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79600000012

第12章 我国基本金融理论的改革与发展(6)

按照人民币代表黄金的理论,金币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论断,流通中的金币不会超过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因此不会发生商品价格的起伏波动。然而,商品价格的波动却是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的必要条件,尽管仅有价格的波动尚不足以造成实际经济变量的变动,但是,没有价格的变动就很难有实际的经济变量的变动。金币自发调节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论断因而实际上是中性货币理论,因为主要的中性货币理论,从哈耶克、货币学派到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等都认为货币供给最终不能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尽管对货币供给能否在短期中或在已被预期的情况下影响实际经济变量,他们之间存在着分歧,但是,他们一致认为货币供给一定会影响物价。而金币流通的逻辑则是货币供给既不影响物价,也不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其货币中性之程度甚至要比该三派的理论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金币流通不能影响实际经济变量,所以金币流通只能被动地从属商品流通,而不能主动地作用商品流通。顺应金币流通规律发行的纸币也就很难成为调节经济运行的主动变量,因为货币供给不能影响经济运行,这就实际上排除了人为变动货币供给的必要。

金币流通的论断也排除了人为变动货币供给的可能。因为,黄金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流通中的金币量就是实现商品交换所需的货币量,所以无需人们对其进行干预和调节;又因为黄金的产量为地球的储量所决定,流通中的金币量为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所决定,人们不能改变这两个变量,也就无法改变金币供给量,顺应金币量而发行的纸币因此也是不能变动的。不能变动货币供给就没有以变动货币供给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无需变动货币供给以调控经济,也就无需以调节经济运行为己任的中央银行的存在和发展。在无需中央银行变动货币流通量的情况下,更不允许有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活动扰乱既定的货币供给量,没有信用创造活动也就没有商业银行。根据这样的理论推导,“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制无疑是我国计划经济中,货币银行制度的最佳选择。

人民币代表物资的理论同样阻碍我国货币银行制度走上国际惯例的轨道。

人民币代表物资的前提是贯彻贷款的物资保证原则,该原则实际上难以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中运作。因为,物资保证原则的含义是,只要依据新增加的商品发放贷款,货币流通就能与商品流通相适应,就不会发生货币供给过多。该原则的隐含前提是,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是货币供给的起点,而不是依据已经发行的货币进行信用创造,否则,难免发生企业有物资保证,银行却无法发放贷款,货币流通因此小于商品流通的情况。只有在我国“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中,银行贷款才是货币供给的起点,而在金本位制和现代银行制度中,货币供给则分别开始于黄金和中央银行的债务凭证(指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进入商业银行系统。正是货币供给起点的不同,信贷计划决定的货币供给无需中央银行制度,因为物资保证已经可以实现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相适应(至少人民币代表物资的理论隐含这样的意思);而金本位和现代银行制度都需要中央银行制度,因为只有中央银行才能决定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基础和信用创造规模。同样为保证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相适应,也不允许有与信用创造空间并存的商业银行的存在与发展,我国的货币银行制度因此只能徘徊在“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制中。

所以我国当时的理论要坚持人民币代表黄金或其他有价值商品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说过货币天然不是黄金,而黄金天然是货币。因为商品交换经过简单的、扩大的、一般的以及货币的形态,致使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内在矛盾外在化,商品世界因此被划分成两极,一极是商品,另一极是货币。货币必须有内在价值,这不仅是价值形态发展演变的结果,更是商品交换得以继续进行的必要条件。因为没有价值的货币既不能用来衡量商品的价值,又不能取信于他人,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更不能发挥储藏手段的职能。顺应这样的理论逻辑,强调人民币要有内在价值和物资保证,也就言之成理,不容置疑了。然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强调决定了不是货币的数量决定商品的价格,而是商品和货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这就形成了“大一统”银行的思路,即从制度和操作上控制纸币发行的数量,以使单位纸币代表期望的货币或商品的价值,从而只是实现物价水平的稳定。而不是通过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物价水平,进而将产出调节在期望的水平上,因为产出本来就属于计划控制的范畴。而正是坚持这样的货币价值论,就决定了我国的货币银行制度走上了以货币数量说为基础的现代货币银行制度所截然不同的发展轨道。因为要使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达到期望的水平,就要由人行总行控制全部货币供给量,不给各级分支行以任何自主运作的空间。而要认可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则不妨给各家银行以适当的运作空间,只要不突破总量控制的上限就可以了,这就给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国当时的计划理论坚持货币必要量公式的研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计划金融体制的改革。因为在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经济的调节和管理由国家计划来完成,货币的作用只是实现商品交易和流通;而且计划金融的货币供给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以贷款发放的形式来进行。在这样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确实符合当时货币供给的实际。而且,也只有完善“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制,才能保证这个公式研究和核算的成立。因为这个公式只是计算商品交换所需的货币必要量,而不考虑调节商品生产所需的货币量;只强调以实现物价的稳定为目标,而不考虑通过物价的波动实现对生产的调节;只能以有价值的金币或者以金币为基础的纸币为核算或研究的对象,而不是与价值无关的纸币。所以换句话说,坚持这种货币必要量公式的研究方向,就只能否定货币数量说,并与之对立。这样的理论基础决定了我国银行制度无法走上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并存的轨道,因为这种银行体制的理论基础恰好正是为我国当时理论界所否定的货币数量说。

