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80600000020

第20章 石经开启的汉白玉文化(2)

汉、满、回等民族多姓氏的杂处,乃是汉白玉开采史的写真。明永乐王朝定都北京,自公元1407年,开始大规模建筑都城和陵寝。都城建设工程从外城、皇城至紫禁城,历时13年才完工。修建北京城,需要大量的汉白玉,当年从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南京等地招募了大批工匠和差役,从事采石、加工,直到清代仍不断有采石匠人流入定居。这段历史至今大石窝人还说得清。石窝村北有个叫下营的村,这个村原名铁匠营,本是当时专为各营制造、修理铁锤、铁钎、铁錾等采石和雕石工具的地方,因位于青山角下,便改名为下营。

在隋末唐初静琬刻经时,采石、运石、磨碑刻经及向石经山运经、奉安石经于藏经洞已有专人承担,形成一整套工序。从文献记载看,那时刻经有佛寺僧徒,也有俗人工匠,僧徒刻经属宗教职责,俗人工匠则要花钱雇用。静琬刻经之初就有在白带山下建寺的念头,当时雇用的工匠民夫很多,加之静琬所率僧徒,在荒山野岭中采石刻经而劳作,没有习静诵经的寺院也没有房屋可供食宿,工匠民夫和僧徒们只能早上从山外的住处来到山间做工,晚上再出山返回住处,徒劳往返,很不方便,实在有必要营建寺院,以供采石刻经之需。但是,由于刻经的经费有限,没有余财,只好作罢。直到唐贞观五年(631年)六月,山水暴发,杖引溪上游西山处的两岸崩塌,将山林上千棵巨大的松柏抛入溪中,又随溪流漂到静琬刻经的白带山下,静琬这才如愿以偿,创建了云居寺。

创建之初,云居寺的重要作用乃是采石刻经工匠民夫的栖息地。

从汉白玉开采的意义而言,云居寺又是汉白玉开采最早的大本营,后来由于刻经和皇家建筑对汉白玉的持续大量的开采,云居寺显然已不足以满足采石营宿和管理的需要,于是出现了石窝村取而代之,云居寺由此才真正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佛寺,这个历史过程由于缺乏史料记载,很难考据出其准确年代。大石窝汉白玉的开采无疑是静琬刻经发其端倪,从汉白玉开采而言,云居寺和石窝村堪称一对孪生兄弟。

随着汉白玉用途的宽泛,开采量日益增大,开采地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坑穴,采石人俗称之为“大石窝”。采石工匠差役数量不断增多,他们需要成年累月地工作在采石工地,于是这些人在汉白玉开采地点大石窝附近定居下来,时来岁往形成聚落,因地点在大石窝附近,村名也便叫“石窝”。

辽金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由于大石窝汉白玉开采大量用于皇家建筑,汉白玉的开采不再由僧人主持,而往往直接由皇家控制,无论是建筑都城宫殿,还是修建陵寝园林,每次专项工程,都由皇家派专员督理其事,能工巧匠,承王命纷至沓来,无数的差役来此服役劳作,官府在石窝村中心街道设立监督衙门,督工督理,这条街便叫官厅街。督役官员每天进出监督衙门,往来于官厅街与采石工地之间。

大明永乐年间和正统元年(1436年),内官监太监倪忠,先后奉明成祖和明英宗之命到石窝村附近督采北京城建筑用石和十三陵天寿山碑、象、驼、马等石料,其中督采十三陵所用石料历时三年,于正统三年完工。当年在石窝村东数里之遥的独树村设有石厂。清代修建紫禁城宫殿,也派员督采。嘉庆六年(1801年)修复殿工,嘉庆帝命侍郎张舜臣、主事李健到大石窝采石。

监督衙门西侧,高墙深院,四面布满军士,守备森严,这是工地监狱,专门用来关押消极怠工或不服管理的工匠。对石窝村民来说,这里是禁地,绝对不准接近,更不许出入其间。石窝村东口称东店,当时店铺商号林立,曾是白带山中各种商品的集散地。

明清时期,一度是开采石料的鼎盛时期,朝廷调集全国各路匠役,昼夜开采,成千上万的匠役驻扎在几个营地,为了统一指挥采石,当时以旗语为号令。石窝村的西北有一坐东西走向的石头山叫青石山,山的东角紧邻石窝村西北,山头突兀,这就是当地闻名的旗杆山,乃当年升旗之地,采石以旗语为号,升旗出营上工,落旗收工回营。现在还完好地保留着当年稳固旗杆的挟杆石,这副挟杆石由4块高2.5米、宽1.50米、厚50厘米的条石竖立而成,条石顶端凿有4个碗口粗细的石眼,起着固定旗杆的作用,当年山上还有4间房屋,供司旗人员居住。

