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79800000021

第21章 贾平凹:矛盾中的挣扎与沉沦(3)

贾平凹后来曾说:“‘废都’二字最早起源于我对西安的认识……作为西安人,虽所处的城市早已败落,但潜意识里对其曾是十二个王朝之都的自豪得意并未消尽,甚至更强烈,随着时代的前进,别的城市突飞猛进,西安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已无什么优势,这对西安人是一个悲哀,由此滋生一种自卑性的自尊,一种无奈性的放达和一种尴尬性的焦虑。西安这种古都——故都——废都的文化心态是极为典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西安人的心态也恰是中国人的心态。这样,我才在写作中定这个废都为西京城,旨在突破某一城市限制而大而化之,来写中国人,来写一个世纪末的人。”作者的创作“野心”应当说是颇大的,他要通过一个人的心态来写一个阶层的心态,一个城市的心态和一个民族国家的心态。

作者因为经历了成名而并未成功的心路历程,所以对那种“自卑性的自尊”、“无奈性的放达”、“尴尬性的焦虑”深有会心,表现起来也格外的得心应手。旷新年曾注意到庄之蝶先觉得用大熊猫作西京文化节的会徽不妥、转而又觉得再恰当不过的象征意义:“大熊猫不仅象征着在历史中被遗弃的文化古都,而且象征着在历史中被遗弃的文化英雄。他们像大熊猫一样稀少珍贵,也像大熊猫一样脆弱可悲。”这种分析是正确的。甚至可以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悲哀还要广泛些。在《高老庄》中,当子路说“我们有孔子,谁个有?我们有长城,谁个有”时,西夏回答说:

“长城是壮观,可你想没想为什么要修长城?大菜里讲究色香味,正是太讲究了食物的色香味才使汉人的脾胃越来越虚弱,体格不健壮的。有了孔子,有了儒教,人才变得唯唯诺诺……子路,你还可以举更多的例子呢,比如京剧呀,天下独一,熊猫呀,天下无二,可京剧里男人去扮旦角,小生不长胡子说话也像宦官,熊猫呢,腰胖胖的,腿短短的,就是不能生育,连怀孕也是百分之一的有效率!”参照《废都》来看,这表达的其实就是一个古老民族和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的悲哀。我们注意到,贾平凹在将商州与西安比较时,他回眸瞩目的是商州;在将西安与沿海城市比较时,他倾心相向的又是西安。但是,贾平凹是清醒的,作为一个精神劳动者,作为一个乡村之子,作为一个西安的居民,作为华夏民族的子孙,他清楚作家、乡村、古城和古老民族的现代处境和命运。他的内心因此充满了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和难以言说的苦闷和悲哀,《废都》也因此成为一部不得不写的书。

《废都》出版以后,有不少人指出该作与《金瓶梅》间的联系,但多是注重其中的性描写层面,而较少注意到作家创作心态上的共同点。张竹坡在评点《金瓶梅》时说:“作者不幸,身遭其难,吐之不能,吞之不可,搔抓不得,悲号无益,借此以自泄。”(《竹坡闲话》)“盖作者必于世亦有大不得意之事,如史公之下蚕室,孙子之刖双足,乃一腔愤懑而作此书,言身已辱矣,惟存此牢骚不平之言于世,以为后有知心,当悲我之辱身屈志,而负才沦落于污泥也。”(第七回回首总评)这样的评价也完全可以用于对《废都》的评价。所不同的是,《废都》有自泄的成分但没有止于自泄,这一作品虽然寄托了作者本人内心的“自卑性的自尊”、“无奈性的放达”、“尴尬性的焦虑”,但它还试图将这种心迹的描叙上升为对一个城市、一个民族在一个社会转型期的心态的表述。因此,类似伪恶的沉沦与堕落,也堪称一种有意味的文化姿态。

贾平凹在文学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小说文体的探索和一种具有东方审美情趣的创作风格的有意识的追求。早在1982年,他便通过静观霍去病墓前一个卧着的石虎领悟到一股内在的力:

