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1200000012

第12章

4月10日发出致张云逸、饶漱石、曾山、赖传珠电,建议苏南与浙西合并成立一个区党委,不必成立前委。4月14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复电,同意暂不成立前委,苏浙军区应全力加强江南区党委的领导,确保完成三大任务:

1发展全浙江,打通东南局面;2普遍开展苏南、浙西敌后游击战争,并巩固江南各原有的根据地;3加强上海、南京各大城市与交通要道的工作。关于江南区党委的组织机构,提出两个方案,第二方案是:由粟裕、金明、叶飞、吴仲超、江渭清组成,以粟裕、金明分任正副书记。并再次明确:在华中局未南下或前委未建立前,粟裕仍以华中局代表名义,统一领导江浙各党委工作。粟裕同日复电,认为以采取第二方案为宜。

4月17日指令彭德清率第三纵队第八支队及苏浙军区特务团、独立二团等部队,向德清、吴兴以东敌后挺进。经20余天战斗,歼灭盘踞这一地区的反动武装,开辟了杭嘉湖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

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至6月11日闭幕。在6月10日的大会上,粟裕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同日发出致张云逸、饶漱石、曾山电,报告: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第三次进攻可能再行推延。为争取时间巩固现有阵地,迅速打通与浙东的联系,拟调整作战部署。

5月1日发出致中共中央华中局电,建议在浙西、苏南分别设立区党委和行政公署,领导新区建设工作。经华中局批准,浙西区党委和浙西区行政公署在本月成立;原苏皖区党委改称苏南区党委,同时设立苏南区行政公署。

5月12日为解决严重缺粮和深入敌后问题,决定以战备姿态分兵就粮,开展敌后斗争。除以一部担任孝丰、天目山地区防务外,其余部队基本上以支队为单位分别进入苏南、皖南、浙西地区,另以一部控制富春江沿岸渡口。同日和5月13日、15日、19日,与叶飞联名发出六电,将上述部署和进展情况报告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5月19日第四纵队第十一支队渡过富春江,与第二纵队第三支队会师,打通了浙西与浙东的联系。5月下旬,建立了包括长兴、安吉、孝丰、广南、武康、德清、吴兴、余杭、临安、于潜、富阳等11个县在内的浙西抗日民主根据地。华东局于5月19日复电称:“完成控制富春江两岸任务甚慰”。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于5月20日复电:“同意你们分散就食的部署”。

5月29日至6月23日组织指挥第三次天目山自卫作战。在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与日伪军互相勾结两面夹击的严重形势下,以10个团对付国民党军队40个团的进攻,歼灭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突击第一队少将司令胡旭旰以下官兵6800余人,扩大了苏浙皖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取得了天目山战役的完全胜利。在天目山战役的实践中,提前实现了由游击战到运动战的战略转变。5月29日、30日,连发两电给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报告敌军动向和我军对付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与日伪军夹击的部署。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6月3日复粟裕并报中共中央电称:“同意你对敌对顽的部署”。6月3日、5日、9日、26日,连发四电向新四军领导人报告战役进展情况。

6月10日与叶飞、金明、朱克靖、刘先胜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华中局电,建议:“1暂时放弃天目山,保持宣长路以南六十里之游击地带。2主力控制莫干山(敌后),开辟杭嘉湖,打通沪杭线。3发展东太湖,打通苏常太及澄锡虞联系。4发展宣当芜及宣当芜铁路以南之敌后地区,与皖南连成一片。5集全力深入京、芜、沪、杭三角地区。6加强浙东,使独立坚持于敌后,并可经过海北与我们打通联系”。认为“如照上述做法,不仅能保存有生力量,深入巩固苏南工作与向敌后开展工作,培养强大后备力量,且将增加敌顽矛盾。不论将来局势如何,我们均能应付”。6月11日,华中局将此电转报中共中央,并复电:

“同意你们暂时放弃天目山及集中力量发展浙西、苏南、皖南之敌后地区的建议。”6月28日,与叶飞、金明、朱克靖联名发出致华中局电,建议回占天目山,采取向前推进待机观变方针,请华中局、中共中央指示今后苏浙工作方针和决心。6月29日,接到华中局电示后,于当天复电表示:华中局最近对江浙工作方针的指示完全正确,认为不需要再进占天目山,决定迅速结束战斗,以便适时争取时间休整部队,深入苏南工作及开展敌后工作。

6月中旬在天目山战役过程中,与第一纵队第三支队指挥员黄玉庭、王直谈话时,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观点:“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打仗也一样。敌人也是人,有脑筋,会走路。他打着打着变了招,我们就得跟着变招。

即使他不变招,我们也常要根据战场的推演来变换打法。这叫做敌变我变,敌不变我也变。一个明智的指挥员必须有这种辩证的头脑。”

6月25日得知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调集七个团兵力四路合击浙东四明山根据地,与叶飞联名电示第二纵队政治委员谭启龙、司令员何克希:乘敌人尚未合击之前,歼灭其中一路,击破其整个进攻计划。第二纵队于6月29日发起自卫反击,将敌人全部击溃,取得第三次反顽自卫战的胜利。

6月下旬指令陶勇率第三纵队第九支队接应“忠义救国军”第四团第二营反内战起义。起义成功后,编入苏浙军区第三纵队。接见起义营长姚建。

7月上旬组织主力部队休整,同时加强地方武装建设,开展敌后抗日斗争。率领苏浙军区指挥机关转移到长兴县仰峰祘地区。

7月10日对天目山战役中被俘国民党军官讲话,对国民党当局提出忠告:

顺应历史潮流,立即悬崖勒马,停止内战,共同对敌,以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并和共产党、其他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合作,成立联合政府,建立新的中国。

7月27日与叶飞、金明、吴仲超、刘先胜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华中局电,为准备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第四次进攻,建议增派第五旅和第五十二团到浙西、苏南。

8月初主持召开苏浙区高级干部会议,总结南进以来的经验教训,作题为《巩固与发展,统一与分散》的报告,并发表在8月7日出版的《前线杂志》创刊号上。

8月7日指令第一纵队在高淳等地发起东坝战役,攻克日伪军据点13处,歼灭伪军1800余人,于8月9日胜利结束。

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9日0时,苏联红军100万人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驻守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8月9日毛泽东就苏联对日宣战发表声明,号召“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同时“必须注意制止内战危险”。

8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致华中局电,指令新四军“集中主力去占领大城市和要点”,并“即日发表江苏、安徽、浙江三个省主席,上海、南京两市长”的任命,“就近令各敌伪军投降,违者即坚决解除其武装”,同时准备击退国民党军的进犯,“以胜利的内战来制止内战和消灭内战”。

同日朱德总司令向八路军、新四军及各解放区武装部队发布第1号命令,随后又于11日发布第2号至第7号命令,指令各解放区部队迅速向大小城市和交通要道进军,迫使日伪军缴械投降。

同日与叶飞、谭震林、钟期光联名发出《新四军苏浙军区对日本驻军通牒》和《苏浙军区对伪军伪警及一切伪组织的通告》,命令苏浙地区日伪军和伪组织无条件投降、反正。

同日得知日本政府发出乞降照会。在苏浙军区演出《前线》话剧的晚会上宣布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消息。

8月1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指出:“日本已宣布投降。国民党积极准备向我解放区收复失地,夺取抗日胜利的果实。这一争夺战,将是极猛烈的”。在此情况下,我党任务分为两个阶段:“目前阶段,应集中主要力量迫使敌伪向我投降”,“猛力扩大解放区,占领一切可能与必须占领的大小城市与交通要道”;“将来阶段,国民党可能向我大举进攻,我党应准备调动兵力,对付内战”。同时指出,江南等一部分地区“第一阶段之时间可能甚短,对此应有充分估计”。

同日新四军军部下令全军投入总反攻,指令苏浙军区部队控制沪杭甬交通要道,占领南京、上海、杭州三大城市,任命粟裕为南京特别市市长。

同日蒋介石连下三令,一要八路军、新四军“就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日伪军“擅自行动”;二要国民党军队“积极推进,勿稍松懈”;三要日伪军“切实维持地方治安”,不得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