应该提到的是早年采石地大石窝如今已改称白玉塘。这处在黄龙山脚的采石遗迹为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坑塘,东西长120余米,南北宽40米,深达20余米,由于年代久远,坑塘常年积水,自然填埋,塘面逐年缩小,塘内积水深度仅10余米。

白玉塘原属石窝村,后因坑塘距石窝村较远,每日往返不便,来此采石的工匠就吃住在工地,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个自然村,这就是现在白玉塘以东一里地的高庄村。

白玉塘是汉白玉千年开采史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1986年6月2日,被房山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石料开采复杂,难度大。优质汉白玉一般在深50米的地下,厚度0.9至1.5米,在当年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下,要以人工用锤沿石弦破开。最大者数百吨。

明清两代的汉白玉大都采自大石窝,几吨、几十吨、上百吨的石料,在当时运载工具简单落后的条件下,长途运输百余里到达北京甚至几百里外的十三陵、清东西陵,绝非一件易事,于是石窝的先民发明了旱冰船和链车。这反映了石窝先民的智慧。据传,当年运输的方法是每隔一里凿一眼井,到寒冬随井取水,泼地结冰,然后将巨石放在人称旱冰船的特制木架上,人力挽绳在冰面上拖位。《冬官记事》

曾记载一次运载石料的经过,当年从大石窝运载一块长3丈、宽1丈、厚5尺的汉白玉到北京城内,竟调用了顺天等八府的2万民夫,用了28天时间,花费白银达11万两。

人们所知道的由大石窝运进北京紫禁城的最重的汉白玉毛坯石料重达300余吨,这块石料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运往北京的,经雕饰后用在宫殿上,雕饰加工以后尚重239吨。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修紫禁城宫殿,剔去原来纹饰重新雕镂,用于宫殿御路的云龙石阶,这就是着名的保和殿大龙石,又称保和殿大石雕。

保和殿大石雕乃是紫禁城故宫的最大一件石雕,重新雕饰完毕后,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约200吨。镶嵌在保和殿后的御路上,浮雕九条腾飞的巨龙,出没于流云之间,下面为海水江崖,四周雕刻有卷草纹图案。整块石雕构图谨慎,形象生动,气势壮观,雕饰精美,堪称中国古代石雕艺术中的瑰宝。

在感叹保和殿大石雕的同时,不能不叹服先人千夫开山、万夫拽石的伟绩,感叹自静琬延续而来的有关汉白玉的千古传奇。

汉白玉孕育了古老的大石窝镇和勤劳智慧的大石窝人。汉白玉和大石窝古镇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石文化。大石窝雕刻类型繁多,工艺完整。工艺的基本程序为选料、放线、打荒,再经过挖、打、砍、剁、扁光细作、打磨雕刻等工序完成。其间所用工具有锤、錾、剁斧、扁子、墨盒、卡尺、尺扳、卡钳、砂石块等。

大石窝石雕工艺自成一体,且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传统雕刻都是随想随刻,但其总的规律是四六分线,即随意性与规律性相结合。大石窝的石雕工艺兼收并蓄,各种雕刻工艺、手法技巧在这里融会贯通,不仅体现着中国石雕工艺的主流,更具有独特的个性。

大石窝石作工艺和其他传统工艺一样,是通过拜师授徒世代传承的,在劳作的实践中口传心授,以传同姓为主,间有传外姓。千百年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约200吨的保和殿大石雕。

的汉白玉开采和加工,形成了大石窝独特的传统石作习俗。

每年农历三月十七,祭拜石匠始祖鲁班。石窝村北街有一座鲁班庙,这一天,石作工匠休息一天,聚集在庙中烧香,或以把头为首聚在一起庆祝,并发些过节费。这就是石匠节。

每逢开山时要行祭拜山神礼。开采点确定后,开山把头将墨斗、方尺、尺扳三件主要工具供奉在山前,在前面写上“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祭拜后方可开山采石。这个习俗沿袭至今。

而今大石窝镇以汉白玉为特色的大理石开采和加工,在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形成了开采、加工、营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成为着名的国家级石雕特色小城镇,着名的民间艺术之乡。产品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不但远销全国各地,而且还走出国门,销往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该镇石窝村曾被誉为京郊走出国门施工第一村。全镇有大理石开采企业160多家,其中雕刻加工企业68家,从业人员80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300人。大理石板材年加工能力15万平方米,石雕产品10万件。随着大石窝镇汉白玉产业的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应运而生。

大石窝汉白玉及石雕艺术在首都和神州各地大放异彩,并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载体载誉海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的大石窝汉白玉——在中国,她代表着房山;在世界,她代表着中国!

