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29200000033

第33章 现代国际经济法理念的创设(4)

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经济协调大大加强,相关的国际经济立法迅速发展。例如,在引人注目的国际贸易与关税领域,1994年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以及由此产生的一揽子法律文件,1995年WTO的成立及其有效运作,使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都进一步降低,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世界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又如,在WTO的促进之下,1997年许多国家分别签订了《基础电信协议》(该协议自1998年1月1日起正式全面实施)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信息技术协议》(该协议自1997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此外,在WTO的协调下,参加《金融服务自由化协议》的国家的数量大为增加;在国际投资领域,跨国公司的全球范围内的经营,跨国兼并的浪潮及其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令世人刮目相看;在国际金融领域,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迅速发展,潜在的和显现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的威胁,更使各国认识到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的协调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在国际税收领域,国家之间关于税收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大大加强,有关避免对所得和财产进行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大大增多,到1999年10月,我国已与世界上的61个国家分别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之类的税收协定,在某些领域或在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家之间,已经实行或正在努力实行“零关税”,等等。所有这些国际经济立法活动,都充分体现国际经济法得到大发展。目前,发达国家的经济正从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发展中国家同时也存在着几种经济形态。全球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联系得更为紧密,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冲突与协调已经成了世界经济生活的主旋律,在多极化、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之下,用法律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已经成为各类国家的普遍共识,并且不仅要通过法律实现形式上的公平,而且还要通过经济的发展和法律上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实质上的公平。国际经济法正在高速发展着。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发展。国际经济法正在为促进形成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和法律秩序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国际经济法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涉外经济关系是国际经济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中国涉外经济立法也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中国的国际经济学者而言,除了要研究国际经济法的一般规律外,还必须研究中国涉外经济法的特殊规律,以及中国法律与国际经济法的相互关系。从历史的角度看,由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中国涉外经济关系和涉外立法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也是我们需要研究中国涉外经济关系和涉外经济法发展历史的原因之一。国际经济法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大体上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中国古代的涉外经济立法

中国古代社会一般是指公元前21世纪起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止。据史家考证,中国早在其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就出现了原始的商品交换关系。中国真正与其他国家发生贸易关系的最早记录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而且开始出现同海外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汉朝时期,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率先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国际商道——“丝绸之路”。后此路不断向西延伸,对于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欧洲、非洲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陆道之外,又辟海市。南方的番禺(广州附近)开始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都会。据史书记载,两汉时期与中国有“朝贡”关系的国家多达50余个;汉朝之后,中国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战乱时期,中国的涉外经济关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隋唐时期,中国重新实现统一,对外经济交往也重现盛况。除了不断拓展和延伸陆上国际通道、扩大通商地域范围外,着重发展海上贸易。政府当局对外商采取宽松、优待的政策,各国商人云集,中外商务往来和商品交换盛极一时,并出现后世政府外贸机构和海关机构的最早萌芽。例如,唐朝政府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在当时一些重要的通商口岸均设有“市舶使”,负责管理海上船舶贸易和入境征税。宋朝时期,陆上国际商道常因战争中断,政府侧重于在南方发展海上国际贸易。统治者在京师设立“榷易院”统一掌管全国的对外贸易,它是我国最早的中央外贸管理机构。另外,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口岸设立“市舶司”。并于1080年颁布了“市舶条例”,这是中国最早的涉外经济立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管理进出口贸易的成文法规之一。元朝时期建立了横跨亚欧两洲的大帝国,陆上国际通道畅通无阻,海上贸易也有了新的发展。元朝统治者仿效宋朝的做法,在1293年制订《市舶司则法》22条,使外贸管理和税则更加条理化和规范化。明代初期,统治者沿用并发展了唐、宋、元各朝的对外贸易体制和有关措施。为进一步吸引外商来华贸易,规定了一些优惠措施,比如对外国的贡舶(即从事官方贸易往来的船舶)给予“优值”的待遇,即所买卖商品从优计价的待遇;对外国的商舶(即从事民间贸易往来的船舶)给予免税的待遇。公元1405年至1433年,明朝统治者派遣了庞大的船队,由郑和率领先后七次远航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波斯湾以及北非的索马里、肯尼亚等地,大大促进了当时中国与亚非30多个国家之间的政治修好关系和经济贸易关系,其船队规模之大(首航人员达27000余人),贸易地域之广,累计航程之远,以及经历时间之长,都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明代中叶以后,封建统治者愚昧昏庸,竟因沿海倭寇为害而实行“海禁”,下令关闭口岸,停止对外贸易,实行“锁国政策”,从而关闭了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大门。以后弛禁、复禁,反复多次,直至明朝灭亡,对外经济交往始终未能振作。清朝初年,统治者因害怕汉族人士在海外组织反清力量,卷土重来,更是变本加厉实行“海禁”,致使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更加衰落,一蹶不振。

