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9100000033

第33章 中国大众传媒素养的现状分析(3)

中国大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如何,需要用确切的数字来说话。经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于2003年进行了第五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公众科学素养比前几年稍有进步,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公众科学素养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众科学素养不高是全方位的,不但中老年人士的科学素养不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也不高;不但一般大众的科学素养不高,社会精英层次的科学素养也不高。这一个问题,已经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00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1.98%,比2001年的1.4%增长了近0.6个百分点,比1996年的0.2%提高了近1.8个百分点。其中男性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2.3%,女性的比例为1.7%(2001年,男性为1.7%,女性为1.0%);年龄越大,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越小(18~29岁为3.7%,30~39岁为1.8%,40~49岁为1.4%,50~59岁为1.1%,60~69岁为0.5%);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越高。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和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依次为1.5%、6.2%、10.7%和13.5%。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零。学生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15.6%);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8.2%)和专业技术人员(7.4%)次之;列第三位的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负责人(5.4%)和办事人员与有关人员(4.1%);列第四位的是生产工人、运输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2.5%)、商业及服务业人员(2.3%)、失业人员及下岗人员(2.3%)和离退休人员(2.0%)。家务劳动者和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均不足1%(分别为0.7%和0.3%);城市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4.1%,乡村居民为0.7%(2001年,城市居民为3.1%,乡村居民为0.4%)。东部地区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2.0%,中部地区为2.3%,西部地区为1.5%。与2001年相比,东部地区有所下降(2001年,2.3%),中部地区增长最多(2001年,0.9%),西部地区增长次之(2001年,0.7%)。城市高收入和中收入水平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明显高于低收入者,其比例分别为5.2%、4.7%和3.1%;乡村高收入水平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明显高于中收入和低收入者,其比例分别为0.9%、0.5%和0.6%。调查还显示,高达20.4%的公众相信(很相信和有些相信)“求签”;26.6%的人相信“相面”;14.7%的人相信“星座预测”;4.8%的人相信“碟仙或笔仙”;22.3%的人相信“周公解梦”。根据追问分析,其中真正相信迷信者占13.3%①。

此次调查还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98%,即每千人中有20人左右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虽然和以前相比,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据美国1985年的调查显示,美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5%,即每千人中有50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1990年时,这个数字已经达到每千人中有69人具备科学素养。目前,这一数字可能还更高些。另外,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我国公众在性别、职业、学历、年龄、城乡、经济发展地域的分布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人群的科学素养偏低的状况令人堪忧。

注释: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中国公众科技网,2004.5.2

1

数字是最能够说明问题的,而媒体上大量披露的事实可以作为数字的佐证。虽然何祚庥、司马南这样的科学斗士不断出击,伪科学的现象在我国社会中还远未绝迹,“水变油”、“永动机”、神奇功夫、自然异象、意念取物、勾魂摄魄等等似是而非的说法不胫而走。有关封建迷信的报道也屡屡见诸报端。例如,2004年2月15日,浙江海宁的陈建良、卢珍宝等4名犯罪嫌疑人,在用干稻草、毛竹、布绳及少量铁丝搭建极易引起火灾、坍塌的草棚内,聚集60余名老年妇女,组织从事迷信活动,并在草棚内外点蜡烛、烧香、烧纸箔,导致下午14时许,该草棚西南角的稻草起火燃烧,火势迅速蔓延,顷刻间草棚燃烧并坍塌,造成40人被烧死的严重后果。如果说,一般的小民百姓沉溺于封建迷信似乎也难以苛责的话,那么我国某些官员的科学素养之低就令人吃惊了。我国某些官员所做的某些决策,不但缺乏理性,不讲科学,而且带有浓重的迷信色彩。例如,为了呼应中国的吉祥数字,一位官员透露,北京奥运会开幕时间已经确定于2008年8月8日晚8点开幕。外电报道说,北京奥运会中国人选择了这个看来非常吉祥,发财致富,却是非常炎热的日子。法新社更是直截了当地评论说,北京奥运会将陷入中国传统的迷信当中①。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不高这一事实,不但对于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起了阻碍作用,而且对于社会政治的稳定也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前几年,法轮功能够从偏于一隅的歪门邪道迅速向四处蔓延,最终成为一个从黑龙江到云南、从上海到新疆的流毒全国的大邪教,甚至走出国门,漂洋过海,在世界各地屡屡作祟,除了当时社会上的某些具体诱因之

