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1100000002

第2章 楔子

1987年12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名誉主任、历史学家胡华因肝癌医治无效,19时19分逝世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12月16日上午,他的遗体在上海龙华殡仪馆火化。而这一天,恰巧是胡华的诞辰。生于1921年的胡华,时66岁整。亲人们悲痛欲绝,难以接受这残酷的现实;熟悉他的人伤心落泪,惋惜这位革命史家的过早辞世……十天后,1987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为胡华举行追悼大会。这天,人们冒着严寒,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告别厅。除了胡华的亲人,有身经百战的老将军,有著名的专家学者,有胡华的老领导、老战友、老朋友、同事和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民大学老师和学生……他们其中有:萧克、雷洁琼、阎明复、邓力群、冯文彬、彭云、胡绳、李锐、高沂、黎澍、刘大年、金冲及、逄先知、沙健孙、张西帆、杨伯箴、李正文、梅岱、狄子才、周一良、姚远方、张静如、蔡美彪、孙思白、陈铁健、帅孟奇、刘英、蹇先佛、王定国、刘竞雄、程宜萍、殷子烈、周巍峙、刘健生等参加了追悼会;中国人民大学历届领导人聂真、崔耀先、刘寿彭、赵德芳、孙力余、霍遇吾、张腾霄、谢韬、李文海、罗国杰、杨德福、力康泰、郑杭生和知名教授宋涛、吴大琨、何洛、戴逸、甘惜分、高放……肃穆的告别厅里,哀乐令人心碎,花圈层层叠叠……在每个花圈左边的落款上,有着许多人们熟悉的名字:杨尚昆、宋平、胡耀邦、阎明复、雷洁琼、费孝通等。送花圈的单位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档案馆、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共张家口市委和首都部分高等院校等单位。送花圈和花篮的还有:何长工、何东昌、林铁、洪学智、莫文骅、曾三、黄火青、张淮三、李振军、李新、刘导生、王光美、张文秋、贺捷生、邵华、佘涤清、苏星、廖盖隆及中国人民大学历届领导李培之、李震中、李焕昌、周兴健、俞家庆、吴树青……追悼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黄达主持,校长袁宝华致悼词。他说:“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教育家、著名的中共党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中共党史系名誉主任胡华同志。”

悼词概括了胡华的人生历程和主要贡献:

胡华同志1921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县。1937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师范学校。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他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到奉化城镇、乡村演出救亡话剧,教唱抗日歌曲,主办《战时大众报》。

1938年由中共奉化县委介绍到长沙、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不久奔赴陕北抗日根据地,入陕北公学旬邑分校学习。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随罗瑞卿、成仿吾率领的队伍,长途跋涉,抵达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0年4月起,先后在华北联合大学社会科学部和工人部、社会科学院、法政学院、教育学院讲授《中国近代革命史》,兼任队长和党的支部、总支部工作。在这期间,他经常带领学员同地方游击队一起参加反“扫荡”斗争,足迹遍及整个北岳恒山地区;同时,在艰苦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坚持教学与科研工作,深受学员的好评。1943年1月,他作为华北联大的代表,参加了晋察冀边区参议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胡华同志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到张家口从事工人运动,当选为张家口市总工会执行委员,任宣传部副部长、部长。他出色地指导和组织了张家口工人的反奸清算斗争和生产竞赛运动。在《晋察冀日报》、《北方文化》杂志上发表多篇关于党领导新解放城市工人运动经验的文章。

1946年10月,胡华同志重返华北联大工作,任华北联大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史地系副主任。1947年参加河北束鹿县的土地改革运动。1948年4月任华北大学中共党史教学组组长,在吴玉章、成仿吾、钱俊瑞等同志直接领导下,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同时开始担任吴玉章同志的学术助手。新中国成立初期,他还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学习干事会(后改称委员会)的工作,在周恩来、李维汉、徐冰等同志领导下组织、指导有关人士的理论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胡华同志先后担任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1956年被评为教授,兼任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中国现代史组副组长。

“文化大革命”中,胡华同志遭受林彪、“四人帮”的迫害,被剥夺了工作权利,到江西余江干校进行两年的农业体力劳动。在逆境中,他以历史学家的深刻洞察力,坚信党的正确路线一定会重新回到领导地位上。他对林彪、“四人帮”篡改歪曲党史的卑鄙行径深恶痛绝。1972年恢复工作以后,在担任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顾问和北京师范大学党史系教授期间,他在许多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中竭力抵制“四人帮”的谎言,坚持秉笔直书的史德。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他顶着“四人帮”的压力,收集有关周总理生平的资料,满怀深情地撰写周恩来传记。后来终于在1977年出版了《青少年时期的周恩来同志》一书,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广为传播。

