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0100000024

第24章 第二阶段基础重建分析本章重点(2)

日常社会情境中,个人必须不断地从他人的行动推论出意义场,例如:注意行动者可能的意图;留心那些无意但却可能是刺激行动者行动的动机部分;注意行动者自己监控其行动意图与无意动机的可能方式;注意其他行动者理解此行动的可能方式。但是,要理解这些意义场,大都没有直接的进路;理解一个行动可能的意义时,如果将所有涉及不同人称立场的各种意义场完全阐明或明列,将会显得非常的复杂。然而,如此复杂的历程却是在一种迅速而且整体的态势下完成的。在意义重建阶段,构成意义的诸多成分经由各种程序而解析成不同的组成成分,不过在理解的瞬间,各个组成的成分乃是统整的一个整体。

这种意义的推论过程,在诠释学的各种研究中有着最为清楚的客观化(objectifies)分析与陈述(Palmer1969)。这里我将仔细地描述诠释学所提出的意义推论历程的特征,以便读者在研究时能够自觉地使用这种诠释学式的推论。为此,我们应该先留心下列“诠释循环”(hermeneuticcircle)的各项特征。

1.互为主体性

要推论意义场,研究者必须留意每个参与者可能经验到的意义印象。你必须采取行动者、行动接受者,以及在场而非行动接受者的立场,这就是所谓的互为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y)。互为主体性就是从不同人称的观点,对于该行动所采取的各种主观立场。简单地说,互为主体性就是采取立场(Position-taking)。要把意义场阐明为外显的文字叙述,你得有意识地采取各种不同人称的立场,而不是如同日常生活中那样停留在默会的状态。如果要诠释行动,就必须采取演出这些活动的心态,设身处地采取他人在该场合之中的立场。

2.通过使用文化的典型来采取立场,以辨识意义

人们之所以能够采取立场,乃是因为文化之中普遍存在着典型化的默契使然。我们可以想像Alfred可能有何意图,也能想像Samuel如何解释Alfred可能有的意图,这是因为他们的互动将被我们辨识为某种文化的典型互动,或者根据某文化典型互动所建构而成的一个独特的互动。我们之所以能够采取立场,乃是因为我们能够辨识(recognize)该情境所从属的某种文化典型的情境,而且我们自己也曾经处于和Alfred与Samuel相类似的立场。人们对于文化典型与通则抱持着一种默契式的掌握,通过这种最广泛的结构,我们得以辨识情境的意义所在。

在此,我们能否辨识出相关的文化典型,部分取决于我们是否熟悉研究对象的文化。一名能说些流利英语的日本公民,在观察Samuel与Alfred之间的互动之后,会有能力重建意义场。但是如果拿来互相比较的话,当事者的意义场与研究者所建构的意义场可能就未必相符合,例如:Samuel与Alfred在互动时所经验的意义场、或是他们在访谈反省其互动的录影带,以及反思基础记录时所建构出的意义场。不同文化之间,彼此默会的通则会有所不同。采取立场的方式依文化通则与典型而定,因此研究者必须试着去理解研究对象所使用的文化典型。

只有通过使用与调整自己所熟悉的文化典型,你才能理解其他不同的文化典型,这是诠释循环的另一个特征。一开始,我们只能由自己的文化典型出发,尽可能地采取立场,然后试着改变这些我们一开始使用的典型,使之更接近于研究对象所使用的文化典型。这其中所涉及的方法将会对应到诠释推论的下一个阶段。

3.规范的反省

最先,我们辨识到可能的意义。然而,我们乃是通过个人带入现场的文化典型,才得以辨识出可能的意义。这些文化典型来自于之前生活与实际场地的经验与学习,因此不正确是在所难免的,也可能未必符合于研究对象所经验的意义认知。因此,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要反省我们自己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之下辨识出意义的。我们必须清楚自己在辨识可能意义的过程中,涉及了哪些默会的典型?

通过反省,我们在辨识可能意义时所使用的文化典型会变得更为清楚,其中所涉及的文化规范也会更清楚。一旦我们试着去详述文化典型的特征,我们最后就可以理解到规范所在,而通过行为的规范就能够得知Alfred可能的意图与Samuel所做的解释。清楚自己在理解他人时所使用的规范,是诠释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接下来的例子将可以有效地帮助读者明白这些想法。

当Samuel第二次拒绝接受测验,而Alfred的回应是保持沉默时(笔记中标号[8]),我最初可能的意义印象是,Alfred可能是既觉得棘手又不确定接下来该如何是好;或者,他企图传达的是,希望Samuel能够认知到拒绝考试是既不适当又不可能的,如此Samuel将会改变立场;脑海浮现的第三个可能是,Alfred意图传达给Samuel一种威胁感,那就是Samuel如果不改变立场,惩罚就会随即降临。

