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9700000003

第3章 意识论(1)

人类意识不仅能反映外部客体,形成三维空间的立体物像,而且能觉知事物在空间和时间中的变化,把握事物的运动规律;不仅能驾驭主观状态,形成一个独立自主的精神世界,而且能发展高度的监控和调节能力,超前地反映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后果,选择最佳的行为方式,实现预定目标。正因为“意识”既有这些奇特的功能与属性,又极为复杂而使人困惑不解,致使“意识”这一古老的话题至今仍在探索与争辩之中。

§§§第一节意识现象的理论说明

从历史上看,人类对于“意识之谜”的探索主要围绕意识的本质、作用与来源这三个方面展开。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凭借不同的科学背景及自身的认识水平,对意识的三个方面作了不同的理论探索与阐释,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意识学说”。

一、西方古代的意识学说

人类对意识现象的最初认识反映在原始人的“灵魂”观念中。那时,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原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低下,因而不得不幻想出一种比自己强大的神秘力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被某种神秘力量所控制,人类无法征服自然,于是把自然力神秘化便成了原始人类形成“万物有灵论”的认识根源。与此同时,原始人类对自身的生理与心理活动还无法作出合理解释。尤其对于梦幻、想象感到迷惑不解,他们甚至不怀疑梦境的真实性,由此渐渐形成了“灵魂”观念,认为在人的肉体之外,还存在一种“灵魂”。当一个人苏醒时,灵魂与躯体是同一的,这时在灵魂的驱使下肉体能进行各种活动;而一个人睡着时,灵魂可离开肉体单独活动,这就使人做梦,梦境就是灵魂与肉体的暂时分离,灵魂返回身躯后人才能苏醒。一个人死后,灵魂就会与肉体永远分离,所以肉体是可以消灭的,而灵魂则是永生不灭的。由此可见,原始人所信仰的无形无影但具能动性的“灵魂”,实质上有两种指称:一是指支配一切事物的神秘力量;另一是指有别于肉体的“精神”,当然这是一种神秘化的“精神”。就后者而言,原始人已经开始把精神现象与肉体的人身相区别。这种神秘而又粗糙的“灵魂论”,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人类最早的“意识论”。

此后,随着奴隶制的产生,人类步入了文明发展阶段,出现了早期的哲学。由于原始“灵魂论”的影响,早期哲学家大多仍沿用了灵魂观念。他们试图探索灵魂的本质与作用。例如,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就把灵魂看作是引起运动的某种东西,认为能动的东西都具有灵魂。所以,他说:“磁石有灵魂,因为它能吸动铁。”显然,泰勒斯深受“万物有灵论”影响。

阿那克西美尼则认为,灵魂由“气”构成,空气和灵魂组成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他说:“正如我们的灵魂是空气,并且是通过灵魂使我们结成一体一样,嘘气和空气也包围着整个世界。”这里指称的“灵魂”,显然包括意识在内的一切生命现象。当然,阿那克西美尼的认识已与原始“灵魂论”有所区别。即认为,灵魂不能和万物分离,这就以“活物论”代替了灵魂不死的原始观念。就人而言,人死气散,意识现象也随之消灭,使人类对意识现象的认识前进了一步。

赫拉克利特在继承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用朴素的辩证法来解释意识现象。他把世界上的各种事物看成是始基物质(火)发展的不同形态,自然也包括灵魂在内。因为他认为,用水和气等作为始基物质是不合适的,如果灵魂中含有水分或潮湿,就会丧失能动性,就不能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他还举例说:“一个人喝醉了酒,便为一个未成年的儿童所领导。他步履蹒跚,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走,因为他的灵魂是潮湿的。”而火最有创造力,用它作为灵魂的质料最为合适。他称:“干燥的光辉是最智慧、最优秀的灵魂。”尽管赫拉克利特以辩证的思路解释了灵魂的形成与变化,并以灵魂的变化来说明人类精神现象的转变,这里已隐约反映出“灵魂”与精神(意识)现象间的内在联系。但从总体上看,他对灵魂的认识仍是朴素且笼统的,他并未将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严格地区分开来。因为他将火看成是构成万物的始基物质,灵魂同其他物质一样,也由火所构成。

