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0100000016

第16章 有效性宣称与三种存有学的范畴(2)

[52]S:她可以做任何她想做的事。特别强调“她”。

话中可能的、潜藏的有效性宣称为何?

[53]A:嗯。那你对这件事感觉怎么样?特别加重语气在“你”。

你可以在不评断你的妈妈的行为的情况下,谈谈她的行为带给你的影响;感觉和评断是可以分开的,而且/也许你也有权利这么做。

[54]S:我不在乎!

话中可能的、潜藏的有效性宣称为何?

[55]A:你不在乎被留下来和祖母待在一起?(暂停)另一句话录音不清楚。

附注:Samuel的祖母对他十分粗暴。

你以前曾经告诉我你不喜欢被留下来和祖母待在一起,我不相信你,我们都知道,关于这一点你并不老实。

[56]S:我再也不在乎我自己所做的事情了。特别加重语气在“我”,在上述这些互动之中,Samuel愈来愈表现出像是“绝望”的身体姿势,他又恢复成先前那副消沉的样子,眼睛往下看着地板。

话中可能的、潜藏的有效性宣称为何?

[57]A:你为什么再也不在乎你所做的事了?

[58]S:(沉默)

[59]A:你为什么不在乎?

当然,我们待会儿将会继续这个互动的历程,并看看将会如何发展。事实上,在以后的章节里,我们将使用更集中的形式来分析这场互动。但眼前你必须试着去重建Samuel的一些反驳宣称。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Samuel通过提出下列这几个反驳宣称,以防卫他自己的立场:“我妈妈昨晚并没有做什么不正常或是值得在这里讨论的事”[40];“我妈妈在车上工作”[46];“我妈妈和任何人一样,有权利做任何她想做的事情”[52];“我妈妈昨晚确实离开家,可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我的情绪”[54]。

Alfred一直针对这几个反驳宣称对Samuel施以压力,直到Samuel将整个讨论的中心由他的母亲转移至他自己为止[56]。在运作此一讨论场景的转移过程中(见第二、六章),其实牵涉到了几个新的默会的反驳宣称:“我真的觉得很不高兴,但这真的只和我自己有关,和我妈妈及祖母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无关。”

就有效性范畴的分类而言,Samuel防卫他自己的方式,包括主张有某件客观的事实确实发生(她的妈妈确实在汽车上工作),主张他自己的主观感觉是如此一种状态(他对他妈妈的行为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但整体而言对自己则有着负面的感觉),以及主张一些应该获得普遍认可的规范或价值(母亲和任何人一样,有权利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并且不应该因此而受到评断)。于是,在此我们看到了Samuel所默会的有效性宣称,包括类似客观事件的宣称、主观状态的宣称,以及关于什么是好或不好的宣称。在本章中,我们将会赋予这三个范畴的宣称正式的名称,具体地说明其内涵,并连结到存有学的架构。

存有学的范畴与有效性宣称

在下面的第二个练习中,我希望你们彻底地阅读下列的陈述,并且思考其中字面明白呈现的有效性宣称的本质。不须过于思虑每个作为例子之陈述的背景内隐宣称。我稍后将会对每一个陈述进行讨论,并且详细地解说提到的每一个存有学范畴,及其哲学与方法学上的隐含蕴义。在讨论比较深入的部分,我会在标题最后标上“选读”,如果你愿意,可以跳过这些标示选读、较复杂的部分。

再一次地,读者们必须了解到:本章灵感实际上是来自Habermas的研究,以及他的沟通行动理论(Habermas1981,1987a,1987b)。Habermas带给我们的存有论范畴,可以作为人类沟通所具有的普遍特征。然而,我在应用Habermas的理论发展我的方法学上的应用时,稍微修正了Habermas的一些看法,这些是Habermas所留下未加以处理的部分。此外,我所用来呈现Habermas理论中三种存有学范畴的方式,与他本身呈现的方式也有极大的差异。我相信,我所呈现出的存有学范畴,比起任何人从Habermas书中所能发现的,都要来得更容易理解。许多学生与教授并不曾仔细地研读过Habermas的著作,原因乃在于Habermas总是习惯以非常抽象的方式来论述其论点。许多人都发现Habermas浓稠而艰涩的写作方式,相当难以理解。我自己的描述方式则力求容易理解。

