你就会陷入被无限惊喜轰炸的困境之中!)
  • 华尔街奇书

    华尔街奇书

    本书总结华尔街精英成功的经历,将其汇总成为8个关键秘笈,每一项都能对你的事业成功起到促进作用。无论你是自己创业也好,经商也好,还是从事金融投资也好,本书都能对你的事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流氓小神仙

    流氓小神仙

    一个人界的热血少年,在踏入仙界后却在神仙的授意下变成一个流氓……他究竟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呢?
  •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第六卷)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第六卷)

    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是“四大奇书”,中国在明末清初最先有了这种说法。李渔曾在醉田堂刊本《三国志演义》序中称:“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清代乾隆年间问世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被公认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本书将这四部书进行了新的编排,选取其中的经典篇章予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