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93900000006

第6章 “文革”中电视屏幕上浓厚的政治色彩

一、“文革”开始,电视台疲于应付运动节目受干扰

北京电视事业(也是中国电视事业)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端,历经八年艰苦创业,到1966年,正值蓬勃发展、大展宏图之时,“文化大革命”却突然降临。1966年5月,《**********》下发后,全国迅速掀起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场运动也使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文革”开始后,北京电视台成为被冲击的重点。电视台要求全体编播人员“加强阶级斗争观念”,“不播毒草”,对“文革”前制作的大量节目“一律不播”,重点报道有关“文化大革命”的消息和文章。

“文革”中,首都秩序极为混乱,各种群众组织蜂拥而起造反夺权,文化团体停止演出,电影院停止放映,电视台节目来源中断,播出难以为继。同时,广大观众喜爱的新闻节目,被“四人帮”用来煽动斗“走资派”,批“封资修”,搞“文化大革命”;体育节目被说成宣扬“锦标主义”,受到批判;少儿节目被诬蔑为“为培养地主、资产阶级孝子贤孙服务”,遭到停办;文艺节目被视为“四旧”、“毒草”

严禁播出;连国际节目交流也因“反修”、“反帝”相继中断。如此一来,电视台的播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广大群众则无节目可看。于是,1966年底,北京电视台的一派群众组织和中央广播事业局给中宣部写了《关于停止电视播出的请示报告》,理由是:群众忙于“文化大革命”,电视观众大减;专业文艺团体早已停止演出,八届十一中全会后,以前的影片一律停止发行;北京电视台的革命群众强烈要求“集中精力搞文化大革命”。

1967年初,这个报告竟被中央文革小组批准:除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政治活动外,北京电视台暂停播出电视节目,集中精力参加“文化大革命”。

然而,电视刚停播一个多月,有关方面又感到这样不利于报道全国情况,不利于指导全国形势发展,同时,观众看不到电视意见也很大,于是,又命令北京电视台恢复播出,开始时每周只播一次,后来增加到每天播出一次。

这个时期,电视节目充满极左腔调,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极为贫乏单调,越来越趋向公式化、概念化。刻板、枯燥的画面配以千篇一律的空话、大话、套话的解说,成为电视节目的基本格调。为了表现“突出政治”,许多新闻报道,先要有学习毛泽东语录,开展大批判的镜头,然后才能书归正传,报道具体活动;一些文艺节目则按照“高、大、全”的模式塑造人物,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许多新闻和专题节目不再允许现场直播和同期声报道,而是采用无声片加解说词和音乐的原始形式,理由是“为了保证播出安全”。

当时,电视台对毛泽东主席的报道较多,例如1966年7月,毛主席畅游长江,被新闻界当做“特大喜讯”;8月18日至11月26日,毛主席在北京先后8次接见了来自全国的1100多万“红卫兵”和学校师生,有关方面要求北京电视台重点报道和实况转播,并拍成电视片播放,用电视重点显示毛主席“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的伟大形象;至于每次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发表后,报道群众敲锣打鼓、庆祝游行的场面,更是电视台不可缺少的任务。

文艺节目的安排,仅剩下八个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交响音乐《沙家浜》和被群众称为“老三战”的三部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以及首都“红卫兵”和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表演的文艺节目;播出的歌曲主要是《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毛主席语录歌”。

1967年12月,中央决定对中央广播事业局实行军事管制,军管小组派军代表主持北京电视台工作,直到1973年1月。1968年12月,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北京工人宣传队进驻中央广播事业局,同时也进驻电视台。直到1971年12月,驻中央广播事业局的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才返回原部队,北京工人宣传队也于1972年6月撤离。

二、20世纪70年代初,电视节目开始复苏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北京电视台通过电视新闻和电视纪录片,对这些成就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报道。其中,我国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氢弹试验成功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成功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发挥了鼓舞人心的作用。

在“文革”这个特殊时期,北京电视台的一批纪录片人不畏难险,深入基层,拍摄了一批带有时代印记的纪录片,如《战乌江》、《兰考人民战斗的新篇章》、《三口大锅闹革命》、《深山养路工》、《成昆铁路》、《当代愚公战太行》、《向青石山要水》、《大庆在阔步前进》等。1969年3月,前苏联边防部队多次入侵我国领土珍宝岛,我边防部队被迫自卫还击。北京电视台以军事记者为主,在边防前线冒着生命危险拍回一批新闻片,向国内外及时报道了事实真相,后汇编成纪录片《千里边防筑长城》,在电视中播放,影响广泛。

