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79800000011

第11章 王蒙:从单纯到“杂色”(3)

早在1980年,王蒙就说过:“是的,46岁的作者已经比21岁的作者复杂多了,虽然对于那些消极的东西我也表现了尖酸刻薄,冷嘲热讽,但是,我已经懂得了‘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道理。懂得讲‘费厄泼赖’,讲宽容和耐心,讲安定团结。尖酸刻薄后面我有温情,冷嘲热讽后面我有谅解,痛心疾首后面我仍然满怀热忱地期待着。我还懂得了人不能没有理想,但理想毕竟不可能一下子变成现实,懂得了用小说干预生活毕竟比脚踏实地地去改变生活容易,所以我写小说的时候,比起来用小说揭露矛盾、推动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我更着眼于给读者以启迪、鼓舞和安慰。”在差不多同时期的《撰余赘语》中,王蒙又进一步谈到自己曾经是契诃夫的崇拜者,曾经迷恋过“反庸俗”的主题,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却发现“任何伟大辉煌浪漫的事情里都包含着平凡、单调、琐碎乃至其他貌似庸俗的东西”,因此对于“反庸俗”的作品和言论,“我开始抱一种怀疑和分析的态度了,我要看一看,它究竟代表的是一种脚踏实地而又充满理想的奋斗精神,还是一种不着边际的孤芳自赏。”不难看出,同50年代初出文坛的王蒙相比,复出后的王蒙对理想与现实、崇高与庸俗等等命题的看法已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不再认为两者是互不搭界、形同水火的,理想只有基于现实的土地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根基,世俗化的满足与精神化的追求并不矛盾。王蒙的这种思考不仅落实为《夜的眼》中陈杲“民主与羊腿是不矛盾的”的感慨,而且落实为《杂色》中曹千里“一切伟人与骏马都必须吃饭(草)”

的内心独白。在《深的湖》中,一班春游的青年就一篇小说的写法发生了争执。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在女主人公赏红叶时却告诉后者20米外有人在卖黄花鱼,作者以此来证明女主人公的高雅和男主人公的庸俗。然而在王蒙笔下的“我”看来,契诃夫虽然自己不愿亲自去排队买黄花鱼,但他多病的身体却需要动物蛋白质的补充:“至于我自己,我爱红叶,我不希望我在看红叶时受到黄花鱼的干扰,但我希望在食堂或者家里的饭桌上,隔长补短地有干烧黄花鱼出现。”从王蒙后来与王干的对话来看,《深的湖》中的这段描绘应属有感而发。王蒙将赏红叶和吃黄花鱼当作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两个极端的代表,来表现普通人的正常的生活态度,可以说用心良苦。而这一方面的信息,在人们热衷于谈论王蒙作品中的“少共”情结的时代,通常却被忽略了。

王蒙推崇一种充满理想而又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和审美取向,应当说与靠边站那段时间被打入生活的最底层、饱受了生活的艰辛有关。在90年代创作的“季节”系列长篇小说中,钱文这个人物是带有作家自叙传色彩的人物,至少可以说是作者的较可靠的代言人。“季节”系列多次写到堕入底层的知识分子在饥饿状态下对理想、对生活的重新认识。《失态的季节》在写到郑仿因吃三海粥而导致肠胃虚弱时,作者用一段非叙事话语评价道:“再高明的理论,再伟大的信仰,在最平凡的吃喝拉撒睡问题没有解决以前,也显得是多么苍白,多么匮乏,黯然失色了啊!”而当钱文迫于生活想将北京市粮票换为全国粮票却遭人厌恶的冷眼时,作者写道,钱文从此认识到了自己可能是并且已经是多么的渺小:“他必须正视自己的渺小,承认自己的渺小,这可以帮助他保持清醒,帮助他不去说那些自欺欺人的大话和去做自欺欺人的事。即使他常常批评别人,他也常常问自己,我不会同样的渺小吗?如果说以后,钱文比旁人宽厚一些,冷静一些,他应该感谢这个拒绝换给他粮票的人。”在《狂欢的季节》中,当钱文和东菊面对“下一顿吃什么”这惟一的可以议论的话题时,作者同样用充满理解同情的笔调写道,在一个乱世里,“除了活,活下去,一天三顿饭,还能选择什么呢?”可以说,是生活教会了钱文这样的知识分子将自己的眼光从充满了霞光的天空拉回了布满苦难的大地,使他比旁人更宽厚,更冷静,更入实,更不那么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由钱文反观王蒙,他在《躲避崇高》中肯定是生活先亵渎了神圣、然后才出现了王朔的玩世言论和玩文学便变得不难理解。王蒙早看清了伪神圣、伪崇高的面皮,这时出来一个顽童式的王朔,同这种伪神圣和伪崇高开了回玩笑,在王蒙那里真还有深得我心之感。从这个角度来说,王蒙对于王朔的一定程度的认同,实际上也包含了自我认同的成分在内。这种自我认同,又是以王蒙的自我否定作为基础的。王蒙从“青春好像一条河,流着流着成了浑汤子”中看出了王朔对“青春常在”、“青春万岁”一类浪漫与自恋的毫不客气的揶揄与讽刺,而“青春万岁”恰好又是王蒙人生和创作的一个阶段的代名词,故对90年代王朔的一定程度的认同,便是对自己过去一段时间的自我否定。