三、对货币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误导我国货币银行制度发展方向的并不是马克思的货币价值论的本身,而是对马克思的个别论断的推导,只要我们从马克思论断的前提出发,并遵循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就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而正是这样的结论,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对当代货币银行理论的兼容。也就是说,真正遵循马克思的理论,也能将我国的货币银行制度引向现代货币银行制度的发展轨道。

马克思关于金币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重要前提是,黄金的产量必须保持大体不变。因为,大幅度增长的黄金产量表明生产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降,黄金的平均价值必然相应下降;又因为个别黄金的价值为生产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所以,随着黄金生产力的提高,全部黄金的价值都必然逐步下降,包括先前已经生产出来的金币;也因为由于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对比的结果,所以,商品价值不变而金币价值下降则必然导致商品价格上升。这就是16世纪黄金白银产量大幅度增长,西班牙物价上涨三倍多,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北部物价上涨两倍多的主要原因。显然,黄金产量的提高也会造成物价的上涨,但是,这并不否定金币调节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功能,因为金币仍然有价值,它仍然会随商品流通需要的变化而进出流通。只是因为金币价值的下降,其进出流通的幅度相应有所扩大而已。金币数量的增加也会导致物价上涨,尽管这个结论与货币数量说相同,但是,它是从单位黄金价值含量的减少来论证的,而不是仅仅从金币和商品供求数量关系的变化展开的。

马克思关于金币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社会黄金总量必须超过流通中的金币必要量。如果储藏黄金全部进入流通尚不足以满足铸造金币的需求,就没有金币的增量以适应经济扩张对流通手段的客观需要,金币流通势必失去调节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功能。因为地球上黄金的储藏有限,而经济的增长无限,有限的黄金肯定无法满足商品流通对流通手段的无限需求。储藏黄金的蓄水池必然枯涸,金币实际难以发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功能,否则,就不会有金本位的解体和纸币流通的取金币而代之。

马克思关于纸币代表金币流通论断的前提是金本位制下的货币银行制度。

因为金币是金本位的本位币,其余信用工具,如银行券等与金币挂钩,代表金币流通亦理所当然,但是,这并不表明金本位解体之后,纸币依然代表金币流通。

尽管,马克思确实说过货币材料的价值是发挥货币职能的前提与基础,纸币因为没有价值而只能代表金币发挥等价物的作用。但是,只要追随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就一定能得出纸币取代金币,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结论。因为,货币是价值形态经历偶然的、扩大的和一般的价值形态的发展阶段后演变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等价物的材料依据它们自然属性的优势,逐渐由石斧、绵羊,一直演变至黄金。价值形态的演变过程包含着这样的思想:即,交换者最终需要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等价物的价值,所以,价值的作用是使不同的使用价值具有同质的可比性,并保证交换双方能获得价值相当的使用价值。这就孕育着一种可能,即只要能排除使用价值的不可比性,并保证交换双方获得相应使用价值的“东西”就能取代价值,促使商品交换的实现。因为,充当等价物的材料必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换的便利而变化,黄金因其自然属性具有促进商品交换优势而独占货币材料鳌头,这就意味着一度充当货币材料的黄金,不会永远垄断货币材料的地位。并且,什么材料的自然属性比黄金更具有促进商品交换的优势,什么材料就有可能取黄金而代之。因为,货币材料的选择和决定不在于它的本身,而在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表明曾经选择材料的自然属性发挥货币职能的经济,也有可能选择材料的社会属性发挥货币职能,只要它能更好地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纸币已经成了唯一的流通手段,金币完全退出流通的条件下,纸币的发行者是中央银行,发行的依据是经济运行的需要,公众对于纸币的接受也仅仅相信它能换取所需的商品,而不是它能兑换金币。现代纸币就与金币脱离了关系,金币不是纸币发行的基础,纸币也不是兑换金币的凭证,不仅金币与纸币脱钩,甚至连黄金也退化成一般意义上的商品。正是从这样的货币金融实际出发,纸币才不是代表金币进入流通,而是无需依附金币就能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因为纸币比金币更方便携带、保管和分割,就像黄金比其他等价物的材料更具有这方面的优势而垄断等价物的地位一样,纸币有充分的理由取金币而代之。问题是纸币没有价值,这似乎有悖于马克思关于价值是交换的基础,也是衡量价值尺度的论述。但是,因为价值在交换中发挥取信交换双方的作用,这就给以政府信用提供了取代价值的可能,因为政府信用也有取信于交换双方的功能,所以以政府信用为依托的纸币能够作为交换的基础;同样,因为交换者最终需要的不是货币的价值,而是通过货币所能换取的商品的使用价值,那么只要纸币所能换取的商品的价值与换取纸币的商品价值相等,交换就能顺利地实现。此时,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实际上不是没有价值的纸币,而是通过纸币所能换得的商品的价值,没有价值的纸币是通过它所代表的商品的价值实现对所交换的商品价值的衡量,交换的依据由货币本身的价值,转移到通过纸币所交换的商品的价值上去了。确实,人们在决定商品的购买时都既要考虑他在获得这些纸币时所耗费的劳动,又要参照这些纸币所能买到的其他商品。

