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93900000014

第14章 推动文化建设的电视节目(1)

一、文艺节目创新给观众带来欢乐

1979年北京电视台建台时,由于人员少,设备简陋,没有独立制作大型文艺节目的能力。1982年,随着技术设备的改善,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最早的文艺节目“我的中国心”张明敏演唱会、奚秀兰演唱会、徐小明演唱会、“五月的鲜花”新歌演唱会、舞剧《高山下的花环》、“爱我中华,修我长城”音乐会、刀美兰独舞集锦、谭派京剧艺术等,这些节目很受观众欢迎,但多为剧场录像剪辑播出,原创节目很少。

到80年代中后期,北京电视台原创节目增加,联合全国18家省、市电视台为弘扬中华文化、抢救文化遗产,拍摄了吴作人、徐悲鸿、夏衍、魏喜奎、曹禺等30多位文化名人生平的电视系列片《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录》;纪录中国工农红军长征50周年的大型艺术片《长征颂》;歌颂改革开放成就的大型电视报告文学《无极之路》(53集)和《深圳之路》(34集)等,并从1992年开始,每年元旦举办新年音乐会,给首都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1984年至1987年间,北京电视台组成了国内第一个拍摄万里长城的摄制组,历时3年,跨越8个省(区、市),历尽艰辛,从老龙头经嘉峪,到玉门关,沿长城往返两次,先后用SONY1英寸带拍摄制作了系列纪录片《长城万里行》、音乐艺术片《长城交响诗》、民族音乐片《长城随想》等大型电视节目。通过诗、歌、画面的精美组合,首次用航拍展现了长城巨龙腾飞般的英姿,赞美了中华民族长城般的伟大精神,发出振兴中华的呼唤。此片1985年3月在北京电视台播出,邓颖超同志观看后,立即让秘书给电视台打来电话,给予表扬,并委托中宣部向世界130多个国家的驻外机构和华人团体发送了录像带,用于爱国主义宣传。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之际,北京电视台又播出了大型音乐艺术片《长城万岁》,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徐向前元帅亲自题写片名,杨得志、张震等领导同志看了电视片后,给予高度赞扬。此后,全国掀起了“长城热”。

1986年,为了庆祝国际和平年,北京电视台创作了音乐艺术片《为了和平——献给国际和平年》,邓颖超同志为本片题写了片名。该片用纪实与实录相结合的方法,让观众目睹了战争的惨痛,继而转入“‘国际和平年’全国百名歌手演唱会”热烈而沸腾的现场,形成鲜明强烈的反差,通过全国百名歌手同唱《让世界充满爱》,伴随4万只和平鸽飞过天安门广场,飞过万里长城,飞向蓝天的画面,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艺术享受,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和祝福……

这部电视艺术片1986年8月14日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后,曾在全国50多家电视台反复播放。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及中央电视台代表中国,选送该片参加了联合国组织的,由米特彻尔电视制作公司录制的世界最大的电视联播节目——纪念“联合国日”和国际和平大联播节目,世界有30亿人收看了这个节目。由陈哲作词、郭峰作曲的《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因电视的播放,名播海内外,荣获了联合国提名奖。

1988年元旦,北京电视台推出了北京地区最早的电视综艺栏目《五彩缤纷》,每周日晚间播出,每次60分钟,大量播出观众喜爱的音乐、舞蹈、戏曲等中外文艺节目,并开辟“观众点播”专栏,颇受首都观众好评。

二、电视晚会年三十百姓守岁重头戏

中国人有年终守岁的习俗。每逢大年三十,不管外出多远,也要赶回家中团聚过年,全家人张灯结彩,欢聚一堂,包饺子,放鞭炮,吃年夜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但是,这个传统习俗到了20世纪的80年代,却发生了稍许变化。由于电视机的增多,电视节目的丰富,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每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受到全国电视观众的喜爱,从此,年三十,吃饺子,放鞭炮,看电视春节晚会,成为北京地区的新民俗。

