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79800000028

第28章 余华:肢解的梦魇与人性的复归(4)

余华前期对于作为主题题材的暴力的持久不衰的兴趣与其作品中人物对于暴力的非同寻常的迷恋和沉醉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十八岁出门远行》直至《偶然事件》,几乎每一篇都和暴力以及施暴的欲望有关。这种暴力常和人物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与残忍联系在一起,更给人以锥心泣血的形象感受。但余华描写暴力不是对暴力作纯自然的展览,尽管从其写法上说多存自然主义的笔法,如写自戕的历史教员用斧头砍自己的骨头时溅出的火星,锯自己的膝盖时锯齿中真实的骨屑等等。从总的艺术倾向来看,余华写暴力而不止于暴力,写暴力而意在暴力之外。一方面,他通过暴力、疯狂这一特殊题材领域将人性切割得支离破碎;另一方面,其最终艺术取向又趋于对暴力的指控与对完整人性的吁求。以反人性开始而以求人性告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余华的一种纯个人的艺术处理,即其小说创作中的“暴力诗情”结构。

具体地说,就是在写暴力时,取一种平静的、诗意的甚至是富于人情味的独特笔法。

刑罚专家指着墙角的屠刀告诉陌生人,就用这把刀将陌生人腰斩成两截,然后迅速将陌生人的上身安放在玻璃上,那时陌生人的血液依然流动,他将慢慢死去。

“那时候你将感到从未有过的宁静,一切声音都将消失,留下的只是色彩,而且色彩的呈现十分缓慢。你可以感觉到血液在体内流得越来越慢,又怎样在玻璃上洋溢开来,然后像你的头发一样千万条流向尘土……”

在引自《历史与刑罚》的这一段里,我们看不到任何与暴力相连的痛苦和血腥气味。所有的痛苦和血腥气味都被诗意化了的平静的叙述掩盖起来了,令人不寒而栗的暴力行为仿佛成了妙不可言的天堂般的享受。这样,一方面是不无扭曲的、变形的惨不忍睹的题材意义上的暴力与疯狂,另一方面是不乏诗意的、宁静的甚至可以说是温情脉脉的叙述,主题题材与文体风格之间事实上就构成了“暴力诗情”之间的“反讽张力”结构,带有抒情和装饰性意味的叙述和经过强化了的、扭曲了的暴力题材被置于同一张力场中,形成了高反差的对比,它们彼此互相突出了对方,又彼此相互批判,相互否定,互为反讽。

从完成了的内容和形式看,余华前期小说中的这种独特结构模式是充分艺术化的,不露丝毫扭合痕迹的,但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二者的嵌合又是充满暴力色彩的,是经过作家主观的充分投射和积极介入才强行扭合到一起的。也就是说,余华前期小说中的暴力不属于那种对现实的纯认知性的反映,而是经过作家主观过滤了的、浓缩化了的、变形了的艺术反映。作者取这样一种结构,一方面同他对现代文明结构的认识有关,另一方面也同他所受的卡夫卡、川端康成的影响有关。余华曾直言不讳地说,尽管文明对野蛮已悄悄地做了让步,拳击代替了角斗场上的互相残杀,暴力却依然深入人心,“在暴力和混乱面前,文明只是一个口号,秩序成了装饰”。正如朱苏进从母亲给儿子买的玩具手枪上看到了人类战争命运的一个暗示一样,余华从南方的斗蟋蟀看到了人们内心的一种渴望。在此,我们不想详细讨论这种有关文明与暴力的认识的意义与局限,即使余华自己也说这是一种“极端化想法”,我们感兴趣的是这种认识与余华小说中的“暴力诗情”结构间的关系。

从余华对人类现代文明结构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推知其作品的“暴力诗情”结构与作家对现实的认知结构之间具有同构关系,即其作品的结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明只是一个口号,秩序成了装饰”的思想,相对于他作品中的暴力来说,“诗情”是装饰性的。当作家把经过自己个人化了的现实结构移诸作品结构形成具体艺术作品时,余华又受到了卡夫卡和川端康成的影响。这一点可以从余华题为《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遗产》的文章中看出。川端康成在《禽兽》中写母亲凝视刚死去的女儿时觉得“真像是一位出嫁的新娘”,卡夫卡在《乡村医生》中写医生看到病人的伤口时觉得有点像玫瑰花。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非常规艺术处理深深地吸引了余华。在其前期创作中,这两个前辈作家对余华的影响无处不在。