从以上古代中国涉外经济立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第一,古代中国开展对外经济交往,是国内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所必需。

第二,古代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其主要动因根植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自身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不因势利导,却加以禁止,结果是禁而不止。

第三,在长达数千年的古代中国社会里,统治者一般都对国际经济交往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唐、宋、元、明统治者更是对外商实行招徕政策,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对外贸易的优惠措施,大大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因而,在古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各代统治者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往是主流,而实行闭关锁国是支流。

第四,在古代中国长期的对外经济交往中,基本体现了自主自愿和平等互利的法理原则。中国的法律鼓励中外商人在完全自愿、互通有无、文明交易、等价交换的原则下开展贸易往来,这与西方国家“商人法”中的商品交换规则是完全一致的。

第五,古代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源远流长,并经历过相当发达的时期。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其规模和意义都难以与近现代的对外经济交往相提并论。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与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生产方式紧密联系的。因此,对外经济交往的规模、水平和社会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内封建的自然经济的限制和束缚。随着这种封建生产方式内在活力的不断衰退,对外经济交往也就相应地曾经处于停滞,甚至走向没落。此外,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以及中国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也使得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规模和形式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第六,中国古代的涉外经济立法相对来说是比较先进的。由于古代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多以官方的身份进行,导致中国古代各朝政府直接介入国际经济活动。这是国家对国际经济关系进行管理的先进做法。可见,当时中国的涉外经济立法显然处于领先的地位。

(二)中国近代的涉外经济立法

近代中国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鸦片战争的巨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每次均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腐败的清朝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包括传教权、驻军权、领事裁判权以及在经济交往中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并大肆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控制了中国海关和对外贸易机构,控制了中国的水、陆、空交通,利用这些条件在中国的市场上倾销商品,牟取暴利;攫取和垄断矿山开采权、铁路修筑权和管理权、工矿企业经营权,掠夺中国的各种经济资源,奴役中国人民;还在中国取得了开设银行的权力,从而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和财政,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这一切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自主地位,使中国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事实上的殖民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在中国民主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资产阶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并发动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战争,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革命未能成功。袁世凯的复辟和北洋政府对中国的统治,使中国陷于内战和混乱的灾难之中。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腐败的蒋介石政权仍然依附帝国主义,一直忙于军阀吞并,剪除异己,反共“剿”共,根本不顾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民族危亡时刻,仍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政策,致使一大片中国土地一度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国的土地和资源又一次遭到了日本侵略军的洗劫和抢夺。因此,由于帝国主义势力的渗入,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和急剧的变化。

从中国近代社会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法发展的情况,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

帝国主义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强行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的统一市场之中,使中国与外国的经济交往更为密切。但是,在这1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始终是西方列强控制奴役的对象。因此,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交往关系并非是平等主权国家之间公平合理的商品交换经济关系,而是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资源和劳动力的盘剥和掠夺关系。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无论在国际生产、国际交换或国际分配领域,始终承受着两大痛楚:其一,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往往处在非自愿、被强迫的地位。其二,中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总是遭到不平等的屈辱,忍受不等价的交换。

在此时期中国的境遇反映盛行于国际社会的一条原则:弱肉强食的原则。这不仅被列强推崇为“文明”国家的正当行为准则,而且还通过国际不平等条约的缔结和签订,取得了国际法上的合法地位和约束力,从而迫使中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丧失独立自主地位,忍受不平等交换的盘剥和掠夺,从而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政治主权和经济主权。因此,可以说,在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的地位使其无法在自身的涉外经济立法以及在国际经济法准则的确立中有任何作为,中国近代涉外经济法发展处于停滞时期。