同日与叶飞、金明联名发出致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电,报告:“三战区国顽势将以全力与我争夺京沪杭三角洲”。为准备应付即将到来的事变,适当调整苏浙军区主力部队部署。

8月12日中共中央电示华中局,改变华中部署,“江南力量就现地向四周扩展,夺取广大农村及许多县城,准备内战战场。江南各大城市不作占领打算,除以人民面目活动外,党的组织仍取隐蔽政策。”

同日提议苏浙区高级干部会议提前结束,要求大家迅速行动起来,争取总反攻的伟大胜利。

8月13日张云逸、饶漱石等发出致中共中央电,提出拟从苏浙军区部队中调两个旅(纵队)到江北;江南任务由留下的两个旅担任,必要时进入闽浙赣创造新局面。8月16日,中共中央复电指示:“江南兵力不调动,有坚持现地,扩展胜利,创建苏浙皖边纵横数百里广大根据地威震江南(江北军亦如此)之极大可能。非至万一时机绝不轻言去闽浙赣,此旨望告粟叶,动员全党全军全民为此而奋斗。”并指出:“他们过去三仗(指天目山战役)打得不错,只是歼灭性还少了一点。与其调两个旅至江北,不如留在江南夹江配合为有利。”

8月19日与叶飞联名发出致各纵队各分区并报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电,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的新方针,作出苏浙军区部队对日反攻作战部署:

“我们决定尽一切可能,尽一切力量与办法,要求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内,分别占领溧阳、溧水、宜兴、金坛、句容、郎溪、广德、高淳、长兴、吴兴、安吉、武康、德清等县城及我根据地内各市镇,肃清日伪与残顽,完成将我苏南一、二分区及浙西打成一片之计划”。当天就开始行动,指挥所属部队向日伪军展开猛烈进攻。到8月下旬,接连解放南京、太湖、天目山之间县城11座、重要集镇100余处及广大乡村,苏浙解放区面积扩大到1087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400余万,完成了中共中央和华中局给予的战略任务。

8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组建野战兵团的指示:“为最后消灭日本侵略军及其走狗,各战略区应就现有兵力,迅速抽出二分之一到五分之三,编成野战兵团,其余则编为三三制的旅(每旅三个团,每团三个营,每营三个连和一个重机枪排),每旅不超过七千人,以三至五个旅编成一个纵队(在华中、山东已编成师者,以三至五个师为一个纵队)”。

8月21日与叶飞联名发出致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并报毛泽东主席电,报告苏南、浙西民情和经济状况,请中共中央、华中局指示对江南工作的意图。

8月24日,毛泽东致饶漱石、张云逸、赖传珠并转粟裕、叶飞电,指出:“时局变化,抗日阶段结束,和平建设阶段开始”。指示:“江南、江北我军主力各就地集结整训,恢复疲劳,养精蓄锐,准备于顽军进攻时,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歼灭之(不要轻打,打则必胜,每次消灭其一部,各个击破之),打得几个胜仗,威震大江南北,对于促成国共谈判非常有利,顽军亦不敢轻视你们”。

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并决定在毛泽东去重庆期间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8月2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一起由延安到重庆。

8月24日发出致中共中央华中局电,报告江南形势与我们的对策,判断“日本投降即将签字,顽军即将进入京沪杭地区,第一阶段即将结束,反内战阶段即将到来”。“我们再三考虑,苏南为南京外围,在内战条件下,四面受敌,地形不利,不能长期作为我军之根据地,必须另建立新根据地。我们认为皖浙赣三省边区及闽浙赣三省边区,适宜作为内战根据地。但在新根据地初具规模以前,现有苏南、浙西、浙东阵地不能放弃。否则,大军无根据地,部队给养与后方不能解决”。因此提出,“现在一面应准备作坚持苏南、浙西、浙东现有阵地之打算,一面应即作建立新根据地之打算”。为此提出相应的实施步骤,并“重新提议将皖南、苏浙统一领导”。

