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1900000024

第24章 分配税收和国家财政 (2)

这就是青苗法的大致情况和施行的缘起。为什么叫青苗法呢?当时的陕西转运司李参为了解决戍边士兵军粮不足的问题,下令让当地的百姓自己估算一下粮食的产量,官府把钱借贷给他们,等到秋收时向官府缴纳粮食,借给农户的钱,就叫青苗钱。通过几年的经营,仓库里有了余粮。到了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仿照这个办法去做,所以沿袭了这种叫法。王安石怀念这个政策很久了,他年轻时候所作《寓言》诗,就表达了这个意思。后来他做了鄞县的县令,也曾采用这种办法,证明是有效的。等到他担任了国家的主要领导,就想把这种办法和措施推行到全国去。我曾经谈论这个问题,不论那个国家,也不论那个时代,那些在田里劳作的农民,一年到头勤勤恳恳,如果不是遇到水旱之灾,那么,他们的收入是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

赶上几年这样的好收成,他们就会有一些盈余,也就可以规划婚丧嫁娶和祭祀之类的费用。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开始时,资金可能不很充裕,耕牛、种子都需要钱,还有青黄不接时的生活所需,不能不向周围的豪富借贷,有时遇到大灾之年,或者喜事丧事,为了各种礼节,又要向他们借贷,那些豪富则乘机将他们的命运攥在手里,于是,一年的收入,被利息吃掉了一大半,到了第二年,他们不得不继续借债度日。债务一天比一天重,利息一天比一天多,他们辛辛苦苦干一年,只是为豪富做牛做马罢了。老百姓越来越贫弱,国民经济越来越困窘的原因,就在这里。历史上欧洲的希腊、罗马,有钱人往往借贷金钱和粮食给贫民,后来他负债太重,无力偿还,只好卖身为奴。欧洲古代奴隶很多,大约就发源于此。经历了数千年,这种制度始终没有办法根除。

公元1500年以后,各国政府纷纷用法律规定提取利息的比例,有人超过就定他的罪,然而,高利贷仍然得不到禁止。此后近代银行制度兴起,这种良好的愿望才开始慢慢变成现实,但它的好处仍不能惠及农民。最近这数十年来,有了所谓劝业银行、农工银行、信用组合等组织,社会财富渐渐为更多的人所享有,然而仍然不能使每个人都公平地享有社会的财富。所以说,这种贫富不均的问题,实在是数千年来各个国家都非常苦恼而又始终没有解决的一个老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国家改变其政治制度才有可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我国古代有所谓井田制,在欧美近代则有所谓社会主义制度,都是不允许人民拥有私有财产。达不到圆满解决而求其次的话,国家设立贷款机构首当其冲,让那些豪强富户囤积居奇的伎俩,不能实现,王安石计划要做的,就是这件事。我国在王安石之前想到要这样做的人,也是有的,齐景公在齐国,子皮在郑国,司城子罕在宋国,都用这个办法来赢得民众,王安石不过是仿效他们的一些主张罢了。

当时,苏辙也曾写过文章:“天下的百姓,没有田进行农业生产,没有钱投资商业,又禁止他们贷款,他们就难免辗转死于沟壑。如果让豪富借贷给他们,这些人就采取很不仁义的办法,收取大半的利息(高利贷)。不这样做的话,就只能典当家里的财产或衣物。百姓深受其害,而国家也得不到好处。周朝的做法,如果百姓需要贷款,则请地方官吏审查之后贷给他,以向国家缴纳租税的方式支付利息。如今可以让州县的官员去放贷,并让当地的百姓负责此事。看来苏辙的这种观点,与王安石的青苗法正好吻合,不知他以前是否听说过王安石的这些想法,还是他自己的创见?不过,苏辙后来还是因为攻击青苗法被罢官了,难道文人说过的话,不是准备实行的吗?

王安石既然想实施青苗法,那么,他就不能没有资本。由国库拨给资本,还不是他目前所能做到的。恰好有常平广惠仓,各路各州县都有设置,而它储藏的东西,事实上是弃置在那里,没有多少用处。王安石是把无用变为有用,用它作为资本,他的计划是很周详的,眼光是很敏锐的,非常令人钦佩。司马光曾经说过,常平仓是三代的良法,放贷青苗钱危害不大,废除常平仓危害就大了。然而,常平仓并没有把它的好处惠及百姓,就像制置三司条例司在原奏折中说过的,司马光能够为它辩护吗?不过是强词夺理罢了。