粉碎“四人帮”后,胡华同志焕发了青春,率先在党史学界冲破禁区,拨乱反正,为恢复党的历史的本来面目,为捍卫党史研究的科学性、纯洁性,不知疲倦地四处讲演。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路线,认真参加党中央组织的《关于建国以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稿的讨论。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胡华同志先后担任中共党史系主任、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政治学社会学分组召集人,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兼大型丛书《中共党史人物传》主编,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学编委、科学社会主义编委兼“社会主义在中国”卷主编,北京市高校职称评定委员会副主任等十多个重要职务。他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历史研究,特别是中共党史的研究,不遗余力,勤奋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胡华同志是蜚声中外的著名学者,曾应邀前往澳大利亚、美国讲学,对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作出了贡献。

胡华同志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环境中,他始终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于人民,忠于革命,忠于党和祖国的教育事业。

胡华同志从事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教学研究工作近半个世纪,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党史、革命史的教学研究工作,一息尚存,矢志不移。他治学严谨、思路敏捷,在担负繁重的政治工作、教学工作的同时,勤奋著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他先后编写、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革命史讲义》,成为我国大学生和党政干部学习的重要教材;他与翦伯赞、邵循正合写的《中国历史概要》,出版有日、英、法、德、西班牙、斯瓦西里文等多种译本,为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近年来,他不顾多病之躯,孜孜不倦,埋头苦干,致力于《中共党史人物传》的审稿、定稿工作。

这套丛书计划编辑50卷,现已出版32卷,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反响,1986年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胡华获最佳主编奖,1987年又获吴玉章奖金历史学一等奖,在国外已被译成多种文字转载或出版。

悼词对胡华的人品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胡华同志光明磊落,作风正派,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处处表现出了共产党人不谋私利、一心为公的优秀品质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进取精神。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满腔热忱,生活俭朴无奢求,深得师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胡华同志在病重期间始终以乐观、豁达的态度与病魔作斗争。临终前一再表示去世后遗体献给医学科学,丧事从简。所有这些都表现了一位共产主义者的唯物主义精神。

胡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逝世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教育界、党史学界的重大损失。他的优秀品质和作风将成为激励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祖国教育、科学事业的力量。

在“胡华同志追悼会”横幅下、胡华遗像和骨灰盒两边,是胡华在敌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任教华北联合大学时的战友、著名书法家、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张西帆挥泪题写的挽联:

痛失硕哲遽尔迎鹤乘风去

华声正茂不期化羽珠泪零

“羽化”之日与66年前的降生之日重合,胡华的人生似有一些奇异。一颗赤心的律动,令我们探个究竟,本书将从66年前主人公出生讲起……

同类推荐
  • 诸葛亮十讲

    诸葛亮十讲

    在诸葛亮的一生中,最为出彩的,就是“三顾茅庐”时的“隆中对”。在后世的评价中,“隆中对”被认为是诸葛亮的天才之作,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战略。那么,这个计划究竟是对是错,其实施情况又如何呢?诸葛亮是三国时代最著名的智者之一,他在世的时候,蜀汉政权视他为顶梁柱,所有的军政大权都由他掌控。可是,如果他不在了,又将如何维持政权的稳定呢?诸葛亮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不过,他在接班人的选择问题上,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人才匮乏,次中选“优”。
  • 我的中国心

    我的中国心

    吴大观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我国航空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本书是他的口述自传,全面回顾了他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从热血青年到党员专家,毕生献身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光辉历程,总结了我国航空动力的发展历史和经验教训,从中反映出吴大观同志爱国爱党、无私奉献、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殚精竭虑的赤诚情怀和高贵品质。
  • 释迦牟尼佛传

    释迦牟尼佛传

    人类需要宗教,因为宗教是关于生命的哲学;人类需要信仰,因为信仰是人类生存的指针。本书以崭新的角度客观认真地叙述佛陀的生平及教义,阐述佛教的精神、佛陀的真实人格,并扼要介绍佛陀出世时印度社会的背景,以及僧团成立的状况及其矛盾和困境。释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间,生长在人间,成佛亦在人间。他是我们长夜漫漫的人间慧灯,他是我们苦海茫茫的人间舟航。他的人格已经到达最完美的境地,他的自性已是清净不染,他解脱了世间上一切束缚烦恼,他己经远离了人生的生死痛苦。他住世说法四十余年,告诉我们求得解脱的方法,指示我们应行的大道。他所留在这人间的佛法,无一不是从他大智觉海中流露出来,无一不是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
  • 老舍 茅盾(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老舍 茅盾(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影响人类文明史的中外名人成功以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鲜为人知。本书对名人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他对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曹雪芹(中国十大文豪)