注释:①中国新闻人网站,2004.11.5外,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不高则是一个根本的因素。可以肯定,在一个政治充分民主、科学发达昌明、公众文化素养较高的社会里,即使有少数邪教存在,也绝不可能在短期内能够影响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因此,关注公众的科学素养问题,探究中国公众科学素养不高的原因,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认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长期形成的经验型而非理性型的农业耕作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是中国公众科学素养不高的基本原因。

中国历来是以农业耕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生产活动,同时也作为社会文明的主要评判标准。几千年以来,耕读传家一直是中国社会中主导的人生准则,可见农业耕作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形态。而农业耕作的主要特点就是经验型而非理性型。在中国广大农村,农民们历来就是依靠经验生产,而不大可能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理性的分析和逻辑的推理。因为和人类的其他两大文明形式———游牧生产、商业活动相比,农业耕作具有自身的不同特点。

首先,生产影响因素相当复杂。当然,就农业耕作的主要因素而言,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即耕作主体、耕作对象及耕作环境。耕作的主体是农民自身,农民对于耕作的影响十分重要。“人勤地不懒“,“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等等的谚语,充分说明了在农业耕作中农民自身的关键作用。耕作的对象是指各种农作物,农作物本身如有质量问题,当然就无法成功地进行耕作。如果种下烂种子,怎能收获好果实?如果栽下有病树苗,怎能长成参天大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指的这个道理。耕作环境主要是土地和天气。而在这两大母因素之下又可分为许许多多的子因素。就土地而言,又有高山丘陵、平原盆地,山坡梯田,河边湿地,以及土壤种类,颗粒结构、密度大小、肥沃程度、水分多寡,酸碱比例等等的因素;就天气而言,又有日照时间、无霜期限、温差程度、降水形式、寒潮情况、台风频率等等。中国古代十分向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句话,事实上,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清楚,即只有“风调雨顺”,才能“国泰民安”。天气因素对于农业耕作以及整个社会政治的重要性尽在其中。农业耕作的复杂性还在于在如此众多的因素中,只要有一个因素———不管这个因素是如何的巨大还是如何的细小———发生破坏作用,那么整个的生产就会毁于一旦,前功尽弃。“人算不如天算”,既表达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又含有农民的些许无奈。在当时生产力还不高的条件下,要把农业耕作复杂众多的因素作一个理性的梳理,采用理性来从事农业耕作,恐怕超出了古人的固有知识水平。因此,经验就成为农业耕作的重要依据。

其次,耕种作业周期相当漫长。和其他作业相比,农业耕作的作业周期不可同日而语。在商业社会中,做一次买卖,少则几分钟,多则若干天,一般不需要数月乃至近一年的时间。而在农耕社会里,一茬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少则需要几个月,多则需要几个季。中国南方的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一熟的生长期虽说只有几个月,但对于工商业社会中的经济活动来说,也是显得十分漫长的了。至于中国北方农作物一年只有两熟甚至一熟,每一熟的生长期就更为漫长。作业周期的漫长,作业过程的复杂,使人们难以对于农业耕作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实证研究,更难以透过表象揭示农作物的内在奥秘。限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人们也只能依据个人或前人所积累的经验进行生产。

第三,生物生长机理相当隐匿。按照现代科学的常识,农业技术的基础科学是生物学。而生物现象和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相比较,其机理隐匿更深,更难以揭示。从现代科学发展史来看,19世纪的物理学就已经相当发达,20世纪的化学也有了重大突破,而到了21世纪,生物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将会开创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在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序列中,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的发端和突破排在最后面,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因素。古往今来的农作物,均是按照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生长的,生命的形式均是由生命密码及遗传基因等决定的。但是,这些隐藏在生命现象背后最深处的科学真理,是一个吟诵着“庭院深深深几许”并待字闺中的美少女,你只有矢志不渝、锲而不舍、不怕困难、无私无畏地追求她,她才会展现在你的面前。中国的农业生产者和这位美少女相隔千山万水,实在无法和她相会。当中国的农民不了解农作物生长的内在机理时,只能用经验来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农业耕作。

由于以上几个原因,中国古代农民无法采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探究客观事物,而只能依赖经验来从事生产活动。其实,不仅仅中国如此,世界历史上的其他农业文明也是如此。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是以农业耕作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态与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古代社会认识世界采用了经验的方法,而不是理性的方法。而经验的方法不可能导致产生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探索真理,不断创新等等的社会意识,而这些恰恰是现代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我们认为,不注重于世界观及认识论的研究、过分注重于人伦关系设定的古代文化传统与思维特点是中国公众科学素养不高的重要原因。