同类推荐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原典凡两万余字,以禅宗六祖惠能的生平活动为序,述其形迹、说法及与弟子的机锋对答,共分十品。主旨在宣称人皆白性清净、本有佛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主张自悟自修、无念无住;力倡顿悟说。是禅宗最主要的思想依据;对人们对佛学的诸多困惑予以坚定明确的开释。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热门推荐
  • 步步攻略

    步步攻略

    出身低微的她,一次偶然的邂逅却让她遇见了命中注定的真命天子。她与他的偶遇却使的命运的齿轮发生了改变。他的霸道与柔情,她的刁蛮与任性,两者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一场未知的预谋针对她而来,她又会如何摆脱化解?曾经消失的男友神秘归来,然而她又会如何抉择?是选择现任的他?还是选择前任的他?面对所有的难题,她会怎么办?是选择面对?还是选择放弃?一切的一切尽在《步步攻略》……
  • 千年冥判

    千年冥判

    一千年的沉沦让伤痕累累的陈梦生机缘巧合的苏醒了,面对这陌生的世界陈梦生寸步难行。陈梦生只想能够找到自己的师妹上官嫣然,可是残留的半块天官授牌成了被人追杀的目标。陈梦生迷茫了,陈梦生无数的扪心自问我历经苦难降魔卫道却被逐出师门,我替天行道度尽千万亡魂却痛失所爱,我受天劫被困千年醒来却是一无所有!
  • 玄门高手

    玄门高手

    玄门一脉八代单传的郭家后人郭阳,为破解郭家流传百年的诅咒,而开始寻找解决方法,最终解开诅咒,在繁华都市打下一片江山,坐拥美女入怀。
  • 乱舞乾坤

    乱舞乾坤

    炼灵一途,乃转灵武,窃正邪,聚玄丹,悟三道,凝九灵,化混沌,成圣灵,灵至极,则转乾坤,毁七星,破五行,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 职场博弈

    职场博弈

    本书以一个新人的视角阐述了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职员并更好地发展自己,包括工作上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与同事和上司相处、如何处理与同事间的竞争关系、如何在工作中谋求发展等等,旨在帮助职场新人尽快地适应新的生活,使职场新人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 纵横都市之乱世异血

    纵横都市之乱世异血

    经历过三战的地球已经支离破碎,人类第一次齐心协力共同重建地球。可是还有一批三战煽动着也同样存活了下来。这次他们的手段是生化武器。而主角就是不幸被选中的人,他是如何奇迹偷生,如何混迹花丛,称霸世界,挥手云雨。又是如何伤害了一个在这个世界最爱他的女人。
  • 运者为王

    运者为王

    当你面对从前的遗憾却又拥有了重来的机会,你会如何选择?一次意外将他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随之而来的特工,暗杀,秘密组织,究竟幕后隐藏着什么样的黑手?不甘,遗憾,失败?统统都不要!金钱,权力,美女?一个不能少!且看身负异能的主角如何行走在黑白之间,向世界证明自己!
  • 曼珠情缘之魔后逆天

    曼珠情缘之魔后逆天

    千年前,诛海之上,她死在心爱之人手上,心怀悔恨,转世重生......千年之后云岚大陆有名的废物被“亲爹”害死,迎来异世强魂,谁说废物只能苟且偷生,看她怎样潇洒大陆,不能修炼,她偏要逆天而行。本来以为从此可以安心,却不想麻烦不断......樱树下,那惊艳一瞥便已注定一生,从此后上天入地不离不弃。【男强+女强,强强联手】
  • 蝶恋迷城

    蝶恋迷城

    一起起匪夷所思的夺命案,一桩桩百思莫解的寻宝迷局,一步步颤然惊心的深宫乱斗。她是女法医,直属于皇帝的新机营探案专员,与男侦探闹剧连连,冥冥之中却有萦萦旧思围乱,他,到底还是那个他吗?女法医!男侦探!小催眠师!京城神骗!一起起匪夷所思的夺命案,新机营四人能否经受重重考验?
  • 三生回眸两相望

    三生回眸两相望

    【各位们看官们投金键盘票票要记得投作品,不是作者】刀戟声共丝竹沙哑,谁带你看城外厮杀,七重纱衣血溅了白纱,兵临城下六军不发,谁知再见已是生死无话。那道伤疤谁的旧伤疤,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碧血染就桃花,只想再见你泪如雨下,听刀剑喑哑高楼奄奄一息倾塌。是说一生命犯桃花,谁为你算的那一卦,最是无瑕风流不假。到头来算的那一卦,终是为你覆了天下。明月照亮天涯,最后谁又得到了蒹葭。江山嘶鸣战马,怀抱中那寂静的喧哗。风过天地肃杀,容华谢后君临天下,登上九重宝塔,看一夜流星飒沓。拂去衣上雪花并肩看天地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