(三)中国现代的涉外经济立法

现代中国是指1949年新中国诞生以后的时期。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控制,成为一个在政治上、经济上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在该时期中国的涉外经济法经历了一个新的转折和更新的过程。

建国初期,在国际上帝国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对我国实行全面的经济封锁,企图从经济上扼杀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国家,致使我国仅与苏联、东欧以及少数西方国家进行有限的经济联系。在国内,又长期盛行左倾思潮和法律虚无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了调动国外积极因素的良机,造成了许多无谓的损失,扩大了与先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实行的是较为封闭的经济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个人、企业以及其他实体无独立的对外经营权,协调国际经济活动主要靠政策而非法律。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没有系统的涉外经济贸易法律法规。据可查资料,从1949年到1979年,我国颁布的涉外经济法规主要只有《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进出口贸易许可证制度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等少数几项。进入70年代以后,国际局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美、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外部条件得到了改善。在国内,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清除了指导思想上“左”的干扰,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及时提出经济上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从而使源远流长的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更自觉、更成熟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的对外经济、技术、贸易的交往活动空前活跃,调整涉外经济贸易的各种法律法规应运而生。1979年,我国颁布了建国后的第一部利用外资的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此后,又陆续颁布了《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海关法》、《商检法》、《海商法》、《专利法》、《著作权法》、《仲裁法》、《对外贸易法》等涉外经济法律、法规500多部。随着中国《对外贸易法》的颁布,外经贸部借鉴有关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又着手制定与《对外贸易法》相配套的有关条例和管理办法,主要有:《出口管制法》、《进口商品管理法》、《进出口贸易许可制度条例》、《进出口商会条例》、《对外贸易风险基金条例》、《对外贸易发展基金条例》、《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反倾销条例》、《保障措施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涉外经济贸易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同类推荐
  • 务工人员权益保护

    务工人员权益保护

    作为一本主要为农民工群体编写的维权工具书,作者本着为农民工解决实际问题的宗旨,力求在现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为农民工提供权益保护的有效帮助。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广大农民工朋友不仅可以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还能够学会维护权益的各种方法,在面对各种不法侵害时能够据理力争,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 百姓工作生活实用法律问答

    百姓工作生活实用法律问答

    作者李晓、张茗馨把普通百姓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棘手涉法问题,整理归纳为328问,并按不同的问题归类,《百姓工作生活实用法律问答》分为民事行政、物权房产、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劳动保障、日常消费、损害赔偿7篇,每个问题以提出问题设题,以列举典型案例、律师说法、法律依据解答,读者既可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对号入座,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又可依据《百姓工作生活实用法律问答》所用的相关法律条款为线索进行查询,以求得更为满意的结果。
  • 专利侵权民事救济的经济分析

    专利侵权民事救济的经济分析

    侵犯专利权民事求济制度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随着技术的商品化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利权二次界定制度,二是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制定制度,三是专利实施安排制度,四是外部性解决制度。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具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将权利行使制度与救济制度相互整合起来,形成禁止性规范;另一个是相对其他权利来讲,对产权更为严格的限制。
  • 商标、专利纠纷处理

    商标、专利纠纷处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不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学艺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对人们的智力成果给予法律保护成为人们的共识。同时,也有一些不和谐音符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不断出现,急切需要法律对这类行为加以规制。本书主要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本书简称《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本书简称《商标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本书简称《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本书简称《专利法实施细则》)等几部与商标、专利密切相关的法律及司法解释。
  • 被误读的信托:信托法原论

    被误读的信托:信托法原论

    本书从比较法的角度探讨了英美国家的信托制度在我国的法律、社会及文化环境下应该有的生命力。本书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信托法的原理,更从实务角度分析了信托的运作以及可能产生的纠纷及其解决办法,既介绍了英美国家的案例,也分析了我国现有的有关信托纠纷的案例,尤其提供了信托文件的文本,并详细分析其重要条款,给信托司法介入提供了便利。本书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了民事信托在我国民众生活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可操作性及其可能实施的广阔空间,鲜明地提出和反复论证了民事信托就是商事信托的基础、商事信托的原则大都是从民事信托原则发展起来的观点。
热门推荐
  • 世界最强的男人