这些可能性都是立即浮现于脑海之中的。然而,接下来我需要检视这些可能性之所以会浮现的理由:这也就是规范的反省。在我所熟悉的文化及我与Alfred也许相当程度上共享的文化之中,在与他人对谈时,我们通常都会很快地就回应他人,如果经过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仍没有回应,那么这种沉默可能是出于深思熟虑,或者是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互动才好。构成我们如此理解的一个规范,就是应该在适当时间内互动回应。

我赖以推论意义的规范自然浮现于脑海中,当我更为清楚此一规范在意义推论的作用时,我便处于一个有利的立场,得以质疑Alfred与Samuel是否也使用了同样的规范。我必须检视大量的互动,试着决定其中是否遵循这个规范,也许需要使用访谈或是IPR技巧(于第十章中讨论),以厘清此一问题。Alfred在其他时间的踌躇,如同田野札记所记录的,也是表达了威胁,抑或是感到进退维谷?倘若如此,则似乎我最初的意义印象可获得充分支持;若不然,我就必须调整我的典型,以相称于Alfred使用于回应时间的那些典型。

4.规范的循环

在获得意义印象的过程中,通常会涉及默会地进行比较研究者所熟悉的规范与行动者可能宣称为有效的规范。也就是说,你在采取立场时,使用的是自己所熟悉的,也就是在你的生命史中所习得的那些规范。然而,如此做的同时,你会预期自己文化的成员在该情境中会如何行动,这样的预期就会被拿来与被观察的行动作一比较,而如此往往就会显示出两者在本质上的差异。通过默会地改变你自己的期待与因此而改变的规范,这些差异就会被自己留意到,并进而整合到你理解的视域中。

这就是诠释循环的一部分。你用对于一个行动的先在理解(如你所熟悉的一些文化情境),以便于接下来修正这个先在理解,然后,确认属于这个行动的一些此前未现的特质可被了解。先在理解的修正,最后就会改变你拥有的规范领域,使其更符合你研究对象所使用的规范领域。

虽然,我们需要先在地理解规范,以获得意义的印象。但是,等我们获得意义的印象之后,我们就能带出构成意义印象的规范,以便于检视。如果,研究对象的行动者似乎在某些方面偏离我们的预期,那么我们就可以据以修正自己先前印象中的规范。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更接近于研究对象的局内人观点。

所以,原则上很可能至少会有一两次,Alfred回应的速度会比较慢,也就是,他会比我原先认为一般人们正常的回应还要慢上一些。通过重复观察Alfred,我或许会得到结论,并且开始明白,他的这一种行动其实并非我原先理解的那么一回事。我可能会发现,Samuel其实也希望有这段较长的回应时间,因此他与Alfred共享这个规范。然后,这种关系的规范可能是他们之间的文化特征,而这是我一开始所不理解的。在他们所共享的文化中,互动的停留时间比在我所习惯的文化脉络之中还长。

5.个人的因素

诠释的过程不仅让你理解到普遍存在于不同文化的规范领域,而且也有助于辨别文化的普遍日常样式与个人的特有日常样式之间的不同。研究进行一段时间之后,研究者将注意到一些具有相当规律及高度个人特色的行事风格,诸如声音腔调、脸部表情等。研究者会倾向将这些特色归因于行动者的个性,而不是归因于“文化”的因素。意义的重建必须注意到行动高度个人化的模式之归因,以及比较共同的特征。所有动作皆显示某些介于特殊个人化与文化普遍性之间的作用,研究者必须能够在个人特性与文化普遍性之间划出分界限。

或许Samuel对Alfred沉默时间的运用之解释,与我原先的解释一样,是在深思熟虑。然而,Alfred这样的行动或许并没有如此的意图,在这种情况下,Samuel就是以一种一致的误解方式,持续地对Alfred有所误会。或许Alfred并没有察觉到这种一再发生的同样误解。这将可归因于Alfred的个性:他对于采取立场规范的理解,不同于他文化团体中其他的大多数人。

如果,读者将我以上针对诠释推论的五个阶段所作的详细描述,视为重建意义的必备程序,那么这样的意义重建就会很吓人而且不实际。不过,并不是这样的。意义重建永远不能够被化约为一系列的程序,因为重建意义需要的是学习采取立场,也就是采取如同研究对象所采取的立场一样。追根究底而言,诠释乃是一门艺术(Denzin1994)。然而,诠释或意义重建,利用的正是一般人所有理解行动所涉及的基本历程。总之,诠释就是一种诠释学式的循环历程。