“卧着,内向而不呆滞,寂静而有力量,平波水面,狂澜深藏,它卧了个恰好,是东方的味,是我们民族的味。”并说,“以中国传统的美的表现方法,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这是我创作追求的东西。”后来,他又说:“我甚至一直想搞一些历史故事的新编,在最古老的民族性的故事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写,写出现代的意识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品,我应该为其而努力。现在不是产生绝对权威的时候,政治上不可能再出现毛泽东,文学上也不可能再会有托尔斯泰了。中西的文化深层结构都在发生着各自的裂变,怎样写这个令人振奋又令人痛苦的裂变过程,我觉得这其中极有魅力,尤其作为中国的作家怎样把握自己民族文化的裂变,又如何在形式上不以西方人的那种焦点透视办法而运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来进行,那将是多有趣的试验!”尽管贾平凹在陈述完自己的创作追求时,常常紧跟着要表明由于自己的局限,创作的追求一时难以化为现实,但我们看到,他一直在追求着自己的创作目标。早在寻根文学主张提出之前,他就已经在自己的创作中寻找着东方民族的审美思维优势了。在他的以商州为背景的小说中,他关注商州的山川地理,人文风情,特别是描绘了一种有着久远的传统的地域文化对人物行为和心理的影响;他习惯于塑造多情而有主见的少妇少女形象,外表的美丽柔和与内心的坚定奔放几乎是他那一时期笔下女性人物的共同特征(如小月、安安、麦绒、香香、小水);结构上倾向于以散点透视的散文化的笔法来建构,几个长篇小说形同散文的连缀;故事带有一定的传奇性,但多用写实和白描,突出生活的肌理和血肉;语言上一反欧化的新文学传统,采用一种看似稚拙而有韵味和力度的文学语言,呈现出向传统小说语言回归的趋势。或许正是这种回归传统的倾向,导致评论家们将没有直接参与寻根文学鼓吹的贾平凹的创作置于寻根文学大潮来讨论,将他同汪曾祺、邓友梅等一样视为寻根文学创作上的前驱,也导致了阿城这样被视为寻根文学主将的作家对其表示叹服。

然而,尽管贾平凹在审美趣味上呈现出回归传统的趋势,并在《美穴地》《白朗》《晚唱》等作品中达到一个极端,《废都》《白夜》等作品中主人公对待女人的态度等甚至还散发出一种传统文人所有的追求诗酒风流的态度,但贾平凹在理智上还是清楚一味地醉心于传统并非一件好事。他后来说:“我终生要感激的是我生活在商州和西安两地,具有典型的商州民间传统文化和西安官方传统文化孕育了我作为作家的素养,而在传统文化的其中淫浸愈久,愈知传统文化带给我的痛苦,愈对其中的种种弊害深恶痛绝。”从创作伊始,他就力图获得所谓现代意识,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反映一个古老民族的现代变化,企图在传统的美的表现手法和现代意识之间找到一条中间道路。在《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等作品中,对传统的人伦观念和道德观念不无欣赏的描绘与不无现代特质的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并存,构成这些作品的鲜明的创作特色。

《五魁》《美穴地》《白朗》从故事元素、审美情趣等来说,是完全传统的,但对五魁、柳子言性心理的描绘,则颇有点现代心理分析的色彩,对白朗由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向立地成佛转化过程中心理幻觉的描绘,更是接近于某些现代派文学的写法。在贾平凹的不少小说中,都设置了一种动物出现在作品里,如《古堡》中的麝,《远山野情》中的太岁,《浮躁》中的“看山狗”,《废都》中的牛和鸽子,《土门》

中会亮鞭的狗,《白夜》中的猫,《怀念狼》中的狼,在80年代,作者可能只是借它们丰富一种乡土气息和异域色调,增加作品的神秘文化氛围;进入90年代,则既让它们起一种类似道具的作用,也让它们承担越来越多的象征寓意功能。《怀念狼》中叙述人虽然解释说在乡下人的眼里人狼可以互变,但其中人变狼狼变人的写法,以及《古堡》《废都》中老人的幻觉世界中幽冥相通、人鬼不分现象的描绘,应当说既有可能吸收了《聊斋志异》一类写人鬼狐妖世界的中国古典小说的营养,也极有可能吸收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些创作技法。庄之蝶曾说将自己岳母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一些幻觉记载下来便是一部好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这至少可以说明作者对所谓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并不陌生。在审美趣味上,贾平凹醉心于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琴棋书画,谈佛论道,而且在创作中也总是提供一些不乏古意的文化符码:才子佳人,奇石陶罐,神佛卦卜,神秘天象。他在《废都》中写埙,在《白夜》

中写鬼戏,在《土门》中写中医和从西藏求来的佛石,在《高老庄》中写子路搜集古汉语、西夏收罗古碑帖,这一方面给作品增加了几分文化气息,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作者在民间文化和传统文化中浸淫得太久,一下笔便不免流露出几丝恋旧、怀旧的气息。但作者在这里同样是矛盾的,他在理智上又警惕着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中的弊端,警惕着自己内心中的那个古老的魂所可能散发出的腐败气息,他希望通过对现代意识和现代技巧的吸收来阻遏自己不要走得太远。

贾平凹的小说主要以写实为主,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他力图在形而下的描写与形而上的表达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有时他获得了成功,有时却表现得相当笨拙。以《白夜》