进入70年代,中国开展“乒乓外交”,对外关系和国际交往取得重大突破和发展。1972年2月北京电视台报道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联合发表《上海公报》等一系列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文革”期间,由于极左路线的掣肘,在“反帝、反修”的口号下,北京电视台的《国际新闻》选材范围越来越小,终因片源不足陷入停播状态。从1971年7月1日起,北京电视台开始选购英国维斯新闻社的电视新闻片,开始恢复不定期播出《国际新闻》节目。

北京电视台1970年7月30日恢复了《体育爱好者》节目,在这天的节目里,北京电视台转播了首都体育馆举行的花样滑冰表演。当时,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这场比赛还受到干扰,转播花样滑冰前,竟然有人提出让女运动员穿上长裤子滑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抵制。

此后,北京电视台体育实况转播增多,对1971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亚洲乒乓球邀请赛、1972年6月在北京开幕的第一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1973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1975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三届运动会,都进行了比赛实况转播。

1971年10月3日,北京电视台转播了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演出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当时的中国观众很不习惯男女主人公过分亲热的举止,但仍以宽容的态度欣赏。然而演出结束时,屏幕上突然出现了“黄世仁”和“白毛女”手拉着手笑吟吟地鞠躬谢幕的情景,顿时令电视观众大惊失色,议论纷纷。事后,出了“事故”的北京电视台也颇为紧张。

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北京电视台播放了首都150万人举行声势浩大游行的电视片,转播了首都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大会的实况,并且通过国际通讯卫星,向世界报道了中国发生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粉碎“四人帮”后,大批优秀的电影、戏剧、音乐、歌舞、曲艺、杂技重新上演,电视节目加快了恢复播出。其间,北京电视台转播了《诗刊》社主办的诗歌朗诵音乐会,播出了话剧《杨开慧》、《于无声处》、《丹心谱》、《左邻右舍》等。

三、中国实现彩色电视播出

1969年,国外的彩色电视技术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一些发达国家陆续开办了彩色电视广播。1970年9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向中央提出筹建北京彩色电视实验台的报告。

同年,由中央广播事业局与解放军通讯兵部、邮电部的电信总局联合发起,在北京召开全国电视事业会议。会议决定分地区进行中国彩色电视的制式研究与攻关。会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和成都四个城市建立了四个彩色电视会战点,对当时彩色电视的制式、设备、器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试验。

为了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尽快播出彩色电视,1972年初,中央广播事业局组团到法国、联邦德国、荷兰、瑞士和英国考察。考察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我国使用的彩色电视制式,学习建设彩电中心的试验,引进先进的彩色电视设备。

1972年,北京电视台从联邦德国引进了2英寸带、4磁头的录像机。后又从美国引进10套录像机设备,从联邦德国引进了彩色电视中心设备,进口了日本的高温快速彩色反转片洗印设备,彩色影片洗印设备。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后,北京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和播出发生了很大变化。

1973年北京电视台又从日本东芝公司引进了两辆三讯道彩色电视转播车,车内中心设备全部为半导体器件,切换台可实现色键、抠像、特技划像等较复杂的功能。1974年北京电视台又从英国引进了一辆四讯道彩色电视转播车,车内布局采用了制作分区的方式,制作节目时相互隔音,互不影响。

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用八频道面向北京地区,开始试验彩色电视播出,每周二、四、六、日晚播出4次,10月1日转为正式播出。1974年5月8日,北京电视台的彩色节目由每周4次增加到每晚1次;黑白电视节目仍以二频道向外地传送。

彩色电视试播一周后,北京电视台播出了彩色纪录片《欢庆“五一”》,片长35分钟。这是我国第一部彩色电视纪录片。此后,又拍摄了彩色电视新闻片《毛泽东主席会见田中角荣首相》、《毛泽东主席会见比斯塔首相》、《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美国》等。

从1974年起,北京电视台用新引进的录像机,录制了部分京剧、曲艺等节目,保存了着名艺术家红线女、李和增、赵燕侠、彭俐侬、左大玢、王爱爱、谭元寿等人的大量优秀传统戏曲节目。随着录像设备的增多,磁带录像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电视节目逐渐由直播方式改为录像播出,减少了播出事故,提高了播出质量,观众可以收看的节目更多了。