底下的每一个陈述都是人们在平常生活中所做的常见陈述。而每一个陈述的类型也都是在研究假设与研究结论中常会发现的基本形式。每一句陈述就是一个主张(assertion),所谓主张就是人们关于某种“实在”的宣称,而且必须为其所主张的宣称进行辩护。为了让练习单纯一些,我所列出的大部分例子都属于“事实”(fact)性质的陈述或主张,并且排除了涉及两个事项以上相互关系的陈述。比方说,我没有放进如下的陈述类型:“贫穷是犯罪的原因”或“建构教学比传统教学教育出更多具备创造力的个人”。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伴随着事实陈述的有效性宣称,然后我们才有能力开始去了解涉及两个事项之间关系陈述的有效性宣称。不过,当我们讨论到这七种陈述类型的最后部分时,我们还是必须考虑到社会的规律性。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考虑到在某些条件与一些定型的或可预测的活动之间的关系,而了解这些关系有助于解释观察到的社会规律性。

七种陈述及其预设

请阅读下列的陈述。想像那是你自己在某种情况下的主张,你确实相信其为有效,然后问问自己,如果有人不同意你的看法时,你将采取何种方式加以辩护。问问自己,在你确实相信此声明为真,但有人却不同意时,你会使用怎样的论证或程序来支持这个主张的有效性。然后,再看看是否可通过支持个别宣称有效或为真的不同方式,将这些陈述加以分类至不同的范畴。

(1)今天办公室里有四张椅子,而且只有四张。

(2)此刻有三个男人与五个女人在走廊。

(3)你隔壁邻居喜欢你。

(4)Bill在生气,只是他自己不知道。

(5)去年在Houston有86个人自杀。

(6)贫穷是糟糕的。

(7)一般说来,美国人在电梯里会避免和陌生人的视线接触。

我将会依序讨论上述每一个声明。

1.今天办公室里有四张椅子,而且只有四张。

对大多数人而言,在日常生活脉络中,只要通过简单的计算或观察,就可以轻易决定此一陈述是否为真。对科学家而言也是如此。观察与计算是用来证明此陈述所需的两个程序。如果有人不同意,我们可以邀请他亲自来观察与计算。如果这没办法做到,为了使他相信,我们还是可以通过照相,或请许多人———要多少都可以,一起来观察,然后把结果向他报告。

以观察与测量为基础来为声明作辩护的必要前提

然而,你们当中某些人一定会这么想:“可是我们必须还要确定对‘椅子’有相同的定义。不同意此一声明的人,对椅子的看法可能与我们有所不同。”这基本上是真的,同时对于我们主张陈述(1)可被确切决定的说法造成限制。也就是说,在这种限制下,其实陈述(1)是无法被确切地决定其究竟为真或假。另外一个限制乃是计算的过程,我们必须很清楚我们所说的“四”指的是什么意思。如果陈述(1)这一类的声明是发生在享有相同文化及语言的人们之间,则上述两种限制通常并不会有太严重的影响。如果有其他明显的文化差异进入了此类声明发生的脉络之中,那么必须要有人努力把这些诸如“椅子”、“数目”以及“计数”的概念传达给这些属于其他文化群体的成员。如果能够在这些名词及计数程序上取得共识,则此间的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观察与计算的程序,相当明确地决定此一声明的真假。

简单陈述上面两种限制的一般性意义如下:

(1)基于观察与测量程序的有效性宣称可以总结为:如果每个人都进行过宣称者所使用的观察与测量的程序,那么大家就会对宣称者所主张的陈述是否有效达成共识。

(2)然而,这类的共识,预设了一个共有的客体名词(在这个例子中是“椅子”),以及一个共有的测量程序(本例中是计算及作为其基础的数字观念)。

(3)因此,这一类的有效性宣称可以通过重复的观察与测量加以判定。

(4)对所使用的客体名词及测量程序进行讨论,以期达成共识。

但是有些人可能认为还有另一种限制,那就是幻觉的可能性。假使我看到办公室中有四张椅子,而每一个进到办公室的人却都说只看到三张时,该怎么办?假定我们似乎都同意对椅子的定义,同时对于数字及计数的概念也都完全相同(有些文化只有四个数字:分别是一、二、三,与大于三),那么几乎可断言我所看到的东西似乎并不“真的”在那里,也就是说我有了“幻觉”,或者我的眼睛功能出了什么问题,又或者我在做白日梦,搞不好是我“发疯”了。

在试着针对一个可观察的物体之有效性宣称达成共识的过程中,前述第三种限制之一般性意义将是一个重点。在日常生活脉络中,对于客观世界的宣称,如果通过重复的观察或是测量的程序,仍然无从解决意见的歧异,那么这种情况就会归结为:有人看见了“不存在的东西”。在人类的文化中,有许多术语用来解释这些较少出现的不一致情形,例如“幻觉”、“精神错乱”、“愚笨”等,分别可以对发生在不同脉络之下的不一致情形作出合理的解释。

第一种存有学的范畴:客观性

陈述(1)预设了一个存有学的范畴:“客观性”或是“客观领域”(objectivityrealm)。在日常生活脉络中做出第一类的陈述时,正如同在科学研究中所做的陈述一般,都预设了如下的看法:认为其他人可以通过采用相同的观察方法,以对一个陈述达成共识。这种预设是属于存有学层级的。以一般用语来说,这种存有学的预设提供了“椅子”实存的概念;用哲学术语来说,则是提供了“感觉物件”(senseobject)实存的概念。在观察者共享某种特定的文化或语言等前提之下,我们必须相信,感觉物件存在的方式使其必然对于多重观察者保持开放,从而使得多重观察者就观察结果之发现,而同意该感觉物件确实存在。换言之,当我们说某些客观范畴的实体是存在的时候,就代表各式各样的观察者都可以通过观察的进路(access)而得以触及这些实体。

表象与实在的区别

根据Habermas的概念,我们指出了表象与实在之间的对比是客观范畴的一个特征。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人们会参照一个客观存在的实在这样的假设,借以检证各方争论的看法,以求达成共识。意见不一致的发生,意味着在观察此一客观实在的过程中发生错误,或者是不同群体之间用来形容此一实在的语句有所差异。如果是第二种情形,则会依据此一物体的实在,重新定义或重新安排观察所涉的项目和语句,以达到共识的可能。最后,假如重复观察以及/或者语句的讨论仍无法成功达成共识,结论就会主张其中一部分人所经验到的乃是错误的表象。对这些人来说,表象与实在是不相契合的,而对于此种表象与实在不相契合的情形,文化又提出了一些合理解释的用语,例如:“幻觉”。

在某些文化社群之中,特别是某些学术社群,对于客观参照的真理宣称有着不同看法的时候,就会导致重新界定表象与实在的区别。例如:“社会建构论者”(socialconstructivists)(Guba1990a;Lincoln1990),该学术社群以“实在”与“表象”之间并无差异的说法,来解释客观性宣称缺乏共识的情形。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就可能发生这种缺乏共识的情形,因为他们所采取的架构彼此之间是无法共量的;仅仅针对客观事物的用语做讨论并无法解决此一意见分歧的情形。