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引进了先进设备,整体创作实力明显加强,在广大观众对新节目的期盼中,中央电视台文艺部的几位导演,提出除夕夜能不能搞一台大型现场直播晚会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台、部领导的支持,认为可以试一试,于是他们情绪高涨地搞了起来。

搞春节电视晚会不像办“堂会”那么简单,搭个台子,搬些桌椅,东拼西凑些节目就行了。电视春节晚会讲究的是精心策划、主题鲜明、明星荟萃、节目精彩、社会瞩目、观众叫好。因此,改革开放后1983年的春节晚会,主题定为“团结、欢乐、希望”,精心挑选了演员,编排了节目,舞台设在复兴门外2号旧台址的600平方米演播厅内,首创了当场点播、猜谜节目。李谷一演唱了《拜年歌》等6支歌曲,创了最高纪录;袁世海、李谷一、姜昆合演了对歌《刘三姐》;斯琴高娃、严顺开合演了小品《虎妞和阿Q逛厂甸》;马季、姜昆表演了相声《猜谜语》,晚会以古彩戏法《吉庆有余》结束,突出了传统节目特色。由于节目精彩,现场气氛热烈,电视机前观众看得开心,一炮打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从此,电视晚会作为春节的特定节目被固定下来。

正当观众把春节晚会作为春节必看电视节目的时候,1987年,已故评论家钟惦棐发表了一篇文章,建议电视台不要再搞春节晚会了,理由是人们被吸引到电视机前,集中精力看电视,会破坏传统的家庭过节气氛。此文一发,立即引起了观众的讨论。其中,虽有倾向于钟先生建议的,但绝大多数观众表示反对,认为在当今时代,如果没有春节晚会,过节就没有气氛和色彩,“春节晚会是全民的精神会餐,它和年夜饭一样不可缺少。”讨论的结果,要求办下去的呼声压过了主张不办的建议,晚会又年复一年地办下去,观众的期待仍然是编导们最大的动力和压力。

初步统计,1983年到1992年的十年中,中央电视台在春节文艺晚会中共播出400多个节目,其中歌曲上百首,有一半以上是专门创作或改编的;小品、相声50多个;各种形式的节目几十个,平均每台春节晚会有30多个节目,每年都有好几个节目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春节晚会成为演员一举成名的最好平台。

北京电视台播出电视晚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尽管建台不久,条件有限,但应社会要求,北京电视台文艺部的编导们想方设法制作电视晚会,丰富荧屏,满足首都观众的需求。1982年,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最早的一台晚会节目《迎春歌声寄深情——春节华侨大联欢》。此后,从1983年至1988年,北京电视台又播出春节京、津、沪、浙、粤五省市大联播、华北五省市国庆联播晚会、江南塞北喜迎春、春节有奖猜谜晚会、“古城新春”文艺晚会、“竞美迎春”文艺晚会、仲夏夜化妆晚会、“民族魂”大型文艺晚会、“十月狂响曲”文艺晚会、献给劳动者的歌“五一”晚会、峥嵘岁月军旅情文艺晚会、科教兴国文艺晚会和“友谊之桥”文艺晚会等近百台晚会节目,宣传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丰富了首都人民的生活。从此,电视文艺晚会也成为北京电视台的拿手节目。首都观众每年年三十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初一晚上收看北京电视台的春节晚会,逐渐形成了习惯。

自1989年起,北京电视台技术设备条件明显改善,文艺晚会开始向多样化发展。一类是春节、元旦、中秋节等传统佳节和“五一”、“十一”重要纪念日的文艺晚会,例如1989年播出的北京人春节大联欢文艺晚会、1990年播出的京腔京韵自多情春节文艺晚会、1991年的祝您吉祥春节文艺晚会、1992年的京城春色春节文艺晚会均以主题鲜明,突出喜庆、祥和、欢乐的气氛,场面大、节目多、明星表演出众见长。