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哲学,实际上不是以本体论和认识论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而是将社会道德和人伦关系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儒家学派,与其说是哲学学派,倒不如说是伦理学派,孔孟之道设定了一整套人生的规矩,但如果把它称之为人生哲学的话,则似乎还显得比较牵强。在中国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除了老子及庄子的学说尚富有哲理以外,其他学派的哲理意义似乎就乏善可陈了。而哲学是科学思维的基础。没有系统完整的哲学理论,没有对于认识客观世界的执著追求,没有对于世界万物的精深洞察,如何构建科学精神?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也无法催生科学精神。当然,一些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如孟子文章中那种引君入彀的论证方法体现了一种思辨能力,但就整体而言,思辨能力仍嫌不足。思辨实际上是思维科学的一种规律。有位伟人说过,一个有思辨能力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这一段话,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思辨是科学精神的催生剂。而科学精神是一个民族保持勃勃生机的必要条件。

事实上,一些学者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能否萌发科学精神这一问题,早就有所认识。2004年9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在9月3日至5日举行的“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的发言,也指出源自《易经》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观念和思维特点,对于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十分巨大。就其对于社会的消极面而言,它不仅没有萌生现代科学精神,而且还妨碍了来自西方的现代科学精神在中国的传播。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观念根深蒂固,所以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传播当代先进的科学精神时遇到了层层阻挠,中国公众科学素养不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谈到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及思维特点无助于科学精神产生的时候,或许还可以顺便涉及另一个因素,即中国古代宗教意识的缺乏。中国的主要宗教,在最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其实不能算作真正的宗教。把儒家学派称为儒教,比把儒家学派称为哲学学派更偏离它的本质特性。儒家学说是孔子孟子创立的人际伦理学说,不是一种宗教,是一种经典。道教的创立者是李聃,而李聃是一位世俗人士,不是神仙;佛教来自印度,其创立者是悉达多·乔答摩,同样是一位凡人,不是神仙。中国主要宗教中所膜拜的偶像都是凡人升华而成的神仙,而不是像基督教中的上帝及伊斯兰教中的真主那样主宰一切的宇宙之王。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传统中缺乏宗教意识。一般来说,宗教似乎和科学精神截然对立,但事实上并不如此。在西方社会,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个基督教徒,这种现象并不罕见。从整个社会来说,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造就人的坚定信仰和执著追求,而这种坚定信仰和执著追求正是催生科学精神所需要的品质。当然,宗教和科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索和研究。

我们认为,中国社会中主要是依靠干部领导、而不是主要依靠公众参与各项活动的社会体制与政治环境,则是造成中国公众科学素养普遍不高的另一原因。

同类推荐
  • 做最好的学问:胡适论趣味与治学

    做最好的学问:胡适论趣味与治学

    本书选取了胡适著作中关于读书、治学、教育等方面的篇章,既有轻松的读书趣味,也有科学的治学方法,同时也包括对经典名著的点评,考注等,对青年人读书做学问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胡适的名言“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在这里得到充分阐释;他的“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 20几岁要知道点社会常识(MBook随身读)

    20几岁要知道点社会常识(MBook随身读)

    同样是初入社会的青年学生、职场新人,为什么他们中只有少数人成功了,而大部分人则归于平庸呢?原因就在于许多人不能深刻地理解社会、融入社会,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本书《20几岁要知道点社会常识》从浩如烟海的各种社会知识中,提取出最为基本、最为必需,同时又最具操作性的常识性知识,从礼仪、法律、理财、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渴望成功的人打开了一扇知识的窗户,让年轻人在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多一些顺畅、少几分坎坷,从而享受惬意快乐的人生,成就一番功名和大业。
  • “荆公新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荆公新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周有光百岁隽语

    周有光百岁隽语

    周有光先生一生工作有三个阶段:五十岁前是金融工作,期间也教书;五十岁后,是语言文字工作;八十五岁之后是研究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三个阶段一以贯之的理念是:“语言使人类有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有别于野蛮,教育使进步有别于落后。”这三句话可说是他生命的纲领,核心是启蒙。而作为启蒙思想家,第三阶段无疑是最亮的亮点。因为,还在延续的第三阶段,老先生已经达到了横扫中外,贯通今古的境界,并且仍在扩展和提升。他的历经前清、北伐前民国、北伐后民国、人民共和国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百科全书式的厚重的知识结构,加上惊人的终身学习的毅力和效果,经过疏理、锤炼、融合、升华,使他当之无愧,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 师之初