稍后在本章中谈到“多元实在”(multiPlereality)的部分时,我会继续讨论这一个观念。然而,我们在这里特别提出一点看法:即使持这些另类观点的学术社群也都同意,共享同一个文化架构的人们,其行动必须如同有一个共享的实在存在一般;而且当同一群体之内发生较小的意见分歧时,也必然会诉诸某种实在与表象的区分,以解决该分歧的状况,即使这种区别基本上并不意味着承认存在着一个终极的存有学基础(即使终究不存在一个单一的、共同的实在)。

客观的存有学范畴之定义:“这个”世界

客观范畴就是可以依据“多元进路”(multiPleaccess)的原则,来加以理解或判断是否为真的陈述或宣称所预设的范畴。所谓客观参照的真理宣称,指的是某个人的宣称乃是对于一个客观存有学范畴之事项的观察结果,原则上其他人可通过各自的感官来触及此一范畴的事项,从而决定是否同意该个人所做的宣称。此一范畴乃是建立在实在与表象之对比的结构之上。因为此一范畴基本上是依据所谓“多元进路”的原则而建立的,因此就涉及这个共同世界(theworld)的概念。也就是说,存在着一个对于所有人而言皆“相同”的单一世界(McCarthy1978)。当有人对于这个同样的世界提出不同的诠释时,有些诠释会被解释为实在,其他的诠释则会被视为只是涉及实在的表象而已。

深入的论点:客观性与实在(选读)

请注意,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说过,真正地存在着一个客观的领域或世界,独立于人类对于该世界的理解与描述之外。到目前为止,我只是写到关于客观的范畴(category),且只是将其与真理宣称的形式之一结合起来。在这整本书中,我经常会使用到“客观领域”(objectiverealm)这个词,但是这必须被理解为在做某种形式的真理宣称时,所不可避免的存有学预设(PresuPPosition)。在人类沟通中,这乃是必须的预设。

然而,这样的一个预设并非意味着在人类的文化、语言与知识之外,尚有独立的客观存在。读者或许可以接受目前为止所谈到关于客观性的一切说法;而对于究竟是否存在着一个客观实在的问题,仍旧有所保留。然而,读者必须要了解的重点是,某一些形式的真理宣称必须依据参照客观领域而决定,而且人类对此客观领域的掌握有着多元进路。在任何一种特定的文化或论述之中,客观领域皆被建构成为人们可以直接掌握的客体世界。在这一点上,所谓的“真实”的客体是否能作为建构出一个客观领域的可能途径,并不是什么关键的问题。任何人皆可以采取相信实在论、建构主义的立场,或者保持不可知论的立场。

同类推荐
  • 现代编辑论

    现代编辑论

    关于“编辑”一词,在英语中有两个单词来表示我们所提及的相关事物:“editor”“edit”。其中“editor”指从事编辑业务的人;而单词“edit”则指编辑们的职业行为和职业范围。前者是名词,在传播学中被称为“把关人”,其职能通过后者(动词)具体体现为:负责对信息进行选择,决定取舍。在汉语中,“编辑”一词一符多义,有动名两种词性,作为前者系指编辑活动,作为后者意为编辑者,系指从事编辑活动的人员。运用时,若无特定的语境,词性是很难区分的。
  • 诚信与道德

    诚信与道德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每个人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讲:“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恪守信用。诚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
  •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给知识分子、人民大众以道德信仰和人生价值指引是徐贲的一贯特色,不论是价值观念,还是个人政治参与,徐贲所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是发人深思的,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本书中,徐贲从人的良心的角度阐述公民知识和道理的启蒙,倡导私德和开启公德,从人性和人心开始的心智启蒙,到宪政引导民德,逐步达到个人良知和社会共善。
  •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了中欧现代文学大家:波兰现代文学大家、匈牙利现代文学大家、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大家、奥地利现代文学大家、 瑞士现代文学大家、德国现代文学大家。
  •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本教材以出版国际化为背景,突出媒介融合传播环境下版权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新特征,吸收版权贸易的新成果,概述版权贸易和图书贸易的主要内容与操作要点。重点阐明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图书进出口贸易的建立和发展,WTO与中国图书的国际化,图书版权贸易的基本理论,版权代理与经纪,版权贸易的相关法律与争端解决,版权贸易合同与版权价格,引进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销售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引进版权图书的市场营销,网络版权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美丽的星城