相对而言,在古希腊哲学家中毕达哥拉斯对意识现象曾作了较为深刻、系统的研究。他认为,意识现象产生于灵魂,而灵魂可分为感觉灵魂与理性灵魂。感觉灵魂是物质性的,理性灵魂则是非物质的。他又把灵魂分为表象、心灵和生气三部分,认为动物只有表象和生气没有心灵,心灵是人类特有的。在人体中,表象灵魂从血液中取得养料,血管、肺和神经是它们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纽带,它们是人的活动和感觉能力的源泉,它们有生有死。心灵则能作用于人脑,使其产生理智、思想,所以只有人才具有思想、意识。但这种“灵魂的理性部分(即心灵——引者)是不死的”。身体不过是心灵显现的工具,即心灵是不依赖于人体,不依赖于人脑的思想负荷者。此外,毕达哥拉斯还描述了意识与语言的相互关系。他说:“灵魂从血液取得养料,语言就是灵魂的嘘气。灵魂是形成语言的元素,是与语言不可分的。”从毕达哥拉斯的这些论述中可看出,他已初步把人的意识和动物的心理区别开来,并把人的心理分为低级的感觉与高级的理智与思想。同时,又猜到了意识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意识的外部表现等。这些思想尽管出自直观与猜测,但却十分可贵,使人类对精神(意识)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当然,毕达哥拉斯将灵魂看作是永恒不灭的,说明他的认识仍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正因为如此,他的意识观对后人的影响是双重的,无论是对唯物的还是唯心的意识学说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与毕达哥拉斯不同,德谟克里特用物质性的原子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其中也包括对精神性的灵魂、意识的理解。他认为,“灵魂”是由最根本的不可分的原子所形成。由于这种原子的精致和特有的形状,使灵魂具有能动性与理性。所以,就德谟克里特看来,灵魂、理性都是物质的产物,而人的肉体就是灵魂、理性的物质承担者,肉体一旦消灭,灵魂、理性也随之消散,还原为精细的圆形的原子,回到空气中去。而空气中原本就存在大量的灵魂原子,它们能随人的呼吸与人体进行交换,从而维持人的生命。人的呼吸一旦停止,灵魂原子与身体不能交换,生命也就停止了。此外,德谟克里特还叙述了人的诸多意识现象的产生。当人的感官接受了事物发出的影像后,便能产生各种感觉。在影像未到达感官孔道之前,先要在空气中经过,因此人有时会产生错觉和幻觉。而思想是由于精细的影像通过感觉的孔道,直接作用于灵魂原子所引起的。所以他说:“感觉和思想是由钻进我们身体之中的影像产生的;因为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影像来接触,就没有人能有感觉或思想。”德谟克里特对灵魂、意识的论述有许多可取之处。例如,他将人的肉体理解为灵魂的物质承担者,肉体一旦死亡,作为个体的灵魂也就不复存在,如将“灵魂”看作“精神”,与现代的理解就十分接近了。又例如,他第一次将“灵魂”与“意识”作了区分。认为意识现象(感觉、思想等)是客体的“影像”通过感官,作用于灵魂所引起的,这里已初步具有了唯物主义反映论思想。

德谟克里特的思想对后人探索意识现象具有重要启发。例如,在他的影响下,古罗马时期的伊壁鸠鲁与卢克莱修都提出了与他相近的意识学说。伊壁鸠鲁从原子论的宇宙观出发,反对灵魂不灭论。他相信灵魂是物质的,是由极精细的原子所构成。灵魂又是感觉的原因,感觉完全依赖于灵魂,灵魂存在,就有感觉,灵魂一分解,人也就失去感觉。而灵魂则依存于身体,如身体毁灭,灵魂也就随之消散。如谁说灵魂是无形体的,这完全是在瞎说。卢克莱修接受德谟克里特的“影像说”后,也认为事物流射出的“影像”作用于感官,达到一定程度时便能产生感觉,感觉由灵魂的运动所传导。灵魂由最精细最圆滑的原子构成。人死后灵魂也就消散了,犹如葡萄酒的芳香消散一样。因此,把灵魂看作永恒不灭的转世的观点是荒谬的。可见,这些观点都深深地打上了德谟克里特的意识学说的印记。