为例。作品总体上写夜郎以以恶抗恶的夜的性格来对付白日见鬼的世界,整体上的写实较好地完成了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的任务,特别是鬼戏的出演对于社会某一方面人妖颠倒现象的讥刺达到了相当成功的高度。夜郎揣着再生人的钥匙却寻不着要打开的锁,也较好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精神痛苦和寻不到精神出路的尴尬处境,他的患上夜游症也不妨视为精神流浪的象征。但作品中写颜铭做整容术由丑女变美女、心地善良的宽哥患上满身皮癣,则是为了表达某个形而上的主题而未获成功的例证。

显然,写颜铭变美女是为了完成对以美容术为中心的城市文明造成人的存在不真实的批判,写宽哥患皮癣是为了表现90年代“活雷锋”的尴尬地位。但这种处理法未免太直露和用力过度了。这里不妨将《废都》中牛月清获知庄之蝶偷情和慧明打胎后的变化来作一个比较。打知道庄之蝶偷情和慧明打胎后,牛月清感觉到了真实、信仰等的崩溃,并且发病躺倒,身上开始脱落皮屑,从来不美容的她从第八天起也开始热衷起美容来。这里同样是写人物脱胎换骨的变化和对以美容术为代表的现代城市文明的批判,然而由于做了充分的艺术铺垫,因而是可信的,成功的。写宽哥的患皮癣,则没有提供这一类的前提,看上去就像为了表现宽哥的“落伍”而强加上去的。

作者对宽哥并无反感,但这种外加上去的身体上的疾患却极容易引起读者生理上的反感。用肉体上的缺陷来表现精神上的局限并无不可,但这种表现必须是艺术的。在20世纪80年代,贾平凹写女性,常将她们写得像菩萨和小兽,男主人公在她们面前是一种顶礼膜拜的姿态;进入90年代以后,特别是《废都》之后,不仅男女的那种崇拜与被崇拜地位换了个个,而且作者还写起她们身上一些令人不堪的东西来(《白夜》中的虞白生虱子,《土门》中的梅梅长有尾骨,《高老庄》中的苏红身上发出莫名的恶臭)。

这里不难看出成名后的贾平凹在对待女性心态上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主题的多义性和描写的圆融浑一而作出的近似笨拙的努力。写虞白长虱子或许是要表现一种类似于张爱玲所说的生命是一袭长满虱子的华丽的袍的意念,或许是要表现美与丑共生共存的观念,但作为一个已经有相当艺术积累的作家来说,这种写法不免过于笨手笨脚了。贾平凹在谈到《高老庄》时说:“没有乍眼的结构又没有华丽的技巧,丧失了往昔的秀丽和清晰,无序而来,苍茫而去,汤汤水水又粘粘乎乎,这缘于我对小说的观念改变。我的小说越来越无法用几句话回答到底写的什么,我的初衷里是要求我尽量原生态地写出生活的流动,行文越实越好,但整体上却极力去张扬我的意象。”在此前的《(白夜)后记》中,贾平凹说自己尝试用一种“蹲着,真诚而平常的说话”方式去写小说;在此后的《(怀念狼)后记》中,又提出了“新汉语文学”的主张。所有这些表明,贾平凹在经历了《废都》的风风雨雨以后,凭借着一种作家依靠作品说话的信念,对小说艺术进行着多方面的探索,这种探索有成功的,也有不那么成功的。《土门》《怀念狼》

的材料便不足以支撑起一个长篇,某种程度上,它们是凭借一种观念建构起来的作品。在创作中,如何解决写实与象征间的矛盾,对这一作家来说,还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好的问题。

总体上,贾平凹是一个相当勤奋、对文学创作抱着诚敬态度的作家。但能否解决好自己创作中的各种矛盾,将是制约这一作家能否进一步超越自己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时代要求的是走极端,贾平凹却游移于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自卑与自尊、写实与象征等等矛盾之中。也许,对这一作家来说,心态放松些,活得潇洒些,写得轻松些,反倒更有益于他未来的创作。

同类推荐
  • 2002年大学生最佳散文

    2002年大学生最佳散文

    高校散文作品中的“校园题材”应从较宽泛的意义上来理解。在这一类题材作品中,高校校园往往只是一种背景性的存在,作者们一般很少将大学校园生活作为直接的表现或描述对象,而是把大学校园生活作为背景处理,将青春期的各种经历、情感体验及思想感悟作为表现重点。
  • 人间最美是柳词