二类是知名栏目办的电视晚会,往往围绕栏目宗旨,以扩大栏目影响为目的。例如1990年青少部播出的七色光新年文艺晚会,以新颖别致的少儿歌曲联唱和一组50年代脍炙人口的老歌,受到老少观众的欢迎。1991年5月,专题部《今日京华》栏目创办一周年播出的大型专题晚会《捧起明天的太阳》,通过台上台下呼应,场内场外切换的手法,展现了改革开放后首都城乡的新发展、新变化,受到北京18区、县观众的称赞。

三类是配合重大活动制作播出的大型晚会。例如1989年9月6日,在北京首届国际电视周闭幕式上演出的大型文艺晚会《母亲河》,由800多名演员演出。艺术精湛、气势磅礴,歌颂黄河、歌颂中华,给中外来宾留下深刻印象。又如1991年2月,电视专题片《大白菜的诉说》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为进一步引导市民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理解,北京电视台创作播出“大白菜”文艺晚会,同年9月播出“一盆水”文艺晚会等。

四类是应社会有关行业需要拍摄的电视晚会。例如1987年播出的保险知识文艺晚会和“中华之光”体育晚会。

据记载,1992年北京电视台仅在春节期间(正月初一到初十五)就播出了22台大型文艺晚会,全年播出各种电视文艺晚会近150台。文艺晚会丰富了首都荧屏,给京城百姓增添了欢乐,同时也使一大批新老演员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展露才华,共同创建了首都百花齐放的文艺舞台。

在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晚会方面,北京电视台1990年春节期间播出的大型春节联欢晚会《京腔京韵自多情》,具有代表性。这台晚会选用了风车、华灯、扇子、糖葫芦等具有浓郁北京特色的舞台设计元素,形成了新颖别致的“京味”风格,不仅贴近了北京人的审美情趣,而且展现了北京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时代风貌和生活变化。晚会的主题歌《京腔京韵自多情》,歌曲《北京的桥》、《前门情思大碗茶》、《说唱脸谱》、《外国人喝豆汁》、《北京老艺人》,以及《故乡是北京》等歌曲情深味浓,没几天就唱响了北京城。整台晚会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在首都产生了轰动效应,春节过后许多观众一再要求重播,香港报纸也称赞这台晚会“令人惊叹”。

三、电视剧成为老百姓每晚最大的期盼

1978年,我国电视界在经历“文革”的干扰之后,开始恢复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5月22日,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了由许欢子、蔡晓晴根据同名锡剧改编导演的“文革”后的第一部电视剧《三家亲》,主要表现农村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办喜事的新风尚。后又播出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窗口》、《教授和他的女儿》等,全年共制作播出了8部电视剧。这些电视剧发挥了便携式摄像机和录像设备的技术优势,全剧在室外拍摄制作,真实的环境、多变的场景、丰富的剧情和灵活的镜头处理,让观众耳目一新。

正在电视剧复苏和发展的时候,一向与电视密切合作,为电视节目播出提供影片和戏曲实况转播的影院剧场,与电视产生了矛盾。有资料显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由于电视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影和戏曲受到了冲击。1979年全国有485万台电视机,到1982年电视机增加到2761万台。三年间,每年以几百万台,甚至上千万台的速度增长。同时,电视吸收了大批原本属于电影和戏曲的观众,自1979年开始,全国电影的各项发行放映指标都明显地下降,仅1982年全国的电影放映就比1981年减少了51万场次,观众减少了9.4亿人次。为此,文化部门酝酿改革,实行经济核算等经营措施,提高了向电视台供片的收费标准。这使当时靠国家拨款运行,大部分播出靠电影、戏剧支撑的电视台,一时面临困境和严重“断粮”的风险。

1979年至1981年,中央广播事业局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号召全国有条件的电视台大力制作电视剧,同时尽力购买一些国外电影、电视片、电视剧自行译制,以解燃眉之急。