如:“皮皮扒在那里,望着这摊在阳光下亮晶晶的血,使他想起了某一种鲜艳的果浆”(《现实一种》);再如:“他想像着那把锋利的屠刀如何将他截成两段,他觉得很可能像一双冰冷的手撕断一张白纸一样美妙无比”(《历史与刑罚》)。当然,这里的例子都还只是表现为局部的艺术设计。当余华把这种非常规的艺术处理从局部艺术设计扩大到整体艺术构思时,就形成了他前期小说中的“暴力诗情”结构模式。

以客观艺术效果言,余华前期小说的“暴力诗情”结构可以通过二者的高反差对比,造成充分的陌生化效果和间离效果。作者在这里隐蔽起来了,叙述人那种以喜剧眼光看待人间悲剧、处理人间悲剧的技法让读者感到震惊。读者于震惊之中产生了与文本之间的一段审美距离,因而不是按照审美惯性进行自己的阅读审美活动。以《一九八六年》为例,作家的不介入态度与叙述人的平静的、审美化的叙述使读者警觉而不至于停留于一个自我施暴的故事。通过作家的非常规艺术处理,读者很容易在历史教员的肉体自戕中看到一种自戕精神,而经由这种自戕精神又很容易联想到其精神自戕并上升到某一历史阶段和历史侧面的反思。同伤痕文学充分激情化的叙述召唤读者全身心投入作品不同,《一九八六年》是通过其“暴力诗情”之间的“反讽张力”,引导读者对一段特殊历史的冷静的、理性的批判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余华前期小说中从叙述人那里表现出来的对于人性的肢解到了作者和读者那里又衍变成了对完整人性的吁求。

以上从三方面考察了余华前期小说的独特结构模式。其实余华前期小说的独特结构模式的具体表现还不止于这三方面,这里我们只是择其要者进行了讨论。余华前期小说的独特结构模式,概而言之即可称为“反讽张力”结构模式。因为我们觉得这种结构模式暗合于英美新批评所推崇的“反讽张力”诗学。英美新批评所推崇的“反讽张力”诗学追求“有机形式主义”,倾向于把文学作品看成自给自足、相对独立的客观物,强调作家保持不介入的审美观照距离,将互不相容、具有悖反性质的异质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反常规的嵌合处理,从而使作品本身具备反讽式自我批判的能力,由是产生出艺术张力,反映出复杂共相,造成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余华前期小说的独特结构模式的力量,也在于它能将各各异质的、不谐和的因子纳入同一作品之中构成“对话”关系,使它们同时并存又始终互相排斥,在相辅相成的对立关系中达到动态平衡,产生出较大的艺术张力与作品的双重意义,并从中折射出作家对社会、历史、人生的独特思考。

有人将发表于1991年的长篇小说《呼喊与细雨》(后更名为《在细雨中呼喊》)视为余华创作转型的标志性作品。这种意见值得商榷。无论是对文学史的分期还是对具体作家创作的分期,其标准都应当是质变而不是量变,也就是要强调事物的“每个”。

同类推荐
  • 我是一条只有七秒记忆的鱼

    我是一条只有七秒记忆的鱼

    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一套豪宅还是一段爱,一张永远刷不爆的银行卡还是一个肩膀,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头衔还是自己想要的自由……作者用自己的经历,或看过的书、电影、音乐中的片段,用探讨的姿态,娓娓道来,如此亲切、自然。在那些故事的影子里,我们看到了曾经的、现在的,或未来的自己。那些细节与片段是如此熟悉,但却很少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如今,它们被收藏在此,但愿能与你的世界在某一个瞬间存在共鸣。
  •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在艺术创作经验上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
  • 思想独舞