所有这里的推导似乎有悖马克思的有关论断,但是,它并未背离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只不过马克思所依据的金币流通的前提和货币银行制度发生了变化,所以运用同样的理论逻辑只能得出这样的推论。即,金币流通不是物价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货币的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在纸币材料上(当然也不会永远停留在纸币材料上),纸币不再是金币的符号,而是独立发挥职能的货币;纸币流通无需适应金币流通,纸币的发行可以领先于、并作用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而不必拘泥物资保证原则的束缚。所有这些推论似乎都有悖于马克思的有关论断,可恰恰正是在这些背离马克思的字句的地方,可以再度找到马克思的精神。从而为我国的货币银行制度、乃至货币银行理论的转轨提供一个必要和可靠的起点。

四、不尽合理的物资保证原则

坚持传统所理解的货币价值论,在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以商品物资作为发行货币的基础和担保不失为大胆的理论突破与实践创新,但是,因为它服从并不正确的货币价值论,所以也无法逾越理论和实践的局限。

同类推荐
  • 锦江商脉:三千年商路暨南方丝绸之路始点

    锦江商脉:三千年商路暨南方丝绸之路始点

    一部人类文明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商业文明史。锦绣,不光是一个丽词,或许也是两种最贵重的商品。锦江、锦城、锦里、锦官驿……带锦字号的名字,给成都商业带来了锦绣华章。成都商脉,因锦江古老绵亘,因锦江乘风破浪,因锦江名扬四海。商业之脉,说到底,就是商人之脉。厘清了人脉,也就握住了商脉。锦江这个滔滔不息、流溢千年的河流大品牌,又滋养出了众多丽如锦绣的商业大品牌。把手放进城中锦水,我们就能摸到悠远绵长、流动不休的成都商脉。
  •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一书,是作者不断思考中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总结,是一把试图解开人类生存、生活、发展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钥匙。是为了使人类全面认识、充分利用资源,尽量减少灾源,甚至消灭灾源,使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而写的经济学著作。
  • 后天有多远?通货危机、石油泡沫和气候变化

    后天有多远?通货危机、石油泡沫和气候变化

    当今世界,气候危机、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三重危机叠加出现,三重危机的核心是能源,为了走出这三重危机的阴影,人们寄希望于低碳能源的新能源,希望通过它“毕其功于一役”,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没有一种能源形式能够替代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那么,在三重危机之下,我们不禁要问:后天有多远?后天之后,我们又该去向何方?本书所讨论的正是这三种危机之间的深层次的相互关系。
  •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

    本书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第一次比较系统、完整地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在分析制度起源问题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在经济活动与制度因素的关系中,提出了价值运动的两个制度条件;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制度问题上,重点分析了产权制度、企业制度、生产总过程运行制度;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对财产公有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比较研究的新观点。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制度变革的角度揭示制度因素与经济活动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 马上就上手的96个赚钱小生意

    马上就上手的96个赚钱小生意

    本书从上班族们的实际情况出发,挑选了96个易做易学的赚钱小生意,告诉上班族们如何利用业余时间来创业致富,为自己增添额外的收入来源,让自己的生活越过越好。
热门推荐
  • 《道德经》新评赞:老子领导成效最优化解“极”

    《道德经》新评赞:老子领导成效最优化解“极”

    全书讲的是领导成效总体和方方面面最优化的哲学,老子明确提出“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到底如何使领导成效实现最优化呢?这一问题“玄之又玄”,他自己解“极”。本书或明确或隐晦地揭示了他的答案,以免“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 乱世迷妖