1979年第一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后,中央电视台当年播出了《神圣的使命》、《有一个青年》、《选择》等18部电视剧,1980年播出了103部(集)电视剧,1981年播出了128部(集),1982年播出277部(集),1983年播出382部(集),播出数量迅速增长。其中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含合作):《新岸》、《大地的深情》、《敌营十八年》、《蹉跎岁月》、《赤橙黄绿青蓝紫》、《大鸟在中国》、《红叶在山那边》等时代特征鲜明,至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1980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8集电视剧《敌营十八年》开启了我国电视连续剧创作的新历程。同时期,中央电视台还译制和播出了大量外国影视节目,如《大西洋底来的人》、《我们的过去》、《红与黑》、《达尔文》、《大卫·科波菲尔》、《老古玩店》、《鲁宾逊漂流记》、《安娜·卡列尼娜》、《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加里森敢死队》、《动物世界》等。到1981年,中央电视台每周都可以播出1部新的影视译制片了。这使封闭已久的北京观众大开眼界、格外欣喜。当年“大西洋底来的人”——麦克颇受一些青年人的推崇,戴贴着商标的“麦克”眼镜,曾风靡一时。

北京电视台成立较晚,电视剧的制作和译制却不落后。1980年,即北京电视台诞生的第二年,台内成立了电视剧组和译制组,同年生产了《结婚现场会》、《莲莲》、《盛情》等3部电视剧,译制了24集朝鲜系列故事片《无名英雄》;1981年,北京电视台拍摄了5部电视剧,译制了1部外国影视片。《无名英雄》除在北京电视台播放外,还在全国20家电视台播放。1982年4月,北京电视台引进播出了26集日本电视剧《姿三四郎》,每周六和周日播出时,街道上车辆、行人明显减少,许多影院和剧场不在此时放映影片和演出戏曲。当时,北京的电力供应还有些不足,有时会发生局部停电的现象,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北京市供电局做出决定,在北京电视台播放《姿三四郎》时,北京城区不许拉闸停电,保证观众收看。在当时娱乐节目相对较少的年代,首都观众收看《姿三四郎》形成了热潮,各报刊发表了40多篇评论文章,引起了“怎么看《姿三四郎》”的讨论。

同类推荐
  • 26岁必读书: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26岁必读书: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人在22岁时候了解一点人生道路和人生规划,对将来的人生方向有帮助。社会现实是一个金字塔,顶尖上只有少数人可以建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话固然鼓舞人心,却不能对所有人管用,因为人的能力可以被提升,却始终有高下之别。因此,如果22岁时读本书,你未必要选择本书中所讲的人生道路,却可以作为人生的一种备选方案。毕竟22岁还很年轻。不过,到了26岁,就必须对我们的人生有所考虑和选择了。而27岁~35岁之间,对人生竟有绝对性的影响。大器晚成始终是少数。因此,26岁前后,是人生道路的第一个分界线。你的决定不再由父母和家长决定,而完全靠自己做主。
  • 地方高校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

    地方高校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共8章,书中结合闽江学院图书馆运作的一些例子,阐述了地方高校图书馆运作的理论和实践,主要内容包括:图书馆发展概论、人力资源管理、书籍采购管理、馆藏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读者服务和教育、合作和交流和防灾与危机管理。本书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全馆同事的不少启发和建议,也通过各种方式与其他高校的同行深入交流,参考、借鉴了国内图书馆研究与实践的前辈和同行们的研究成果,查阅了大量的论文、专著,也引用了一些参考资料,限于篇幅,未一一注明,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问题研究中的一部分,本书纵观宋代私学发展的整体状况,从宋代私学整体发展入手,对其进行全面的把握。 运用系统理论和实证分析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宋代私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办学人员和学生来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地域性差异等几方面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揭示宋代私学对宋代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后世私学发展的影响。
  • 校园用电安全管理与教育

    校园用电安全管理与教育

    从历年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来看,不懂用电知识,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占二分之一。因此当前安全用电的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安全用电应从学生抓起,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学生,可以依靠学生宣传安全用电常识。
  • 教育,诗意地哲思