8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其中指出,“新四军占领了南京、太湖、天目山之间许多县城和江淮间许多县城,山东占领了整个胶东半岛,晋绥占领了平绥路南北许多城市,就造成了极好的形势”。

同日中共中央任命陈毅为新四军军长、中共中央华中局副书记,饶漱石为新四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

9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指示,苏南区党委与浙西区党委合并,成立苏浙区党委,以粟裕为书记。

9月15日毛泽东在重庆复电中共中央,指出:“浙东、苏南、皖南三地部队须立即开始注意控制北上通路,保障北上安全,并准备将来适当时机渡江北上,请通知华中拟具体意见。”9月17日,华中局提出苏浙军区主力北撤的建议,同时提出“于粟(裕)、叶(飞)中留一人主持苏南工作”。中共中央于9月20日复电,同意华中局建议,并要华中局提出即将成立的华中分局成员名单。

9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目前任务和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的指示》,决定撤出苏南、浙江等八个解放区的党政机关和部队,并决定将华中局改为华中分局。

同日刘少奇致毛泽东电,提出江南部队北撤后华中、山东组织调整意见,“新四军地区由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负责,组织分局”。

9月22日张云逸、饶漱石致粟裕、叶飞、金明并谭启龙、何克希电,决定浙东部队及地方干部全部撤至江北。

9月25日华中局致中共中央军委电,报告江南部队北撤分批入鲁计划。

中共中央军委9月26日复电,指示:“江南撤退,但江北必须控制,不可放松”。

“粟裕两个旅可作北进预备队,看山东形势需要时即调赴山东,不需要时,可留华中工作”。

9月26日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致粟裕、叶飞电,指示苏浙主力尽早北撤,将到山东接防。

9月28日华中局电示苏浙、浙东、第七师:江南主力北撤后,应留一定武装坚持斗争。

9月下旬率领苏浙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由长兴县仰峰祘转移到宜兴县张渚,组织机关和部队进行北撤准备,同时进行坚持江南斗争的部署,对广大指战员、地方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10月1日,发表《江南新四军北移告别民众书》。

10月2日华中局致粟裕、叶飞电:对坚持江南游击战争的指示。

同类推荐
  •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这一届奥运会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可是不管是外地的游客,还是外国的游客,更感兴趣的是“老北京”,在这座建城长达3000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都,人们着迷的自然是它的历史。在这个时候,我来到了北京,寻访侯仁之。我的住处在天坛公园附近,介于北京市崇文区和宣武区(现两区已分别划入东城区与西城区)之间,这里是北京宣南文化的重要遗址。因此,到这里寻找“老北京”的游客更多一些。
  • 中国古代帝师传

    中国古代帝师传

    “古之学者必有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里的着名论断。随着《师说》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历年讲授,这一论断也一代一代地深入人心。韩愈说得很清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师是指启蒙教育,知识传授方面的老师。
  • 中国古代宰相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宰相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为此,编撰了《中国古代宰相传》一书。本书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著名的宰相。在这些被选的宰相中,有的直言敢谏,有的阿谀逢迎;有的胆识非凡,有的才识平庸;有的清廉刚正,有的卖官鬻爵;有的千古流芳,有的万世遗臭。
  • 一个人的环球航海

    一个人的环球航海

    “单人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翟墨自传,以生动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独家披露其成长经历、追梦历程、环球故事和航海日志。他曾是一名被哮喘折磨的儿童,苦苦与疾病斗争寻找自信;他曾是影视圈中成功的广告制作人,与众多明星合作,制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广告片;他曾是艺术圈内的知名画家,在法国、新西兰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
  • 孟小冬:繁华锦瑟三折戏(珍藏版)

    孟小冬:繁华锦瑟三折戏(珍藏版)

    她是乱世中的奇女子,她有男子的霸气果决,亦有女子的妩媚坚韧。她生于京剧世家,自幼学艺,少年走红,名遍京津,成为有史以来女须生第一人,有京剧“冬皇”之誉。她叫孟小冬,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一个敢爱敢恨且情深的女子。她遇见的那两个男人,一个是梅兰芳,一个是杜月笙。本书详实描写了孟小冬诞生直至辞世70年间的传奇人生,尤其对孟小冬的两段感情,进行了整理和还原。因为她的一生,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更是一部民国风云史,一幅京剧发展路线图。
热门推荐
  • 抗联故事之网游篇