按部就班的描述是为了使我们察觉在每天生活之中,所有我们默会地使用的推论过程。在研究中,意义重建常常会进行得相当迅速。但是,我们执行意义重建的人,必须在心里面明白这些诠释循环的相关原则,以便能够有效地逼近行动者自己会视为有效的意义。有时候,你会感到困惑,或是不确定应该如何重建研究对象所做的一些有意义的行动。在这些情况下,依次参考前面对诠释学式推论按部就班的描述,可能会有相当的助益。

意义重建的目的

有人可能看着前面描述的这种意义重建,然后问道:“为什么如此大费周章呢?”意义重建的目的是什么呢?这里有几个答案。

(1)初始意义重建是为了帮助研究者厘清观察中接受到的意义印象。意义印象包含非常多的默会领域。阐明这样的默会领域,有助于更警觉可能错过的意义、可能导致偏差意会的作用,以及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文化形式。

(2)初始意义重建应该交由同侪检核者加以检查。在进行意义重建的初期,研究者与同侪检核者之间的讨论,有助于“精确地校正”研究者,使其胜任未来的意义重建。同侪检核容许局外人来挑战研究者的偏向与盲点,从而增进研究者的自觉。初期的重建必须在文字陈述方面相当地明显,以便同侪检核,后期的重建便不需要如同初期一样明显。

(3)在最后的研究报告中,可以选取呈现若干意义重建,因此意义重建并非只是单纯的幕后操作。要举例说明最后的研究报告中概观的论点,选取意义重建作为例子是非常有力的一种呈现方式。

(4)意义重建乃是有效性重建与视域分析的奠基工作。

语用学的视域分析

“视域分析”的概念

我们对于意义行动的理解,乃是一种整全性与默会层次的认知历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先是获得有关某个行动的整全性意义印象,然后根据这个意义印象,对该行动予以反应。当我们从事重建意义时,我们对整全性意义的回应则是有别于一般日常生活的回应,是属于一种特殊化的变体:我们必须借助语言,设法将整全性意义印象予以阐明。

借助语用学视域分析,意义重建将进一步进入精确的新层次中。“语用学的视域分析”(Pragmatichorizonanalysis)这个术语是我自创的,我从现象学借用“视域”(horizon)这个用语,并且将之再定位于Habermas的意义语用理论之中。

古典现象学家所研究的知觉(包括感官知觉,以及内在状态与想法的知觉),照他们的说法是“智识的视域”(horizonsofintelligibility)。一个对象唯有在知觉经验中对照一个统觉的(aPPerceived)背景视域,才有一个明辨的形式(统觉意指共同被知觉)。当我们在视野里注意到眼前的一个对象时,我们其实是通过对照其他焦点之外的物体,从而注意到该对象的。焦点所在的对象与其背景之间的内隐对比,为我们烘托出焦点所在的对象。背景是我们经验的一部分,但在位于焦点之外,而且于产生对象知觉时,扮演几乎不被注意的角色。

按照格式塔心理学的用语,他们称这方面的研究为图形(figure)与背景(ground)的关系。然而,现象学家注意的则是诸多不同经验之中(包括纯粹心理的经验),对象与视域之间的关系。我们唯有在一个想法所在的视域之中,我们才得以理解该想法。位于前景的想法乃是建立在与背景对比的结构之中。举例来说,理解一个概念,比如“有限”,必须伴随对“无限”的理解作为对比的背景。有几本不错的书讨论现象学与视域的概念,读者可自行查阅(例如:CaPuto在1987年的著作就是很不错的介绍)。

语用学的视域来自于将行动(而不是知觉)视为最根本的经验。在此架构下,知觉的视域被理解为语用学视域的一个特殊案例。因为知觉的对象唯有当其成为符号(symbolized),因而可定位于可能的沟通概括脉络之中,才得以完全地呈现于前景,而成为可被知觉的焦点。唯有当知觉成为沟通行动中一个可能的参照,知觉才具有传达知识的功能。

同类推荐
  •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这本书。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书中的一幕幕校园闹剧,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书中老师的“斗智斗勇”,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由衷叹服。不.禁感慨教育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
  •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遵循形式和意义、描写和解释、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三大原则,详细讨论了递进的语义系统,从意义出发给递进范畴进行了分类,并寻求形式上的验证。在对客观语言事实充分描写的基础上,又从语义、语用、认知、逻辑等各个角度,对一系列与递进范畴有关的现象作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从而揭示了递进范畴的本质特征。该书还在语法化理论的指导下,加强了对递进句式的历时研究,有意识地将递进现象的共时变异同历时发展结合起来研究,不但探寻了汉语递进范畴的发展演化历程,而且还对递进关系共时平面的各种语言现象作出了历时的解释。
  • 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

    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人体怪象博览

    人体怪象博览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使孩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精心编辑出版了本丛书,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从小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辉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世界遗产,也留下了众多至今尚未得到圆满解决的“世界之谜“。
  • 公文作品集

