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1100000081

第81章 跋语(1)

1989年,胡华逝世两年后,他的骨灰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迁出,依照浙东的风俗,于12月22日冬至这天,移葬于奉化县城郊外。新眆挨着父母亲的坟墓。

墓碑两侧刻着他生前的一句话:“生是奋斗,死是休息。”奋斗了一生的游子,终于落叶归根、回归故土,回到父母“身边”,永远地休息了……从1987年至2011年,胡华逝世后的24年中,先后有袁宝华、李新、张腾霄、陈威、程振声、谷安林、贺捷生、刘健生、宋涛、师唯三、安若、汪士汉、丁一岚、张林冬、戴逸、高放、冯其庸、苏叔阳、吉瑞芝、梁柱、张静如、魏宏运、郑德荣、彭明、刘炼、刘经宇、王淇、何沁、戴鹿鸣、张培森、黄少群、戴知贤、李安葆、清庆瑞、李良志、陈明显、张同新、杨云若、王俊义、吴智棠、徐焰、黄易宇、廖心文、丁俊萍、王学敏、张传玺、黄高谦、方孔木、陈志凌、郭洛夫、翟作君、马洪武、王中杰、吕芳文、姜华宣、蒋伯英、陈瑞云、张林冬、卢家骥、高峻、马宏、余世诚、兰铁白、舒志超、邱锋、曾景忠、李爱华、牛军、王东、谢春涛、刘红延、王仪宁、李小丁、王阿寿、石宏亮、刘一丁等教育、宣传、理论和史学界人士以及澳大利亚学者泰维斯、嘉博等撰文纪念和评述胡华的治史思想、精神和业绩。陈威、吴智棠、刘健清、姜华宣等先后赋诗缅怀胡华。

贺捷生、谷安林、陈建功、李安葆、黄亚洲、金戈、刘涓迅等对胡华从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撰写的百余首诗作,发表了评论。胡华的子女和孙辈也都深情撰写了怀念文章。

1988年,胡华逝世一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将胡华人生最后10年的文章选出30篇,编成《胡华文集》出版。1997年6月10日,“奉化胡华教育基金”捐赠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该基金由中共奉化市委、市政府捐赠人民币10万元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设立。1997年12月,胡华逝世1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了纪念座谈会,出版了《胡华纪念文集》。在该文集中,杨尚昆题词称他:“坚持真理,严谨治学”;薄一波题词:“纪念胡华同志逝世十周年”;萧克将军称他:“尊重历史事实,力求革命知识”;胡华的学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赞他:“文章华韵流千古,道德清风惠后昆”;胡华的学生、原浙江省委原书记李泽民赞他:“为人师表,风范长存”;胡华挚友、武警总部原政委李振军诗赞:“树人千秋业,功开万代基,科教兴业本,胡华是良师”;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则赞道:“教书育人,呕心沥血;秉笔直书,一身正气!”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题词称:“胡华同志毕生从事中共党史的研究和教学,成就卓著。他在党史学科建设和党史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一位受人尊重的教育家和著名学者。我们永远纪念他。”彭云、袁宝华、马绍孟等也在这一年题了词。同时,戴知贤教授撰写的《胡华传》载入《中共党史人物传》第6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作为奉化名人,胡华的事迹陈列在“奉化革命斗争史陈列馆”和“奉化中学校史展”,成为家乡人的骄傲和榜样。如今,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八层楼道的党史系宣传墙上,挂有胡华与他的老师何干之的大幅肖像和简历。在这里工作和学习的党史系师生,在前辈的目光中,秉承着两位学科奠基者的精神,继续着他们的未竟事业。

2001年12月16日,在时任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李力安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联合举行了“纪念胡华同志诞辰80周年座谈会”。2002年6月30日,在时任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主任高峰的支持下,央视第10频道“人物”栏目播出了传记纪录片《胡华》。200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陈威、谷安林两位原副主任主持和该室第一研究部一些研究员以及叶灵先生的帮助下,胡华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再版;戴逸先生为此作序,深情叙述了该书60年15次出版的历史过程,《百年潮》杂志2009年第6期发表了这篇序言。这年11月1日,陈威撰写的书评《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奠基之作——读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在2009年第21期《求是》杂志发表。同年9月10日、11月12日、12月15日,《文艺报》分别发表了作家陈建功《诗心每逐风云起,已作长虹驾碧霄——闲话胡华先生的诗》;谷安林《倾听赤子之声——读(胡华诗抄)》;贺捷生《雄鸡在高声鸣唱——评(胡华诗抄)》,从不同角度对胡华诗作进行了评论。2009年,胡华与翦伯赞、邵循正合著的《中国历史概要》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2010年1月,在笔者好友杨瑞雪和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系友胡陆军、黄曙明等热心人士的帮助下,《欲壮铁肩为尽瘁——胡华诗抄》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题写了书名。同年3月,《中共党史研究》杂志第2期发表了魏宏运的文章《缅怀胡华教授——写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第15版问世》。7月,中国作家协会批准刘涓迅呈报的《赤心的律动——胡华治史记》列为该年度重点作品扶持篇目(该项目完稿后,题目改为《革命史家胡华》)。2011年6月22日《文艺报》发表了刘涓迅撰写的报告文学《大风高唱——记革命史家胡华》。9月,《百年潮》杂志第9期发表了张传玺先生的文章《胡华与中国历史概要》。