但王蒙“躲避崇高”的含义,并不是提倡躲避所有崇高、信仰、理想。他不满于王朔的,恰恰是王朔在倾倒澡盆里旧的污水时,将孩子也倒掉了。他所反对的是将理想、信仰、崇高绝对化。

在他看来,理想、信仰、崇高是好的,但脱离现实土壤、趋于绝对化的理想、信仰、崇高是不好的,甚至造成一种伪善的风气;当百分之一的人口是革命者的时候,革命是伟大而悲壮的、理想的,但当百分之三十、五十甚至九十的人都宣称自己是革命者,或被要求成为革命者的时候,革命就贬了值,革命就成了过日子的惟一出路。所有人革命的结果是除了革命就是反革命和不革命,这就容易滋长一种绝对化的非此即彼的作派和思维。

“季节”系列小说重点所写的,其实就是一批过于单纯、盲目信仰、对理想和信仰缺乏基本的反思能力的知识分子如何由恋爱的季节走向失态、踌蹰、狂欢的季节的过程。在1951年,周碧云设想的“全面发展的人”无一不是献身者、就义者、大智大勇者,除了党的生活、组织生活,她根本没有想到世上还可能有一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在1955年,钱文私下里直觉地喜欢“胡风分子”的书,但凭着对党的忠诚却更加激烈地批判声讨胡风们,并在内心里认为自己是两面派,从而经受着灵魂的撕裂的痛苦。要求所有的人都成为纯粹的人,其结果只能造就虚伪的人;要求所有的人都为理想、信仰献身,其结果有可能造成对理想、信仰的背叛。

在《郑重的故事》中,王蒙甚至就庄子提出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做了一通发挥,认为高高在上的圣人其实就是掌握着精神霸权的精神霸主,看穿和否定了精神霸权,人类的许多悲剧如希特勒法西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就可以避免。王蒙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后,推崇的是一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他曾多次提到,“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是可以的,“王麻子剪刀,别无分号”却是不可以的,“党同”是难免的,而“伐异”则是愚蠢的:“这里的问题在于承认价值标准的多元性与选择取向的相对性。人各有志,人各有境,应该允许百花齐放与多元互补。你选择了‘越名教而任自然’,不等于人人或所有的士人都必须以你为样板。如果选择了入世,而且是在入世的努力中为百姓为国家以及从长远利益上说是为朝廷做好事,清正廉明而不是蝇营狗苟,那就没有必要视若雠仇。”在《一嚏千娇》中,王蒙甚至采用元小说的形式,借探讨小说视角的机会,鼓励人与人间的一种换位思维方式。长期以来,对于任何一种文学创作和价值取向,王蒙首先总是看取其中的合理成分,然后再指出其不足。这或许正是他既不排斥张承志、也不排斥王朔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蒙对王朔的一定程度的认同,还源于两人在处世态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一定的同构关系。王蒙和王朔,其实都是入世很深,对社会的缺陷看得很透的人,但他们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创作同现实社会之间构成紧张的对抗关系。他们更愿意采取一种夸张的、变形的、游戏的方式去指陈社会的弊端,从事于一种打擦边球的工作。从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审美形态来说,王蒙的《球星奇遇记》《郑重的故事》等作品与王朔的《千万不要把我当人》