不过,在西方古代历史上,对“灵魂”作出最为全面、深入研究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著有《灵魂论》一书。书中称灵魂有高低之分,分别适应于不同的有机体。最低级的灵魂只适应于植物,从而使植物表现出具有营养与繁殖能力。植物灵魂之上是动物灵魂,动物灵魂使动物具有植物的能力之外,还具有感觉能力,能使动物因感受痛苦或快乐而遂生欲望和冲动。最高级的是人类灵魂,它赋予人类具有动、植物的能力之外,独具理性能力(即用概念思维的能力)。理性能力使人产生具有“用”的价值的技术和具有“美”的价值的艺术,并能认识事物的一般和必然的本质,产生抽象的理论知识。所以,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具有理性,人是理性的动物。此外,亚里士多德依据“形式质料说”认为,作为形式的灵魂必须与作为质料的人体相结合才能实现自己。故灵魂不能脱离人体,灵魂总是人体的灵魂。从亚里士多德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已认识到意识(理性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而灵魂与人体的不可分离,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肉体是意识的物质承担者的思想,这类见解显然是十分有价值的。不过,亚里士多德的唯物论思想并不坚定,常常表现出立场动摇和思想混乱。例如,他认为人的理性灵魂包含有两部分:一是受动的理性或被动的理性;另一是能动的理性或创造的理性。前者以外界事物为对象,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部分理性要随身体的死亡而消逝。但能动的理性却不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不是以外界事物为其对象的。这种理性的对象就是理性本身,它绝不涉及任何外界事物。能动的理性也不依附于肉体并随身体的死亡而消逝,因而是永恒的、不朽的、神圣的,可以说它是“神的理性”。它是从外部进入人类灵魂的神圣精神,但人死后它又回到神那里去。人有了这种能动的理性,也就具有了近乎神的性质。显而易见,亚里士多德的这种看法完全背离了唯物主义意识学说而走向了唯心主义与神秘论。

新柏拉图主义创始人普罗提诺发挥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性能动性”的思想,提出人的灵魂是能动、活跃的。根据灵魂同肉体联系的程度,普罗提诺把灵魂的活动分为三种,即灵魂的活动可以直接依赖于肉体;灵魂的活动也可以依附于肉体,但在机能上独立于肉体;灵魂的活动还可以完全不依赖于同肉体的联系。属于第一种活动是感性认识,属于第二种的是记忆(作为活动,而不是作为表象的习性),属于第三种的是思维(作为过程、推理的总和),即直接蕴含着统一因素并与之相融合的智慧。普罗提诺说的“灵魂”实质上就是指人的“意识”,“灵魂”的活动就是指人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的各种意识现象(感觉、记忆、思维等)。可见,普罗提诺肯定了意识的能动性。不过,普罗提诺对灵魂(意识)与肉体联系的叙述显然有错。因为,他还不懂得任一意识现象都是肉体的机能与属性。

亚里士多德“灵魂论”中的唯心论与神学论成分在中世纪为托马斯·阿奎那所发展。阿奎那认为,自然与人都是上帝创造的。人既有灵魂,又有肉体。灵魂是肉体的生命基质、感觉的基质、思维的基质。它决定和推动肉体,使其有生命、能感觉、能思维。他还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和质料学说出发,认为有形的事物才有形式与质料的结合,所以有形的事物能消灭,消灭就是形式与质料的分离;而纯粹的形式是没有质料的,是不能消灭的,人的灵魂就是纯粹的形式。因而,灵魂是不灭的,它能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肉体解体后,灵魂仍能活动,并指导物质重新构成新的肉体。这样,阿奎那的“灵魂论”完全成了宗教神学的婢女。

当然,即使在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并不都像托马斯·阿奎那那样。许多被视为“异端”的思想家不顾宗教神学的压力,仍继承着古代天才的思想,在上帝和神的外衣之下,进行灵魂、精神与肉体关系的研究。阿维采布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员。他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包含物质的精神实体。任何东西(包括灵魂、“天使”等精神性的东西在内)都由物质所形成,灵魂和肉体是同一的,普通物质是一切存在物的基础,当然也是灵魂的基础。这种具有浓厚的唯物论思想倾向的泛神论,显然与基督教所宣扬的“上帝是唯一实体”、“灵魂先于肉体”等信条相对抗。