2011年12月,在纪念胡华诞辰90周年之际,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贺耀敏社长、中共党史系主任杨凤城教授倡导并努力下,在系友胡陆军、黄曙明的大力支持下,由陈威、谷安林、朱佳木、黄小同、陈夕、徐焰、廖心文、彭红、张琦、清庆瑞、李安葆、陈明显、谢春涛、刘荣刚、满开红、汪文庆等党史界专家参与审定,正式编定陆续出版六卷本《胡华文集》;老校长袁宝华为此作序。

与此同时,由陈威、杨凤城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了纪念文集《长与英烈共魂魄——追思史学家胡华》;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本长篇传记《革命史家胡华》。这两本书的出版,得到了胡华曾经在1945—1946年留下革命足迹的晋察冀平西老区、中共河北省蔚县县委、县政府给予的支持;热心影像纪录革命历史的摄影家、内蒙古响沙湾景区董事长王文俊的相助;中国社会科学院朱佳木副院长为《革命史家胡华》撰写了序言。为纪念胡华诞辰90周年,以谷安林为主编、王文俊为出品人,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国人民大学校史研究室和北京万裕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支持下,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胡华画传》。

胡华亲属委托笔者借本传记出版之际,向所有为弘扬胡华的革命和治学精神,二十多年来,题词、题字、作序;撰写纪念文章;支持和帮助搜集、整理、审订、出版胡华各类文稿、传记、画册的各界热心人士和单位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们在回顾胡华走过的道路的同时,更希望他的崇高品质、学术思想、治学精神能在他身后得以延续。

在纪念胡华诞辰90周年之际,胡华的学生、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少将徐焰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黄易宇共同撰写了《开创党史学科的睿智前瞻者——回忆胡华老师》一文。该文的观点准确深刻而新锐,叙述鞭辟入里而清晰;既是历史的回顾,也是当代的思考。该文从胡华治史的一生,冷峻分析了这一学科过程的得失,作者指出:“胡华当年的治学方法、理论思维和史学成就,仍然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

20世纪80年代,该文作者在胡华身边就学,耳濡目染,深得精要。他们经二十多年潜心治史的研磨、沉淀和反思,今天对胡华毕生的学科贡献所作的客观评述,既实事求是,又对中共党史学科发展具有顾后瞻前的启发。本传在这里节引如下文字与读者共享: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2011年已是90周年,革命战争胜利则过去了60多年。

一个甲子的光阴,带走了为新中国建立而奋斗的那一代人的壮丽韶华……胡华那一代人的奋斗业绩已经刻入了历史的年轮;对于今天在工业化、信息化和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人来说,那场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更已是遥远的过去。今天,我们立足的一切都是历史的延续,现在的人们想要具备深邃的眼光,还是应该温故知新、借古鉴今,通过反思前辈所走过的道路而为未来的发展定下正确的坐标。胡华老师参与开创的中共党史研究这一学科,在今天和今后仍然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学术价值,他留下的一系列名篇华章始终带给后人以宝贵的启迪……“在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中,‘三八式’是有着突出特点的一代人,胡华老师可以说是其中青年知识分子干部的典型,革命和治学从一开始便交织在一起。

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亲身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使他在党史研究中具备了独有的优长,不到30岁便在国内这一研究领域中树立了自己权威的学术地位……

同类推荐
  • 中国最生猛的男人:牛根生

    中国最生猛的男人:牛根生

    高举“兴农”大旗,地方政府纷纷无偿支援他;高举“大胜靠德”大旗,追捧着死心塌地追随他;高举“资本”大旗,顶级资本看好他;高举“央视”大旗,媒体宣传他,这个人就是牛根生,中国最生猛的男人,蒙派营销的一代宗师。
  • 哲学超人:尼采(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哲学超人:尼采(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走过荒原

    走过荒原

    徐传化是陆亚芳近作《走过荒原》的主人公,这位从沙地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做过年,扛过活,跑过腿,十五六岁从老家逃难出来,在钱塘江边搭个草棚住下来,什么活都干,三百六十行几乎干了个遍。这个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老农民,一直在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终于有一天,他嗅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凭自己的胆识与气度,找资金,找人才,找地方,开始了由两千块钱、一只缸起家的小作坊向一个民营企业王国的进发。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徐传化,他是沙地里长出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沙地里盛传不衰的神话。陆亚芳用的不是笔而是自己的心写这个活生生的人物,从外表写到内心,渗透了她的智慧和热情。
  • 我和爸爸丰子恺

    我和爸爸丰子恺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了丰子恺这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的生平事略。
  • 诺贝尔奖作家传略