    思想独舞

    这是作者出版的第二部新闻事件评论性杂文集。作者以普通老百姓关注的视点,对近两年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事件进行分析评述,呈现杂文的文学性与思想性,被读者称赞为“一本可做教材的杂文集”。
  •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不可多得的诗人。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他们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了下来,深得大众喜爱。
  • 只想记得这些好

    只想记得这些好

    张冬娇十年散文精选本《只想记得这些好》,唯美,清新,纯静。捧读文字,就像在火炉边和朋友交心,感到岁月美好而温暖。
热门推荐
  • 星河九刀

    星河九刀

    杀猪小子李震,一步步修炼成长,闯星河,战潜龙。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闯天下,成威名。破苍穹,动乾坤。兄弟义气,为爱痴狂,刀光剑影,夺无上功法,创星河九刀,天地六界,远古鸿蒙,唯吾独尊。
  • 雪剑焚天

    雪剑焚天

    天陆的剑道少年与穿越而来的美女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那些恐怖的妖物,屹立的强者,真的能横行一世?谁说强者就是天生的!看少年吴荻,手持雪剑,如何一步步登上武道巅峰。***********这会是一个融合了悬疑元素的好故事。谢谢收藏
  • 戮铭

    戮铭

    在这里不只是无尽的杀戮,才能镌刻成这个大陆的碑铭,但是只有热血与晋级,才能成就一世英雄吧。看至高无上的血族,看多种多样的魔兽,看不为人知的世界!
  • 萌神杂货铺

    萌神杂货铺

    鬼马少女米果继承了间祖传的杂货铺,让她懵逼的这里有个会说话的板砖诺基亚,还有千奇百怪的客人,这些客人都不是人,是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神灵……气管炎雷公,吃货灶王爷,老顽童土地公,泰迪精大天狗,铁公鸡财神爷,学霸文曲星,少女心阎王爷……米果从一脸懵逼到跟众萌神打成一片,带着神灵们过上了打手游吃火锅唱KTV的现代化生活。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2:战场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2:战场篇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 史记

    史记

    《史记精编图文版》有着丰厚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值得后人去发现和体会,并且考虑到青少年朋友常常是只闻其名而未见其详,对这本年代久远而文字生涩的作品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特此将其白话本选编为书,以期方便阅读。在内容上,我们从《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中选取了,我们认为更具有代表性、启发性的故事和篇章,并配以相关图片来丰富和延伸阅读体验。希望通过这本书激发青少年朋友阅读《史记》全文的兴趣,因为相对其他文言文,这部著作不仅志趣尤高,而且语言平简。
  • 某人在异世界的日常

    某人在异世界的日常

    纪姬姬是一名普通的18岁少女,一直过着普通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被一名魔法师召唤到异世。“路易斯!你又召唤来奇奇怪怪的东西了!而且又是活的!”“不关我事!是魔法阵自己炸出来的!”“快把人家送回去!”“我没研究送回去的方法。”“什么?!你又这样!”纪姬姬:“好真实的梦呵呵呵。”
  • 守护甜心之相信

    守护甜心之相信

    一个转校生,邪恶,狠毒。但他们两个的感情是不可摧毁的,,等到他知道了感情的重要。她。。放弃了(本文唯梦恋,我还会出几梦恋。)
  • 四斩之权

    四斩之权

    这是一个在三界辗转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17岁的男孩,隶属魔界一个叫做四斩的魔国。有时候一个魔国一个人太过于耀眼出风头反而不好,容易被列为别人的目标。魔界和人类世界的故事情节比较重些,仙界的不会太多。这里面最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的主人公的历练之路,兄弟与爱情到底是会成为他前进的助力还是阻碍呢?最后死掉的会是谁?人心并不容易温暖,就算是陌生人也能变成朋友不是么?
  • 重生之炮灰女的逆袭

    重生之炮灰女的逆袭

    村里姑娘王巧珍,被未婚夫退婚,受尽了村里人的嘲笑;进城嫁人之后,前未婚夫还在继续欺骗她,让她沦为不知廉耻的小三;在耻辱和痛苦当中悲苦的度过了一生,最后凄惨而死。一觉醒来,她竟然发现自己又重生了!这让她激动又欣喜。她发誓,这一辈子要好好的为了自己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