    曹雪芹(中国十大文豪)

    曹雪芹(?—1763,一作1764)清代小说家。名,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上为汉人,其远祖曹彬是宋代开国大将军。曹彬生七子,其中一支后来移居辽东。曹雪芹先祖世选(又作“锡远”),约在明万历年间被满军俘虏,做了奴隶,不久就跟了多尔衮,属满洲正白旗,后称“上三旗”包衣人(包衣,满语译音,即奴才)。
热门推荐
  • 仙谪临尘

    仙谪临尘

    一个拥有大气魄,大智慧,大宏愿,大能耐的少年,踏着天坛神路,走到了星空中另一颗星辰,曾经羲皇证道的地方,他身着山川河图,怀抱凤凰琴,登天路而上,望世间,已是天骄辈出,人杰峥嵘,大世来临,最终之路上,谁能决胜而出。
  • 雪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公主乖乖女之俘虏恶魔王子的心

    公主乖乖女之俘虏恶魔王子的心

    我原本以为,我找到了我活着的最大念想,原来只是上帝开的一个玩笑。
  • 龙穴3:激斗深山

    龙穴3:激斗深山

    奇异青年苏幕遮身怀绝技,胆色过人,只身前往东南亚某热带国家度假旅行,邂逅通缉犯孔雀女,从而卷入了一场诡异纷争之中。
  • 昙花一现小班长

    昙花一现小班长

    神童小木从2年级跳级到4年4班。老师安排他和燕儿做同桌,燕儿好幸福。随之而来的却是无尽的尴尬。最典型的尴尬是小木上W.C,让燕儿为他送手纸……班长赵子龙因替小木“复仇”,让黄老师革了职。黄老师安排小木任代理班长,想让他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不料,小木当班长的第一天,便被大风大浪“淹死”了,成了昙花一现小班长。杨南珀万代表实验小学向4年4班送挑战数学书。实验小学是名牌学校,杨南珀万目中无人,视4年4班的男生为不堪一击的棉花糖。数学挑战赛究竟鹿死谁手呢。
  • 命里缘

    命里缘

    九沉殇外传,暝渊爸妈的故事,会是个短篇,公子想知道,有对第一人称过敏的么。。。。。。
  • 我在警校的那些年

    我在警校的那些年

    我们不是正式的警察,和所有正在读书的孩子一样,有一个名为学生的身份。我们没有工资,不存在待遇,穿上了“一拐”标志的警服,就已经失去了作为学生的自由。社会上大学生利用暑假四处旅游,我们却站在了城市的路口,任由八月的日光炙烤。过年回家也是我们的期望,但是春运的洪流,我们必须承担疏导的力量。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大学,因为纪律,我们数九寒冬时六点早操,因为纪律,我们安然随时听候调遣。我们本是政策体制的受益者,但照顾制度从未落实。不少人在毕业后黯然的脱下那身挚爱的警服。但即使如此,在他们心里,警徽依然在太阳下发出最耀眼的光芒。警校的生活,让我们比普通大学生学会了更多,那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一种无法溢于言表的力量。这段岁月使我们从青涩走向了成熟,使我们脱下稚气的外衣,也留下无尽值得皓首的回忆,沉淀下最美的年华。此生流年,我不后悔曾和你们并肩走过。我的兄弟,我的战友。
  • 关于刺客的奇妙冒险

    关于刺客的奇妙冒险

    自古以来,刺客都是隐于黑暗中的人。遥空:“兄弟们!冲啊!!”在古代的中国,刺客往往由侠客演变而成,而这种侠客精神往往延续很多代。遥空:“兄弟们!!!冲上去宰了这帮混蛋!!!他们的女朋友就是你们的!!!”到了现代,刺客更加注重隐秘工作,往往借用高科技进行【潜行】。遥空:“兄弟们!!正面上了那只骑士!!我们无所畏惧!!”.......遥空:“That‘sit!!!"我什么都没说。
  • 宦门毒女

    宦门毒女

    薛仪作为京都刑部侍郎家的嫡长女,在府中过得如同下人。生命终结那一刻,换了新的灵魂,她步步为营涉入朝政,明面上她是乖顺温柔的王妃,背地里和名义上的小皇叔为非作歹,狼狈为奸,却怎么也没想到那残忍王爷死缠着她不放!可自己也心甘情愿将爱给了他!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那时年少不懂爱

    那时年少不懂爱

    许多年以后,许长玉以为自己已经忘记了花颜,谁知一个飘雨的黄昏,看到一个很像花颜的女孩时,许长玉心如刀绞泪如雨下,这一刻许长玉终于明白,自己此生都无法忘记花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