    教育,诗意地哲思

    本书是由多篇散文式的教育随笔编辑而成,以一线教师的视野审视教育,在行云流水般的笔触中倾注笔者对教育的理解。书稿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散文,第二部分是教育效应,第三部分是心理反思。书稿为随笔原创,随意洒脱,有别于一般的教育论文,有一定的可读性。
热门推荐
  • 咏史诗·鸿沟

    咏史诗·鸿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动漫宅世界

    动漫宅世界

    简介热爱动漫的宅男重生于一个与地球相似的异界,这里文化昌盛,经济发达。牢记自己看过所有动漫的唐伟准备让前世界的动漫在这个世界重现,却发现这个世界动漫异常发达,并不缺少与《死神》,《火影》同一等级的动漫和优秀的漫画。不是为了争霸,只是为了宅文化。而且,为什么穿越成一只秀吉,这样老婆怎么找啊。
  • 我用余生来忘你

    我用余生来忘你

    在顾凉生的眼中,秦心爱永远都是一个心机婊!她为了得到顾太太的身份,不惜用生命来抢夺。最终,他还是应了她的要求,让她成功上位成了顾太太,但也仅仅是顾太太!新婚之夜,她独守空房,一夜之间,她沦为全城的笑柄。她暗恋了顾凉生十年,最终还是抵不过他心里的初恋。不爱,即是伤害。即使她再努力,也都无济于事!最终,她满身疮痍的转身离去。在重逢顾凉生之前,秦心爱的愿望是嫁给顾凉生;在嫁给顾凉生之后,秦心爱的愿望是远离顾凉生!
  • 异界之魔兽霸主

    异界之魔兽霸主

    作为一个魔兽争霸的忠实粉丝,我和很多人一样也想带着魔兽争霸去异世界闯一闯,而今天我就这样做了,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见证魔兽的辉煌虽然很喜欢魔兽争霸这款游戏,但是很可惜那不是中国人制作的,小力算是个愤青,所以很希望中国什么时候也能出一款像魔兽争霸这样给力的游戏,到时小力很愿意带着这款游戏再去一次异界
  • tfboys之我不是替身

    tfboys之我不是替身

    我叫夕月因,是一名标准的四叶草,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我是一名练习生,不过很奇怪的是我根本不记得我小时候的事情。我为了追星来到了tfboys的居住地重庆,遇到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从那时的分离注定我们越走越远,也注定我们的缘分越来越少,感情越来越淡。﹝想知道他是谁吗?加作者的QQ:3306056541,我告诉你他是谁,在我QQ空间投票男主角是谁,对了,介绍一下我是作者,你们可以叫我轩轩。﹞
  • 年少有你们

    年少有你们

    一个外表坚强的女孩,在她的面具下却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女孩,你是万人瞩目的明星,万人羡慕,可没人知道她为了组合费除了多少心血,当经纪人在夸她能干的时候,却没人知道她一个11岁女孩还要工作玩后陪一个没满2岁的baby……还好,她在年少时遇到了一群好朋友,死党!
  • 犹太人的幽默与智慧

    犹太人的幽默与智慧

    本书主要内容为:金钱智慧,死了也要把金钱带走,赚钱的哲学,大钱是小钱的儿子。
  • 樱花树下永远吗

    樱花树下永远吗

    十岁时,稀在樱花树下遇见凡。六年后,依旧是那樱花树下,他们都没记起对方,也没发现他们名字中最后的一个字,就是当初留下的。就是因为没记起,才会导致后来别人的趁虚而入······他们到最后会不会记起对方呢?请期待《樱花树下永远吗》
  • 文字生涯

    文字生涯

    自传体小说《文字生涯》诙谐俏皮、妙趣横生地讲述了作者本人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解释存在主义思想和整个学说的出发点。
  • 天魔剑仙

    天魔剑仙

    仗剑倚天弑苍穹,扶琴裂地震神州。乱世绝缘,湮灭红尘,苦问苍天,何为情缘?