    抗联故事之网游篇

    童超是一个有为青年,在一场车祸中受了重伤,朋友家辉为了让他轻松养伤,建议他进入一款拟真游戏《幻境》中做职业玩家。初入游戏,他就与当时游戏中最大的两个帮派产生了一系列的恩怨,并迅速成长为一名高手,参加组建了自己所在的势力并渐渐成为领袖。正在他顺利发展时,游戏中各大势力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一个神秘组织的偷袭。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就此开始……
  • 在聊天中发现机会

    在聊天中发现机会

    本书精心策划,言简意赅,从实例分析了聊天对事业的积极性,以及在社交场合中怎样去与别人聊天的方法,让读者从中有所得,为事业加分。
  • 名侦探柯南之深渊

    名侦探柯南之深渊

    喜欢是两个人从陌生走回陌生的旅程....庆幸身边曾有你脚步声。从前的我们。忘了为什么...最初的容忍。最后却不能。今天的我们。忍着泪懂了...怎么都回不来。下一个人。最痛的不是你走远了...是我又把我说成我们。长夜慢慢,失落的又是谁的心,在这黑暗里,我如何能找到你遇见了你,欣喜的又是谁的心,在这场景中,我如何能放弃你一切都在无声中,你可明白,曾经有个小女孩,喜欢你
  • 柒神傲

    柒神傲

    一路走来随心安,本就是小人物,何来争胜之心
  • 在此刻

    在此刻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此刻》(寻真问道的不二法门)身在此刻,心不能定,皆为想要得太多。物质的丰裕并不能带来身心的安顿,需要向内在去寻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立足于当下,讲生命轮回,讲日常生活,通过寻常人生的悲欢喜乐来阐释禅机妙义,知道人们理解生命真相。如一盏明灯,点亮蒙尘的心灵,踏实淡定活在此时此刻。
  • 欢乐的钢城

    欢乐的钢城

    2013年8月,图书馆张南征老师找我,说他写的钢铁系列小说第一部《无名沟轶事》、第二部《钢城之恋》两本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不少反响,借着这个东风,他写了第三部钢铁系列小说——《欢乐的钢城》,以此追溯那个伟大的时代,描绘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想让我为这本书写篇序。
  • 剑动九洲

    剑动九洲

    九霄凌云山下,少年踏上征途。神秘的化血门禁地,虚无缥缈的传说。奇异的灵云,获得十倍悟性的他,该如何踏足巅峰?身世的谜团打开,仇家的魔掌下,他该何去何从?异地漂泊,强势的崛起,他能否王者归来?一股来自血脉深处的嘶吼,他愤然起身,仗剑走天涯。“待我成圣归来,剑鸣九洲动!”
  • 皇家赌场+终极武器

    皇家赌场+终极武器

    他充满魅力而且机智勇敢,他杀起人来铁面无情……他就是007,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英国军情六处007号特工詹姆斯·邦德温文尔雅、机智果敢的形象深入人心,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至今已拍摄了21部,弗莱明把一位充满魅力和冒险精神的英国间谍007介绍给了世界,受到世界各国影迷的欢迎。
  • 笑傲盛唐

    笑傲盛唐

    大唐永隆年间,武后掌权,垂帘听政,奸臣当道,朝堂政局混乱,江湖上亦是因此恩怨四起,纷争不断。离奇少年为寻身世,误入一场又一场风波之中,探寻了一个又一个惊天大秘,看他如何戏公主,斗魔女......笑傲初唐风云。
  • 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凌鼎年卷

    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凌鼎年卷

    自从生命在地球上形成以来,新物种的生成和老物种的消失,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地球上物种的消失速度大大地加快了。本书旨在唤起人们对自然、对动物的保护意识,认识物种、保护物种,让后代继承一个万物昌盛、生机勃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