    师之初

    本书是一个乡村教师对教育,尤其是教师本身的反省与思索,内容包括:教育是一种理想、在学校不只是长身体、发现课堂教学的规律、学校教育很重要。
热门推荐
  • 商帮传奇(第三部):潮商风云

    商帮传奇(第三部):潮商风云

    本书首先对潮商形成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从明清亦正亦邪的潮商先祖到今天富可敌国、爱济天下的商界精英,全景展现了潮商的“前世今生”。从潮商的地域性格和文化气质、营商之道等侧面,试图勾勒出新老两代潮商的集体群像,凸显这个最富族群卓尔不群的勇气和智慧。通过介绍其中代表性人物的奋斗故事,呈现潮商五百年不断代的成功之道和这些大商忘我的人生境界和家国情怀,最后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海内外潮商如何扬长避短,弘扬红头船精神,应对挑战和危机。
  • 妃你不可之夫君太腹黑

    妃你不可之夫君太腹黑

    魂穿异世,对上骄纵,歹毒庶姐,还有那阴险的白莲花,陷害,毒计,层出不穷。庶姐毒计怎么办,“斩掉毒刺”,莲花挑衅怎么办,“摘掉她的莲花”!,某女道。
  • 天火魔剑

    天火魔剑

    以情入道的万年狐妖,统治北方荒原的蛮族巨兽,毁天灭地的西方神王,可怕的不死亡灵,恐怖的真龙一族……强大的道术与魔法可以呼风唤雨,移山填海。这是一方神奇的大陆。一个死而复生的少年凌云,带着失传百年的茅山道术,来自仙界的玄功剑法,开始了他的梦幻旅程……可燃万物的混沌天火,开天辟地第一神器万魂魔剑,再加上种种巧合之下炼出来的绝对史上第一妖。这些,能否让凌云人挡杀人,妖挡杀妖,神挡杀神?
  • 无心论

    无心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尘一骑为君来

    红尘一骑为君来

    相传,青丘之狐冉裘乃帝君座下二宠之一,另一只是冉裘姐姐白银之狐冉夕,冉夕负责管理帝君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而萌萌的冉裘负责的在帝君看来颇为重要,那就是——暖床!冉裘表示,她更愿意去斗斗小三,撕逼绿茶婊!青丘之国,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海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鸯鸳,食之不疥。——《山海经》
  • 枕上狐夫:萌妻从天降

    枕上狐夫:萌妻从天降

    酒不笑花花自笑,沾花点酒千年谣,她喜欢酿酒,因为就可以让她忘了狐狸忘了他。她的酒很奇特,可以让喝的人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唯一看不到以后。千年之前,兵临城下,玉臂一挥,风姿飒爽。千年之后,再次见面,往事尘埃,早已随风飘散。再次记起却早已物是人非。千百年前,她是一只花妖,她爱上了一只奇怪的狐狸,为了他,她死去了,不悲不壮。千百年后,她再世为人,不意愿的穿越让她渐渐接近那只带她来古代的狐狸。十里长街,红装似血,泪流下脸颊:“狐狸你要离开我了?”造化弄人,当她记起前世的一切,怎料只能亲眼看着狐狸死去?他等了她千年这世终于该她等他了么。ps:不要被表面所迷糊,此乃宠文一枚
  • 调皮王爷俏皮妃

    调皮王爷俏皮妃

    一朝穿越,她从一个21世纪的白领律师米佳换身为古代少女梅芯雪。她的身份是先皇的私生女,却是三位帝皇的挚爱,她一生向往自由,却被爱情所拌,当历经种种,她一心摆脱皇宫牢笼的生活,却一生身不由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名家经典随笔集萃

    中国名家经典随笔集萃

    本书分为品味生活、放飞心灵、拥抱自然、人生随想、智慧人生五辑,收录作品有:《风筝》、《我的家在哪里?》、《秋天的况味》、《荷塘月色》、《朋友四型》等。
  • 漂在郑州之美女如云

    漂在郑州之美女如云

    大学毕业后,面临着女友分手,前途暗淡,主人公消极沉沦,但是奇遇却来得应接不暇。
  • 冷王独宠:霸上小毒妃

    冷王独宠:霸上小毒妃

    一朝穿越,成为丑陋平民。出嫁王府,大门紧闭。她孤身一人,奋力一搏,赢得尊严。他是大沥国最尊贵的王爷,战无不胜。本是两个毫无交集的人,却因为她医毒双修,才智过人,一步一步俘获了他的心。“王妃,王爷说,今日前来侍寝!”她莞尔一笑,风情万种:“告诉王爷,吃腻了他,本王妃,今日要换换口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