青苗法实行以后,在朝廷上激起了轩然大波,起来反对他的人很多,各有各的说法,一时也很难深究,所以,这些人和他们的意见,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只有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一文,可以看到当时争论之一斑,他坚持自己意见的原因在这里也看得很清楚。

昨天收到你的来信,承蒙你的指教。我认为,我们交往相处的时间虽然很长,但讨论问题往往意见不合,这是因为我们所持政治主张存在很大分歧的缘故。我虽然很想向你解释,想来一定得不到你的谅解,所以只作简单的回复,对于你的指责,也不一一进行辩解了。但又想到你这么看重我,在书信往来中是不应该怠慢无礼的,因此向你详细说明我的想法,希望你能原谅我。

大概学者所争论的问题,主要在于名称与实际事物的关系,如果名称与实际事物的关系搞清楚了,那么,一些基本理论也就明确了。如今你来指教我的,主要是四大“罪状”,即超越职权、惹是生非、与民争利、拒绝劝告,以致遭到天下的怨恨和诽谤。我却认为,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皇上批准的,议定的法令制度也在朝廷上讨论过,然后分别交给各级官吏去执行,不能说是超越职权;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来兴利除弊,不能说是惹是生非;为国家改善财政状况,不能说是与民争利;驳斥错误的言论,批评花言巧语的人,不能说是拒绝劝告。至于实行新法会遭到这么多的怨恨和诽谤,我早就料到会这样的。

人们沉迷于得过且过已经很久了,士大夫中有很多人都把不关心国家大事,附和流俗,取悦大众作为美德。皇上就是想要改变这种风气,因此,我不管反对变法的人有多少,都要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抵制这种歪风邪气,这些人怎么能不大吵大闹呢?从前,商朝皇帝盘庚要迁国都,抱怨的很多都是老百姓,不仅是朝廷里的士大夫。盘庚并不因为有人抱怨就改变他的计划,这是因为他经过思考,认为正确,然后才做的,做得对,还没看出有什么可后悔的。如果你责备我担任宰相这么久,还未能帮助皇上有大作为,使百姓得到实惠,那我接受这个批评。如果说现在一切事情都不该做,只守着从前规定的那些法令制度去实行,就可以了。这不是我敢领教的。没有机会和你会面,说不尽我对你十分仰慕的心情。

这封书信虽然非常简短,然而,作者对于事业的坚持、坚守和坚定,以及自信力的卓绝坚贞,都跃然纸上。我们在千年之后再读这封书信,依然能在这里窥见王安石的精神,令人兴奋不已。按照当时的制度,借贷青苗钱的人,官府收取二分利息,所以,批评王安石的人便以此为依据指责他从百姓手里搜刮财富,王安石在《答曾公立书》中谈到这个问题:

来信提到青苗法这件事,新法的实施,对奸邪之人是不利的,他们一提反对意见,就有一群不明事理的人随声附和,他们的本意其实不在新法本身。孟子不喜欢言利,他所谓利是指我这一国我这一身的私利,至于说到狗或猪吃掉人的粮食要禁止,野外有饿死的人,就要开仓赈济,这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的大事。国家大事就是理财,理财就是国家政治。一部《周礼》,讲如何理财的占了一半,难道周公是为了“利”吗?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名称和事物本身比较接近这种情况,就想搞乱它,以此来迷惑皇上和公众,但他们并不了解百姓心里是怎么想的。开始以为没有人愿意贷款,而实际上前来贷款的人堵也堵不住;后来又担心人们不能还贷款,结果还贷的人多到几乎无法应付。

大概按照百姓的愿望去做事,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就必然会这样吧。然而有人又说,收二分利息不如收一分利息,收一分不如一分不收就贷款给他,贷款给他不如白送给他。为什么不白送而必须收二分利息呢?目的就是在将来能把这件事继续办下去。如果不能继续办下去,就成了只讲恩惠而不懂得国家政治,这不是给了百姓好处,却又不耗费国家财力的办法,所以,必须实行贷款的方式。而且还有官吏的俸禄,运输的费用,水旱灾年的拖欠,老鼠鸟雀的损耗,还必须有所积累,准备饥荒到来时直接送给人们。这样计算下来,没有二分利息能行吗?而且,二分利息也是过去常平仓的常规做法,怎么可以改变呢?你如果能和懂得更多事理的人讨论这件事,就会明白,我所说的,没有一个字是不合于法度的,而社会上那些喋喋不休、无理取闹的人,也是不值得一驳的。