    人间最美是柳词

    他是坠入凡尘的仙子,他是放荡不羁的浪子,他是诗书满腹的才子;他奉旨填词,他偎红倚翠,他宦海沉浮,他羁旅劳顿,他孤独地走,他寂寞地哭。他很穷困,却又富有,他很卑微,却又伟大,他很惆怅,却又精彩。这就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千古词人柳永。亲爱的读者,一起读读柳词吧:抛了光阴,忘了年毕。
  •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人生如春·夏·秋·冬

    人生如春·夏·秋·冬

    人生如春。人生的开始就像人们赞美迷人的春景那样开始了旅程。满怀着希望开始播洒幸福的种子,通过辛勤的耕耘来完成美好的心愿。本书撷取了必知的人生智慧,这些智慧蕴涵了成功者的经验教训,饱含了智者的睿智豁达。也有平凡人的深刻体验。是人们生活中的良好读本。
  • 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

    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到第四章,讲述了诗歌朗诵艺术创作的总体情况和在朗诵过程中各个环节应做的工作,包括诗歌的选定、从文字向有声语言的转化、相关要素的配合等。 第二部分是第五章到第九章,讲述了格律诗、古体诗、词、现代自由体诗等不同体裁诗歌的朗诵要求和方法,选编了一些适合朗诵的作品,并对每篇作品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朗诵解读。
热门推荐
  • 爱已成殇

    爱已成殇

    他说不爱她,却娶了她,她以为只要她爱了,他就会渐渐爱上她,却不知,他的心犹如冰封千年的冰山,即使她在温暖也融化不了他一点点。一次醉酒改变了一切,本以为回一辈子不会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晚安”,过去三年里,她每一晚都是这样的自言自语,下一秒在却在她毫无预兆的情况下........那夜过后她消失了,在他的世界里像从未出现过一样的人间蒸发了。一次偶然的再遇,她抬眸间的嫣然一笑,她的一句谢谢,她看他的眼神,让他在眼前熟悉的女人身上再也找不到曾经的那个她的一丁点痕迹。他怎么可能就如此放过她,他怎么可能允许自己在兵荒马乱的看她时,她却静的犹如无波的湖水。
  • 凌天少年狂

    凌天少年狂

    “我名凌天,我必凌天。”“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知道胜者为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 中外数学故事

    中外数学故事

    知识是无尽的,尤其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是高度积累、日新月异。课堂学习是首要的,但青少年又应掌握丰富的课外知识。我们选择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六个学科,以故事的形式编辑出版这套丛书。书中内容既与课本紧密结合,又注意知识的深化、应用和拓展。故事生动有趣,奇妙多样,对提高青少年学习水平和开发青少年潜能有很大的帮助。《中外数学故事》精选了中外数学家对数学这一学科中的重大发展或疑难问题进行研究的相关事迹,不仅能开发我们的数学思维,也同时让我们感受到数学家们的研究精神和人格魅力。
  • 父亲的责任:文化名家谈青少年教育

    父亲的责任:文化名家谈青少年教育

    本书所选的文章,有散文、杂文,也有随笔、论文,还有演讲稿、书信,并不统一,甚至称得上繁杂;以作者来看,他们的身份也颇为复杂,既有作家、艺术家,也有哲学家、美学家,教育家。虽然时过境迁,今天的社会环境、教育条件已经远非当年的状况,但是这些文章中所蕴含的对孩子赤诚的爱、谆谆的苦心、人生的智慧等,以及那个激情洋溢的五四运动所倡导的对国家的抱负、对社会的责任、对理想的坚持、对进步的追求,对于今天的读者一家长、教育工作者、孩子一仍然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清朝最后一批士大夫们,用自己的经历和人生书写出了上承大清下启民国的那段历史。本书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他们在这样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的迷茫、痛苦、奋进与革新。他们的人生是当时中国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曲折就是当时中国的曲折。
  • 阿西莫夫:神奇的汽车——萨莉
  • 明末争霸

    明末争霸

    乱世显现我欲偏居一隅,奈何事不如人愿!前有流寇作乱乡里,后有鞑子南下欲夺我汉家天下。只能带领带领村民,杀流寇,逐鞑子。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 高血压饮食与防治(生活必备丛书)

    高血压饮食与防治(生活必备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高血压饮食与防治:高血压的医疗常识、高血压的日常保健、高血压的饮食保健等。
  • 天心漠然

    天心漠然

    在象棋里,有五个可有可无的棋子,叫做卒它永远只能向前,因为没给它退路一个无欲无求的少年,本想无拘无束的生活,奈何上天总是爱作弄人这是一个少年被强者的故事。
  • 挣扎着重生

    挣扎着重生

    天才的世界是寂寞的,他往往不会甘于平静。寒秋知道,自己沉默了这么久,用了十三年时间才熬制出来的灭世之策,是时候开始实行了…只是一切,会如预想中那般简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