    乱世迷妖

    夜粟鬼哭天地荒,魑魅魍魉遍四方。红羊劫中山河乱,白骨腥腥断鬼肠。薤露易唏惜不得,崩山竭川人世怆。三十六宫龙气暗,中星欲坠右星慌。有女绛衣执干将,英气摇动日月光。黛眉剑华横飞出,星丸跳掷五岳长。缚妖伏怪神仙符,敛眉静立女儿妆。十二楼中仙人飞,妖精与之斗刚强。谁家公子颜如玉,眸中隐现赤血光。谁家公子剑如霜,斫头碎身气苍苍。谁家公子风流态,红绡帐里戏鸳鸯。珠阙蕊宫妖鬼变,帝阁王台将相茫。君不见,六欲七情迷尘世,人心妖心不可量。唯有红妆真慧眼,执剑破此乱世殇。***************************************友情推荐:暗夜幽灵/书号:110886我的书童生涯/书号:116342穿越之我是妖精我怕谁/书名:110696
  •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奥威尔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他始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记录着他所生活的时代,致力于维护人类自由和尊严,揭露、鞭笞专制和极权主义,并提出了超越时代的预言!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通往维根码头之路》是研究奥威尔“不可能绕过”的著作。在书中,作者对英格兰北部几个工业区进行了考察,总结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在缅甸时的苦恼和选择流浪的理由,提出了改善工人状况的实际建议以及对英国政治、阶级形式的认识,体现了作者对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批判和社会主义者倾向。本书1958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后,《纽约客》发表了一篇重要的书评,称此书是“最佳社会学报告”。
  • 乌龙魔君

    乌龙魔君

    当李门费劲千辛万苦,历经磨难,风吹雨打,跋山涉水,几乎走遍整片天地,最后才见着自己的父亲之后,他第一句话便问:“老爹,为什么我们两个要叫这个名字?知不知道我有多丢脸?”李钢挠挠头:“我也不知道,族谱写的好像,这个得问我们李族的祖宗。”李门竖起中指:“老爹,我日你祖宗!”
  • 霍霍而婚

    霍霍而婚

    五年前,她去医院产检,却被小三按在手术台上强行打胎。五年后,她被上司设计,他救了她,却又羞辱她,“梁箫,五年了,你还是没变,一样的下贱!”她无意纠缠,只想珍惜和女儿相处的每一天,他步步逼近,咄咄逼人。当她跪在雨地里苦苦哀求,“求求你,救救我们的女儿……”他冷笑绝情,“你确定那野种是我的?”当她站在高台上纵身一跳的时候,他却情深哀求,“回来吧,我和孩子需要你!”可惜,一切已经太迟。她宁愿死,也不要回到他身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美女总裁的贴身助理

    美女总裁的贴身助理

    “想住超级豪华的别墅吗?想拥有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吗?那么来吧,我们唯一的条件是你要年轻健壮,不爱女色!”面对这一招聘启示,叶飞不能够淡定了,不是因为那点钱,作为神秘的叶家二少爷他会差钱么?他在意的是这是一份给国内第一名媛,兰集团CEO准接班人纳兰冬雪招聘贴身特助的启示……
  • 放松1001

    放松1001

    本书以“早晨”开头,以“夜晚”收尾,按照时间、场所、人际、精神、身体等主客观因素编排,通过1001种放松方法,使你最终进入自信、安宁和宽容的状态。从口诀到姿势、从内心到外表,从西式技巧到东方智慧,本书堪称一本丰富的身心自助教程。
  • 悍女无双

    悍女无双

    她,一朝穿越龙朝帝国里人尽皆知的哑巴、废物,爹爹不管,任由下人欺负,,不行,这里太危险,我要回去啊!可是那该死的姐姐不放她怎么办?靠,当我是软柿子吗?看她怎么逆袭,苏家家主之位,我要了!某个冰山男的武器,她拿了,等等,还是不能惹祸上身,那个冰山面瘫男怎么整天跟着她啊?还有你,要是你是傻子我就把桌子吃了!好啊,那你吃吧。某男贱笑道。
  • 追溯轮回之蚀情

    追溯轮回之蚀情

    时光易老,沧海桑田。蓦然回首...多少不为人知的密秘,被掩埋在岁月的轮回里。这是一个属于武者的时代!!在这宗派林立,强者为尊的世界里。......情归何处?“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独家青春

    独家青春

    冲动、热血、纯真贯穿了我的青春;那些年叛逆轻狂,无限嚣张;那些年厮混在一起的兄弟和纠缠不清的女人,如今天各一方。有的失去了联系;有的反目成仇;还有的依旧伴我左右,与我前行;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那是一段躁动的时光;那是我的独家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