这封书信真可以说是专为解释为什么要实行青苗法而作的。当时,整个朝廷一派群情激愤的样子,除了与王安石共事的少数几个人之外,几乎没有一人不向青苗法发难的。把那些弹劾他的奏状累加起来,大概可以掩埋他了,但他仍然不为所动,而且,宋神宗也不为这些奏状所动,这是什么原因呢?并非只是王安石有很好的自信力,并且争取到皇上的信任,当时那些批评他的人,实在是没有一句话能指出他的要害,这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些批评他的人,都指责他是个搜刮民财的人,损害百姓的利益,为国家(实为皇上)聚敛财富,然而,王安石立法的本意,恰恰与他们说的相反。实际上,他的本意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一点借此机会帮助国库增加储备的意思也没有。条例司原奏中说的那些话,并非矫饰之词,都是实实在在的情况。然而,批评他的人把他比作桑弘羊和孔仅一样的用心,这就是所谓无的放矢,不仅王安石不认同,就是宋神宗也笑着把他们的奏状留存起来。王安石为何要以一种愤激的态度对待名实之辨呢?他指出,新法的实行,对奸邪之人是不利的,而对此持有异议的人,他们的用意又不在于新法。

啊,他怎么能够一语破的而话中又隐含着哀痛呢?当年古罗马的伟大人物格拉古执政时,进行土地改革,限制公民占有土地的数额,全国人民欢声雷动,却遭到元老院的一致反对,竟被群殴打死在元老院中,大概也有因新法的实行而受到危害的,他们的用意也不在于法本身。王安石最初执政的时候,先裁减了各级政府不必要的开支约十分之四,这些朝廷官员大多数的衣食就来自这些开支,他们受到危害已经很久了。而且,青苗法的本意,就是要抑制豪强富户的兼并,这些朝廷上的官员多数就是豪强富户,他们的能力要实行兼并是完全可以的。

既然威胁到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一定要进行反抗。当时朝廷之上之所以群情激愤,人人都起来批评王安石,很难保证他们没有挟带私心。即使其中有两三个贤德之人,也未必能怎么样,不过是随声附和那些愚昧无知的流俗之人罢了。何况这里所说的贤人,都是习惯于得过且过、偷闲懒惰之人,绝不会主动招惹是非,他们没有是非观念,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吓得一片哗然,他们这种状况与王安石和宋神宗的精神状态就像榫头与卯眼不能相合一样是格格不入的。经过了数百年,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社会状况和王安石的时代没有什么不同,王安石说的那些话,就像是针对着今天说的,真是让人感到悲伤啊!

青苗法立法的本意,它的善良的意愿就是这样。然而能够实行吗?我想,它一定是不能实行的。愿望很好却不能实行,这是为什么呢?而且,王安石在鄞县也是行之有效的啊,为什么还怀疑它可能行不通呢?很显然,一个县和全国是没法比的。在这个县里,王安石可以自己说了算,在全国,就不是他一个人能说了算的。所以,当时就有强迫百姓贷款的禁令。而政府部门也把贷款多少作为政绩,虽然想要阻止强迫百姓贷款的行为却做不到。遇到灾年荒年,是有可以延迟还贷的规定,但年景好坏并不能预先确定,而灾年荒年又经常遇到,于是,政府部门的官员正好借机上下其手,即玩弄手法,串通作弊,这样一来,即使想不累年积压也不行了。这两种弊端,只有韩琦、欧阳修的奏议说得最详细,他们可以说与王安石是君子式的诤臣。

同类推荐
  • 我坚信

    我坚信

    奥普拉温弗瑞的《我坚信》(what I know for sure)是奥普拉本人的文字第一次出版成书,是她在杂志《奥普拉》上专栏文字的精选结集。国内正版引进。在这本书里,奥普拉从一个记者朋友的提问开始,回顾自己一生的奋斗,她真诚地问自己,也真诚地回答,经过了这么多事情,我真正相信的是什么?永远会坚持的是什么?奥普拉一生的成就辉煌,也充满了坎坷。在这本书里,她直面内心的敏感和脆弱,回忆往事的波澜涌动,也回望生活的那些细腻的幸福瞬间。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一生奋斗坚持经验的总结。她说,她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在为阅读时间做准备。她觉得最幸福最平静的时间,就是坐在那棵大树下阅读。
  • 忠魂正气:颜真卿传

    忠魂正气:颜真卿传

    这是一部充满激情、读来让人热血沸腾的人物传记。作者以深情而激昂的笔触,将经历了大唐四帝,经历了朝廷由盛转衰等多个历史变节的颜真卿的一生,娓娓道来。作品紧紧围绕他在宦海沉浮和平叛战乱中的激烈冲突,重点突出了颜真卿的忠烈和贞节,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忠臣名士的形象。同时,作品还对颜真卿的书法艺术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将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与书法成就的取得,进行了历史性的还原。作者对颜真卿的生平有过全面具体的了解,更在创作中融入了小说的比喻、比拟等写作手法,平添生动趣味。
  • 一代名相狄仁杰