    世界最强的男人

    当年无限风光...如今只能在修车场里给人打下手...但他心未死...一直想找到一个机会..这次回到那个充满尊严的舞台.....
  • 万界圣君

    万界圣君

    妖孽大帝被埋伏冤死,重生于万年之后。融合前世经验,觉醒惊天战魂,掀起血雨腥风。上一世,被人陷害;这一生,颠覆皇朝!这天,这地,这众生,挡不住我万界圣君的步伐!
  • 神龙养成计划

    神龙养成计划

    快看那有一只落单的外星人,一只外星人能够为我们提供充足的能量,使我们恢复体力……我们可以把它的头割下来,剩下的部位都可以吃,蛋白质的含量是牛肉的6倍,如果烤一烤会更加美味!嘎嘣脆,鸡肉味。自从杨毅得到一只吃货神龙后,整个宇宙都开始人人自危,因为他所到之处,皆为食物。
  • 星空勇者传说

    星空勇者传说

    三圈星系(3个)和四大星系联盟(4个)共同组成的已知区域面临着深渊恶魔们的威胁。多姿多彩的故事在无数的争斗与厮杀中诞生。在这片以魔法和能力者为主的世界里……【白发使徒】莫尔·星河·卢卡斯和他的小伙伴今天依旧为拯救世界努力着。
  • 仙极

    仙极

    最新作品《无限邪魔》,打滚求支持!http://www.huanxia.com/book848155.html神秘的神机府,让他一步步变强;毫无征兆的天罪之罚,却每次出现给其无以复加的毁灭。村落被猎杀的秘辛,被迫远离朋友的苦楚。独自一人,即便是血炼地狱,也要一往无前!上古流传的修炼之法,铸就人间界练气士的传奇,东胜大陆道、佛、魔、武、妖孽纵横,这里漫天法宝,神魔异世,仙佛纵横。仙之极,破乾坤,逆轮回,驾临天道,废材修仙,铸造传奇故事……敌人,宿命纠缠。道友,兄弟,轮回之间。天道,无情,我何惧天?我是强者,我要逆天而行,成就仙之极境。※※※已完本《洪荒逍遥游》,信誉有保证,大大们放心阅读~无限欢迎大家的加入孤野书友群104333273,希望把《无妄仙枭》发展壮大起来。--好友作品推荐十九叔《魔灭九重天》:http://www.huanxia.com/book593764.html(大仙侠)00书生《堕魔弑神传》:http://www.huanxia.com/book751538.html(大仙侠)孙洪源《棋破天荒》:http://www.huanxia.com/book574429.html(好友新书)燕十八爷《仙道邪徒》:http://www.huanxia.com/book673081.html(仙侠力作)痞子易《无上神尊》:http://www.huanxia.com/book747304.html
  • 嗜血公主的复仇

    嗜血公主的复仇

    她们。是这个世界上的王者。喜欢伪装自己。她。喜欢用冷漠伪装自己的懦弱。她。喜欢用调皮伪装自己的懦弱。她。喜欢用可爱伪装自己的懦弱。为了复仇她们准备了十年。等的就是让那些曾经伤害过她们的人生不如死。她们的复仇结局到底将会如何呢?
  • 唐月

    唐月

    唐朝裴炎被武则天杀害前后的一个小人物的故事
  • 茅山啊啊啊

    茅山啊啊啊

    听说在我出生百日那天,百鬼围城,只为取我性命;后得茅山高人相救,保我活到十八岁,后让我十八岁拜师,入茅山。我叫阴十三,我是小道士。
  • 大书长语

    大书长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桃运鬼王在都市

    桃运鬼王在都市

    不一样的都市生活,一个权力的世界。一段热血的不一样的都市生活,在这个权力至上的世界里,主人公九死一生站在了这个世界的巅峰,收获了数段的美好姻缘,在称霸这个世界之后,不甘寂寞的主角又闯过了鬼海,欲望之海,杀虐之海,最后通过传送阵来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