    公文作品集

    本书《公文作品集》可分为讲话、论文、调查、通讯、报告等章节。
热门推荐
  • 混沌武神

    混沌武神

    大宗派嫡传弟子带着传宗之宝无虚剑穿越,意外成为没落家族少主,时来运转的他决意攀上武神之巅,利剑出鞘不可阻挡,神挡杀嫂佛挡杀佛……
  • 吾妻狠狂萌惑双宝

    吾妻狠狂萌惑双宝

    她,冷血杀手;她,独宠的懦弱小姐;当她变成她,又当如何。他,冷酷帝王,传闻他不喜女色。本应死亡的她,睁开双眼,这是什么情况,这妖孽是谁。他们,出生时,天地变色,万兽齐鸣,云锦满天,管你是谁照惹不误。你是我爹爹?不好意思,我们不认识。前世的纠葛,又该如何。
  • 道门后裔

    道门后裔

    一个普通大学生屌丝意外获得道家高人的传承,能够捉鬼驱邪降妖除魔了这是屌丝逆袭的节奏?索命冤魂,桃花女鬼,恶毒邪修……一个个恐怖的事件让屌丝得以逆袭。远古传承的道统,追求长生的脚步又让他何去何从?PS:这是一个屌丝逆袭之后依然还是屌丝的故事,这是一个屌丝不断捉鬼的历程,每卷一个不一样的捉鬼故事。
  • 独望月

    独望月

    不少人都很好奇我的处女作是怎样的一本书,我至今才有明确的答案。一本书就好比一个女人,读者则似男人。往往女人给男人的第一印象极为重要,所以在男人接触一个女人的前期,一般的女人总是极力保持自己完美的一面,而一旦她吸引住了男人,后期就没必要再去追寻完美。这样的女人断无新鲜可言,男人也会因此失望。《独望月》不同于一般女人,或许她不能很快地俘虏男人的心,但她的魅力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越加独特,男人对她的喜爱也会日久生情。这就是《独望月》,一个特殊的女人。
  • 修仙之自由令

    修仙之自由令

    景宁在悲痛中跳崖,没想到被一个神秘令牌带到了一个异世修仙大陆,这个大陆总有一些高高在上的人想要控制一切,他们蛮横霸道,容不下一切异端,灵魂穿越的景宁生而爱自由,于是就开始了反抗,追杀,反杀······
  • 小丑的爱不卑微

    小丑的爱不卑微

    《小丑的爱不卑微》:品味小丑的罗曼蒂克,致敬“偶像爱人”希斯莱杰(癫狂Joker),祭奠七年……———幻亦Joker.☆
  • 网络相亲记:闲聊勿扰

    网络相亲记:闲聊勿扰

    亦然=冰可人,我是冰可人,亦是亦然。苏蓝,女,26岁,自由职业,一米六三,45KG,宅女睡神一个,不会做饭,不会洗衣,不会打扫,胸无大志,没有女强人的潜质,也没有小女人的姿态,现寻找老公一枚,要求是男人,能养得活我就成了,闲聊勿扰。一条征婚启事放到网上,对于苏蓝来说,有些期盼,又有些无聊,不过因为她身边也确实有很多姐妹是靠一根网线找到老公,让她多多少少也有了很多的期盼……而网络上各种男人的嘴脸,让苏蓝几乎失去了信心,只是随之而来的刘辰走到现实闯进进了她的生活,让她渐渐有些信心,与此同时,她大学的初恋男友许飞也出现了,只是面对一直默默的守在她身边的陈诚,她又该如何自处……
  • 蝶舞霓裳化清风

    蝶舞霓裳化清风

    她曾逗得万年寒冰的冷面雍正笑喷了茶,就连乾隆也说她是个十足十的泼辣货。哈,想她二十一世纪白领知性女,无论如何也做不来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高兴时就大笑,委屈时便大哭,灵动真实的她却入了各位满清贵族的心。
  • 错过,成就了美好

    错过,成就了美好

    他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她,她却不知,当她喜欢上他时却发现他与自己的好友关系密切,为了让自己不再被他占据,她成为了他好兄弟的女朋友,多年以后,再次相遇,彼此才知‘曾经,我们相互喜欢,却都没有表达。。。。
  • 斩妖士之恶灵附身

    斩妖士之恶灵附身

    年轻的特工王宇终于得知了家族的一个大秘密!原来王宇的家族不只是都是特工,最大的秘密是他家族竟然还有个特殊身份--斩妖士!这个不为人知的神秘身份让王宇感到了震惊!王宇想避开这件事,可是事情总是事与愿违!王宇在出生之前命运就以被注定,这可能就是天意吧!天意不可违!王宇这辈子注定是会遭遇这些事,就像他的祖辈一样,只不过这回他遭遇的魔物将会是前所未有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