    一代名相狄仁杰

    狄仁杰倾自己的毕生之力苍生、社稷效命,呕心沥血。而也正是在狄仁杰这类栋梁人物的鼎力支持下,武周一朝得以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当然,一代名相狄仁杰最为后世所称道的,是他不竭的努力和奔走,终于使曾被武则天篡夺了的李唐王朝能够顺利复国。可以说,狄仁杰的许许多多的功业和行为都足以昭彰后世。那么,就让我们进走本书,领略他的风采、破解他的为官为政之道,从中汲取和借鉴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 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

    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

    本书精选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位历史人物,纵横比较;考察历史棋局,反映历史大势。启迪思维,以供评说,以供借鉴。
  • 倚仗临风听暮蝉:王维

    倚仗临风听暮蝉:王维

    一片诗心,绘成画境,一片画境,酿出禅意。他 那稳藏在墨色里的人生,氤氲着一个传奇而动人的秘 密。他就是——王维。朱丹红编著的《王维(倚仗临 风听暮蝉)(精)》为“大唐才子诗传”系列丛书中的 一本,《王维(倚仗临风听暮蝉)(精)》讲述了大唐才 子王维“才人老去例逃禅”的一生。
热门推荐
  •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有个老人独自在海上捕鱼,接连几个月没有收获,后来他钓到一条很大的旗鱼,跟它缠斗了两天两夜,用鱼枪把它刺死;但在返回的途中遇到鲨鱼的袭击,缺乏帮手和工具的老人虽然杀了几条鲨鱼,但旗鱼被其他鲨鱼吃光了,等他进港时,旗鱼只剩下一副骨头。《老人与海》出版后引发巨大轰动,海明威凭此作品荣获第54届诺贝尔文学奖。
  • 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本书站在当今家庭教育的前沿,针对家长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全书内容包括:如何当好孩子的“家庭教师”、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辅导孩子的课外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等。
  • 怎样取名改名全书

    怎样取名改名全书

    本书阐述了取名的方法和技巧,介绍了孩子取名、成人改名、民间取名的传统习俗等。
  • 影狩

    影狩

    三十年前,地球ZF情报机构截获一道神秘电波,破译的内容令人震惊。三十年来,地球ZF一直在秘密组建军队,入选的人会被ZF彻底抹去痕迹,消失于人间,这就是传闻中的“影狩”。主人公池喧本是一名普通高中生,有一天却被告知入选“影狩”。
  • 杨家将

    杨家将

    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
  • 神醉九霄

    神醉九霄

    啥?神醉?哦不不,主角滴酒不沾!那你问为何神醉。是主角把九霄的神统统灌醉了。
  • 陌上美娇娘:压倒败家夫

    陌上美娇娘:压倒败家夫

    她是被逃难父母卖进相府的奴婢,他是游手好闲、寻花问柳的败家王爷。机缘天定,她成为他的王妃,他一眼没看,直接打发到最偏僻的后院——王府的冷宫。偏偏战乱,王府被敌军攻占,她逃了出来,他成了人人喊杀的落跑王爷,她在街头捡到他,看他冠玉面孔风流骨,就不是当王爷的料,干脆带回家暖床,教他挑水种菜割稻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倾夏之恋:我的女友是校花

    倾夏之恋:我的女友是校花

    “传说,当时间停止,大地转向深红,就是血族崛起之时,到那时,会有一个人出现,他就是世界的王!哥,那个人,竟然是你?!”
  • 召唤师至尊

    召唤师至尊

    一个活泼可爱的女生因为精神力过于强大,而被25世纪的人类异能研究所带去做实验,结果却穿越到了一个充满了魔法斗气的异世大陆里一个小家族的废柴身上,看她如何在异世大陆中生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一步步变强,并追上自己心悦的男神...
  • 谈判大师

    谈判大师

    文艺版:说话是门艺术,谈判是一门技术。同样一句话,在十个人口中说出来就会有十种不同的含义,而谈判,就是在适宜的场合中用最适宜的语气说出最适宜的话。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要看,这有利于你的钱途。还是在校学生的必须要看,这有利于你的前途。……………………通俗版:本书主要讲述的就是主角卢轩依靠谈判成就一个商业帝国的故事。“只要我出马,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任何……”卢轩*************PS1:本书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幸运。PS2:本书重度YY,若无任何YY经验者,勿入……(否则染上此隐,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