其实有不少相同之处:荒诞不经的情节,无处不在的调侃,轻松游戏的创作态度。只不过王朔的“玩文学”是一种游戏到底的态度,王蒙的“玩文学”总不免带一丝苦涩味。王朔的流行离不开其小说的幽默味和调侃味。王蒙实际上也是一个长于幽默和调侃的作家。他曾创作过一个名为《买买提处长轶事——维吾尔人的黑色幽默》的短篇。作品第一节便以舞台上相声表演的形式道出了买买提处长青春常在的秘密:赛买提处长之所以老态龙钟是因为他常板着面孔,而买买提处长之所以青春常驻是因为没有一天不开玩笑。在下面的叙述中,买买提处长遭到小将们的一顿暴打,并且制服后襟上被涂上“黑作家买买提”的大字,面对其他幸免于难的作家、诗人,买买提却能用热烈而兴奋的口吻喊道:“你们不承认我是作家,人民承认。”叔本华曾说:“俏皮话是硬把两个极不相同的实在客体压入一个概念,耍字眼却是借偶然的机会把两个概念压入一个词儿。这样也能产生(概念与实体)双方之间的差距,不过更肤浅而已,因为这种差距不是从事物的本质中,而是从偶然的命名中产生的。”买买提的幽默介于说俏皮话与耍字眼之间,正是通过自己的机智和幽默,将“作家”和“黑作家”、“人民”和“小将”压入同一个词中,从而造成一种喜剧性的矛盾,将一种极不利于自己的处境转化为有益于自己的处境。当然,这种生存策略,又是那些主张以死抗争的批评家所不耻的。王朔作品中也多有这样的幽默和反讽,如为王蒙所引用的“本党的宗旨是……”一段,就是将“两个极不相同的实在客体压入一个概念”中以造成乖谬,从而达到调侃和反讽,只不过王朔的玩主们不像买买提一样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而显得有点“肆无忌惮”和“厚颜无耻”了。但这又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王蒙对王朔的一定程度的认同,多少带有一点惺惺惜惺惺的味道。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总体上,王蒙和王朔还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在《躲避崇高》一文里,王蒙在肯定了一番王朔的同时,最终又指出了“毕竟或迟或早人们仍然会想念起哪怕是受过伤的、被仿制伪劣过也被嘲笑丢份儿过的狮、虎、鲸鱼和雄鹰”。这儿出现的诗化的比喻说明,即使进入20世纪90年代,王蒙的身上也还存在着一个理想主义的魂。从创作于90年代的《春堤六晓》

来看,王蒙在叙述自己一代人的经历时,仍保持了刚复出文坛时的那种基本判断。鹿长思在将自己的一代归纳为热情的一代、理想的一代、苦难的一代后,甚至对儿子辈所封的“自作多情的一代”也形成了一种达观:“自作多情的一代应该感到满足,他们活了,做了,斗争了,爱了也恨了——就是说多情过了,希望了失望了再希望又再失望了,而希望永远与失望同在,多情永远与麻木共存。他们过了许多有意义的日子,至少是自以为有意义的日子。”这种总结与《布礼》中钟亦成对自己一代人人生经历的总结是大同小异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躲避崇高》及作者后来所写的《沪上思絮录》等系列文章提倡的是躲避伪崇高,作者也清醒地指出了“人文精神的失落”这样的命题可能引出的对过去时光的浪漫化,以及用“人文精神”一统天下可能暗含的危险。当然,与他的大多数同代人一样,过深的有关历次政治运动的记忆仿佛就像一个灰色的影子一样始终伴随着他们,使他们的创作和思考总是显得格外的沉重,哪怕像王蒙这样的老顽童,即使创作游戏文章时,也难以像王朔们那样坦然从容。

同类推荐
  •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在这个卷帙浩繁的时代,我们推出《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书系,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们在紧张的生活之余,撇开那些尘嚣的文字垃圾,多读好书,多读精品。
  • 炊烟

    炊烟

    《炊烟》它是一家老小围坐在餐桌旁的其乐融融,每个人脸上都漾着光彩,饭菜可能不够精美,却是这个家庭独有的风味。
  • 你的地铁阅读清单·八卦

    你的地铁阅读清单·八卦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是对我们这种上班族每天真实而又尴尬的写照,没有阅读的时间,面对日益快速更新的阅读内容,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2016学习清单”全新推出《你的地铁阅读清单》系列,主题性分享梁文道先生的精彩书评,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重拾你的碎片时间,深度你的主题阅读!
  • 一日的春光