异端思想家邓斯·司各脱则更进了一步。他明确指出,物质不仅是一切有形物体的根源,而且也是精神等无形东西的根源。灵魂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灵魂依附于物体,灵魂之中就有物质。邓斯·司各脱对灵魂的物质性表述无疑是对宗教神学的有力挑战,同时似乎也猜到了思维、意识是同物质不可分割的。所以马克思说:“唯物主义是大不列颠的天生的产儿。大不列颠的经院哲学家邓斯·司各脱就曾经问过自己:‘物质能不能思维’?为了使这种奇迹能够实现,他求助于上帝的万能,即迫使神学本身来宣扬唯物主义。”

以上我们粗略考察了西方古代思想家对意识现象的认识过程,推动这一认识进程的主体自然是一些具有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所以我们在表述西方古代这段认识史中仅选取了一些对认识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代表人物。其实,人类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艰难而曲折的,因而反映人类认识进程的历史实质上是漫长且经常有反复的。人类对意识现象的认识也未尚不是如此,过程中充满了唯物与唯心、科学与宗教的激烈斗争。只是为了明了地反映人类对意识现象的探索过程,我们才删除了那些激烈的思想斗争与认识上的反复,以纯粹的认识上的递进方式简略地表述了西方古代的这段历史。从这段历史中可看出,西方古代思想家对“意识”的论述,实质上谈论的是“灵魂”,“灵魂”在古代也就成了“意识”、“精神”的代名词。当然古代的“灵魂”观念还有另一个指称,即“支配万物的神秘力量”,但多数思想家将“灵魂”看作是一种能维持生命,能与人体发生关系的精神,其中主要涉及的是“灵魂”的本质及其与肉体的关系。由于科学水平低下与认识能力有限,即使是具有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倾向的哲学家在谈论灵魂时也不免会渗有唯心论与神秘论成分,但他们那些天才的思想对近现代思想家是颇有启迪的。

二、中国古代的意识学说

同类推荐
  • 人生的戒律

    人生的戒律

    本书以马斯洛心理学理论为原理,介绍如何健康实现自我心理成长,启迪读者创造成功而美好的人生。
  • 生活中要学点催眠术

    生活中要学点催眠术

    本书以轻松易懂的文笔,叙述了什么是催眠,催眠的基础知识入门,成功催眠的方法,生活中有哪些便于实践的催眠术以及如何实现自我催眠等常识性知识,这本书既能作为入门读物使用,也很适合有一定催眠知识的人进行深入学习。
  • 笑话中的心理学

    笑话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往往布满了偏僻的专业术语,导致非心理学专业的人们被拒之门外,无法享受其中的奥妙。本书则正是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一本以笑话之名,化繁为简地讲述心理学知识的书籍。希望它可以实现的使命——有助于读者离开懵懂之门,进入自我体察与社会认知的大门——哪怕它只是提供了微小的帮助。
  • 猛男情结剖析

    猛男情结剖析

    本书是一本为男性提供心理医疗借鉴的实用手册,不仅讨论了男性危机的惊人全貌及它的广泛影响程度,还列举了各种身体形象测试、生活案例供读者参考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从医学及心理学两个不同角度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建议。
  • 青少年人格塑造:马加爵案件的心理学思考

    青少年人格塑造:马加爵案件的心理学思考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从案发,抓捕凶犯到法院宣判马加爵死型,引发了们诜我猜测、分析、评论、和关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马加爵的非逻辑性作案动机更成为人们尖注的集点,本书作者深入马加爵曾经生活过的家乡、学校及其相关部门,收集、采访了大理马加爵及其与之相关的原始资料,从心理学视野入手,通过其成长历程,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其杀人动机形成的非偶然性做了客观、理性的解答。同时对马加爵的作案动机提出了新观点并进一步对马加爵杀人动面背后的心理因素及其人格缺陷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解读。 本书不仅仅对马加爵,而是通过对马加爵一案的分析,提出了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热门推荐
  • 书中锦