    美丽的星城

    每个人都生活在地球这颗美丽的星球之上,柔软的土壤是我们的归宿,小时候的课本教给了我们无数的“客观事实”,每个人都知道了关于世界的一些枯燥知识,但是,这个世界和这个宇宙是否真的像教科书上般一模一样吗?也许,我们的世界观正在欺骗着我们呢……林夕与洛月的两世爱情,林夏和林夕的高低之争,神秘男子的从中挑拨;究竟乱世之中,爱情能否可以得到永恒?…….
  • 谁是坏孩子

    谁是坏孩子

    本书为青少年课外阅读读本,通过案情分析、追踪线索、谜案推理等内容来提高青少年读者的逻辑推理能力。
  • 读档重来

    读档重来

    林烟每天都会忘记前一天发生的事情,所以每天登录游戏的时候,她能把除了自己以外的人都给气成一脸血的表情。=皿=所以就算是小三闹上门、流氓引上身、大神要轮你、夫君要爬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林烟用一句话就可以秒杀他们:对不起,不是本人。这个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有的只是重新来过的勇气。人生都可以读档重来,更何况是一款游戏?
  • 是缘还是债

    是缘还是债

    后来我常常会想,如果那天你没有遇见我,是不是故事就能改写?如果你没有爱上我,是不是我就不会那么内疚?如果我早点发现自己爱上的是你,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
  • 中国武术技法

    中国武术技法

    这是关中国武术理论的研究性图书,是《中国武术理论》丛书中的一种,本书从现实运作到形而上的论述,兼顾宏观微观,论述中国武术的攻守技法的分类、特点、修炼以及运用和功效,本书分为4篇,40个章节,体制宏大,论述全备,是十分优秀的关于武术技法研究的图书。
  • 森罗之象

    森罗之象

    故事发生在密术横行的时代。之所以开篇说这样一句话,是为了在之后很多你感到不能理解匪夷所思的时刻,让我可以省去大段解释的篇幅,只需要轻描淡写地告诉你:不要问我原因,因为这个故事的第一句话早已给出了答案。让我想想,你是不是心里正觉着我说得太浮夸,觉得没什么会另你匪夷所思的?我猜对了?好的吧。希望你真的可以做到这样。
  • 七篇小故事

    七篇小故事

    七篇普通的小故事拥有相同的爱的主题来看看吧也许会让你感动也许会让你会心一笑
  • 仙血至尊

    仙血至尊

    一个少年睁开眼......世界变了!少年逆天成长,崛起一条王者的巅峰生涯!
  • 节南山之什

    节南山之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莫比乌斯的亡灵

    莫比乌斯的亡灵

    我有一种预感--你会发现真相的,但你会陷得很深很深……我不知道那是好还是坏,贪婪与欲望亘古以来就是不可抵御的原罪。奠比乌斯带的神秘循环吸引着无数追随者,完美的百合公寓在奠比乌斯理念的引领下,给公寓的设计增添了神秘色彩。几十年来,和百合公寓相关的人相继去世,是莫比乌斯的亡灵召唤,还是为了传说中价值连城的宝藏献身?常常飘忽而至的白衣鬼影,似真似幻,这座公寓也因一场莫名其妙的爆炸瘫痪至今……神探陆勋鬼使神差地翻阅了案件卷宗,由此卷入这场神秘而蹊跷的争斗中。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陆勋结识了古董街上赫赫有名的三个人物。看似偶然的相识,没想到人人都是莫比乌斯带上的重要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