    诺贝尔奖作家传略

    本书以诺贝尔文学奖自1901年设立直至2012年109位获奖作家为对象,由相关研究专家撰述他们的生平小传,并酌情辑收部分作家的著作年表或生平大事年表、访问记、演讲等,以求较为全面地展示这些伟大作家的人生轨迹及著作风貌。各篇传记的作者均系翻译、研究名家,文字简明扼要,评论深中肯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热门推荐
  • 阑珊下

    阑珊下

    故事发生在原始森林里的蝶翼家族,女主夏阑珊是东阔学院里出了名的胆小鬼,连森林里最常见的昆虫也怕,却被家族里最厉害的女巫,凡伊课?孪徊预言她是蝶翼家族的一代领导者,将带领蝶翼家族翻开历史的新一页,大家都不相信,阑珊倒也没放在心上,就在这时,5年一次的家族候选人选拔开始了,蝶翼家族最高级的长老都聚集在一起,要挑选长老候选人,凡是年龄在15至20蝶翼后代都必须参加挑选。因为真正的长老候选人,年龄在这个阶段,脖子上代表蝶翼家族的象征*蓝蝴蝶纹身就会慢慢发红,最后变成通红色的。而刚好17岁的阑珊在选拔前一个月才惊恐地发现,自己纹身变成了粉红色,接着又变成了橘红色,正在往大红色进发着??
  • 杏花雨

    杏花雨

    杏花雨下的爱情,长达六年多的情感,一旦遭遇贫穷、权势、靓丽的侵蚀,还能维系下去吗?如果可以,能维系多久?怎么维系?杏花雨下的艺术,长达十数年的坚守,一旦遭遇美色、金钱、魔道的围追堵截,还能坚守下去吗?如果可以,能坚守多久?怎么坚守?大海和思雨的爱情故事,将以最精美的语言,最丰富的内容,最曲折的情节,最感人的故事逐一呈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 才女的烦恼

    才女的烦恼

    这是一本不甘于淹没在浩瀚书海中的书。它不拘泥于传统,而是以一种风格独 特、感情丰富的文字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它用清丽、知性的笔调,描绘出一幕幕唯美、动人的画卷,引人入胜。作品中凸现 作者旷世奇才与至真性情,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
  • 鸿蒙灭世

    鸿蒙灭世

    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一个卑微的下人,没有人身的自由,在绝强的世家苟延于世,突然一天之内,被神界和魔界两大至尊魂魄栖身与灵海,传与绝世神魔功,从此天高任鸟飞,看谁不爽,一刀灭之,管你神佛魔,挡我者死,笑傲苍穹。
  • 撒旦首席的温柔面具

    撒旦首席的温柔面具

    他如同恶魔一般的男人,商政两界,黑白两道,都需要对他礼让三分。而她不过是小三的女儿,为了救弟弟,她成为了他的女奴。“如果你表现的好,我就放了你弟弟。”男人冷漠的开口,修长的手指勾起她的下巴,精致如魅的脸上,尽是邪肆的意味。“我答应……”她闭上眼睛,滑落两道清透的泪水。他笑,笑的薄凉而邪魅,而这一切只是一个阴谋的开始。直到她有了他的孩子时,他下令,“把孩子给我拿掉,滚出我的世界。”离开便是三年,三年后……她妖娆的出现在他的面前,笑的风情万种,赤裸裸的诱惑让他无法抗拒。只不过,那是一场报复的开始……
  • 豪门盛宠替身挚爱

    豪门盛宠替身挚爱

    第一次见面就变成他的救命恩人,当然要他以身相许。没想到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一个小鬼喊着“妈妈”,一日之内不仅完婚而且还有了一个孩子,这速度简直堪比闪电。湘小年改名换姓轻轻松松嫁入豪门,才知道嫁入豪门简直比洛迪大boss的面壁三个月还惨,只想废话不多说,赶紧让这奇怪的家伙恢复记忆,然后离婚!
  • 千墓

    千墓

    乱世买黄金,盛世买古董。花季少年莫小鱼被盗墓鬼魂附体,手把手指导着他盗墓挖坟,拾宝捡漏,想不暴富都难,有道是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校花同桌,考古教授的千金,盗墓女贼,拍卖公司的白领御姐纷至沓来,额……
  • 十年碎梦

    十年碎梦

    梦中醒来,陌生却熟悉的一切。伪白莲花欺负头上?踹她!邪魅王爷惹不起,怎么办?跑!能跑多远跑多远!莲动,叶生波,雨滴,池起歌。一片雨荷伴日落,一朝秋水万里波。至此,她名扬天下。不管我轮回多少次,一定会喜欢你,这就叫命运吧?你陪我从齐肩短发到腰际长发,那么我陪你从纯真青涩到沉稳笃定:。望那十里红妆,三千青丝已及腰。我愿为了你逆天。吾姓倾城,吾本倾城!
  • 万生道界

    万生道界

    武道之极,乃控苍穹,掌轮回,执生死,主宰万千世界。少年古阳,族道被灭,筋脉尽断,仍旧毅然走向武道。偶获神秘异宝,从此平步青云,一步一步踏上武道巅峰。
  • 重生在女子修炼学院

    重生在女子修炼学院

    自古美人爱英雄,我一凡俗,问:可得佳人几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