    书中锦

    被囚九年,她是杀手界人人闻风丧胆的怪物一遭穿越,她空降练兵场沦为充数新娘,她是貌美如花却心狠手辣的‘刺客’王妃他是皇室尊贵,亦是沙场儿郎,铁血战神他野心勃勃,但凡喜欢,便要握在掌中强强相碰,他败下阵来将光华褪去,铁血化作绕指柔,义无反顾的踏上了追妻之路-----------------------封青炎:“在本王眼中,权势比亲情重要,命比权势重要,皇位比命重要,而你苏锦,比皇位重要。”“我毁容了,奇丑无比。”封青炎伸手去碰苏锦的面具,想把它摘下来,苏锦截住他的手。“王爷还是不要看了,就此了结罢。”封青炎收回手,强硬的将苏锦拉入怀里“你若不想本王看,本王就不看。你丑不丑,本王不在乎,毁容本王可以找人给你治,但是你不许离开本王。”
  • 冼魔录

    冼魔录

    “无妨,我若不死,便可以护他一世平安。”其实他的要求很简单,只是想要简简单单的,守着那一亩半分田地,恬静的活下去。很久以前,他便是这样一个人,时间近不了他的身。孤独吗。大概吧。
  • 捡个狐妖做女友

    捡个狐妖做女友

    小时候,无意之中救下了两只狐狸。时光流转,我长大了,在某灵异杂志社做编辑。过着朝九晚五平淡的生活。一个阴雨绵绵的上午,我在小区门外的垃圾桶旁边“捡”到一个女孩子,并把她带回了出租房……从此,我的生活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在遇到真爱、坠入温柔乡的同时,身边一幕幕惊魂事件相继发生……我的女朋友是人还是鬼?我们的爱情有没有结果?
  • 神医绝恋

    神医绝恋

    她是一位才貌双全身怀高超医术的奇女子,只盼着能和心上人过着潇遥自在的生活,奈何天违人愿,她被帝王看中进入宫中,她的心上人为了能看她一眼也放弃自由入宫为官,然而善良如她,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深宫中虽承圣恩却郁郁寡欢,面对下人的背叛,还有好姐妹和知己的死,她能否从柔弱中坚强的站起来,而最终,她能留给最爱她的两个人的,为何只能是无尽的思念和遗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富贵嫌人

    富贵嫌人

    她当然是女人,却也是有着大炎王朝宁安京第一纨绔“美誉”的丞相之子。立志整日里欺男霸女无所不为,原只为惊涛骇浪政局里独善其身。谁叫父亲是本朝第一老狐狸,害她人生目标只得一米米大,但求富贵闲人一世就好。谁料,天要她遇上如此惹人爱怜的一个他,偏偏他又是个皇家子孙。无心权势的她只得对他流着口水,舍一身富贵,做个有从龙之功的“嫌人”!女宠爱男,男崇拜女的唯一向合家欢萌文,用力折腾哎呦喂,大家齐欢乐!哦也!————————————————————————————————————应出版社要求正在进行大改最近一周内应该会暂停更新,大改之后会重新上传修订后的文本,章节或有更多调整。作者保证本文绝不会坑。
  • 时光挥挥,生亦老

    时光挥挥,生亦老

    金钰的生活充满了挫折,深爱却不能在一起的人放在心里就好。马糖爱着金钰,可惜缘分不够,总是错过,但是看到金钰幸福,也就无憾了。
  • 剑沧

    剑沧

    天道无情,却为何界定有情之众生?造化为人,又如何灭人世以期大道?“剑道,尊的是剑,坦诚以待的也是剑,人也只不过是剑的附属而已……”“那做人,倒不如当一把剑来得痛快!”……这是一个少年想游戏天下,却被命运洪流裹挟,卷入了一次次激烈壮绝的故事。当万物卷入一场预谋已久的灾难之中时,神魔仙妖,也只不过战栗匍匐在地的卑微者而已。
  • 航海遗闻

    航海遗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巅峰之纵横苍穹

    巅峰之纵横苍穹

    一个懵懂的少年偶然间拜一位猥琐老头儿为师,少年的天赋让他在未成年时就已成为大陆顶级高手!看林然如何建立世界超然势力纵横天下!看林然于众女一起花前月夜莺歌燕舞;他有着一群为他抛头颅洒热血的兄弟们,有着为他操劳家务与繁事的小弟!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 红尘仙缘飘渺

    红尘仙缘飘渺

    穿越在武周年间,尘世间,修仙界都留下了属于他的传奇。叶秋然主演武周版的中国龙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