    一日的春光

    冰心,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本书收录了冰心在不同时期写作的散文名篇,作品写人、状物、抒情、怀旧等体裁宽泛,文字隽永。
  • 不惑卮言

    不惑卮言

    近几年来,国内学界对文学经典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围绕经典的含义,经典的建构、解构与重构等问题,从文化逻辑、消费关系、民族身份、图像扩张、传播机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但是,这些著述不能被看做是对于经典问题的一劳永逸式的解决,相反,这个老话题当中却蕴藏着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认识。
热门推荐
  • 献世妖姬:穿越冷冽狠妃

    献世妖姬:穿越冷冽狠妃

    22世纪女特工萧默雪穿越了,虽为一派特工,但酱油一枚。穿越而来,成了抛尸野外废物小姐。双眼睁开的那一刹那,对上了另一双冰冷的双眸,淡淡的,有些失神,他是谁?不料却是一个小屁孩……重返京城,萧默雪威风凛凛,再次对上了那双眼,温柔如玉,腰间一紧,唇上传来淡淡的温度,萧默雪不由睁大了她那萌萌哒电人双眼,这个色不垃圾的大帅哥是谁?
  • 另类红楼之薛蟠外传

    另类红楼之薛蟠外传

    一觉醒来,我一个在今生不得志的年轻女子变成了《红楼梦》中的呆霸王。看来人要是倒霉喝凉水也会塞牙。穿越一回,贾府中几百号女人男人,变成谁不好?
  • 迷失的圣杯

    迷失的圣杯

    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冰火圣杯的领域,意外拥有了毁灭之神的灵魂守护,从此,他背负着一个神秘的使命……
  • 五彩女神

    五彩女神

    她是一个拥有蓝眸和神秘力量的女孩,时而冷漠,时而调皮,肩负重要使命。他对她亦师亦友,最终发展成恋人,却仍抵不过第三者插足,前世的恩怨,今世的情长,究竟谁才能与她携手同舟,且拭目以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学生必读感恩故事

    小学生必读感恩故事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中设置的“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选定了54本小学生注音读物,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奉献了一道精神大餐,拓宽其阅读视野,感受阅读魅力。并且为了贴近他们的阅读方式,增强文字阅读中的视觉愉悦性,特别为每一本书配上了风格清新的插图,也希望借此方式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 来自星星的狗

    来自星星的狗

    拥有一次变身能力的外星人波拉拉意外地坠落到地球,结识了热情好客的李小奇,于是变作李小奇的模样准备开始了他在地球上新的生活。哪知道,这李小奇居然是一条名叫李奇高中生家养的一条狗,等波拉拉明白过来的时候,自己已然成为了一条狗。于是天生贱损的波拉拉只好将就着开始了它狗的生活……高中生李奇家的狗窝里忽然多出一条杂毛土狗来……
  • 本草经集注

    本草经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千字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字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南朝梁(502年─549年)周兴嗣所作的一首长韵文。它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据说是梁武帝取了王羲之写的一千个字体,令其亲人练习书法,而后觉得杂乱无章,于是又命周兴嗣(470年─521年)编为一篇文章。千字文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之重要启蒙读物,和《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同时在汉字文化圈也受到重视。
  • 谢谢你离开我

    谢谢你离开我

    浅小默,一个内向安静的女生。心里面却藏了好多小秘密。易小剑,一个喜欢搞怪,却拥有阳光笑容的男生。第一次,浅小默知道了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她以为,他们能‘一辈子’在一起。却发现,一辈子很远。后来,浅小默在日记本里写了这么一句话:谢谢你曾经来过,更谢谢你离开了我、为什么,浅小默始终忘不掉那段回忆。明明那段回忆是如此的平凡。在分开之后,浅小默又将如何带着那一份心情继续往没有易小剑的未来走去…
  • 妖孽王爷的天才宠妃

    妖孽王爷的天才宠妃

    当第一女杀手穿到第一废材上,废材?你见过10天升8级的废材;没家世?你见过皇家都不敢管,大陆的第一强者的姐姐没家世;没美男?你看过一大群妖孽要娶的人没美男。本文绝对一对一,多美男,看雨落如何玩转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