1977年7月,北京电视台向全国传送的第一套节目,由黑白、彩色交替播出转为彩色电视播出。这样,北京电视台两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全部实现了彩色化。

四、全国电视联网与卫星传送节目

1958年,北京电视台初创时,电视图像发射功率只有1000瓦,声音功率500瓦。安装在广播大楼顶端桅杆上的双层蝙蝠翼式电视发射天线,高度为80米,有效覆盖半径只有25公里,面积仅限于北京城区。

随着国家经济状况的好转,电视事业也加快了发展,到1960年全国已建立了上海、广州、天津、沈阳等好几家电视台。这些电视台开始把拍摄的新闻片航寄或邮递给北京电视台播出,北京电视台也开始向这些省、市台提供新闻片和纪录片。

由于没有远距离的电视传送设备,1961年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即便是在我国北京举行,其他省市也看不到实况转播,只能由北京电视台赶制拷贝寄送给国内外一些电视台播出。

1974年9月,第七届亚洲运动会在伊朗举行,北京电视台只派了一个报道小组随团拍摄,将胶片通过飞机带回国内制作播出。

为了改善播出质量,扩大覆盖范围,北京电视台把电视发射机房迁出广播大楼,在月坛公园内建设了发射机房和电视发射塔。1968年建成196米高的电视发射塔(天线实际高度180米),发射机功率增加到10千瓦,使北京地区的覆盖半径扩大到40公里。

在扩大首都覆盖的同时,试验利用微波线路向外省市传送节目。

1964年5月北京和天津两地用微波互传电视节目试验成功,北京电视台开始不定期向天津传送电视节目,天津成为全国首先收看北京电视节目的地区。

1969年,北京电视台利用北京与太原之间的微波线路,传送了首都人民国庆活动的电视节目;同年,山西、河北、陕西都可以通过微波线路收转北京电视节目了。

1973年8月7日开始,北京电视台实现了京沪微波干线传送彩色电视信号。同年10月,北京电视台与武汉电视台合作,将在武汉举行的全国乒乓球赛的实况用微波干线传回北京,实现了国内首次远距离传送电视实况转播。1974年11月,京沪杭、京广、京成渝三条微波干线正式投入使用,沿线电视台、转播台,开始接收北京电视台节目,北京电视台也开始转播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电视台的节目。

至此,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连接全国各主要城市的电视传输网基本建成。

1972年初,美国总统尼克松定于2月访华,北京电视台的代表与美国广播公司、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代表签订合同,转播和报道尼克松访华的活动。2月21日尼克松来华后,周恩来总理设宴欢迎尼克松和夫人、美国总统参观故宫和长城、到上海和杭州访问、中美双方联合发表《上海公报》等一系列活动,都通过国际卫星向世界传送。

从此,掀开了我国通过卫星传送电视节目的历史。此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墨西哥总统埃切维利亚、法国总统蓬皮杜等访华,北京电视台都通过卫星进行实况转播或电视报道。

同类推荐
  • 新概念作文名牌大学自主招生录取者范本B卷

    新概念作文名牌大学自主招生录取者范本B卷

    十五年来,新概念作文大赛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尤其其中的一些作者,凭借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上的优秀表现,被国内的知名大学录取。大赛也因此成为高考选拔人才有益的补充形式,为那些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子开辟了新的通往名校的渠道。本书收录的就是这些凭借一篇作文上名校的作者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或文笔犀利,或情感细腻,或空灵隽秀,或质朴绵长,表现出作者们卓尔不群的思维方式、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宝典。
  • 老观念,新观念

    老观念,新观念

    某份著名杂志的宣传语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再新一点”。“新一点”是一份努力、一种跨越、一分灯火阑珊处回望时脱胎换骨的感悟。本书的总结出关于人生的100个观点,从老观点里挑出精髓,从新观点里迸出火花,让老观点不老,新观点更新。
  •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毛泽东一生的写作实践;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修辞、逻辑、思维等六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并结合现代写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八章撷取了毛泽东的精彩篇章,进行了全文赏析。《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分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触摸教育的美

    触摸教育的美

    本书记录了发生在校园里孩子和老师及校长之间的事。分为”举报的分量“、“滑稽的新生传”、“故事进行曲”、“教育即生活”、“返老入童”等篇章。
  • 独山子文史(第九辑)

    独山子文史(第九辑)

    本书见证了石油人在石油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在重重困难面前,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顽强精神。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对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起了萌芽、先驱、基础、基地和摇篮的作用。这些在书稿中真诚、详细、专业、实事求是地一一记载。有较强的史料价值。
热门推荐
  • 末路狂妃

    末路狂妃

    她,爱上一个男人,被这个男人利用,身陷囹圄,却在最末路的时刻为另一个男人华丽变身,一场自杀唤醒了身体内部最真实的灵魂,引发了身体最深处的记忆,从此走上一条张扬、精彩的复仇之路。
  • 神叹九决

    神叹九决

    因为传承神的神技,修炼至世界巅峰,遨游三界,又卷入世界争夺……
  • 龙池

    龙池

    回归了,因为先前家里有事,所以决定把本书一停。后来事情处理完了,准备再续本书,但发觉大纲及早先填写的坑都曝光了。所以只好......嗯嗯,《破苍传》,请关注《破苍传》,流氓马甲新书,下方有直通车。
  • 异世佣兵

    异世佣兵

    风阡陌,一个现代的佣兵,在一次执行任务期间,突然遇到了风暴,无意间进入了时空隧道,穿越到了一个名为天玄大陆的异世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里居然是一个佣兵横行的世界。且看一代佣兵之王,如何在异世再次引领风骚,缔造传奇!
  • 鬼谷赊命

    鬼谷赊命

    赊账是一种买卖方式,赊刀人的一把刀能让你付出几十倍的钱财。而赊命人如果赊给你一条命,你偿还得起吗?同学聚会美女暴毙,屡次抛尸尸体却都自己返回,原来能主宰人生死的,并不是鬼神!
  • 藏龙穴:探寻龙族宝藏

    藏龙穴:探寻龙族宝藏

    在这场诡秘的博弈和历险中,往昔的友人和敌人都已凋零,唯我一人侥幸苟活。可这段噩梦一样的经历如今已成真正的梦魇,折磨得我近乎疯狂,活着也并非是一件幸事,如果你有过跟我一样经历,你肯定也会这样想吧。我想我若是再不将这些事情讲出来,恐怕马上就要陷入彻底的癫疯状态了!所以我选择用文字的方式将这些事情记述下来,不管有没有人能够看到,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释放和解脱。藏匿于中华大地各处地底古墓之中的玉龙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神偷时迁后裔又有怎样的盗墓绝技?两个知青误入古墓,偶得一枚玉龙却引发出惊天之谜,阴错阳差、鬼使神差,他们不得不跟随三大江湖家族共展开诡异的寻宝旅程。
  • 太上洞玄灵宝五帝醮祭招真玉诀

    太上洞玄灵宝五帝醮祭招真玉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日好忙之种田女丧尸

    末日好忙之种田女丧尸

    本文末世丧尸异能融入丧尸独有种田,并非主流传统种田文。某一日,“巅峰”职业女选手钟子笑一觉醒来,发觉自己头重脚轻的,身体竟然尼玛的还能够冒脓水!照镜子,脸色发灰,双眼呆滞,脖子歪曲,四肢不稳!这尼玛镜子里面的是谁啊!还我貌美如花,还我身强体壮!变成丧尸了怎么办?这特么是丧尸视角的求生之路啊!求生之路上不小心救了一条比她还丑的癞皮男丧尸,整日扮猪吃老虎!当今丧尸还成群结队讲究团队合作了?还有思维了?这组团准备去干吗呢?GO,GO,GO,组团打植物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花是有灵性的,雨是有灵性的,季节是有灵性的,物候是有灵性的,地域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某一种花卉或季节最适合表现某一个地域。“杏花春雨江南”,改为梅花、桃花,便觉不好。虽然梅花、桃花都很美。“人难再得始为佳”。只有难以再得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良偶佳侣。江南的姿韵、风情、美学特征、地域性格,有了杏花、春雨的陪伴,就像是宝玉有了晴雯,黛玉有了紫鹃。
  • 玉米玫瑰

    玉米玫瑰

    发现新事物新感觉是好的,似乎觉得在旧的事情上又有了一点新的意思更是深厚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